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冰心> 冰心散文的藝術特點解讀

冰心散文的藝術特點解讀

冰心散文的藝術特點解讀

  一提到冰心,我眼前總會浮現出那位用愛的真情,美的筆觸謳歌大自然、母愛與童心,以及人世間一切美好事物的女性。她以柔美細膩的筆調,“滿蓄著溫柔、微帶著憂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麗的語言,營造出屬於她獨有的藝術之廈。

  冰心的散文,哀婉悽清、溫情脈脈,富於哲理和抒情韻味,清麗典雅、雋永精緻。

一、景、心互動,情字見長

  冰心散文主情,以抒情見長。在她的文字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片段的情思,以及那些晶瑩美麗的回憶的抒寫。因為她曾說她喜歡做“埋存與發掘”的事。她的那些最精彩,最富靈氣,最自然的散文,幾乎都是她用飽真摯的情感之筆,對昔日 “埋存”的令人難以忘懷的生活進行藝術的“發掘”所得。在她感情的天地裡,沒有大海的壯闊,也沒有長江的奔湧。那是山間流出的溪水,平平穩穩:那是地心流出的清泉,。她抒發感情的文筆,永遠也激不起大波大瀾,卻能給讀者帶來一種細泉似的脈脈溫情。在抒情的章法上,冰心有自己的風格。她善於在綿綿密密的抒情裡,輕巧地插入場景的描繪,人物的刻畫或哲理的思索,使文章一波三折,搖曳多姿。例如在她的早期散文《笑》[1]中,作者勾勒了三個場景、三個笑容,在不施藻飾,不加雕琢的含而不露的敘述中,表達了自己對“愛的調和”的理想生活的嚮往之情。

  她還善於把感情寄託在具體形象的描繪中,使其具有更強的感人力。在《往事》之七[1]這篇佳作中,作者以飽深情的筆觸,描繪夜雨後兩缸蓮花的情狀:半夜裡聽見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往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菡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在綠葉中間立著。

  窗外雷聲作了,大雨接著就來,愈下愈大。那朵紅蓮,被那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斜。在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對屋裡母親喚著,我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旁邊——一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的傾側了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並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的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動 ——

  母親呵!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廕庇?”

  白蓮在雜的雨點摧殘下凋零了,潔白的花瓣飄散在水面上,那小小的蓮蓬和淡黃色的花須孤零零地留在梗上,隨風搖曳,顯得那樣悽清、冷落,這裡明顯地沉浸著作者憐惜的情感,以此作為與紅蓮的對比。那朵初開的、亭亭玉立的紅蓮,是高雅、清芬、瑰麗的形象,可以說是審美主體的象徵。在大雷雨中,在毫無遮蔽的天空之下,被那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斜。這自然界的雷聲雨點,無疑也是黑暗動盪時代的風雨,它摧殘著嬌嫩的花朵,侵襲著美好、純潔的心靈。在風雨飄搖之中,一個大荷葉,傾側下來,覆蓋著開滿的紅蓮。儘管雨勢並不減退,而左右斜的紅蓮又穩靜地玉立著,狂暴的雨點,只能在荷葉上面,聚了些無力的水珠。這裡的傾側、覆蓋,透露出一種崇高、感人的美。荷葉勇敢地抗擊自然界的風雨,無私地遮護紅蓮同母親的慈憐,無條件的自我犧牲精神,柔和地交織在一起,寄託著作者對黑暗社會的不滿,對堅強的力量、英雄無畏的精神、扶持新生、美物的行動的讚頌。文章的主題自然得到了昇華。

二、以景擬人,滲透生命真諦

  冰心的另一些作品,總是在景物描寫中體現出某種哲理來。例如《往事(一)之十四》[1]是以大海為題材的作品。作者在描述心目中的海的女神時,或用“豔如桃李,冷若冰霜。”來形容海上雲的明媚和風雨的陰沉。或用誇飾以女神曳著白衣藍裳,頭插新月的梳子,掛明星的珞,翩翩地飛翔,來描繪海的美麗。還有的認為:“海太大了,我太小了。”全篇既把海景的變幻渲染得溢彩流,又點出海的神秘、有容、虛懷、廣博。冰心從海的女神的輕柔的瀟灑的丰姿中,悟出人生的理想境界:像海那樣溫柔而沉靜,像海那樣超絕而威嚴,像海那樣既廣博精深,又虛懷若谷。這些特點啟迪人們對人生真諦的思考,文章的思想內涵也得到昇華。

  又如冰心在晚年的力作《》[2]中寫到:“……但我直到幾十年以後,才體會到雲彩更多,光才愈美麗。從雲中外露的光,才是燦多彩的。。。。。。一個生命會到了“只是近黃昏 ”的時節,落也許會使人留戀,惆悵。但人類的生命是永不止息的……”

  這些文字全是詩情的迸發,全是警句,全都發出智慧和哲理之光!

  郁達夫曾評論說:“意在言外,文必己出,哀而不傷,動中法度,是女士的生平,亦即女士文章的極致。”

  在《往事(二)之一》[3]這篇散文中,冰心寫到:“……生命何其實在?又何其飄忽?他如迎面吹來的朔風,撲到臉上時,明明覺得砭骨勁寒;他又匆匆吹過,颯颯的散到樹林子裡,到天空中,渺無來因去果,縱騎著快馬,也無處追尋。

  ……

  “點綴完了,自己看著,似乎起了感慨,人生經得起追寫幾次的往事?生命刻刻消磨於把筆之頃……”

  這篇文章的藝術韻味鮮明而動人。全文沉浸於淡淡的哀愁之中,宛如流水般的思緒導引讀者進入靜思默想的境界。在由景而引發的感觸中,令人體味到作者纖細而敏感的內心。鬱郁黃昏,本已帶著沉寂之感;雪中送友,平添了感傷情調;大雪掩跡,更把“山迴路轉不見君”的惆悵之情加深了一步;東坡詩句,則使深沉的人生感嘆擴大化了。全文動人的低迴的情感抒發,在作者構築的冥想世界中變得如歌如泣,哀婉悽清。在文字中,既有鄉思鄉愁,也微露人生的悲涼感,但同時也透露著渴求進取,把握時間和生命的積極意義。冰心真正做到了“哀而不傷,動中法度”。

三、語句“清麗”而“典雅”

  “情動於中而行於言”。冰心創作風格如此異常鮮明,也得益於她的語言功底。郁達夫曾說:“冰心女士散文的清麗,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純潔,在中國好算是獨一無二的作家了。”

  “清麗”、“典雅”確為冰心散文的語言特點。她善於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有深湛的古典文學修養,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彙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遠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超群卓爾的語言而斐聲文壇。那時,她響應時代的呼喚,以語體白話文從事創作。但“她的語體文是建築在舊文學的基礎上,不是在口語上。”故在行雲流水般的行文裡,在引詩援典或遣詞造句中時而出現某些文言詞語。然而,並非文白相加,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即凝練明快 清新婉麗。或色彩鮮明,或素淡雅,都帶有濃重的抒情性,給人以如詩似畫的美感。其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對句等的切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讚,以致把後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煉、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例如《寄小讀者之通訊四》[3]這樣描寫江南水鄉:

  “一簇一簇的茂亭農舍,樹圍水繞,自成一村,水漾清波,樹枝低亞。當兒村農婦挑著擔兒,荷著鋤兒,從那邊走過之時,真不知是詩是畫。”

  這一段文字,宛如一幅飛紅點翠的圖畫。它用純正的北方口語娓娓寫來,又借鑑古典文學中煉字煉句的長處,精選詞彙,多用對偶,在清麗之中,又具典雅之美,顯示了提煉口語而又熔化古文的妙用。

  又如《再寄小讀者之通訊五》[3]中,在寫旅行中與海結緣時,她寫道:“枕上聽見鳴和潮響,用飯的時候,也彷彿在啖嚥著蔚藍的水光。”飲食起居與海相伴的情形逼真地表現出來了。在描寫異域的水光天色時,她又信手拈來我國古詩句“水如碧玉山如黛”、“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貼切而自然,簡潔而生動。

  語言好比葉子點綴在思想的枝頭。正如冰心說:“我平日總想以‘真’為寫作的唯一條件”,“抑制不住衝口而出的不是人云亦云,東抄西襲的語言,乃是代表他自己情感的獨特的語言。”

  冰心的語言清麗爽潔。在短短的這篇《往事(二)之一》[3]中,幽幽思緒,柔綿情感,都透過細緻清麗的語言加以表現,寫黃昏的“鬱郁”,雪鋪的“絨絨”,心的“沉沉”悲哀,都格外傳情。因雪而生抑鬱心情,對蘇東坡詩的感觸,對生命存在意義的追索等文字,講究而通暢,秀麗可人。

  冰心的語言溫、雅緻。如在《寄小讀者之通訊十五》[3]中,作者寫到:“今晨黎明即醒,曉星微光,萬松淡霧之中,我披衣起坐。舉眼望到廊的近處,我凝注著短床相接,雪白的枕上,夢中轉側的女孩子,只覺得奇愁黯黯,橫空而來。”這類溫、雅緻的敘述中隱隱蘊含著一種無可名狀的清愁;“故國的歲除,紅燈綠酒之間,不知有多少盈盈的笑語,這裡卻只有寂寂風雪的空山……不寫了”,話語中深藏著多少旅鄉思的淡怨。

  冰心的語言清新柔美,婀娜多姿,在《櫻花贊》[4]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櫻花贊》是語言的圖畫。讀這樣的作品,忽而使你感覺彷彿在熒屏前欣賞影視作品,忽而又令你宛如徜徉櫻花叢中:“日本到處都是櫻花,有的是幾百棵花樹擁在一起,有的是由兩棵花樹在路旁水邊悄然獨立。春天在日本就是沉浸在瀰漫的櫻花氣息裡!”

  幾句簡潔、準確的描寫便賦予了靜態的櫻花以躍動生機,它的魅力,足以使讀者與作品構築的藝術世界渾然融為一體。

  《櫻花贊》又是語言的音樂:

  “這櫻花,一堆堆,一層層,好像雲海似地,在朝陽下緋紅萬頃,溢採流光。當曲折的山路被這無邊的花雲遮蓋了的時候。我們就像坐在十一隻首尾相接的輕舟之中,凌駕著蕩的東風,兩舷濺起嘩嘩的花浪,迅捷地向著初生的太陽前進!”

  在這裡,作者一方面著力於內在情感律動的藝術創造,同時也注意外在語言的音韻的匠心營構,使散文句句鏗鏘、音象俱足,從而令讀者獲得了視覺和聽覺的美的愉悅。

  有人曾將她的文字比作“鑲在夜空裡的一顆顆晶瑩的星珠。”“一池春水,風過處,漾起錦似的漣漪。”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一直延續在冰心當代散文名篇中。如 《櫻花贊》、《小桔燈》[5]等晚期作品既保持了她固有的溫婉、清麗、細膩、雋永等特色,同時又一改“微帶著憂愁”的迷茫、空幻、暗淡的色彩,代之以歡愉、舒展、奔放的旋律,增添了幾分明朗和健美的豪情。例如在《再寄小讀者之通訊二》[3]中,作者寫到:“在這篇通訊裡,我給你們介紹一幅極感人的圖畫……”,“看!畫的左上角,是人民大會堂,門前只停著一輛轎車,司機站在車邊等著,是‘夜深人靜’了啊。”總理“關懷著每一個人辛苦工作,卻沒有想到自己的日夜辛勞。總理是多麼偉大啊!”等等無不使人體會到作家的崇敬、喜悅的心情,使作品充滿了健康、樂觀、開朗的新時代氣息。

  前人曾這樣評價冰心,以她的“情致和技巧,在散文上發展是最易成功的。”的確,冰心以她的丰姿綽約、輕倩靈動的彩筆,抒寫了一曲曲愛的歌、情的歌,那疏朗的筆致,豐腴的神采,醇厚的情味,都給讀者留下了極為難忘的印象。

  我們曾經長久地希冀散文園圃中出現更多的美文。它們帶來的不僅有思想上的啟迪,心靈上的淨化,也有美感上的享受;它們能經歷時空變化和歲月沖刷,仍然能留在人們的記憶裡。可如今的一些散文無病呻吟、小女人般的矯情造作或玩文字遊戲,讓讀者不知所云。像冰心這樣特色的散文似乎已寥若晨星,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重溫冰心的散文,對我們的散文寫作,甚至其它文學體裁的寫作是不無益的。

【參考文獻】

  [1]冰心文集 第一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2] 冰心文集 第七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3] 冰心文集 第二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4] 冰心文集 第五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

  [5] 冰心文集 第四卷 1994年5月,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