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讀書筆記三篇

弟子規讀書筆記

弟子規讀書筆記三篇

  篇一:弟子規讀後感2000字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範。那麼,這些行為規範對於現代人會有什麼作用呢?我是帶著疑問、好奇的心去拜讀的這本書。

  《弟子規》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中的的《入則孝》後,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事就是“孝”了,現在才發現其實什麼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於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當立即答應,不能遲緩,執行父母命令時應當立即行動起來,不能拖延偷懶。

  當我讀到“父母呼,應勿緩”時,我檢討了自己,發現我們不一樣了,玩電腦、打遊戲??很忙,父母喊好幾聲我根本就不聽,邊打遊戲還邊說:“你煩不煩,叫一聲好了,還連續叫五聲,真討厭!!!”大人過來拍我肩膀,我很惱火地說:“你好煩人哦,你看你看,我這一關沒過去,又被別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媽媽說去樓下買個什麼東西,我會很不耐煩的,不情願的去,心裡還會有所怨言,弟子規,讓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錯誤,我會在今後加以改正。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從這句話中我知道了: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的聽明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的接受。上高中的時候,因為談戀愛,所以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爸爸找我談話,問我為什麼成績會下降的這麼迅速,開始的時候,我會說:下次我一定努力,因此,爸爸也沒有追究,相信了我,隨著高考的臨近,我從班級的前幾名掉到十名之後,爸爸似乎知道了我在上學期間談戀愛,

  不誤正業,很嚴厲的批評了我,我當時特別不服,沒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過分,說的話一點也不像晚輩,沒有禮貌,弟子規讓我再一次得到了昇華,從此以後,我對待家長的教誨認真聽取。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責是所有人生命過程中都會出現的事情。這個父母句4次重複父母,說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給了我生命、給了我體膚、給了我智慧、給了我力量,他(她)們是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良師益友。那麼,我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孝順孝順,首先要從孝順自己的父母開始。

  “孝”的結構是上老下子,是強調血緣延續的重要性。今天的長輩是昨天的小輩,今天的小輩是將來的長輩。小輩不孝敬長輩,你又憑什麼,又怎麼能夠指望當你成為長輩後,你的小輩會孝順你呢?

  孝是沒有條件的。

  冬則溫,夏澤凊。晨則省,昏則定。

  冬天寒冷的時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溫暖,夏天炎熱的時候則讓父母涼快。早上向父母請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東漢年間的黃香,早年喪母,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黃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體溫把席子弄暖和。然後,再讓父親去睡。夏天,黃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涼快一些。這樣父親就能安然入睡了。

  “臥冰求鯉”同樣講的是孝是沒有條件的這個道理的。西晉時期的王祥,母親早亡,他一直和父親及繼母生活在一起。而繼母總喜歡在父親面前挑弄是非欺負王祥。所以,王祥從小也就失去了父愛。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王祥仍然拼命滿足繼母的要求。有一次,繼母病了想吃鯉魚。可大冬天的,河裡的水都結冰了,怎麼辦?於是王祥脫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體溫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這種孝心感動了。回想自己平時跟媽媽說話時,經常用命令的口氣說:“媽,你快去給我倒杯水”、“媽,你給我點零花錢”??學了《弟子規》之後,我發現我用“您”來稱呼父母了。學著用商量的、請求的語氣和父母說話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為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後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他們或許也不需要這種溫馨的話語,或許他們所需要的是我們的一個輕輕問候,一個關懷,一個懂事的行為,一個好的成績,對於那些成家立業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們的常回家看看。

  父母是我們這一生中,為我們付出最多的人,他們毫無私利,毫無所求,他們只是一種默默

  無聞的愛的奉獻,他們為我們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們的開心,我們的幸福。沒有任何人能與他們相比較,我們得懂得一個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沒有,整天只知道讀書,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過分的.溺愛孩子,把孩子培養成溫室的花朵,他們往往經不住風吹雨打;還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長輩,認為父母、長輩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他們體會不到父母、長輩的良苦用心,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作為新時代的我們也應該具備這種美德。

  《弟子規》給我最大的教誨就是“孝”,這也是給我感觸最深的,讓我今後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讓我不再刁蠻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讓我學會了作為一個乖巧女兒所應該做的事情,從此以後,我要以《弟子規》來時時刻刻檢討自己,端正自己

  篇二:弟子規讀後感鑑賞論文

  教育青少年的良書《弟子規》,規範員工行為的良書《弟子規》,薰陶人性情的良書《弟子規》……可以說《弟子規》是我讀過的最具教育人作用的一本好書,它分別從孝、德、謹、信、愛、仁、學等各方面指引我們應該如何去躬行,每日一遍定當收穫無窮,誇張點說:未聞弟子規者枉稱讀書人也。

  弟子規與幸福人生,為什麼我會選擇這門課程呢,可以說,剛開始我對弟子規是完全不瞭解的,只是聽同學說過曾經有一家很出名的公司在招聘員工時的唯一要求就是會背誦弟子規,當時我就很疑惑:弟子規到底是什麼來的,它能起這麼大的作用嗎?後來選修的科目上就有這樣的一門課:弟子規與幸福人生,抱著好奇的慾望,我當即就選它了,後來的實踐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從中我收穫到的、體會到的或許是我從平時的書上是完全體會不到的。通過幾個星期的學習,弟子規慢慢影響了我各個方面的行為習慣,可以說:選擇了弟子規我無悔!

  下面我想淺談一下我對上課的認識和讀弟子規後的感悟。老師的上課方式很新穎,擺脫了傳統授課的方式,自然同學都會欣然接受。上課前朗誦一遍弟子規,自從初中後已經很少有過這種感覺了,確實很令人懷念,感謝老師給予了這樣的一個機會,並且透過朗誦弟子規,我的思想馬上得到洗禮,似有一股動力決心要改變自己的一切缺點似的。講課時,除了講解書上的知識,老師還不時穿插一些自己的經歷、感受,這樣可以使我們快速接受,快速運用。放學後還會播放那首動情的跪羊圖,聽後確實感觸萬分。透過聽老師的介紹和誦讀弟子規後,感觸很深,我在問自己:這麼多警句中,我真正做好的有多少?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我算是個怎樣的人?這時我愧疚萬分、無地自容!讀完弟子規後確實會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洗禮,同學們,少一盤cs,多一遍弟子規,你就已經進步了。

  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弟子規》這本書全文不過360句,計1080字,但能真正懂得它並去躬行它的又有幾人呢,弟子規雖好,但如果你的學習過程不能懂得堅持,那此書又於你何用呢,所以總的來說學習弟子規需要的是堅持。堅持去學習確實很重要,不過你的學習又是怎樣的學習呢,僅是指誦讀弟子規,解析弟子規嗎?要記住學習的目的是致用,不懂運用只會紙上談兵又有何作為呢!學到的東西時刻要懂得躬行。知識、

  技能能迅速的學會並運用,但學習弟子規是為了影響一個人的性情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改變一個人的性情是需要耳濡目染,逐漸薰陶的過程的。歸納起來:學習弟子規需要堅持不懈、學以致用的品質。這就是我學習《弟子規》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下面就具體來分析一下我對弟子規的看法和我自己在學習弟子規躬行方面的做法。《弟子規》一文中論述的基本內容是融合古代聖賢對青少年學生的訓誡,教誨青少年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本文先後有序地講解了學生們孝敬父母、關愛兄弟、修身養性、為人處世、讀書求學的生活基礎規範。這本書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篇、信篇、泛愛眾、親 仁和餘力學文這幾部分。

  孝:所謂百行孝為先,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孝都做不到那他能幹什麼呢!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要求,但試問一下自己:你做到了嗎?很多人當父母喊他時,他的表現不是緩而是直接當沒聽到,父母叫他做事,他也不是拖延而是直接拒絕或隨口答應沒下文。這不是我憑空想出來的,而是我確實看過不少例子包括我自己也曾經試過。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就是用如此的方式報答嗎?當我們遠離家鄉讀書或工作時,父母可能就依靠在窗扉旁苦盼我們的訊息,問一下自己:你多久沒打電話回家啦。自從學習了弟子規後,我每方面都已經盡力去做了,我的電腦螢幕上就寫著常打電話回家問問,每個星期至少一次與父母交談並且不會主動先掛機。回到家裡我會認真的聆聽母親的嘮叨、父親的教誨……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姐妹都不能和睦相處的,那我們確實應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待人的方式,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有什麼事情比一家人和和睦睦更重要呢?但現實中卻不乏少數的人兄弟姐妹間反目成仇。我鄰居家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兩兄弟總因一點爭執而大吵一場,分家後爭執仍不減。弟子規教導了我處理家庭間和睦的重要性,我弟快中考了,我覺得我比他更緊張似的,一有時間我就會打電話詢問他的學習情況,並總在嘮叨告訴他應該如何為人處世,因為弟子規教導我們要有愛自己的弟妹。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現能……在長輩面前,我懂得了要謙虛有禮,懂得該如何稱呼長輩,懂得了與長輩相處時的一些具體的禮節,公車、地鐵的座位上不會出現我的身影……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

  以前我總貪戀睡懶覺,學習弟子規後,我感慨萬分,每天我很早就起床讀一遍弟子規後再朗讀英語,收穫不少。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很多同學都跟我說過他很討厭某某拿了他的東西又不說,如果那個某某讀過了弟子規或許他就不會有這樣的行為了。弟子規教導我借人物要及時還,因此我很少拖欠別人的東西,所以當我有需要時他們都願意再次借給我。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與人交往在乎一個信字,言而無信者誰願意靠近呢?在大學這個小社會里,我很在乎信字,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不會輕易答應他人,當我答應後,我就會盡我所能去做到。當與他人交談時,該出口時就出口,立身處世要謹言慎行,說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時刻要對自己反躬自省。所以我會尋找適合自己的好幾個榜樣,效仿他們身上的優點,以他們的優點來時刻鞭策自己。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同是生存在我們這個可愛的地球上的本應就該相親相愛,有句話很貼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我在努力的將我的狹愛進化為泛愛。有才能的人聲望自然高,這告誡我們做人要低調,炫耀是無法炫耀出聲望來的,接觸弟子規後我懂得了以前我做錯了好多好多……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以前就知道明君要親賢臣遠小人,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如此,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我們的德行也會進步。所謂物以類聚嘛,因此學習中、生活中我都會親近有仁德的人並虛心向他學習。

  不力行 但學問 長浮華 成何人……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大學裡,讀書仍然還是最主要的,不過讀書厲害的也有正品次品之分,這在乎你是否已經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本分呢。學習重要,不過做人更重要,不過可以在學習中學會做人,例如學習弟子規這樣的良書。學習的時候專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一般都會到圖書館進行學習,因為一個良好的環境會影響一個人學習的心情,學習最好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是弟子規裡教導我們的。

  如果有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那在我看來這本好書就是《弟子規》,學習了弟子規後,我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都漸漸地在發生改變,確實,學習了弟子規我無悔!

  篇三:弟子規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 現今有很多人都誤以為在現在文明的社會,高科技、高物質享受的社會當中,傳統的文化已經不符合時代潮流。所以有很多古聖先賢所留下來的這些文化精髓,可以說是遭人所遺棄,很多人都不曉得這些寶藏它的可貴。尤其近一、兩百年來,中國遭受極大的動亂,許多的傳統文化道德都在這個蕩亂的時代當中,被破壞殆盡。尤其是道德,德教,在今天可以說是已經完全失去了。很多人也很感嘆,當今的社會不安寧,人在茫茫的人生當中,不知所為何來,可以說是茫然無知。

  我們再看世界的動態,我們也可以從最近這種局勢的發展,深深感受到世界的災難一天比一天的嚴重,許多有志之士也莫不為這樣的時代潮流在擔心著。我們也深信,如果再不好好挽救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恐怕岌岌可危了。 我們都知道,人一生出來,與我們最接近的就是家庭,有良好的家庭,才能孕育優秀的下一代。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社會它的動亂,我們可以說源於家庭不健全。我們如何來改善這樣的社會,應該要從教育著手,而教育最根本的基礎點,就建立在家庭當中。所以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可能學校的教育,社會教育才有可能更進一步的發揮出來。所以在今天當中,我們為什麼要來學習

  《弟子規》?也就是這個原由。

  《弟子規》,它是一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礎規範。每一個人能瞭解你應當如何做人,不但你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在家庭也能得到幸福美滿,子孫也都可以興旺,都可以得到這些良好優秀的賢子孝孫。

  所以在古時候,他們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從小就瞭解應該如何把小孩教好。為什麼他們這麼重視?因為小孩一生出來,他沒有受到社會的汙染,他很純潔。在這個時候你好好的教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惡,他就變成惡。你教他讀書,他就會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姊妹友愛,他會友愛。你講故事給他聽,他能牢牢的記住。所以如果錯過小孩這一段學習的這個時段,就非常的可惜。

  我們也看到很多家長他們憂心忡忡,覺得自己的子女很難教,不曉得如何教起;也很擔心社會里頭有那麼多的誘惑,即使在家裡好好教,都恐怕抵擋不住外頭的誘惑。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每一個做家長的,他都有省悟之心。什麼省悟之心?有那種憂患意識,如何把自己的子女從家裡、從根本做起。每一個做家長的,他們能如此做,更進一步,做家長的也學習《弟子規》,你就可以以身作則做很好的表範,讓子女來效法,這樣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

  首先,我們就從總敘開始看起。一本書,它的開頭總是會有提要,提要就是總綱領。看到總綱領,我們就能清楚的知道,它的內容所講解的是什麼。所以,“總敘”就是勾勒出《弟子規》這一本書,最主要的綱領有哪幾項。《弟子規》這一本書,可以說完全融入儒家經典的精華。從“學而篇”裡頭所摘錄的一章叫“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從這一章所摘錄出來,也就是儒家教導所有學生、弟子,應該要如何盡到一個人的本分。後頭展開來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們如何落實。我們明白《弟子規》的綱領之後,我們也要深入它的義理所在,能完全明瞭它的內容義理所在,我們才有辦法去落實。

  “弟子規。聖人訓。”我們剛剛有提到《弟子規》就是從《論語?學而篇》所摘錄出來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經典重要所在。此地講的‘聖人訓’,我們狹義的來講,可以說就是孔老夫子;廣義來講,我們都曉得凡是古聖先賢、列祖列宗,只要他們有好的典範,他們有立教於後世的,值得我們後人學習的,我們都可以稱為訓誨、訓勉。所以我們此地所講的,它是有範圍的,所指的聖人是指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孔夫子他教我們應該如何從家庭、從自身做起。其次“首孝弟。次謹信。”最重要的我們要明瞭要從‘孝弟’著手。我們都曉得,我們的身體是來自父母,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既然已經深深

  的明白,我們是從父母那裡所來,我們就應該要知恩感恩。能知恩感恩,這個孝心才會生得起來。我們看看這個“孝”字。孝,從它的造字由來,是一個“老”字,再一個兒子的“子”,也就是指兒子揹負父母,揹負年紀大的父母。它告訴我們一個意義,就是代代相傳。我們要代代相傳,我們就要效法父母,我們就要照顧父母,我們就要孝順父母。能孝順父母,我們才能稟承父母的志節、父母的志向。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應該好好去落實,這樣才能代代相傳。而不是我們現在當今人所感慨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如果一代不如一代就不叫代代相傳,就一代比一代差了。我們能代代相傳,是表示我們能接受父母的教誨,我們能承傳父母所留給我們的一些德教,我們再傳下去。“弟”,弟的意思,此地的“弟”應該讀成“悌”,在古字它是相通的,通我們現在豎心旁的“悌”。我們看一個“心”,再一個弟弟的“弟”,我們就曉得,做哥哥的他心裡有弟弟的存在。什麼意思?就是做哥哥的他知道懂得來照顧他的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愛他的哥哥,也要尊敬他的哥哥。所以悌的意思就是友愛。“友”,古人的造字就是兩隻手疊在一起。我們都曉得,兄弟姊妹都是從父母而出。在父母,視所有的兄弟姊妹,他的這個子女完全都是一樣的,都是同氣所生,就好像一棵樹木一樣,同氣連枝。子女就像枝幹一樣,父母就像樹,樹本身的樹幹一樣。所以為人子女的,不但要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

  而且在兄弟姊妹當中,還要彼此友愛,相互的照顧。我們想一想誰跟我們最親?在家庭裡頭,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兄弟姊妹不親,又親誰?所以聖人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先懂得要孝;要行孝,要行悌。這兩樣你都完全明白,你能做到了,再來我們就要懂得如何修身養性。修身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所謂“修身”,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不對的種種的言行舉止。所以接下來聖人告訴我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態度、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言語,一切的造作都要謹慎。簡單的講就是要有禮節,要知道制止自己不對的行為,要了解我們做任何一切事情都要合乎禮。什麼叫合乎禮?就是你內心當中,要心存有恭敬之心。

  我們想到現在的人誰都不服誰,誰都高喊自由的社會里頭,人因為有這樣錯誤的觀念,自由就是為所欲為,所以社會才會這麼紛亂,家庭才會不合。家裡的成員才幾個人,往往沒有辦法和睦共處,所以家庭不幸福,在社會怎麼會安定?人與人相處怎麼不會紛爭?所以懂得約束自己,懂得禮貌,懂得一切都有恭敬心,我們在立身處世方面,就可以得到和諧。人人都能如此,社會哪有不安定的這種情形!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後,我們接著還要下一步,還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這個時候我們要培養愛心,培養自己的慈悲心。

  接下來我們再看“泛愛眾。”這句。孟子說到人皆有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