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長恨歌> 小說《長恨歌》的閱讀心得

小說《長恨歌》的閱讀心得

小說《長恨歌》的閱讀心得

  王安憶的《長恨歌》描寫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將這座城市寫成一個在歷史研究或個人經驗上很難感受到的一種視野。這樣的大手筆,在目前的小說界是非常罕見的,它可說是一部史詩。接下來,為大家帶來小編整理的讀者關於王安憶的《長恨歌》一些讀後心得。

  一、《長恨歌》讀後心得

  女人是首歌,唱出了時代的旋律,唱出了桑海的變遷,更唱盡了人世間的種種愛恨情愁。可她們卻從來都不是時代的主題,她們只是主題中的背景音樂,千年不變的歷史主題卻不停地切換著時代的背景旋律。女人就猶如歷史的膠片一張張地定格,卻又一張張地塵封,直到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沉澱,只有回憶還在繼續著她們的故事。

  縱然是妖嬈美豔至極的夏姬也無法主宰那個狼煙四起的年代;或許沉魂西湖水底的游魚永遠都無法明白為什麼那個讓自己沉澱西子湖底的絕世美女卻只能是諸侯爭霸的工具呢?荒涼大漠,漸行漸暗的餘暉映不出塞外美人的嫋娜多姿,望不盡的漫漫長路,哪裡才是這位千年美女的真正歸宿呢?寒宮冷月下那抹柔軟的倩影,不是天上飄逸的彩虹,劃出的是一道道長長的相思之痕,永遠都無法抹平!

  數不完的故事是讀不盡的紅顏悲劇,“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王琦瑤是這些千千萬萬薄命紅顏中的一個,是極普通的一個,卻又是不平凡的一個,她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一個城市的代言。王安憶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普通女人的悲劇命運,更是千年歷史中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自古紅顏多薄命!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惜春常怕花開早,真正的王琦瑤只屬於三四十年代的上海,解放後的天空已經不是她所能看懂的神話故事,因為那只是一片人去梁空的虛無。王安憶筆下最精彩的部分也是那個風起雲湧的舊上海所演繹的,演繹著王琦瑤的似水流年。

  弄堂、流言、閨閣、鴿子、片廠……這一切的開篇場景,氣勢恢弘,這也是王安憶筆法獨特之處。或許這些都是舊上海最平凡的生活碎片,作者重拾這些碎片拼湊起來只為迎接一個人物的出場,一個極富舊上海灘精華的王琦瑤,她是舊上海生活的縮影,是一個時代的寫照。

  當年的上海灘,光彩四射的霓虹燈偽裝著這座城市的虛榮,也同樣包藏著無比虛榮的心,她們都披著一件極其華麗的外衣,刺痛著旁觀者的眼睛,始終給人一種捉摸不透的感覺。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安憶的過人之處在於她透過了這層外衣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上海,她看透了這座城市的底蘊,併成功塑造了一個真正的上海女人,有血有肉,有著女人的那種萬種風情,她是真正讀懂了一個女人的心,更重要的是她把王琦瑤作為一個上海女人的那種虛榮包裝得近乎完美。上海小姐,滬上淑媛,都市交際花,時代的青春偶像,這些無與倫比的光環給了她想得到的一切,但也就是這些耀眼的光環套住了這個青春少女的命運軌跡,她的一切看起來好象都是蔣麗莉,程先生等為她設計的,可真正主宰命運的是王琦瑤她自己。

  最讓人感觸的是愛麗絲公寓,那是上海繁華都市裡難得的一片寧靜之地,那裡的天空是朦朧,愛麗絲是曾經馳騁上海灘的交際花的臨時歸宿。王琦瑤也就這樣糊糊塗塗而又理所當然地在愛麗絲公寓的生活,一切都來得那麼突然,或許她自己也無法預見會有這麼一步,她也沒有能力預見,因為此時她的命運是被李主任掌握著,這也是無數女人的悲哀:自己的命運是別人的!愛麗絲公寓的生活是單調的、孤獨的、空虛的,在那裡王琦瑤唯一能做的就是望盡天涯無歸路的等待,等待那棵她要依靠的樹,她知道只要攀附在這棵樹上就可以為自己遮風擋雨了。在別人看來王琦瑤好象什麼都有了,其實她除了擁有那棟空虛的愛麗絲公寓外什麼都沒有,李主任都只能是千年大等一回的擁有。真正的那個有血有肉的王琦瑤已經死去。愛麗絲看上去是一棟溫情的公寓,其實它是一座女人的墳墓。

  在那個物慾橫流的年代,金錢、虛榮衝擊著這個時代的底線,幾乎每個人都在這個物慾氾濫的世界裡迷失了自己,但其中卻有一個例外,那就是塢橋的阿二,雖然他只是漫長故事中的一個過場人物,可有可無,可有就是因為他的存在讓我們還有勇氣去尋找那個年代的足跡,至少我們還能在黑暗的夜空中看見一顆發出亮光的星星,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美,純淨如水的感覺,就像來自大山深處的清泉,沒有汙穢,只有對真、善、美的追求。也許只有他才能給王琦瑤詮釋“玉容寂寞舊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的真諦。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切的繁華,一切的虛榮,所有的風情萬種都已成過眼煙雲,沒有昔日的繁華。解放後王琦瑤要面對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真實的生活。縱然她有不老的容顏但是心是會老的,畢竟這個時代已經不屬於她了。依舊喜歡熱鬧的派對,激情的舞會,可是她已經不是主角了,無情的歲月已經偷偷地把一個有心人變成了旁觀者,無法想象當年叱吒風雲的上海交際花會被冷落在這個城市的角落。

  每天獨守空房,望著那些漆著過時顏色的箱子,裡面鎖著自己塵封的記憶,也鎖著她一生中唯一的財富——過往的歲月!而今她只能在那些舊箱子中找到一個女人的虛榮,縱然已成往事,可是又有幾人能讀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感受呢?這是一個女人的命運,也是一群女人的命運。

  王琦瑤這一形象成功塑造於王安憶細膩的筆法和豐富的感情基調,雖然她筆下的上海沒有張愛玲的那種無盡的悲涼。舊上海有許多說不完的故事,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真正講好幾件舊上海的故事,但王安憶做到了,她說出了長恨歌的恨,也唱出了長恨歌的歌。

  縱觀全篇,太多的光芒也掩蓋不了那些零星的敗筆,我們不要求完美,但每個人都向往完美。人們都說:王安憶最大的成功在於以冷靜的旁觀角度敘述了這份實在的,透之骨髓,揮之不去的蒼涼。其實不然,漫長的故事中我們看不到一句從主人公口中說出的話,所有的.對話都是透過作者加工後轉述給讀者的,這樣就造就了一種思維、意境的絕對化。不管多麼先進的礦泉水製造技術也加工不了純正山泉的味道。我想文學創作亦然如此。王安憶最大的敗筆在於用散文式的思維去駕馭小說的感情建築。

  王安憶還有一失敗之處在於“落花”這一環節的構思。王琦瑤是被長腳因財而殺死的,這似乎來得有點太戲劇化、太不可思議,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作者是想透過王琦瑤的死來加強故事的悲劇效果,以突出她命運的悲涼,也為了和開篇時片場的一幕相呼應。可是對這樣一部宏篇鉅著,這一死或者這一死法卻遠沒有達到死該得到的悲劇效果就像《紅樓夢》中,林黛玉的死永遠是一個爭議,或許我們更願意接受“玉帶林中掛”的結局而不是積病而亡,這樣才能體現真正的悲劇色彩。這天真的一死,把王安憶親手塑造的王琦瑤草率地離去,同時也草率地給自己的著作畫上了一個不太圓滿的句號。

  回顧王琦瑤的一生,其間充滿了跌宕起伏,畫滿了悲劇色彩,她的命運好象一直被男人左右著,或許有人會認為是時代主宰了她的命運,可是真正能主宰她命運的是她自己,只不過她沒有能力讓自己的命運跳出歷史為她們設計好的軌跡,這是她的悲哀,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哀!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稍香斷有誰憐?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鏽簾……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二、《長恨歌》觀後心得

  青春期的女孩夢幻,美好,她們用奇幻的思想編織了一個個屬於自己的夢。典雅高貴的氣質,超凡脫俗的品味,美麗精緻的妝容都成了女孩夢裡最美的妝扮,在無數個夜晚,女孩們編織著自己的夢。

  一九四五年底的上海,花團錦簇,夜夜笙歌,櫥窗裡不斷變換的時裝,大幅電影海報,大減價的橫幅……這一切由著自己快樂的天性在這個喧囂噪嚷的世界縱聲歌唱,惟有那厚重的弄堂是安靜的,時不時傳來留聲機的聲音,像是唱的周璇的《四季歌》。弄堂的閨閣裡,一個素雅的女子安靜的坐在紅木梳妝桌旁,靜靜地梳妝,衣櫃裡各式各樣的旗袍緞子,她總能搭配出不一樣的感覺來,她眼角總是泛出一股莫名的憂鬱,那憂鬱反倒使得她愈加處處動人。她就是《長恨歌》的女主角 ——王琦瑤,那個從上海弄堂裡走出的女子。

  她的故事是悽婉惆悵的,可我還是想用一些不恰當的話語來形容她的人生。即使落寞,她也活出了自己;即使長恨,她也恨得優雅;即使她的人生並不完美,可我還是看到了一個完美的女子……其實,每個人的一生就像是一部小說。

  十九歲的王琦瑤,聰慧成熟,有著典型上海弄堂的女孩性格。用十九歲的青春做代價,換來愛麗絲公寓的一場夢,成為了一個卑微的女人。待鄔橋的涓涓細流撫平內心的不安和惶恐,她勇敢地走出人生的陰影。在合適的時間,邂逅了一段不合適的愛情,她也做到了一個女子的寬容大度。面對愛情的心傷,即使是在想象之中,她也不似那些小女子一般,為愛死去活來,哀怨一生。而是過著自己精緻的生活,邁著優雅的舞步,走向自己的晚年。即使歲月的痕跡爬上了面容,這個聰穎的女子依舊可以輕而易舉地用自己的氣質和智慧掩去蒼老…毫無疑問,她是一個集美麗與智慧於一身的女性。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的轉變,現代的女子演繹著別樣的美麗和風華,女孩可以時尚靚麗,才貌雙全,冰雪聰明……我們可以用各種美好的詞語來塑造一個美麗的女子,而美更主要還是感性的。一個女人的美更大一部分取決於她的內心,是一種對生活智慧的追求,是一種對周圍一切超然洞明的氣質。

  王琦瑤的一生則是這種文化最真實的一種演繹。困擾她一生的,無非是一個“情”字。關於愛情,她不是多情,也絕非濫情,一切都是生活所迫。一個人的成長也無非於此,我們都是被生活的洪流推著向前走的一群人,生活中有真愛,可愛情到底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我們不妨把它當做一面鏡子,它可以照出人的善良無畏,照出人的卑劣猥瑣,也可以照見一個人的智慧。生活中,面對愛情,戀愛的甜蜜讓女性容光煥發,可面對愛情的破碎時,有不少女性褪去了曾經的從容和美麗,有人把自己的心從此封閉起來,褪去了單純美好,巧妙地周旋在人群中間,終其一生,得不到真摯的感情。更有甚者,為了一個情字,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我想,一個美麗的女性,愛也要愛的理智,愛的清楚明白。在享受戀愛帶給生命甜蜜的同時,儲備一顆強大的內心來面對戀愛中的傷痛和心傷也是一種智慧。

  此外,小說中作者用自己的文筆巧妙地掩去了她市井生活的落魄和不堪,讓我們看到的始終是她高雅精緻的一面。然而任何一個女性的人生都是和生活分不開的。有一種悲傷,正如《廊橋遺夢》的女主角所說,一個女人,決定結婚生子時,她的生命一方面開始了,另一方面卻結束了。生活中充斥著瑣碎的事,你停下腳步,呆在原地,好讓你的孩子能夠任意來去。他們離開後,你的生活就空了。你應該再度向前,但你已忘了如何邁步。因為長久以來,都沒有人叫你動。你自己也忘了要動。我想很多時候,你會誇讚一個妙齡少女美麗動人,可卻很難找到一個即將步入暮年的美麗女性。原因也大概如此吧,不是因為她們忘記了妝扮,不是因為歲月的蒼老,只是因為生活使她們忘記了心中的少女夢,忘記了自己曾經精緻的生活,豐盈的內心。

  如果你想一如既往的美麗,不妨保持著自己的那顆心,擁有的自己的事業,不管是大是小。另外一定要在經濟上獨立,不要依附於別人活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保持著年輕的心態。即使世界黑暗了,至少我們的眼睛是明亮的,我們會發現生活中除了柴米油鹽醬醋,還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