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對聯> 春節對聯文化

春節對聯文化

春節對聯文化

  春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對聯又稱楹聯、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等。春聯是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

  春節對聯

  上聯:彩雲追月;下聯:駿馬迎春

  上聯:萬馬奔騰日;下聯:千門幸福春

  上聯:燕鶯新氣象;下聯:龍馬壯精神

  上聯:金蟒穿雲去;下聯:紫騮踏雪來

  上聯:一堂開淑景;下聯:萬馬會新春

  上聯:蹄花沾曉露;下聯:柳浪飾春風

  上聯:凱歌送舊歲;下聯:駿馬迎新春

  上聯:聞雞思奮發;下聯:躍馬抖精神

  上聯:凱歌辭舊歲;下聯:駿馬迎新春

  上聯:馬嘯關山月;下聯:鶯歌楊柳春

  上聯:百花齊放;下聯:萬馬奔騰

  上聯:馬騰風雪舞;下聯:春到杏花紅

  上聯:乘風騰駿馬;下聯:興國舞神龍

  上聯:春色綠千里;下聯:馬蹄香萬家

  上聯:白鵝遊暖岸;下聯:金馬嘯長風

  上聯:三春開盛紀;下聯:萬馬闖雄關

  上聯:群星瞻北斗;下聯:萬馬嘯東風

  上聯:柳綠春江月;下聯:旗紅駿馬圖

  上聯:立馬崑崙小;下聯:騰龍世紀新

  上聯:人飲春節酒;下聯:馬渡風月關

  上聯:霜蹄千里駿;下聯:風翮九霄鵬

  上聯:馬騰改革路;下聯:國展富強圖

  上聯:共鶯傳捷報;下聯:赤兔踏春光

  上聯:三春播喜氣;下聯:萬馬蕩雄風

  上聯:駿馬生雙翼;下聯:鴻圖壯九州

  上聯:草枯鷹眼疾;下聯:霜盡馬蹄輕

  上聯:雪中飛赤兔;下聯:月下趕黃彪

  上聯:迎春燕語巧;下聯:踏雪馬蹄香

  上聯:雲霞出海曙;下聯:駿馬躍關山

  上聯:萬馬爭飛躍;下聯:百花展笑顏

  上聯:天高鵬展翼;下聯:路遠馬揚蹄

  上聯:春拂芬芳地;下聯:馬奔錦繡程

  上聯:小龍舞九州;下聯:大驥馳千里

  上聯:馬躍康莊道;下聯:人迎幸福春

  上聯:花開天下福;下聯:馬躍人間春

  上聯:豐年飛瑞雪;下聯:駿馬躍長征

  上聯:春新門載福;下聯:志遠馬揚蹄

  上聯:柳營晨試馬;下聯:虎帳夜談兵

  上聯:馬躍陽關道;下聯:春回楊柳枝

  上聯:立馬千山矮;下聯:迎春萬木榮

  上聯:海闊憑魚躍;下聯:路遙任馬馳

  上聯:馬踏春錦繡;下聯:鶯歌世風流

  上聯:聞雞先起舞;下聯:躍馬共迎春

  上聯:花綻春光譜;下聯:馬馳中國風

  上聯:神鞭催駿馬;下聯:祖國壯金甌

  上聯:臘鼓催青駿;下聯:春風策紫騮

  上聯:風度竹流韻;下聯:馬馳春作聲

  上聯:揚鞭催駿馬;下聯:把酒會春風

  上聯:壯士喜駿馬;下聯:紅花愛英雄

  上聯:百花開錦繡;下聯:萬馬起雲煙

  上聯:萬馬奔騰日;下聯:九州幸福春

  上聯:竹梅品格;下聯:龍馬精神

  上聯:蛇舞長城雪;下聯:馬嘶北國風

  上聯:花香招鳥語;下聯:馬躍起龍圖

  上聯:小龍辭歲;下聯:駿馬迎春

  上聯:春來山水秀;下聯:馬躍路途寬

  上聯:鯤鵬飛玉宇;下聯:騏驥躍神州

  一帆風順吉星到 萬事如意福臨門 橫批:財源廣進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一乾二淨除舊習 五講四美樹新風 橫批:辭舊迎春

  一年好運隨春到 四季彩雲滾滾來 橫批:萬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運 八方財寶進家門 橫批:家和萬事興

  春節對聯文化

  對聯屬於一種凝縮了的文學藝術品類。在眾多的文學品類中,對聯與格律詩有著極其相近的特徵,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語言和有節奏的韻律集中地反映人們的生活而抒發情感。對聯與格律詩相比,其實質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實,一副好的對聯,就是一首詩,可以說,對聯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詩。

  (一)形式對稱

  對稱,指上下聯句的對仗形式,也稱對偶形式。對仗,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項重要的修辭方法,是對聯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麼是對仗呢?對仗,換言之,就是對偶句的.對稱。“對仗”一詞來源於古代宮中衛隊行列(儀仗隊),這種行列是兩兩相對排列,故稱對仗。對仗作為一種修辭方式運用到漢語文字藝術中,即比喻用平行的兩句話,成雙成對地排列,表達相關或相反的關係。中國古代文學中,對偶句屢見不鮮。不管是《詩經》還是《尚書》、《易經》、《老子》、《淮南子》都有對仗鮮明的佳句,兩漢以後的賦體文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駢體文學,唐代以後的格律詩,對偶這一辭格逐漸被人們所掌握,成為古典文學中不可替代的修辭方式。

  對仗,是漢語文學的一大特徵。中國的方塊字,一字一言,本身便為對仗藝術的產生提供了適宜其生長的先決條件。這一特點使得駢文、詩歌、對聯這種凝縮藝術千年不衰,具備了強大的生命力。

  (二)內容相關

  對聯,之所以稱其為對聯,不但在其中需要對仗,重要的還在於一個“聯”字,對聯不聯則不能稱其為對聯。如果上下聯是兩個不相關的事物,兩者不能照映、貫通、呼應,即成敗筆。

  (三)文字精練

  對聯之所以從古至今千年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練,表現力強,精悍短小,便於傳播,對仗精巧,朗朗上口。

  對聯有極強的表現力,這不僅與中國的語言文字特點有關,更主要的是在於作者對聯句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使其達到比賦、駢文更精練,比詩、詞、曲更靈活的的特殊文體。它不需要小說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說的意思用最洗練、簡捷的語言表達清楚即可。

  (四)節奏鮮明

  關於對聯的節奏,將在有關章節裡詳細論述,這裡僅就節奏與結構及平仄的一些相互關係加以說明。

  對聯與詩詞的不同之處在外在形式上。即對聯的字數、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較靈活、自由,但有一點必須注意,即對聯的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也就是說,所有的對聯字的總數必須是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