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答謝中書書>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

答謝中書書說課稿

  【知識目標】

  1.瞭解文章的作者及寫作背景,便於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積累文言詞彙。

  3.瞭解文章的思想內容,背誦並默寫文章。

  【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2.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及佈局的匠心,提高學生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品中的純淨美好,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多角度品析《答謝中書書》。

  【教學方法】

  誦讀教學法。陶弘景《答謝中書書》描繪了優美的山川景色,語言精美,描寫生動。教師應指導學生朗讀,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奏、韻律、情調,在誦讀中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深入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

  【課型】講讀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要求大家查閱資料,瞭解陶弘景的有關文學常識,現在,誰能用“七字記憶法”介紹一下陶弘景。學生介紹,教師評價、補充。

  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南朝丹陽秣陵人,思想家、醫學家和文字家,著有《陶隱居集》。齊高帝曾經召他進宮陪伴太子讀書。後來,陶弘景遠離塵世,隱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陰陽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氣象。梁武帝繼位後,他“禮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兇吉、祭祀、征討大事,朝廷都要派人進山向他請教,故稱他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當輕風吹拂松枝,發出“沙沙”的聲響時,他就象聽到仙樂一樣如痴如狂。有時,他竟一人進山,專去聽山野松濤之聲,人又稱之“仙人”。

  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描繪山川秀美,清新簡淡,為歷代寫景名作。今天我們就一起閱讀這篇名作,體會作者是如何傳達自己與自然萬物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悅。

  二、初讀:正字音,明句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教師範讀,學生聽讀。

  要求:聽準讀音,聽清朗讀的節奏、語氣、語速等。

  提示:

  本文多為四字駢句,朗讀節奏為二二;散句以句意和結構來定。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集體朗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男女生競讀。

  三、譯讀:識詞義,明句義

  同學們以四人學習小組為單位,先自主學習,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口譯課

  文,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若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小組內討論解決;小組

  內解決不了的`,提交老師,老師組織全班討論。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法。

  檢查小組學習效果: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3.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4.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5.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 6.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二)解釋下列四組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山川之美 實是欲界之仙都

  之 漁人甚異之 (漁人)具答之

  處處志之

  時 四時俱備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欲 夕日欲頹 欲窮其林

  與 為復有能與其奇者 念無與為樂者

  (三)翻譯課文。

  小組分句翻譯,每個小組翻譯一句。

  譯文:

  山河的美麗,是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共同談論贊賞的。這裡的高峰插入雲霄,清流明澈見底,兩岸的懸崖峭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蒼青的密林和碧綠的竹子,四季長存。每當早晨,夜霧將要消散,可聽到猿猴長嘯,鳥雀亂鳴;每當傍晚,夕陽快要落山了,可見到水中的魚兒競相跳躍。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謝靈運之後,還沒有人能置身這奇美的山水之中。

  四、品讀:激興趣,提境界

  賞析課文,要注意運用“多角度賞析的方法,學會從不同角度,如結構安排、人物塑造、敘寫事件、描寫景物、寫作目的、情感傾向、寫作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斟詞酌句等各個方面進行賞析,力求有自己的獨到發現,有自己的心得體會。請同學們品讀課文,用一個或長或短的句子,從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說說你的理解;表達時,可用平實性的語言,也可用文藝性的語言。

  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展示學習結果。師生共同評價。

  明確: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總領全文,點明中心;然後具體描寫自然景物,最後以感慨收束全文。

  本文采用了議論、描寫、抒情的表達方式。

  寫景層次井然,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後又分“曉”,“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次第井然。

  “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透過對山川景物的描述,傳達了自己與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自己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本文采用了多種寫法,如:俯仰結合,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等。俯仰結合,先仰視“高峰入雲”,再俯視“清流見底”,又平看“兩岸石壁”;動靜相稱,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瞑為靜,游魚躍水為動,動靜交相作用,互為影響,構成了一幅怡神悅性的生動畫卷。

  本文采用了誇張、借代等修辭手法。“高峰入雲”,運用誇張,及言山之高;“沉鱗競躍”,以“鱗”代魚;“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運用對仗,富有韻味,增強節奏感。

  ……

  五、學習小結

  今天學習的《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的一封信,雖只有六十八字,

  但概括古今,包羅四時,兼顧朝夕,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具備,

  真是尺幅容千里,片言役百意。學習它就是要學習作者高超的藝術筆力,學會鑑

  賞它的美學價值。培養自己熱愛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好感情。

  六、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板書

  結 構

  表達方式

  寫 法

  修辭手法

  情感傾向

  總領全文——具體描寫——感慨結束

  議論、描寫、

  抒情、描寫

  俯仰結合

  視聽結合

  動靜結合

  誇張、借代

  抒情、對偶

  酷愛自然

  歸隱林泉

  七、達標反饋

  1.解釋加點的詞

  四時俱備( )

  沉鱗( )競躍( )

  未復( )有能與( )其奇者

  2.下列句中“之”字不解釋為“的”的一項是( )

  A.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B.實是欲界之仙都

  C.忘路之遠近

  D.漁人甚異之

  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節奏並翻譯。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為復有能與其奇者。

  4.填空。

  《答謝中書書》中總領全文的句子是 ,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的句子是 ,寫晨昏景物變化的句子是 。

  八、作業設計

  1.把《答謝中書書》改寫成一篇記敘文,可以合理運用想象,大膽地擴充套件描繪文中的內容。

  2.背誦《答謝中書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