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4篇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答謝中書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

  ⑴讓學生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

  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4、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式(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讀邊引導分析。)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課件1)。[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㈡匯入新課

  1、導語(課件2)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窗外的一瞬間,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蔥籠,鳥的飛翔……無不讓你心曠神怡。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課件3)答 謝中書書①答:回覆。②謝中書:見課文註解①。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3、作者簡介(課件4)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課件5)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說明]

  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2、瞭解作者的生平,有助於體會作者寄於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㈢正課

  1、齊讀課文。

  2、疏通文意。

  ⑴請同學翻譯課文。

  ⑵同學之間補充,糾正。

  ⑶教師明確,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如:“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談”,應譯為“讚歎”之意。“猿鳥亂鳴”“亂”應譯為“四處”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應譯出得意之感等[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3、齊讀課文。

  4、分析課文。邊分析邊板書(課件6)。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以感慨發端,總領全文——美

  高峰 清流 石壁 青林翠竹 —— 靜

  具體描繪 (高) (低) (遠) (近)

  猿鳥亂鳴 沉鱗競躍——動(聽) (視)

  最後一句,又以感慨收束,總括全文:“實是欲界之仙都”

  [說明]藉助多媒體,以板書形式分析概括,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並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5、齊讀課文。

  6、評析語言特點(課件7)問:本文語言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試歸納語言特點?[說明]設計這一步,使學生學會用確切的詞語,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愉悅的美好景色。

  7、小結(課件8)文章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並透過借古證今,說明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課堂練習

  1、背誦課文

  ㈤作業(課件10)“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詩句相互交流,並試簡評詩句特色。[說明]:藉助課文的學習,引導同學們繼續收集這方面的佳作,積累一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並透過交流、簡評,進一步欣賞情景交融的美文。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2)、識記“歇、頹、鱗、與”等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說教學步驟

  (一)、激趣定標

  1、激情匯入:古人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引起古代許多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油然而生。如:蘇軾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今天,我們要走進的這篇文章,宛如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又像一首“流動的山水詩”,既像畫又是詩,那會是一篇怎麼樣的文章呢?我們一起來感受和學習這篇《答謝中書書》。

  [說明]:此設計在幫助同學們回憶已學過的優美詩句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介紹作者

  “答謝中書書”兩個“書”字連一起,這題目是什麼意思?

  [說明]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作者:陶弘景,字通明,丹陽秣(mò)陵(今江蘇南京)人。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學家、文學家。有《陶隱居集》。

  3 、激趣定標(展示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2)、識記“歇、頹、鱗、與”等字詞。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說明]明確目標,使學生有了學習的方向。

  (二)、自學、探討、點撥

  自學互動一:識記、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下列紅字的注音。

  歇( ) 頹( ) 鱗( ) 與( )

  2、學生聽讀課文錄音,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準節奏及停頓。

  3、學生練讀,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

  4、再跟錄音讀。

  5、比一比:讀課文,看看哪個小組讀的最好。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自學互動二:翻譯課文,理解課文。

  1、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第一句話,理解,注意紅字的意思。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談:讚歎。

  理解連結:這句話中的“ ”字點明全文的中心,這句話在全文中起__ 作用。

  2、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第二至五句話。

  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五色交輝(各種色彩交相輝映) 四時(四季) 歇(消散)

  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理解連結:說說作者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美在哪裡?

  3、小組合作:翻譯課文第六至七句話。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 復(再) 與(參與,這裡是欣賞)

  理解連結:這兩句話體現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

  [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三)、目標檢測

  1、給生字注音:

  頹( ) 歇( ) 鱗( ) 與( )

  2、理解字詞句:

  四時: ; 歇: ;頹: ;復: ;與:

  沉鱗競躍: ;五色交輝: ;

  ①實是欲界之仙都

  ②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填空,回答題後的問題。

  (1)、“ ”字點明全文的中心。統領全文的句子是__。

  (2)文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3)這些景物美在哪裡?

  (4)、文中最能體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 ,從這兩句話中可以體現出作者 的思想感情?[說明]藉助多媒體,以練習的形式檢測全文內容,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並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答謝中書書》是南朝陶弘景寫給好友謝徵的一封回信,本文也是吟詠自然風光的佳作。作者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傳達出與自然融合並陶醉其中的愉悅,體現了酷愛自然,歸隱山林的人生志趣,流露出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節課。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本課,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⑴準確理解課文下注的詞語,弄清詞句含義。

  ⑵把握文章的修辭手法,學習描寫景物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⑴佈置預習,讓學生解決生字,記下文中難點,然後進行講解。

  ⑵點拔法、串講法、誦讀法、問答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學重、難點:

  重點:⑴讓學生反覆誦讀短文,體會文章意境;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難點:⑴引導學生在思想上超越時空,與作者對話,領會他們的思想感情。

  ⑵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提前預習,標出疑難。

  二、說教法、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

  2、重點提示、分析。

  3、學法指導:要體現文言文教學之特點,既要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又要注意字詞句句落實。

  4、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程式

  利用多媒體課件,邊讀邊引導分析。

  ㈠檢查預習

  1、分組讀課文

  2、字詞正音(課件1)。

  陶弘(hóng)景曉霧將歇(xiē)丹陽秣(mò)陵

  夕日欲頹(tuí)與(yù)其奇者

  [說明]:以誦讀和給較難識記的字詞正音,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同時幫助同學對有關字詞的識記。

  ㈡匯入

  1、導語(課件2)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周圍的一切美嗎?也許你忙於繁重的學業中,無暇欣賞,但當你抬頭遠望窗外的一瞬間,你會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樣美好。天的晴朗,地的廣袤,山的挺拔,樹的蔥籠,鳥的飛翔……無不讓你心曠神怡。今天我們學習的《答謝中書書》就是一幅怡神悅性的山水畫軸,讓我們一同去欣賞。

  [說明]:此設計幫助同學們在頭腦中再現大自然的美景,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解題(課件3)

  答謝中書書

  ①答:回覆。

  ②謝中書:見課文註解①。

  ③書:書信,是一種應用文體。我國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

  3、作者簡介(課件4)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現在江蘇南京)人。有《陶隱居集》。他曾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混濁的人世,後隱居山林,但“國家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諮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4、背景提示(課件5)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盪,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寫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並作為對友人的安慰。這類作品雖沒有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高超的藝術筆力,創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鑑賞意義。

  [說明]1、題目易誤,故作解釋,並交代文體。

  2、瞭解作者的生平,有助於體會作者寄於文中的情感。

  3、背景提示,主要解決“書信”之常寫內容與課文內容不同,給同學們帶來的疑惑。

  ㈢正課

  1、齊讀課文。

  2、疏通文意。

  ⑴請同學翻譯課文。

  ⑵同學之間補充,糾正。

  ⑶教師明確,指出應注意的問題。如:“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談”,應譯為“讚歎”之意。“猿鳥亂鳴”“亂”應譯為“四處”或“此起彼伏”之意。“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應譯出得意之感等。

  [說明]讓學生注意字詞翻譯時,要與文章所表達的意境相吻合,這樣才確切自然。

  3、齊讀課文。

  4、分析課文。邊分析邊板書(課件6)。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以感慨發端,總領全文——美

  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靜

  具體描繪(高)(低)(遠)(近)

  猿鳥亂鳴沉鱗競躍——動

  (聽)(視)

  最後一句,又以感慨收束,總括全文:“實是欲界之仙都”

  [說明]藉助多媒體,以板書形式分析概括,使學生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掌握,並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5、齊讀課文。

  6、評析語言特點(課件7)

  問:本文語言優美,讀來琅琅上口,試歸納語言特點?

  討論並歸納:

  句式上多采用四字短句,運用對偶排比的手法,語言精練生動,將描繪的江南山水之美寫得清麗自然,毫無堆砌雕琢的弊病。

  [說明]設計這一步,使學生學會用確切的詞語,優美的語言來表達自己愉悅的美好景色。

  7、小結(課件8)

  文章以清峻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並透過借古證今,說明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㈣課堂練習

  1、背誦課文

  2、解釋加點詞義(課件9)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共同)

  共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記》(一共)

  夕日欲頹(將要)

  欲實是欲界之仙都(慾望、“欲界”作一個名詞,指人間)

  欲窮其林《桃花源記》(想要)

  ㈤作業(課件10)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歷代詩人也留下了大量山水佳作,請大家收集這方面的詩句相互交流,並試簡評詩句特色。

  [說明]:藉助課文的學習,引導同學們繼續收集這方面的佳作,積累一定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並透過交流、簡評,進一步欣賞情景交融的美文。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4

尊敬的領導和老師: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是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既寫山川,又寫四季,字詞清麗。下面我就按照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式五個部分向大家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這篇文章是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27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一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求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而《答謝中書書》是一篇寫景的優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來寫,注意到在不同時間內(晨昏、四季)景物的變化,並且情景交融。體現了作者能夠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學好這篇短文,對學習本單元的詩文能起到承前啟後的效果。

  2、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根據《新課程標準》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慧理論,我將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確定為:

  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課文和體會作者娛情山水共賞美景的感情。(重難點)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本文雖然短小,文字淺顯,但是由於課文的時代與學生的現代生活相隔較遠,學生由於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對文章理解得不夠透徹,老師要善於利用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激發活躍的思維,調動表現慾望。適時的引導,是學生建構自己的認知體系,完善自己的情商。

  三、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能再在課堂上充當主導者,而是應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充當的應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採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學任務。

  1、誦讀感知內化。對於初中生來說,怎樣把實際與作品內容結合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採用誦讀法,主要有學生自由朗讀、集體朗讀、學生個人朗讀等形式。

  2、小組討論法。對於八年級的學生,應該讓其具有小組互助學習的能力,這樣既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又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四、說學法

  學法:自主學習為主,其他方法兼收幷蓄。

  這篇課文文字淺顯易懂,可採用自主學習來學。

  五、說教學程式

  1、情境匯入

  教師應該調動起學生的情感積極性,讓學生處在積極的情緒下展開自主學習。“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景物,曾經引起了古今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情思,他們為我們奉獻了大量的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美篇章。”

  2、文學常識、作者簡介

  (1)釋題

  學生第一次接觸“書”這種文體,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對這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作者簡介

  對於作者簡介,我是讓學生課前先去查詢收集作者的有關資料資訊,然後請一位同學在班上給同學們介紹陶弘景。教師在強調其中兩點:第一,陶弘景被人們稱為“山中宰相”;第二,陶弘景的詩文今傳《陶隱居集》。

  3、點說學習目標

  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方向很明確,學習就具有一定的主動性。

  4、誦讀、小組交流

  學生自由朗讀→點名學生朗讀→全班齊讀→學生默讀(小組交流)→集體朗讀→點名學生朗讀。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對課文內涵的把握等內容的學習都圍繞朗讀進行。

  (1)先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能夠讀準字音,達到流利的程度。

  (2)點名學生朗讀課文。可以起到檢查自由朗讀的效果,同時能夠讓你其他同學學習到這位同學朗讀的優點,以及改正這位同學朗讀的缺點。

  (3)全班齊讀課文。注意整體節奏,和向朗讀的感情發展。

  (4)學生自己默讀課文。在這一環節上,同時採用小組交流的方法。主要是學生先獨立疏通文意,記下自己不能理解的,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小組內同學互助,最後是小組記下本組人員都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其他小組幫助解答。這種方法就是完全是學生自己主動學習,能夠加深學生學習知識的印象,以及鍛鍊學生的能力。

  (5)集體朗讀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學生在集體朗讀課文是對文章的整體把握的鞏固和對下一環節的鋪墊。學生在這時集體朗讀課文就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情,去思考“作者是怎樣描繪秀美的山川景色”這一個問題就更簡單。(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時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變化、動靜的結合等。同時追問山川景色動景與靜景的結合:靜景:山之高、水之淨、岸之美;動景:猿之鳴、鳥之叫、魚之躍。)

  (6)點名學生朗讀課文。這個時候一個人朗讀課文,要求要充滿感情,融情於景,其他同學思考作者的感情。以及回到課文中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這樣的感情。(文章以清俊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並透過借古證今,強調了山川之美,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也是去完成學習這篇文章的學習目標之一“體會作者娛情山水共賞美景的感情”

  5、背誦課文

  背誦課文是學習這篇課文的一個學習目標,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背誦課文,對於學生來說將會記憶很久。我主要採用學生自由競背,然後小組內部互相檢查的背誦,最後是教師檢查背誦,以及小組競賽背誦,最後全班集體背誦。這樣一環銜接一環,對鞏固記憶具有非常好的效果。這堂課也就在背誦這篇課文當中結束。

  6、板書設計

  仰視:高峰

  俯察:清流

  山川之美平看:石壁、林竹欲界之仙都,與其奇者→娛情山水共賞美景

  曉:猿鳴、魚叫

  夕:魚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