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最新白居易《長恨歌》教案

最新白居易《長恨歌》教案

最新白居易《長恨歌》教案

  《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下面是文章教案,供大家參考!

  一、教學目的

  透過本長篇敘事詩的鑑賞,使學生了解作者對李楊愛情的矛盾態度,探討優秀的敘事詩打動人心之處,初步瞭解一些敘事詩的體制特點,白居易《長恨歌》教案。

  二、教學要求

  1.熟悉介於歷史與傳說之間的李楊愛情故事

  2.體會作者對李楊愛情矛盾的情感態度

  3.體會為什麼長期以來人們對本詩會有不同的理解

  三、白居易的生平和創作

  1.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唐代傑出的詩人。白居易的生平以元和十年被貶江州為界,分前後兩期。

  前期(44歲前):少年時曾避亂吳中等地,後“十年之間,三登科第”,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此間他的思想以儒家的仁政、民本思想和“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為主,因而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他的《策林》和諷喻詩集中體現了這一時期的思想。

  後期(44歲後):被貶為江州司馬後,先後任過忠州、杭州、蘇州刺史等,官終刑部尚書。此間他被迫避禍保身,選擇了亦仕亦隱的道路。其思想兼取儒家的“獨善其身”和道家的明哲保身及佛家的“四大皆空”。這一時期寫了大量的閒適詩和感傷詩。

  2.白居易的詩歌理論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與元九書》、《新樂府序》、《策林》等是其重要的詩論著作。同時還寫下了大量批評當時黑暗現實的詩歌,現存詩近3000首,有《白氏長慶集》。

  (1)詩歌應植根於社會的現實生活,要真實地反映社會的現實生活,這是其詩歌理論的核心。他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主張“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新樂府序》),關注民生疾苦:“唯歌生民病”(《寄唐生》)。

  (2)強調詩歌的社會功能。他提出了詩歌要有“補察時政”,“洩導人情”(《與元九書》)的作用,強調詩歌對現實的“美刺”作用和社會教化的功能,要求詩歌要干預現實生活。

  (3)強調詩歌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主張詩歌的寫實性和通俗化。他提出:“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要求形式和內容統一,形式為內容服務,反對單純追求形式。詩歌創作“不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寄唐生》),“尚質抑淫,著誠去偽”(《策林》),反對淫靡華偽,倡導核實率真、通俗質樸的詩風。

  3.白居易的詩歌創作

  (1)諷諭詩 諷諭詩是其前期“兼濟天下”思想的體現,也是其詩歌理論的具體實踐。以《秦中吟》、《新樂府》為代表。這類詩歌大多取材於現實,直敘其事,體現了平實率真、通俗質樸的詩風。反映了民生疾苦,諷刺和批判了現實政治中的各種弊政。 有《觀刈麥》、《輕肥》、《買花》、《杜陵叟》、《賣炭翁》等。

  輕肥   意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借問何為者,人稱是內臣。朱紱皆大夫,紫綬悉將軍。誇赴軍中宴,走馬去如雲。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橘,膾切天池鱗。 食飽心自若,酒酣氣益振。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買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笆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賣炭翁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重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2)感傷詩 此類詩是感於一時一事而作,《長恨歌》和《琵琶行》兩詩共同構成其感傷詩中的敘事長詩雙璧,也是唐代長篇敘事詩的傑作,教案《白居易《長恨歌》教案《長恨歌》是寫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故事。前半部分以寫實的手法諷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後半部分以虛構的手法寫了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刻骨思念。

  《琵琶行》描寫了琵琶女悲慘命運,並抒發了自己被貶的苦悶和悲憤。 兩詩都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以敘事為線索並穿插著抒情。兩詩情節曲折,敘事詳盡,描寫細膩,語言精美流利,音韻和諧,婉轉動人,善於渲染氣氛,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3)閒適詩和雜律詩 這二類詩數量最多,或是抒寫恬靜閒適的生活情趣,或是寫景抒情,或是贈答唱和之作。其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遜於前兩類,但其中也有些寫景抒情的名篇,如《賦得古原草送別》、《暮江吟》、《錢塘湖春行》等,藝術價值較高。

  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啼。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總體上說,白居易的詩歌在思想內容上貼近現實,體現著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在藝術上體現了通俗曉暢、平易自然的藝術風格。即使是《長恨歌》和《琵琶行》這樣巧於琢磨的詩篇,也還是“童子解吟《長恨》曲,牧兒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四、寫作背景

  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在盩厔縣(今陝西周至)任縣尉時,與友人陳鴻、王質夫到馬嵬驛附近的遊仙寺遊覽,談及唐玄宗李隆基與其貴妃楊太真的事,王質夫認為,像這樣突出的事情,如無大手筆加工潤色,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沒。他鼓勵白居易:“樂天深於詩、多於情者也,試為歌之如何?”於是,白居易寫下了這首《長恨歌》。陳鴻同時寫了一篇傳奇《長恨歌傳》。

  五、插播《長恨歌》配樂朗誦

  長恨歌 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展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裡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六、內容分析

  全詩分四段

  第一段:寫李楊會合經過及李對楊的.寵幸;

  第二段:寫變亂爆發,貴妃殞命,玄宗傷痛不已;

  第三段:寫李重歸長安後對楊的無窮思念;

  第四段:寫楊對李的忠貞不渝之情。

  第一段:寫李楊會合經過及李對楊的寵幸 “漢皇重色思傾國” 統攝全篇,又揭示了故事的悲劇因素。

  “天生麗質難自棄” 隱去了楊玉環可羞可痛的再嫁經歷,也寫出了她後來橫遭劫難的深刻的悲劇根源──美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雲鬢花顏金步搖,”

  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描寫楊貴妃的美麗,也奠定了李楊愛情的悲劇基礎。

  人物的身份地位與好色的欲求形成尖銳的對峙,群體社會的秩序規範與生命個體的秀美豔麗發生激烈的衝突,這種對峙與衝突奠定了李楊愛情的悲劇基礎。

  “芙蓉帳暖度春宵”,“君王不早朝”   直接導致了李作為皇帝的失職。

  “三千寵愛在一身”, “姊妹兄弟皆列土引起了世人的反感與社會心態的變異──“不重生男重生女”。

  “生女勿悲酸,生男勿歡喜”;“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為門上楣”。(《長恨歌傳》)

  在對楊氏得寵與兄弟姐妹高官厚祿不無貶刺的描寫中,已隱約揭示了李楊愛情的悲劇根源。

  第二段:寫變亂爆發,貴妃殞命,玄宗傷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