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不忍》欣賞
冰心《不忍》
我用小杖
將網兒挑破了,
辛苦的工程
一霎時便拆毀了。
我用重簾
將燈兒遮蔽了,
窗外的光明
一霎時便隱沒了。
我用微火
將新寫的字兒燒燬了,
幽深的詩情
一霎時便消滅了。
我用冰冷的水兒
將花上的落葉沖走了。
無聊的慰安
一霎時便洗盪了。
我用矯決的詞兒
將月下的印象掩沒了,
自然的牽縈
一霎時便斬絕了。
這些都是“不忍”啊——
上帝!
在渺茫的生命道上,
除了“不忍”,
我對眾生
更不能有別的慰藉了。
一九二二年七月十一日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以孟子為代表的“性善說”和以荀子為代表的“性惡說”就展開了激烈的爭鳴。然而,他們還是有一個共同點:希望富有善心、多行善事的人多起來。荀子認為,透過教育、學習,人可改惡為善。孟子認為,善心中最重要的是“惻隱之心”,也就是“不忍”之心。
這種不忍之心本是我們中華民族善良天性中的燦爛光環。千百年來,多少詩文在歌頌它,多少詩文則鞭韃它的反面——殘忍。不忍和殘忍的對立鬥爭也延續了千百年。所以,重讀冰心七十年前寫的短詩《不忍》,仍具有積極的意義。
《不忍》詩中,連續用五個小節、每小節四行的詩句,向讀者亮出五種應予珍愛的`景、物:辛苦的工程(蛛網)、窗外的光明、幽深的詩情、無聊的慰安(花上落葉)和自然的牽縈(月下的印象)。善良的人們吶,怎麼會破壞這些溫美好的事物呢?
然而,作者的高明之處就在於,先用“破壞”這些美好事物的寫法,說“我”“用小杖”挑破了蛛網,“用重簾”隱沒了光明,“用微火”燒燬了詩情,“用冰水”洗盪了慰安,“用矯決的詞兒”斬絕了自然的牽縈……直讀到第六小節,即全詩最後一節時,作者才回灣一轉:“這些都是‘不忍’呵”,不忍“破壞”這一切美好、一切溫、一切光明、一切珍良。
這時,當我們再重讀前五小節時,則會自然地在每節第一行的“我用”兩字之間,加上“如果”二字,變成了“我如果用小杖”挑破了蛛網,如果用重簾隱沒了光明,如果用微火燒燬了詩情,如果用冰水洗盪了慰安,如果用矯決的詞兒斬絕了自然的牽縈……而“這些都是‘不忍’啊”!
正因為作者有這樣一顆善良的不忍之心,所以,她才在詩末明白而莊嚴地向上帝、向人類、向全世界宣告——
在渺茫的生命道上,
除了“不忍”,
我對眾生
更不能有別的慰藉了。
冰心自幼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薰陶,多少優美雋永的古詩詞疊印於腦海,以至她創作的新詩中都有中國古詩的神韻和靈魂。當然,她不再追求嚴格的對仗、韻律,但卻注意內在的節奏和音樂美。就以《不忍》前五小節來看,每小節的第一、二、三、四行的對映竟是那樣的工整而不失自然。每小節的第一行都是“我用 ××”,第四行都是“一霎時便××了”。第二、三行亦然。特別是第三行的五個字“辛苦的工程”、“窗外的光明”、“幽深的詩情”、“無聊的慰安”和“自然的牽縈”,沒有中國古典文學深厚功底的人,是決然寫不出這樣的“新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