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對聯> 古代有趣對聯

古代有趣對聯

古代有趣對聯

  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讀起來朗朗上口。

  古代有趣對聯(一)

  上聯:兩三竿竹皆秋色。

  下聯:千萬疊山有雨容。

  此聯為【近代】林紓所作。

  上聯:風雲三尺劍。

  下聯:花鳥一床書。

  此聯為【明】左光斗所作。

  上聯:老拳博古道。

  下聯:兒口嚼新書。

  此聯為【清】金聖嘆所作。

  上聯:穹達盡為身外事。

  下聯:升沉不改故人情。

  此聯為【近代】薩鎮冰老先生贈冰心父聯。

  上聯:遺世慕莊周,睡去能為蝴蝶夢。

  原對:學詩類高適,老來猶作鳳凰聲。

  吾聯:俗客羨陳摶,醒來可作帝王師。

  此聯為【清】吳步韓自壽。我的比工有餘,比意不足。

  上聯:白馬西風塞上。

  下聯:杏花煙雨江南。

  此聯為徐悲鴻所作。

  上聯:家藏千卷書,不忘虞廷十六字。

  下聯:目空天下士,只讓尼山一個人。

  此聯為【宋】劉少逸幼時,一日隨師往拜名士羅思純和其所對。虞廷:指舜的朝廷,相傳舜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聖朝’的代稱。十六字,指《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宋儒將此十六字視為堯、舜、禹心心相傳個人道德修養和治理國家的原則。尼山:本為山名,在山東曲阜,此代指孔子。劉少逸小小年紀在前輩面前便競以此種口氣說話,令人震驚。

  上聯:門前莫約頻來客。

  下聯:座上同觀未見書。

  此聯為【宋】樓鑰所作。

  上聯:東牆倒,西牆倒,窺見室家之好。

  下聯:前巷深,後巷淺,不聞車馬之音。

  此聯為【宋】朱熹贈友人。

  上聯:荷風送香氣。

  下聯:松月生夜涼。

  此聯為【近代】于右任所作。

  上聯:金石長不朽。

  下聯:丹青本無雙。

  此聯為【清】李瑞清所作。

  古代有趣對聯(二)

  1、宋人呂蒙正對當時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憤憤不平。某年春節,一位窮苦人請他代寫一副春聯,呂寫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貼出後引來了無數人圍觀。眾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這副春聯妙就妙在它的“聯外之意”: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著“沒有東西”。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2、宋代詞人晏殊路過揚州時在大明寺裡小憩,無意間看見壁上所書的一首詩很不錯,經打問知道作者是當地人王琪,便請王來一起用飯。飯後二人在池邊散步,其時正值遍地落紅的春末,晏殊說:“有時想起一個佳句,比如我曾做出過這麼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沒想出下聯。”王琪應聲說:“似曾相識燕歸來。”不久,這一聯句被晏殊寫入他的詞《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3、北宋名相寇準與眾友同遊郊外,即景乘興出句求對:

  水底月為天上月

  眾友無句答對,楊大年剛好趕到,對曰:

  眼中人是面前人

  眾友皆齊聲喝彩。

  4、宋人劉貢父善屬對,王安石出句試之:

  三代夏商周

  劉對曰:

  四詩風雅頌

  王安石拍手叫好:“此天造地設也!”對句的妙處在於以“四詩”概括“風雅頌”:因為《詩經》中的“雅”詩又可分為“大雅”和“小雅”,與“風”、“頌”合起來恰成“四詩”。

  5、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書門聯,但每次剛剛張貼就被別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個防“賊”的妙法:在門楹上貼出這樣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偷聯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搖頭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聯尾各續三字,遂成意義全新一幅佳作: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則傳說的“本事”顯然是不可信的.——因為到五代時才出現第一副春聯。但故事很有趣,對聯亦不乏有藝術性,頗值一賞。

  6、北宋文學家王禹偁幼時家貧,放學後常幫大人磨面。12歲那年,一位師爺命他以磨面為題做聯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當地太守設宴時即席出句徵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滿座賓客對答不出,次日訊息傳開。王禹偁知道後,當即對出下句:

  蜘蛛雖巧不如蠶

  7、梅堯臣以詩知名,但浮沉三十年而不得重用。到了晚年,他應歐陽修之邀參加《唐書》的修撰。成稿之後還未上呈皇帝,梅就病故了,士大夫們莫不嘆惜。先前梅堯臣受命修《唐書》時,曾對他的妻子刁氏說:

  吾之修書,亦可謂猢猻入布袋矣

  刁氏笑道:

  君於仕宦,又何異鯰魚上竹竿耶

  雖是夫妻日常對話,卻自然成聯,聞者皆稱善對。

  8、蘇軾(號東坡)與黃庭堅於松下走棋,陣風吹來,松子掉落棋盤,東坡即景出句:

  松下圍棋,松子每隨棋子落

  黃庭堅對曰:

  柳邊垂釣,柳絲常伴釣絲懸

  9、蘇軾一向恃才傲物,宰相王安石很器重蘇的才學,但又覺得該殺殺他的傲氣,有一年的正月和十二月都有立春,八月又是一個閏月,王安石即以此為題出了上聯要蘇軾答對:

  一歲二春雙八月,人間兩度春秋

  蘇軾苦思多日,終不能對出。直到幾百年後才有一位無名氏勉強對出了下聯(寬對):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10、一日,蘇東坡邀黃庭堅來家作客。黃到門外,蘇忙著出去迎接,兩人就在門旁的柳樹下攀談起來。正在窗前捉蝨子的蘇小妹見此情景即戲語道:

  阿兄門外邀雙月

  蘇東坡笑對曰:

  小妹窗前捉半風

  按:“雙月”謂“朋”,“半風”(“風”繁體作“風”)指“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