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蝶戀花> 《蝶戀花》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蝶戀花》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蝶戀花》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

  賞析,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欣賞並分析(詩文等),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蝶戀花》的意思及全詞翻譯賞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這兩句是說,在這寒食節的日子裡,路旁遍佈百草千花,郎君拈花惹草,忘了回家,今天那美麗的香車又系在誰家的樹上呢?前句寫景,後句寫情,情景相融,憂思愁鬱之氣,怨恨之情,盡從詞中道出。

  出自五代 馮延巳 《蝶戀花》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裡無尋處。

  註釋:此詞一作歐陽修詞。

  行雲:宋玉《高唐賦序》:“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本以朝雲、行雨指女性,此處指人行蹤不定如流雲飄浮。

  不道:不覺。

  百草千花:詞意雙關,即指寒食時節的實景,也暗喻花街柳巷的妓女,白居易《贈長安妓女阿軟》:”綠水紅蓮一朵開,千花百草無顏色。:

  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一說前兩天),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事,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於是日禁火寒食。

  香車:七香車,用多種香料塗飾的車,泛指華麗的馬車。

  陌上:本指田間的小路,這裡泛指應指馬路。

  撩亂春愁如柳絮:煩亂的春愁就如同滿天紛飛的柳絮。

  悠悠:一作“依依”。

  參考譯文

  這幾天,他象流雲飄哪裡?忘了回家,不顧芳春將逝去。寒食路上長滿了野草閒花。他車馬又在誰家樹上系?

  淚眼倚樓不斷自言語,雙燕飛來,路上可與他相遇?紛亂春愁如柳絮,夢中到哪尋他去?

  譯文2:

  遙想著那位出門冶遊、樂不思歸的男子,她淚眼倚樓,喃喃自語,發出一連串的疑問:多日不見影蹤,你究竟飄蕩到了何處?春色將暮,你難道還不想歸家?在這百草千花鬥豔的遊春路上,你的香車又系在了誰家的樹上?

  含淚轉問穿簾的雙燕:你們飛來飛去,路上有否見到過他?雙燕不理,翩然遠飛,只剩下一片濛濛飛舞的柳絮。亂紛紛的柳絮撩動她的春愁,並把她帶入悠悠盪盪的夢中,讓她在飄忽的春夢中繼續追尋他的行蹤。

  譯文3:

  薄情的郎君如同飄忽的雲,不知飛到什麼去處。連連數日,忘了返回,全不顧春天已將逝去。正當這寒食清明的時節,百草爭綠,千花競開,而他那輛香車,如今不知拴系在誰家的樹木?

  倚樓張望,滿眼珠淚,正逢一雙燕子飛回窠居。我對著燕子痴情地問:歸來的路上可曾與我的郎君相遇?紛亂的春愁如飄飛的柳絮,縱然我情懷一片,怕是連夢裡也尋他不住。

  賞析

  《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為五代南唐詞人馮延巳所作,這是以女子口氣寫的一首閨怨詞,寫一位痴情女子對冶遊不歸的`男子既懷怨望又難割捨的纏綿感情。全詞語言清麗婉約,悱惻感人,塑造了一個情怨交織內心的閨中思婦形象,也涵納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這首詞從字面看,是描寫一女子對她遊蕩在外的丈夫久久不歸既埋怨又難以割捨的纏綿感情。從一開頭的“行雲何處去”到最後的“夢裡無尋處”,女主人公的情感始終在怨嗟與期待、苦悶與尋覓的交織中徘徊。作為一首優秀的閨情詞,由於抒情的深刻與典型,往往容易喚起人們更廣泛的聯想,因而這首詞中所抒發的“忠厚纏綿”之情,似乎也概括了更廣泛的人生體驗。

  詞寫閨怨。上片以飄蕩不歸的行雲,比作浪子。

  “幾日行雲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這三句是閨中少婦的幽怨之詞,表現出她對情郎的惦念。這裡以“行雲”比喻在外四處遊蕩的情郎,非常形象貼切。“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春將暮”字面上是指春光將盡,亦指女子的美好年華將逝,這兩句為女子的自問自答之詞,充滿無窮悲嘆:美好的春光將要逝去了,而情郎卻仍不見歸來。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百草千花”,用辭也典麗雙關,暗中包括那些招蜂引蝶的女人,頗帶鄙薄意識。“香車”,代丈夫的行蹤。車子停在誰家樹下,意指丈夫在誰處冶遊。這樣寫,既切合女主人公倚樓眺望的情景,又形象鮮明,情思宛轉,耐人反覆尋味。

  下片則寫閨中少婦的孤獨與悽苦,她眼含淚水,倚立樓頭,不免如痴如呆,獨自念念叨叨。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她想到自己的丈夫在外縱行放蕩,心中是多麼的悲傷呀。“淚眼”寫其憂傷;“倚樓”寫她對丈夫的盼望;“頻獨語”三字,把女主人公那種傷心欲狂的精神狀態清晰地刻畫出來。“雙燕”兩句是她的詢問,她頻頻問那歸來的雙燕是否見到自己的夫君。燕子無情,怎聽得懂她的言語,這一問極寫女主人公之痴。

  “撩亂春愁如柳絮,依依夢裡無尋處。”問燕燕無語,這令她多麼惆悵,多麼悲痛,心中那春愁頓時如柳絮一般,凌亂無序。這裡詞人以柳絮喻愁,將無形之愁具體化,極寫其紛亂。“悠悠夢裡無尋處”,既然他不歸,她又那般惦念著他,那麼便到夢裡將他尋覓吧,但夢卻那般悠長,令她茫然而不得尋覓。這最後兩句寫得千迴百轉,情意纏綿,形象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哀怨與痴情。

  這首詞連用了三個問句:“幾日行雲何處去?”“香車系在誰家樹?”“雙燕飛來,陌上相逢否?”一次比一次問得更迫切,從而描繪出女主人公越到後來越瀕近絕望的心情。這是一種層層加碼式的手法。雙燕尚懂得歸來而人卻不知,離愁被春光撩撥得像悠悠揚揚的柳絮,漫天飛舞,使你在夢裡也覓不到蹤跡。作者以輕靈縹緲之筆寫朦朧夢境,怨而不怒,蘊藉深婉,可謂別開新境。

  作者簡介

  馮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作者生平

  南唐開國時,因為多才藝,先主李昪任命他為秘書郎,讓他與太子李璟交遊。後來李璟為元帥,馮延巳在元帥府掌書記。李璟登基的第二年,即保大二年(944),就任命馮延巳為翰林學士承旨。到保大四年(946),馮延巳終於登上了宰相的寶座。第二年,陳覺、馮延魯舉兵進攻福州,結果死亡數萬人,損失慘重。李璟大怒,準備將陳覺、馮延魯軍法處死。馮延巳為救兩人性命,引咎辭職,改任太子太傅。保大六年(948),出任撫州節度使。在撫州呆了幾年,也沒有做出什麼政績。到了保大十年(952),他再次榮登相位。

  延巳當政期間,先是進攻湖南,大敗而歸。後是淮南被後周攻陷,馮延魯兵敗被俘,另一宰相孫晟出使後周被殺。958年,馮延巳被迫再次罷相。當時朝廷里黨爭激烈,朝士分為兩黨,宋齊丘、陳覺、李徵古、馮延巳等為一黨,孫晟、常夢錫、韓熙載等人為一黨。幾次兵敗,使得李璟痛下決心,剷除黨爭。於958年下詔,歷數宋齊丘、陳覺、李徵古之罪。宋齊丘放歸九華山,不久就餓死在家中,陳覺、李徵古被逼自殺。至此,宋黨覆沒。而馮延巳屬於宋黨,居然安然無恙,表明李璟對馮延巳始終信任不疑,也可能是馮延巳作惡不多。罷相兩年後,即公元960年,馮延巳因病去世,終年五十八歲。也就是這一年,趙匡胤奪取天下,建立起北宋王朝。再過一年(961),李璟去世,李煜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