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

  在今天的課上我學了一首古詩“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

  我覺得做人應該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說起孝我想起一個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民筍的小孩子,九歲。他的母親死後,他的父親就為他找了一個繼母,過了幾年他的繼母生了兩個弟弟,他們一直都很幸福直到民筍的父親去遠方打工。

  從那一天開始民筍的命運就有了很大的變化,他每天都去上山砍柴、提水……到了吃飯的時候他的繼母和兩個弟弟在吃美味佳餚,而民筍卻吃飯和菜葉子。可他從來都沒有埋怨過他的繼母。

  到了冬天,民筍的父親回來了,他們一家到山上旅遊,在過一個轉彎的時候民筍凍僵了沒能拉住馬車,差一點就掉下懸崖去了,還好民筍的父親拉住了馬車,民筍的父親把民筍給踹下馬車,民筍還不停的說:“對不起父親,我沒有拉好馬車。”民筍的父親用鞭子抽民筍的衣服,可一抽民筍的衣服就破了,飛出來的不是棉花。

  當民筍的父親看了以後決定休了民筍的繼母,可民筍跪著父親的面前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寒。”聽了民筍的話他的繼母被感動了,父親沒有休了繼母。後來孔子到了他家決定收民筍當他的弟子。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仿《弟子規》、行《弟子規》。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2

  弟子規是國學啟蒙經典,也是對小學生啟蒙教育中養成良好習慣的薰陶,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奮的付出,還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閱讀弟子規,從中獲取國學素養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閱讀弟子規,但總是不得空閒,今天我閱讀了《弟子規》中的“謹而信,泛愛眾”這一句,特別有感觸,謹而信告訴我們不僅在做事的時候要謹慎一些,不能麻痺大意,讓我們學會從細節著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還要懂得誠信,誠信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做一個誠信的人,這是優秀的傳統美德。

  平時,我們也常說中國人缺乏信仰,也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的確,我們對國學和傳統文化的不重視導致了這個結果,因此復興國學是多麼重要。而“泛愛眾”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博愛之心,可見,缺失信仰只是我們沒有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罷了,並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們要學會關愛同學,推己及人,讓自己具有博愛之心,愛自己,也愛他人,做一個有愛心的學生。

  讀弟子規,就是要傳承和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汲取精華,剔除糟粕,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美好,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可見,閱讀弟子規不僅是為了學習,更是對國家的復興有積極的意義。

  在這裡,我推薦每個人都閱讀弟子規,尤其是處於啟蒙階段的小學生,領悟國學的奧義,為復興國學文化做出一份貢獻!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範,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進步,就虛心向他學習,在和眾人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麼多道理中,是讓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的多有道理啊!我們應該在生活中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

  記得在弟子規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時候摺紙折的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摺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摺紙折的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她想到了昨天答應小珍的事,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裡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但是小珍卻沒有來,小珍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也沒後悔,她說:“小珍雖然沒來,但是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後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了人們的愛戴。所以我們應該向宋慶齡學習,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不然就是言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4

  暑假,我閱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描述的是一本聖人對晚生的教導,是學生學習的準則。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這句話講道:爸爸媽媽叫你時,你要立刻答應一聲,讓你做事情時,你的行動不能懶惰。記得週末的一個早上,媽媽吩咐我起床後疊被子,我假裝沒聽見,一聲不吭地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媽媽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番,從此後我長了記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它告訴我們:吃飯時不應該挑三揀四,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我呀從小都不喜歡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爸爸給我碗裡夾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將其夾給了奶奶,生氣的爸爸吹鬍子瞪眼睛,又給我碗裡夾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將其吃光光才罷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等於沒有犯錯誤,如果犯了又沒有意識到,並且還給自己找藉口,那就是錯上加錯。記得5歲那年冬季,我將媽媽的手錶不小心掉到了水盆裡,媽媽問是不是我乾的,我害怕的搖了搖頭,撒謊道:“不知道,不是我!”後來還是被媽媽知道是我幹得,於是我被“雙打”啦!(我的家規:如果撒謊,爸爸媽媽同時會揍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值得我學習一輩子,它時刻教導我要努力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5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養家餬口,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說。要是遇到什麼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著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卻忽略了父母的愛,認為父母總是杞人憂天,嘮嘮叨叨,總會跟父母產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認為父母不愛我們了,這個時侯,我們還會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答案。不管怎麼樣,我們聽從父母的意願是對他們的尊敬,我們應該更加寬容,體諒得照顧父母。對他們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時侯,我們會很自然的孝順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們照顧的時侯,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麼,珍惜現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6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四句話是專門對我們這些未成年人說的。也是引指後人要這樣做的,但炎黃子孫們總有一些人不按書上說的做。我也看見了一些事:

  一個假期,我寫完了作業。約了幾個朋友玩兒,我唱這小曲兒,走在路上。忽然看見了一群小孩兒在踢足球,但有一個大人一直在不停的吆喝著一個小孩兒,說是去上英語課。但那個小孩兒拒絕了,還說什麼上課,上課,天天上課煩死了,還不如天天在這裡踢球。那個大人聽了,二話不說,硬把那個小孩兒拉了回去,那個小孩哭了,但那個大人還在說他,還說以後不許踢球......

  我不禁想:為什麼他們不按書上說的去做?他們難到只看書,不懂書中的意思嗎?書只是樣品嗎?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四句話出自於弟子規的前四句,大意是父母叫你,你就要馬上回答,父母讓你幹什麼你就馬上幹什麼,父母教育你,你要恭恭敬敬的去聽,父母責被你你就要接受並改正。著這些話句句是在告訴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但現在,炎黃子孫大部分都不照書上說的去做,我也看見了一件事:

  有一天,我和媽媽到商店買書,對面就是玩具店,這時,又有一對母子來到書店,那個小孩看見玩具吵這要買玩具,這孩子的母親勸道:“家裡有好多了,回家再玩吧。”但那小孩不聽,硬要買,說著說著還哭了起來,那孩子的媽媽見孩子哭了,只好買了一個,然後看書,看到這兒,我想:如果所有人都不按理做事,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7

  對於一個整天研究外文文獻,接受西方科技教育,崇拜美國自由的人而言,國學意味著八股文、之乎者也這些令人費解的文章,各種不人道的條條框框、心理折磨,是古代統治者用來馴服民眾的工具。是的,在未了解之前,它已經被我貼上了“腐朽”、“霸道”、“落後”的標籤,真是應了那句“主觀臆斷、妄下定論”,現在想來有些無知。

  20xx年6月,從南京風塵僕僕的返回石家莊,想在石家莊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打造屬於自己的世界。也是那個時候,在正奧醫藥接觸到了弟子規,每天晨讀,語速超快,第一次都跟不下來,由此可想,正奧員工對弟子規的熟悉程度。通過了解,正奧的董事長秦總對國學甚是痴迷,不惜拿出重金鼓勵員工背誦弟子規,只是因為自己受益匪淺,透過背誦將大家領入門,每日踐行,有機會接受中國國學帶來的好處。

  出身傳統家庭的我,從小至今,出門前總會告訴家裡人,“我上學去了”或者“我去XXX家玩去了”,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媽,我回來了”,這似乎是一個規矩一樣,也許這就是家庭教育。現在我在《弟子規》中,看到“出必告,反必面”這句話,才知道原來這條規矩出自此處,原來我一直在踐行《弟子規》,只是由於無知而未知。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8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從上學期開始,我們一遍遍誦讀著琅琅上口的《弟子規》,一次次聆聽著《弟子規》給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規》作為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給了我很多收穫,很多啟發。

  《弟子規》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親切教導,下頭,我就來談談讓我體會最深刻的一條吧。“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時候,你應當及時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時,你不能夠拖拉;父母教育你時,你應當靜靜地聽,即使父母錯了,也不能責怪他們。但對照我的行為卻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電視,媽媽叫我去吃飯,我一向沒有應聲,直到媽媽走過來,我才及不耐煩地答應了。可是,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就再也沒有這樣過了,因為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規就像一位無聲的教師,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默默地開導著我們,讓我們健康的成長著。讀了《弟子規》,讓我獲得了開啟成功之門的金鑰,指引著我們的人生道路,豐富我的知識,充實我的生活,讓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這些,《弟子規》中的許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感悟、體會的,只要同學們認真體會,必須會悟出其中蘊藏的許多“瑰寶”!

  同學們,讓我們來細細地品味《弟子規》吧,他會教導我們怎樣學習,怎樣做人,它就是我們身邊的良師益友,是我們的學校沉浸在《弟子規》的洗禮中!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9

  這幾天,教師讓我們背了《弟子規》,我從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下頭我就說幾句吧。

  背了《入則孝》,讓我懂得了該如何孝敬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即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情的時候,要立刻去做,不能拖延偷懶。前面我做的很好,從小爸媽就教育我:不僅僅是父母叫要答應,其他長輩、同學、朋友只要叫我要立即答應,那是對別人的尊重;後面我就做的不太好了。

  爸爸媽媽有時想讓我幫著打掃家裡的衛生,可我總認為那是大人們的事情,總對媽媽說:“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我不管。”背了《入則孝》,我身上的懶蟲去掉了很多,不等媽媽命令,就主動幫著乾點家務活,比如掃地拖地啦,雖然活很小,媽媽總是開心地笑。

  還有一句,我也會牢牢記在心裡,那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以前爸媽教導我時,我總以為自我什麼都懂,爸媽太嘮叨,老是捂住耳朵,大聲說:“不聽、不聽!”爸媽責怪我時,我比他們聲音好大,惹得媽媽很生氣,乾脆給我來個“主機板炒肉絲”,媽媽揍完我又悲痛有心疼。想想以前自我的種種行為,我覺得自我那麼做真不對。

  爸爸媽媽把我從小養大多不容易呀!手把手教我認字,深夜抱著我去看病,變著法子給我做好吃的,我為什麼要頂嘴惹他們生氣呢!這一段時間我表現得很好,低眉順耳,特溫順。嘿!還真好,爸媽見我不頂嘴,說上兩句就算了,過後還笑眯眯地誇我懂事了,我心裡想喝了蜜一樣甜。

  《弟子規》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學習,我會牢記在心,讓他伴隨著這我成長,做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0

  “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古往今來,書一直是人最好的朋友。人們從書中增長知識,從書中懂得人生百態。書就像一道美麗的色彩,讓人生多姿多彩;書就像一種美味的調料,少了它,人生的酸甜苦辣就會變得不完美。讀書好,讀好書,讀一本好書能讓人受益終生。從我認字起,就開始了閱讀之旅,然而我讀的眾多書中,最令我受益匪淺的書是一本經典誦讀——《弟子規》。

  它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麼還能做什麼呢?父母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教導我們。漸漸,我們越來越大,身體也越來越高。然而,他們卻越來越老,背也彎了,他們不再英俊,不再美麗,然而飽經滄桑的臉上卻寫滿了對子女的愛。

  它告訴我們不僅僅是父母,兄長老師們也對我們充滿了關心愛護。所以我們應該去回報他們,尊重他們。對於比我們小的弟弟妹妹們,我們也應該去呵護他們。此外,現在社會上的人越來越冷漠。在金錢的誘惑下,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歪門邪道。也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拜金主義,誠信變成了一種珍貴資源。所以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誠實守信,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這本書告訴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多多。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1

  弟子規 剛開始第一感覺是孩子的啟蒙讀物,沒有關注過,可能還和三字經會混淆。可是前一段時間回公司開會公司送了一本弟子規和中華傳統文化光碟,在公司的會議室公司組織我們一起看傳統文化光碟,真的很受啟發,很受觸動。

  記得看的第一個短片是胡小林老師的,講的他的創業故事,和自己的生活歷程,曾經輝煌和痛苦的他就因為一本小小的弟子規,短短的幾句話,就叫一個深度憂鬱狂躁的企業家改邪歸正,以善制企,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師兄,他為自己員工子女捐資助學,籌集善款救助自己的病痛員工,大愛無疆。企業也因為他的改變而變得更加有凝聚力和戰鬥力,也因此步入真正的正能量,正輝煌。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人間大孝王西海為了父親放棄了出國的機會,放棄了娶妻生子20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顧病重的父親。此心感動天地。試問我們自己和自己身邊的人如果換一下位置可想而知你自己可以做到幾分?看了這些,想想平時的自己,可曾給自己的雙親做過幾次家常飯,洗過幾件衣服被單,可曾每次在父母這吃過媽媽給自己做的美味佳餚後有幾位在飯後做過家務,或是留下來陪父母聊聊家常,這是耳邊響起一首歌常回家看看。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2

  馬偉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弟子規>>中的第二部分入則孝就說了要孝順父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道出了怎樣孝順父母。但是,在看<<弟子規>>之前,我卻不懂得孝順父母。 有一次,媽媽上了一天班,非常疲憊。剛回到家中,就睡在了床上。然後讓我給她倒一杯水。而我卻看書入了迷,嘴上敷衍著,可卻沒什麼行動。直到媽媽憤怒地叫了一聲:“你到底倒不倒?!”我才不情願地去倒了一杯水,嘴裡還嘟囔著:“倒就倒嗎。”事後,爸爸和媽媽批評了我,我忽然間感到很慚愧,感到無地自容。父母為我們可以傾其所有,可我卻連一杯水也不肯為他們倒,這件事令我羞愧難當,慚愧至今。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句話很好理解,自己身體受傷,親友們就會為自己擔憂,就可以算是不孝了。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就是這個意思。而道德如果受損的話,人們不但會取笑自己,還會笑自己的父母教子無方,父母臉上也無光,從而又是不孝了。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3

  晚上,伴著習習涼風,我翻開了《弟子規》,映入眼簾的是“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這樣一句話。細看底下的註釋,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思:至於外表穿著,或者飲食不如他人,則不必放在心上,更沒有必要憂慮自卑。猛然間我想了“君子憂道不憂貧”這句古話。

  躺在床上,思緒隨著涼風飛呀飛,飛到了西晉這個時期,我看到了年輕時的阮咸。雖然他家裡並不富裕,吃的穿的也很平常。可是他在有錢人面前卻泰然自若,一點也不自卑。六月六日這一天,每一個都把自我的衣服拿到太陽下頭曬。阮咸也不例外,他根據當時的風俗,也把自我的衣服晾起來,路上看見阮咸晾曬自我的舊衣服,都來觀看。但阮咸一點也不在意,他認為:富貴不是能夠誇耀的資本,貧寒也不是恥辱,人活著是否有尊嚴關鍵在於他的`德行和學識。

  思緒不再飄飛,回到了此刻的生活。我看到了在一個幼兒園門口,一個小女孩竟然對他的同伴說送自我上學的父親是她們家的司機!可笑可悲的背後是深深地思考:我們的社會怎樣啦我們的孩子怎樣啦講究物質的奢糜與攀比竟讓純真的孩童至此!試想一下,假如都以此刻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麼10年後,20年後,甚至100年後的今日,我們的子孫後代將變成怎樣樣的人呢到時候吃穿的攀比又將如何呢無數的問號在我腦海中迴盪,久久不能散去……

  多虧了這本《弟子規》,他提醒了我們,他喚醒了我們,他告訴了我們做人的道理,告訴了我們將怎樣做好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過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4

  在聽完錢先生對《弟子規》的解讀之後,我很感慨,在高強度、高壓力的今天,有人為生計奔波,有人為了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數家長討論的往往是孩子的學習、孩子的出息,很多是會與經濟連在一起。看了錢文忠的解讀《弟子規》頗為感慨,我們好像忘了本,我們太世俗,我們原來應該這樣,我們是倒退了,這本書讓我們淨化了心靈,我們還能接受,但我們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們需要這樣做。

  本書提到了“孝”,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每個人,不管你壽命多長,都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極其渺小的環節,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就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以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這話是對的,孩子其實是看父母怎麼做會潛移默化受影響的。

  我是很孝順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電話是必不可少的功課,平時報喜不報憂,會專程帶父母去玩,掃除父母的一切後顧之憂。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時光告訴我,其實真正的孝順是要真正懂得他們需要什麼,其實多陪伴父母說話,告訴他們你的快樂,比給他們金錢更有價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響,知道對老人要哄著的,孩子也會尊重你好多。

  其實,很希望我們的教材也能處處透出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會需要淨化,需要一片溫馨。

《弟子規》讀後感_450字15

  《弟子規》,這部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的國學教育中的經典,雖字數不算多,但短短的360句話,卻包含了古代儒學所提倡的孝、謹信、泛愛眾、親仁等主要思想,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有餘力,則學文”,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更多的就是“有餘力,則孝悌”。首序說的好:首孝悌,次謹信。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到孝敬(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理解他們;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一定要小心謹慎不要上當受騙,要講信用,對他人的承諾一定要按時做到,不可以把諾言當作是在開玩笑。父母在我們身上付出的辛苦與愛,遠比對他們自己付出的多得多;我們有時候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管我們管得太多了,太嚴了,如此這般那樣。可,一句話,不管他們錯了,還是沒錯,我們都不能忘了,即使是錯了,他們對你做的哪一件事不是為你考慮過的?錯可以改,愛卻不能回。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自我修養的過程,也是一個讓人思想昇華的過程,而這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是必要的。愛周圍人,愛這個世界,這所到之地,便會多一份寬容和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