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及寫作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及寫作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及寫作背景

  對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的頑強精神深深感動讀者,非常值得我們學習,那麼除了知道文章內容,我們還需要了解它的寫作背景,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準備的,請好好品讀吧!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介:

  作者: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林什維克戰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於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鬥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鬥崗位的理想。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讚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誌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家鄉烈士墓前的一段獨白,成為了千百萬青年的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寫作背景:

  作者是一個紅軍中的騎兵,在1920年秋在國內戰爭中的一場戰鬥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憑著口述請人紀錄寫成這部基於本人故事的小說。

  小說寫成後被出版社多次退稿,後經朋友們的努力在《青年近衛軍》雜誌上從1932年到1934年分11期連載發表。小說受到評論界的冷遇,但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追捧。1935年米·科利佐夫在蘇聯《真理報》上發表介紹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報道,造成全國轟動。同年10月,奧斯特洛夫斯基被授予國家級最高榮譽列寧勳章。在之後的兩年中小說被用各種語言重印重版了五十次。

  1927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柯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中所誕生的》。1929年,他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一年後,他用自己的戰鬥經歷作素材,以頑強的意志開始創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小說獲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時代人的真誠而熱烈的讚揚。又一年過去了,他被吸收為蘇聯作家協會會員。

  文章簡介:

  保爾·柯察金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便開始當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團,隨即參加國內戰爭。1923年到1924年擔任烏克蘭邊境地區共青團的領導工作,1924年加入共產黨。由於他長期參加艱苦鬥爭,健康受到嚴重損害,到1927年,健康情況急劇惡化,但他毫不屈服,以驚人的毅力同病魔作鬥爭。同年底,他著手創作一篇關於科托夫斯基師團的“歷史抒情英雄故事”(即《暴風雨所誕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在寄給朋友們審讀時被郵局弄丟了。這一殘酷的打擊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頑強地同疾病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