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弟子規> 弟子規朗讀及解說

弟子規朗讀及解說

弟子規朗讀及解說

  同學們,《弟子規》教會了你什麼?你會朗誦了?

  《弟子規》總敘(原文及譯文)

  【原文】: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譯文】:弟子就是學生,規是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範,它規定了學生主修的六門課和輔修的一門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為要小心謹慎,言語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到平等博愛,並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後,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

  二、《弟子規》入則孝(原文及譯文)

  《弟子規》“入則孝”是學生主修的第一門課。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個是心,一個是侍。心即是心裡面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當先。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譯文】:

  父母親叫你的時候,要立刻答應,不能遲緩;父母親讓你做事的時候,要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懶。

  對父母的教誨,要恭敬地聆聽;對父母的責備,要順從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溫暖,夏天要讓他們清爽涼快。早晨要向父母請安。晚上要替他們鋪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譯文】:

  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

  不要因為小事情,就不稟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為人子女的道理了。

  東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來。否則,一旦被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凡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一定要盡力替他們準備好;凡是父母所討厭的東西,一定要小心地處理掉。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譯文】:

  如果身體有所不適或受到損傷,就會讓父母為我們擔憂;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會使父母感到丟臉。

  父母親喜歡我,做到孝順並不難。父母親不喜歡我,我還能用心盡孝,那才是難能可貴的!

  如果父母有了過失,子女應當耐心地勸說使其改正。勸說時態度一定要和顏悅色,聲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勸說,就等到心情好時再勸。如果父母還是不聽,還要哭泣懇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無怨言。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譯文】:

  父母親病了,吃的藥自己要先嚐一嘗,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並且應日夜侍奉在他們的身邊,不能離開一步。

  父母親去世後,要守喪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會難過哭泣,哀思父母養育之恩。居處要力求簡樸,禁絕酒肉、情慾等事。

  喪事要完全按照禮法去辦,祭祀要完全出於誠心。對待去世的父母親,要如同他們在世時一樣。

  三、 《弟子規》出則悌(原文及譯文)

  《弟子規》中的“出則弟”是學生主修的第二門課。出是指出了家門在社會、在國家中,悌是指兄弟的關係,就是在社會上要能夠順從長上,能夠事兄長。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譯文】:

  作哥哥的要愛護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間能夠和睦相處,對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財務看的輕一些,不貪圖錢財,兄弟之間就不會有怨仇。說話時都能夠互相忍讓一點,多替對方著想,憤恨自然會消除。

  不論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時,都應該謙虛禮讓、長幼有序,讓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譯文】:

  聽到年長者叫人時,應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長者那裡去,看看有什麼事情需要做。

  稱呼尊長,不可以直接叫他們的名字。長輩見識多,閱歷深,要多聽他們說話,不要自己誇誇其談,表現出很有才能的樣子。

  在路上遇到尊長時,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尊長一時還沒說什麼,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長時,騎馬時要下馬,乘車時要下車。等尊長走過百步以外後,自己才能上馬或上車離開。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譯文】:

  假如長輩站著,晚輩就不可以坐下。長輩坐下以後,讓你坐時,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長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長聽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適宜的。

  在見尊長時,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時,要緩慢退出。長輩問話的時候,要站起來回答,眼睛看著長輩,不要東張西望。

  對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輩時,應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對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長時,也應像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

  四、 《弟子規》謹(原文及譯文)

  《弟子規》中的“謹”這是學生主修的第三門課。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以放逸。慎乃護身符。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譯文】: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遲睡。人的`一生很短暫,轉眼間從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個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寶貴時光。

  早晨起床後,一定要先洗臉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後都要洗手。這種良好的衛生習慣應該在小時候就養成。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紐扣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齊,鞋帶要繫緊。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汙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譯文】:

  脫下來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個固定的地方,不能到處亂丟,以免把衣帽弄髒。

  穿衣服貴在整潔大方,而不在於華麗。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還要和自己的家庭條件相適合。

  對於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會營養不良;吃東西也要適可而止,不要過量,過量會損傷脾胃。

  年青的時候,千萬不要喝酒。因為一旦喝醉了,就會醜態百出而丟臉。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譯文】:

  走路時要不急不慢從容大方,站立時身體要端莊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禮拜時要恭恭敬敬。

  進出門時,腳不要踩到門檻上;不要用一條腿支撐身體斜靠著;蹲坐時不要叉開兩腿;更不要搖晃大腿。否則,就會顯得你沒有教養。

  進出門時,要緩慢地揭開門簾,儘量不要發出響聲。走路拐彎時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著東西的稜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手裡拿著空的器具,要像拿著裝滿東西的器具一樣小心。走進沒人的房間,要像進到有人的房間一樣謹慎,不能亂走亂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