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跟著杜甫去唐朝發言稿

跟著杜甫去唐朝發言稿

跟著杜甫去唐朝發言稿

  杜甫,一代詩聖,他的詩大多反映唐朝由勝而衰時的社會現實,亦被稱為“詩史”。

  少年時的杜甫生活在盛唐,當時的唐朝正處開元盛世,一派繁華景象。杜甫家境優越,自幼好學,七歲便能作詩。

  天寶六載,玄宗詔天下“通一藝者”到長安應試,杜甫也參加了考試。由於權相編導了一場鬧劇,參加考試計程車子全部落選。之後,杜甫客居長安十年,“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雖到處奔走獻賦,卻仕途失意,鬱郁不得志,過著貧困的生活。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看著妻子痛哭,四鄰抹淚,杜甫不禁一陣心絞,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其中“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至今使人深受感觸,有錢人家飄來酒肉的香氣,而路邊就有被凍死的窮人。從如此鮮明的反差中不難看出天寶年間唐朝貧富懸殊極大。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開始放縱享樂,從此少問國事,卻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

  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整個朝廷之上一片腐敗景象。

  唐玄宗又好大喜功,常常會有邊境將領向異族挑戰再向玄宗邀功的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國內軍事力量的空虛。

  這時,安祿山、史思明找到了可乘之機。趁著大唐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二人發動了叛亂,第二年就攻入了京城。隨著戰爭的爆發,整個大唐江山陷入一片殘破不堪的景象:處處斷垣殘壁,滿眼片片荒蕪,曾經的繁華不復存在。

  杜甫深深地思念著遠在家鄉的親人,不由得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