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冰心> 謝冰心的故事

謝冰心的故事

謝冰心的故事

  冰心的故事,是愛與美的故事。她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的確,人類需要愛。

  謝冰心的故事1

  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後,劉放園表兄鼓勵冰心,說她能寫,讓她再寫,同時還不斷地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十幾種新出的雜誌給她看。魯迅發表在《新青年》雜誌上的小說《狂人日記》,給冰心很大的震動。這時她看課外書的興味又突然濃厚起來,從書報上,知道了杜威和羅素,也知道了托爾斯泰和泰戈爾。這時也才懂得小說裡有哲學,她的愛小說的心情,又顯著的浮現了。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冰心寫了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描寫了兩個家庭由於教育與文化背景的不同,走上了兩條生活的道路。小說寫好後,很羞怯地寄給劉放園表兄。

  這篇小說,用冰心為筆名。一來是因為冰心兩字,筆畫簡單好寫,而且是瑩字的含義。二來是她太膽小,怕人家笑話批評;冰心這兩個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時候,不會想到這兩字和謝婉瑩有什麼關係。稿子寄去後,她連詢問的勇氣都沒有!但是,三天之後,居然登出了,小說在《晨報》上登出來了,並且是連載三天,署名為冰心女士。冰心打電話到報社,詢問為何要在“冰心”後面加上“女士”;但木已成舟,不能更改。所以,後來,冰心往往也以“冰心女士”的筆名發表文章,出版著作。

  在報紙上看到自己的創作,冰心覺得有說不出的高興。劉放園表兄又竭力地鼓勵她再作。冰心抱著滿腔的熱情,白天上街宣傳,募捐,開會;夜裡就筆不停地揮寫“問題小說”,每週都有新作品問世。冰心所寫的“問題小說”,都是自己周圍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比如《斯人獨憔悴》,寫的是被頑固的父親所禁錮,而不能參加學生運動的青年的苦惱;《秋雨秋風愁煞人》寫的是一個有志於服務社會的女青年,中學一畢業,就被迫和一個富家子弟結了婚,過起“少奶奶”的生活,從而斷送了她的一生;《莊鴻的姐姐》,寫的是一個女孩子,因為當公務員的家長,每月只能從“窮困”的政府那裡拿到半薪,又因為這個家庭重男輕女,她就被迫停學,抑鬱致死。在這些小說裡,給予他們的都是灰色的陰暗的結局,問題中的主人公,個個是消沉了下去,憔悴了下去,抑鬱了下去,沒有給他們以一線光明的希望!那時,冰心自己也想不出死中求生的辦法。此後,謝婉瑩這個名字被淡忘了,“冰心”卻揚名於世。

  對冰心這個名字,坊間有“恨水不結冰”的傳說,說的是民國時期著名小說家、《啼笑姻緣》的作者張恨水,他原名張心遠,此人單戀女作家冰心,取筆名“恨水”,表達自己最終不能結冰之憾。

  謝冰心的故事2:書迷冰心

  我國著名作家冰心,在小的時候就是個書迷。那時,他們幾個表兄妹最愛聽大人講故事。冰心的舅舅每天晚飯後必給孩子們講一段《三國演義》,小冰心津津有味地聽著,什麼“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每段故事都打動著她幼小的心靈,她恨不得讓舅舅將所有的故事一股腦兒地全倒出來。但是,舅舅每次只講半個鐘頭,就停下來幹他自己的事了。而冰心那顆對書籍焦渴的心使她根本不能滿足舅舅只講半個鐘頭的故事,於是她就自己找了本《三國演義》,看了起來,一開始她看不太懂,但卻堅持著一知半解地讀了下去,慢慢地居然越看越懂了。文水平在當時可見一斑,這也為冰心日後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讀書中找到了樂趣,冰心又接著尋找下一個目標。這時她看到了母親針線籮裡放著一本《聊齋志異》,可是故事是用文言文寫的,雖然有些生澀難懂,但是她依舊堅持著,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地讀下去,她竟讀通了。對於文言文故事的閱讀,她的作文水平竟然也大大地提高了,因為當時的作文,都是要求用文言文寫的。因此,她的很多習作都得到了老師的讚揚,有一篇作文上老師所給的評語是“柳州風骨,長吉清才”,其作文水平在當時可見一斑,這也為冰心日扣從事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說勾起了冰心無限的興趣,她不停地閱讀下去。這時,中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也進人了她的視野,她閱讀的興趣越來越濃,並一發不可收拾。

  11歲時,冰心在祖父的書桌上看到了(茶花女遺事》,她覺得很好看,從此,她又開始閱讀外國名著。那時只要她手裡有錢,就要買外國小說來看,透過閱讀外國小說,她瞭解了不少國外的人情世故。12歲時,冰心開始閱讀《紅樓夢》,起初她並沒有太大的興致,因為年齡小,其中的好多東西都不太懂,但她還是一直堅持讀完。

  就這樣,少年時期的冰心就已經讀了很多的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讀書成為她生命中最大的快樂,後來她自己寫文章、著書,成為中國著名的作家。

  猶太人說“書本是甜的”,國人也都認為萬事唯有讀書高。宋代著名詩人陸游有一句詩:“呼憧不應自升火,待飯未來還讀書。”這些都在告訴我們要讀書,要擠時間讀書。

  具有濃厚的讀書興趣、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不僅關係到個人的生存,也關係到國運之興衰,而讀書是改善和調整心靈方式的.一個重要途徑。人生在世,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應有自己的精神生活,而這往往是從讀書開始的。

  讀書不僅有利於提高我們的技能和水平,還能夠淨化我們的內心世界,有利於促進我們內心的理性和平衡。

  當然,讀書的落腳點都是為了學以致用,只有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指導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地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謝冰心的故事3:“有了愛,便有了一切”

  元月29日上午9時20分,我來到冰心老人的門前。正要敲門,卻看到上面貼著4個字:“遵醫謝客”。我不禁猶豫起來,又縮回了手。後來又想,既然已經來了,進去看老人一眼就走吧,終於敲開了門。冰心老人的女婿陳恕同志接待了我。我走進客廳,一邊脫外衣,一邊說:

  “她要躺著就別動了,我看一眼就走。”

  沒想到,陳恕帶我到老人書房裡,冰心大姐已經端坐在那寬大的、好像擺滿了盛開的水仙花大桌子面前了,正在給她寵愛的貓咪喂吃的哩,她和我握手時笑道:

  “我真沒想到你今天來!”

  ………

  我開啟《永恆的紀念》這本書,指著目錄告訴大姐,這裡都是我回憶周恩來的文章,你就看看去年新寫的兩篇——《你是怎麼想的》與《我在獄中聽到周恩來的心聲》就可以了。

  大姐頓時就問:“這為什麼?”

  我說怕她看多了太累。

  大姐翻翻前面的照片,嘆道:“我可惜沒有和總理單獨照過像。”

  大姐說,關於總理,應該多寫了,許多事情,年輕人不知道。她接著就提到她給我編的那本《周恩來與藝術家們》寫的序言:

  “講幾句真話就夠了,用不著寫那麼多。”

  我頓時就清楚地回憶老人的那句話:

  “……總理是中國亙古以來付予的‘愛’最多而且接受‘愛’也最多的一個人物。”

  這時候,冰心老人突然雙手捂住臉,聳動著雙肩,發出了抽泣聲。我又激動又緊張,也說不出話來,只是緊緊撫摸著大姐的手臂,希望她平靜下來。

  一會兒,大姐掏出手絹來拭乾眼淚,又回憶道。

  “我有兩次到周總理那裡去,都是吃晚飯的時候。有一次留我在那裡吃飯,真是四菜一湯,那一樣葷菜,還是炒雞蛋!現在的人……”

  大姐又情不自禁地捂著臉泣起來。我也不禁摟著大姐的肩頭,感到一陣淚光閃耀在眼前……

  “現在文學界,我最大了。夏衍、巴金都比我小。葉聖陶老人還在的時候我開玩笑地說,我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現在我可真是最大的一個了!”

  然後大姐點著頭對我說:

  “你今年80歲,我整整大你13歲,真是一個小弟弟!”忽然,又問起我來:“荒煤,你怎麼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我說那時候,認為自己是一顆荒野中不能燃燒的煤塊!那時才19歲。大姐立刻笑道:“你現在已經燃燒起來了……”

  我當然知道,也感謝,這是大姐對我的鼓勵。可是我心裡卻突然泛起一陣疑慮:

  我真燃燒起來了嗎?我給人們心靈到底增添了多少真誠的火焰?我這個80歲的小弟弟還能燃燒多久?我能和冰心老人一樣,還繼續執筆13年?……

  我終於和冰心大姐告別了,一個多小時歡聚,卻給我帶來許多天難以平靜的心情。

  我不能忘卻,冰心老人在短短的一瞬間提到周恩來不能抑止的兩次抽泣,我也時時翻翻她那三本書中許多真誠、樂觀、溫情、秀麗的文字,我也不禁常常而對著大姐臨別時贈我的一張名片發出思考。

  這是一張鮮麗粉紅色的名片:在右上角為謝冰心三個字,下面直寫著“1992.10.5”。中間是一個一寸見方的燙金的壽字。這是去年她92歲誕辰時朋友印贈給她,總共只印了92張,供大姐贈送給她比較親近的朋友們的;上面還有號碼,我得到的這一張是86號。我當時就感到慶幸,我還不是最後得到這個名片的人——後來又莫名其妙地產生了一個可笑的念頭:這也許預示著我這小弟弟至少還可寫到86歲。

  而這張名片的背面卻印了冰心老人的一句手跡:“有了愛,便有了一切。”我反覆讀到這句話,我才覺得有一點領悟:

  冰心大姐之所以“從來不覺老”,就是因為她始終保持著一顆愛心,愛祖國、愛人民、愛那永遠耕耘不息的文學園地,愛朋友以至一代又一代正在成長的孩子們!因而她也有了一切;祖國和人民的信賴、尊敬,永遠有待開拓的文學事業對她不盡的期待,朋友和孩子們對她的熱愛和敬愛!

  我也真誠地期待文學界的朋友們都以這樣一顆愛心,和冰心、夏衍、巴金這些老人一樣,永不停筆地講真話、抒真情,去迎接、擁抱一個新世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