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導學案

登鸛雀樓導學案

登鸛雀樓導學案

  登雀樓導學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涵的哲理。

活動單

導學案

調整與改進

【活動方案】

 

 

 

活動一: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讀正確讀流暢,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2.提醒組內學伴讀準難讀的字,提示該如何停頓。

3.隨機抽號,朗讀古詩,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活動二: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一、藉助工具書自學古詩,要求:1.放聲朗讀詩歌,讀正確讀流暢,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

2.藉助工具書理解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試著講出詩的大意。

二、小組合作:

1.交流自學的收穫,以雙號組員為主。(讀詩、說帶點字的意思、詩歌大意、試背)

2.提出自主學習時的疑惑,爭取小組內解決。

3.組長分配任務,做好上臺彙報的準備。

三、以小組為單位上黑板講解,要求人人有展示的機會。

 

【檢測反饋】

1.背誦古詩

2.把詩句和意思連起來

白日依山盡    還要再登上一層樓。

黃河入海流    要想把很遠很遠地方的景色全看在眼裡。

欲窮千里目    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流向遠方,流向大海。

更上一層樓   

天邊的太陽沿著山頭漸漸落下去了。

一、匯入新課。

1.小朋友們已經學過了不少古詩,誰能背給大家聽聽?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首古詩。

2.板書課題。

指名拼讀“登”,要求讀準後鼻音。教學登字頭,指名拼讀“”。

3. 解題。

4. 解作者

二、初讀古詩。

投影出示課文內容,完成活動一。

三、誦讀古詩,理解詩意。   

1.根據活動二的要求誦讀古詩,藉助工具書理解古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試著講講整首古詩的意思。人人做好彙報的準備。

2.組員彙報時全班學生參與討論,補充,質疑。教師也可適當指點。

3.結合圖片想象王之渙當時登高遠的意境。

4.有感情地齊誦古詩。

四、背誦古詩,總結課文。

1.練背古詩

2.討論:詩人登高觀景時的心情、神情、動作,會是什麼樣子,他可能講些什麼?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

3.師小結,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五、檢測與反饋

組內成員根據活動三的要求互背古詩,完成習題。

 

 

 

       

  登雀樓導學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導生字書寫

活動單

導學案

調整與改進

【活動方案】

 

活動一:自主識字

1.藉助工具書自學8個生字的音、形、義

(鼓勵想巧辦法識記字形;字義可結合組詞說話理解)

2.小組合作

交流自學的'收穫,按組號順序,一人介紹一個生字的學習方法。(要說出字音的注意點,識記字形的方法,給生字組詞或說話,生字怎樣書寫)

組長分配任務,做好上臺彙報的準備。

3.以小組為單位上黑板講解,要求人人有展示的機會。

 

檢測與反饋

默寫古詩:

         登雀樓

 

                                

                                

                                

                                

 

一、複習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點名背,齊背)

2.說說詩歌大意。

二、教學生字

1.出示所有生字

2.根據活動一的要求自學生字。

3.組員上臺彙報時,全班學生參與討論,質疑,補充,教師也可適當指點。

4.鼓勵給每個生字多組幾個詞語。

5.重點指導“雀”、“樓”、“更”的筆順。

6.指導幾個難點字的書寫。

7.學生描紅。

三、課堂練習。

1.讀一讀,抄寫。

  白日   千里目

  黃河   一層樓

2.根據詩意說出詩句。

滔滔的黃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陽靠著連綿起伏的山漸漸落下去了。

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再登上一層樓。

四、檢測與反饋

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比賽,看哪一組完成的情況最好,完成活動二。

 

五、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