《題揚州禪智寺》高考閱讀答案
引導語:《題揚州禪智寺》是晚唐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秋。下面我們來做一下《題揚州禪智寺》閱讀練習及答案。
《題揚州禪智寺》閱讀練習及答案
題揚州禪智寺
杜牧
雨過一蟬噪, 飄蕭松桂秋。
青苔滿階砌, 白鳥故遲留。
暮靄生深樹, 斜陽下小樓。
誰知竹西路, 歌吹是揚州。
注: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揚州禪智寺。當時,杜牧任監察御史,分司東都洛陽,得知訊息,即攜眼醫石生赴揚州探視。唐制規定:“職事官假滿百日,即合停解。”杜牧因假逾百日而離職。
閱讀題及答案一
1、這首詩用字很講究,請簡要分析“青苔滿階砌”中“滿”字的表達效果。(4分)
答案:“滿”字寫出臺階上青苔之密,間接寫出了來人稀少;(3分)渲染了環境的空寂悽清。(2分)
2、尾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案:襯托(或“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對比”)。(2分)以樂襯哀,用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反襯出禪智寺的靜寂,更突了詩人孤獨悽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3分)
3.此詩著意寫禪智寺的什麼特點?是從哪幾個角度來寫這個特點的?結合全詩加以分析。
答案:寫出禪智寺的靜寂的特點。角度及分析:
①以動即“蟬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闊,鬧中見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
②從視覺角度寫靜。青苔、白鳥,似乎是所見之物,信手拈來,卻使人倍覺孤單冷落。③從明暗的變化寫靜。於濃蔭暮靄的`幽暗中見靜。“斜陽下小樓”,從暗中見明來反補一筆,頗得錦上添花之致。透過暮靄深樹,看到一抹斜陽的餘輝,使人覺得禪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然而,這畢竟是“斜陽”,而且是已“下小樓”的斜陽。這種反襯帶來的效果卻意外的幽,格外的暗,分外靜。(寫出特點1分,寫出一個角度2分,寫出兩個角度5分)
4.這首詩的二、三聯很講究煉字,請選取其中的“滿”和“生”,簡析其表達效果。
答:“滿”字寫出了青苔之盛而來人之稀;“生”字以動寫靜,情態俱備。皆渲染了環境的空寂悽清。
5.聯絡全詩,簡析首尾兩句的表現手法,並簡述這兩句反映了詩人怎樣的心境。
答:首句的“蟬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寫聲寫動,目的是以動襯靜,以聲襯靜,以樂襯哀,這種對照和反襯,更突出了詩人孤獨悽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6、詩的前兩聯創設了什麼樣的環境氛圍?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答案】悽清或幽冷。①“蟬噪”反襯出禪智寺的幽靜。秋雨秋風則烘托出禪智寺的冷寂悽清。②青苔長滿臺階,寺內白鳥徘徊,不願離去,以此烘托出禪智寺的悽清幽靜。
7、解說尾聯的內容,並說說本聯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誰想得到,竹林路西,就是歌吹沸天的繁華的揚州?而詩人卻只能在靜寂的禪智寺中寂寞度日。本聯既表達了對弟弟眼病的擔憂,又表達了對自己前程的黯然神傷和孤寂淒涼的心境。
閱讀題二
①這首詩用字很講究,請簡要分析“青苔滿階砌”中“滿”字的表達效果。(4分)
②尾聯“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①“滿”字寫出臺階上青苔之密,間接寫出了來人稀少;(2分)渲染了環境的空寂悽清。(2分)(共4分,每點2分)
②襯托(或“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對比”)。(2分)以樂襯哀,用歌舞喧鬧、市井繁華的揚州反襯出禪智寺的靜寂,更突了詩人孤獨悽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