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鸛雀樓暢當意思
王之渙寫過一首有名的《登鸛雀樓》的五言絕句詩,而於暢當所寫的《登鸛雀樓》並不為人熟知,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登鸛雀樓暢當意思,希望對你有幫助。
登鸛雀樓
朝代:唐代
詩人: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登鸛雀樓》簡析一
此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詩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彷彿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高瞻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表現看,這裡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雲,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詩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後二句詩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平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詩與前二句詩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讚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於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歷戰亂的'中唐詩人。詩人在唐代宗大曆七年(772)進士擢第後,仕途淹滯,有志不騁,也曾隱遊,“拙昧難容世,貧閒別有情”(《天柱隱所重答韋江州》)。詩人自視清高,志不苟俗,又不甘困頓,有一股沖決樊籬的激情。因而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當說,這詩的思想內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登鸛雀樓》簡析二
黃昏時分登上鸛鵲樓,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夕陽也在遙遠的天際漸漸沉落。首二句詩「縮萬里於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蒼茫壯闊,氣勢雄渾。末二句是境界的昇華,出人意表、別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遠矚之胸襟,又寓孜孜進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說“詩忌說理”,應當說,詩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說理,而不是說詩歌不能宣揚哲理。在這首詩裡,詩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貼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覺不到它是在說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詩四句二聯,對仗工整、氣勢連貫、厚重有力。為唐詩中之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