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登鸛雀樓> 【實用】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登鸛雀樓教案

【實用】登鸛雀樓教案三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登鸛雀樓教案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鸛雀樓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會讀會寫6個生字,認讀4個生字。

  2.理解詩句內容,回答課後問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朗讀並背誦課文是重點。

  2.指導理解詩句意思是難點。

  課前準備掛圖、生字卡片、CAI課件。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並解釋題目,激發興趣

  板書詩題並解釋詩題。

  【鸛雀樓】舊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前面可以望見中條山,下面臨近黃河。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樓共三層,是當時文人遊覽的勝地。此樓北宋時還存在,後來被河水沖毀。題目的意思是登上鸛雀樓。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詩人。

  二、教師範讀

  教師一邊讀,一邊演示電腦課件(畫面:詩人正站在黃河邊的鸛雀樓上觀看景色,太陽漸漸地落下山去。)

  三、學生輕聲讀,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四、指導學習生字

  1.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書生字,帶領學生讀音、組詞。

  2.學生書空練習。說說記生字的方法。

  教師重點指導:

  樓:lóu,讀邊音。“木”字作偏旁時,捺要寫成點。入:rù,獨體字,兩筆。注意和“人”區別開。窮:qióng,三拼音,上下結構,寫時不要少寫寶蓋頭下面的撇和點。目:mù,全包圍結構,要和“日”字區別開。更:gèng,讀後鼻音。獨體結構。有7筆。層:céng,讀平舌音,後鼻音。

  五、課堂練習

  1.組詞:

  人()日()

  入()目()

  2.在練習本上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

  齊讀課文。

  二、導讀課文,適時演示電腦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大意

  1.指名學生朗讀後,逐行導讀。

  2.指名試讀試講後,教師精講點撥:

  第一句:白日:此處指傍晚的太陽。依:挨著,靠著。山:這裡不是專指某座山,而是指連綿起伏的群山。盡:完。這裡指落日漸漸沉下去了。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僅次於長江。入海流:向大海流去。其實,鸛雀樓距離大海尚有千里之遙,在樓上是看不到黃河流入大海的。但是,無論怎樣曲折迂迴,最終還是要流入大海的。這裡的.“入海”是說明流的方向。這句詩的意思是: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一輪落日靠著連綿起伏的群山快要沉下去了,黃河水正奔騰咆哮著向大海流去。

  第二句:欲:想要。窮:窮盡,含有徹底的意思。千里,不是實指,而是誇張的說法,指很遠很遠的地方。更;再。這句詩的意思是:要想把很遠很遠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層樓;也就是隻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三、體會詩的意境

  1.引導思考:想一想,這首詩寫出了什麼樣的景色?

  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總結:(1)這首詩寫出了壯麗的黃昏景色。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先向西眺望,看到泛白的太陽依傍著群山緩緩下沉,再俯視黃河,望著奔騰的河水向東流去,這是一幅多麼壯麗的景象啊!目送落日,直到它逝去為止;放眼黃河,欲目送它流入大海。既有雄渾壯麗之景,又有留戀遐思之情,情景交融,意境開闊。(2)這首詩還表達了作者開闊的心胸和觀察美景的情趣。詩人面對日落水漾的壯麗美景,遊興未盡,不能滿足,他急於擴大自己的眼界,還想看得更開闊更高遠,於是寫出了要看盡這千里風光,必須再登上一層樓。

  2.小結:這首詩寫的是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的景物和產生的想法,描繪了祖國雄偉壯麗的山河。

  四、指導朗讀,背誦課文

  1.教師放朗讀錄音。學生跟讀,朗讀時要注意讀出節奏、重音和韻腳。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自由輕聲讀三遍。齊讀三遍,練習背誦,檢查效果。

  五、課堂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填空:

  ()依山盡,()入海流。

  欲窮(),更上()。

  板書參考

  探究活動

  1.組織一次登高的活動,讓學生說說登高望遠的感受。

  2.收集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然後大家交流,看誰收集的多。

登鸛雀樓教案 篇2

  登鸛雀樓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提示課題

  同學們還記得黃河嗎?它是我國第二大河。從青海省流出,經過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流入渤海。在黃河流過的山西永濟縣有一座著名的高樓,叫鸛雀樓。(板書部分課題:鸛雀樓)一千多年前的一個傍晚,詩人王之渙登上這座樓,看到遠處太陽正在慢慢地落下,樓下滔滔的黃河水奔流東去,興奮不已,寫下了一首詩(板書“登”完成課題)《登鸛雀樓》。

  齊讀課題。注意讀準“登”字。

  這座樓後來被黃河水沖毀,但是這首詩,卻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

  二、範讀課文

  三、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要求:

  1.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通順。

  2.畫出本課要求掌握和要求認識的字,讀準每個字音。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

  樓 入 窮 目 更 層

  登 鸛 雀 依

  2.朗讀課文。(指名朗讀,齊讀)

  五、瞭解課文大意,指導朗讀

  1.登上鸛雀樓,詩人看到了什麼?(指導看圖:遠處,太陽靠近山頭,慢慢地落下去。樓下,黃河水奔騰著,流向大海。

  2.讀詩句: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教師示範讀出夕陽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學生反覆練讀。

  3.眼前的景象吸引著、鼓舞著詩人,他想怎麼樣?讀第三、四行。

  教師講解:詩人想看到更遠的景物,就對自己說,我應該再上一層樓。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聯絡登高活動,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指名讀: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5.朗讀課文。以不同形式反覆練讀。

  六、識字、寫字指導

  入:與“人”、“八”比較。組詞:入口、出入、進入。

  窮:上邊是穴寶蓋兒,寫法與寶蓋不同。

  目:比“日”多一橫。

  更:第一筆橫較短,是間為扁“日”,第六筆長撇頂在橫中,直穿“日”後撇向左下方,捺起筆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層:外面是“屍字頭,裡面是“雲”字。

  樓:左窄右寬。右邊“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後一筆是捺,“女”第一筆是撇點,最後一筆橫稍長,托起上部,組詞訓練。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後練習2)

  八、複習生字,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包括要認識的字)。

  2.練習背誦。

  以個人、小組、全班等形式練習背誦。

  3.完成課後練習3。

  教學後記:

  資料提供者:雨諾

登鸛雀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理解詩中重點詞句,體會詩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教學難點、重點:

  1、弄懂每個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朗讀。

  教學準備:

  1、錄音機、配樂朗誦磁帶。

  2、掛圖、活動的詩人和太陽。

  3、田字格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學習古詩嗎?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古詩一起來背一背。(學生背誦)同學們都背得不錯,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登鸛雀樓》)

  2、齊讀課題,注意正音。

  二、解題、介紹作者

  1、登鸛雀樓是什麼意思?

  2、登還可以說登什麼?

  3、揭示掛圖。述:鸛雀樓在山西永濟縣的西南城上,前面可以看見中條山,下面臨近黃河,因為經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鳥兒鸛雀在樓臺上休息,所以人們把這座樓臺叫做鸛雀樓。有一天,唐朝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看到將要落山的太陽和奔騰的黃河,想了很多,就寫下了這首詩。

  三、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聽完錄音,同學們的心裡在想什麼呢?

  四、初讀課文

  1、要求讀準字音。

  2、檢查:指名讀後正音。

  3、再讀古詩,想想哪些詞語你能理解,還有哪些不能理解,將不能理解的詞語做上記號。

  五、學習理解詩意

  1、學習一二行。

  (1)指名讀。

  (2)說說哪些詞不懂,藉助圖畫理解白日、依、盡。

  (3)指名說一二行詩意。

  (4)看圖想象,說說黃河怎樣流入大海。

  (5)小結:這兩行詩主要講詩人在鸛雀樓上看到傍晚的太陽靠著山慢慢落下去,黃河滾滾地流入大海。

  (6)指導朗讀。同學們想想,應該怎麼讀,試著在座位上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過渡:看到如此壯麗的景象,詩人產生什麼想法。

  2、學習三四行。

  (1)理解詞語的意思:欲、窮、千里、目、更。

  (2)說說詩句的意思。

  (3)結合生活體驗談談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4)師小結: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這是詩人寫下這一千古名句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我們要多學習一些知識、本領,眼界才能開闊。(5)指導朗讀。

  六、想象詩情

  1、聽錄音,看圖想象詩人所觀察的景象,詩人觀察時的動作和神態。

  2、表演:把自己想象到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

  七、指導背誦

  1、看圖練習背誦:指名背,分組背。

  2、隨音樂一齊背誦。

  八、作業

  1、指導寫生字:登、欲、窮。

  2、抄寫、默寫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