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杜甫> 杜甫春夜喜雨古詩賞析

杜甫春夜喜雨古詩賞析

杜甫春夜喜雨古詩賞析

  《春夜喜雨》是唐詩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時所作。以下是小編帶來杜甫春夜喜雨古詩賞析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註釋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就。

  發生:萌發生長。

  潛(qián):默默地,悄悄地。這裡指春雨在夜裡悄悄地隨風而至。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

  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曉:剛亮的時候。

  紅溼處:指帶雨開放、紅豔欲滴的花叢.

  花重: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甸甸的花。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因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而得名,後人有用作成都的別稱。

  詩詞釋義

  好雨似乎知道時節似的,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伴隨著和風悄悄地進入夜幕,默默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田野小路、天空的雲一片漆黑,只有江上漁船的點點燈火在閃爍。明天清晨去看帶露的鮮花吧,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必定是一片萬紫千紅的景象。

  解析

  杜甫大概是七百五十九年的歲末來到成都的。安史之亂後,杜甫就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後來因為各種因緣,杜甫來到了成都。杜甫入蜀的故事很有意思,我們以後可以好好講講,這裡只提一點,就是成都的平安和富足,上一次我們講《江南逢李龜年》中已經講過一點。成都的富足和都江堰有很大的關係,在沒有都江堰之前,成都平原經常發洪水,李冰修了都江堰後,成都平原就再無洪水了。東晉有個叫常璩的人寫了一本書叫《華陽國志》,其中形容成都用了這樣一句話,“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十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這句話非常有名,這大概是成都被譽為“天府之國”的由來。

  《春夜喜雨》這首詩寫於七百六十一年,也就是杜甫來成都後的第三年。杜甫在成都的生活是比較自在快樂的,我們從《客至》中也可以看出。《春夜喜雨》也表達了這種喜悅,你看第一句就點明瞭,“好雨知時節”。下雨是一種自然現象,那麼什麼雨是好的什麼雨是不好的,全憑我們對雨的反應,對吧?如果雨下得不合適,比如我們想出門玩耍,結果下雨了,我們就可能覺得這個雨下得不是時候,是不好的。如果很久沒有下雨,我們陽臺上的植物都幹得不行了,突然來一場大雨,植物被澆灌沖洗乾淨,又綠油油的生氣勃勃了,那我們就會認為這場雨來得真好,對吧?

  那麼這雨到底好在哪兒呢?杜甫給出了兩個理由。第一,知道時節。春天萬物復甦,正待發芽出苗,這時正需要雨水的滋潤。你看,這雨水好像通人性,曉得你需要,還不等你說,我就來了,你說這雨水好不好?要是你有苦難,正愁眉苦臉,這時來了一個朋友,幫助你解決了困難,你說這樣的朋友是不是很好?我們做人,也該像這雨水一樣,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幫他們一下。第二,懂得人情。“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詩裡面的“潛”和“細”用得非常好。“潛”就是藏在水下面,你潛過水,潛水的時候其他人在地上就看不到你在哪個位置。“細”最初是指剛剛繅出來的單絲,還沒有成線,所以很“細”。

  從這兩個字你也可以看出這個風肯定不是狂風,雨也不是暴雨。這兩句詩就是說,夜裡雨隨風而來,悄無聲息地滋潤了萬物。你看,這雨是夜裡下而不是白天下,一點不影響人出行,而且一點聲響都沒有,還不影響人睡覺。你說這雨懂不懂人情?

  後面這四句都是寫下雨天的景緻。野徑雲俱黑——小朋友說,天上雲很厚,烏雲密佈,野外的小路都看不清楚——嗯,就是這個意思,你講得很好。“江船火獨明”中的“火”在是指燈火,江船上的燈火。你看這兩句,是不是有點像我們講的《問劉十九》描繪的場景?《問劉十九》裡面是天色昏暗,茅草屋中一點燈火;這裡是郊野外烏雲密佈,江船上一點燈火。都是很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其實暗暗描寫了人情的溫暖,《問劉十九》裡面是白居易和劉十九喝酒聊天,《春夜喜雨》中的江船上也許正有兩個朋友在喝酒聊天呢。儘管天色昏暗烏雲密佈,但仍然遮擋不住這一點點燈火,這也表達了人世的情義和人情的溫暖。

  最後這兩句,我們一般叫做“尾聯”。古代的律詩一般分為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兩句一聯,而且頷聯和頸聯一般都是對稱的,你看這首詩就很明顯。古詩有很多講究,以後我們慢慢學。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這兩句是說早晨起來,看到紅花也溼潤了,整個成都城的花都因為沾滿了雨水彷彿更加飽滿沉重了。曉是天明,天亮了,有一首詩叫《春曉》,你也讀過。成都為什麼叫錦官城呢?這個就要從成都的歷史說起了。古蜀國第一代國君就叫“蠶叢”,傳說他就是因為很會養蠶才當上國君的。我們四川簡稱蜀,這個“蜀”字裡面的蟲,有人講就是一條蠶。由此也可以看出,成都平原這一帶養蠶織絲的歷史很長。到了三國時期,蜀錦很有名——“錦”就是漂亮花紋的絲織品,成為當時蜀漢政權的重要財政收入,蜀漢王朝就設立了錦官——就是監管織錦的官,建立錦官城以保護蜀錦生產,“錦官城”的稱呼由此而起。前幾天我讀到一篇文章,說成都以前的錦官驛——就是以前錦官住的客棧,後來很多有錢人又在這些客棧周圍修了很多大的宅院,然後這一片就被稱作“錦官驛”,位置大概就是現在香格里拉酒店一帶——已經於二零零三年被拆了。看到這個訊息,我還是覺得多失落的。

  中國曆來有“詩言志”的說法,就是詩歌寫出來,主要是表達心情的。所以就這個題目“春夜喜雨”來說,有人講是“春夜裡的好雨”的意思,他們把“喜”理解成美好的、可慶賀的,不過我覺得理解成“看到春夜下雨,我很喜悅”更好一點,主要是表達詩人的心情。

  每次我讀這首詩還會想起一個成語:春風化雨。“春風化雨”出自於《孟子盡心上》,“有如時春風雨化之者。”“化”字《說文解字》中說是教化的意思,就是教育。春風化雨就是指適宜於草木生長的風雨,現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春風化雨,也是很細很細的,細到我們可能都不易察覺,有點像“隨風潛入夜”,但是日子久了,我們就能看到很明顯的進步。比如你以前不識字,現在不僅會認字,還會寫一寫簡短的作文,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老師一點一點教出來的,這就是春風化雨。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流離轉徙的生活後,終因陝西旱災而來到四川成都定居,開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較為安定的生活。作此詩時,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對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寫下了這首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詩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讚美“雨”。在生活裡,“好”常常被用來讚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讚美雨,已經會喚起關於做好事的人的聯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寫雨的“發生”,進一步表現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儘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的“知時節”,還不足以完全表現雨的“好”。等到頷聯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潛入夜”和“細無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雲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只有船上的燈火是明的。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裡全是黑沉沉的雲,地上也像雲一樣黑。看起來這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瞭雲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後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豔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溼”,一朵朵紅豔豔、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紅溼”“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這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裡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裡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於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裡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於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所寫,是詩人看見的。看見雨意正濃,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後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和那些朱門裡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