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背影》: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

《背影》: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

《背影》: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父親送他到浦口火車站,照料他上車,並替他買橘子的情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背影》: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背影》: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

  經過許多年來的悉心探究,筆者私下冒昧認為: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一面神奇透鏡。所有關於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問題的系列見解和系列說法,都得經受這一透鏡的透視和檢校。至於原因,則除了朱自清先生自己對《背影》曾經作過“我這篇文只是寫實”的精警揭示之外,主要就是其中原本潛匿著這樣一個時空框架――

  這一時空框架就是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其中涉及的相關資訊莫不通通都是些“背影”。“現在”、“北來”、“那年”乃至於作者自己的出生之年究竟分別時值什麼時候?這是些“背影”;“已二十歲”、“近幾年來”連同“二年餘了”其起點終點各自究竟是怎麼樣的`?這其實仍然也屬於“背影”。在這裡我們所能明白的,無非就是這麼一些基本資訊:①從作者出生到“那年”之間,時間間隔為20年(即《背影》之所謂“已二十歲”);②從受聘清華的“北來”到撰寫《背影》的“現在”之間,時間間隔為2年有“餘”;③而從經歷往事的“那年”到撰寫《背影》的“現在”之間,時空跨度則為極富彈性、極使人感到朦朧迷離捉摸不透的“近幾年來”。在這樣的局面中,如果僅僅憑著這麼個“啞謎”一般的東西,人們當然弄不明白“現在”、“北來”、“那年”以及作者的出生,各自究竟時值何時。但是由於作者宣稱《背影》一文“只是寫實”,所以在這裡,這個時空框架不能不作為檢驗問題的相關“說法”虛實、真偽、是非、優劣的“試金石”。固然,對於撰寫《背影》的“現在”和作者出生的時間,人們早已達成了共識,認為“現在”時值1925年8月,而作者出生的時間是在1898年(皆可參閱為數不少的專家著述、大中教材乃至於權威辭書)。但是明擺著的道理則是,由於《背影》“只是寫實”,並且這一時空框架不能不為其所“寫”之“實”的靈魂與生命之所在,故而無論共識、見解、說法顯得怎樣權威,都不能不自覺接受它的嚴格檢驗。並且在接受檢驗的過程中,能夠經受檢驗的才有可能是屬“實”的和可信的,不能經受檢驗的就很可能是不“實”的和可疑的。筆者之所以說《背影》是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神奇透鏡,真實奧妙乃在於此。

  既然如此,那麼,由此透視出來的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其真實面貌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這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相關時點的準確定位問題。在這裡,其它時點的定位情況究竟如何,我們似乎說不大清楚。但是對於其中的“北來”,即對於朱自清先生受聘清華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的時間,我們卻沒有理由說不大清楚。因為從為數不少的文史資料所作的記載,我們都能夠非常清楚明白地看到,朱自清先生在1920年從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之後,到受聘清華擔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為止,一直都在作為他第二故鄉的揚州及其附近地區的一些學校裡教書。而其受聘清華成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時間則是在1925年8月。這是許多文獻史料都曾有過明確記載的根本歷史事實之一。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由衷發現,《背影》一文的問世時間,未必就是在1925年10月。因為從1925年8月到1925年10月,時間間隔並不就是像朱自清先生在“只是寫實”的《背影》中所說的那樣為“二年餘了”。

  其實《背影》一文的問世,時間理當不應該是在1925年 10月,而是應該在1927年10月。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顯得合情合理毋庸置辯。至於筆者的持論依據,則自然就是季鎮淮先生之所著《朱自清先生年譜》,特別是其中的如下這麼個史實記載:

  1927年先生三十歲,十月十一日,《唱新詩等等》一文寫成,同月,寫散文《背影》。

  應當說,這則記載偏偏就是被人們不慎之下盲目忽略的一則史實記載!並且,這則史實記載對對我們瞭解、認識和研究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真實情況,價值和意義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效能與功效也實在是太神奇太神奇了。它除了可以作為《背影》寫於1927年10月的直接證據之外,至少還可以作為朱自清先生生於 1897年、《背影》往事發生於1917年冬天、《背影》之所謂“近幾年來”其實就是“近10年來”的基本證據之一。這便是:

  作者出生:1927年―30歲==1897年;

  經歷往事:1897年+20歲==1917年;

  近幾年來:30歲―20歲==10年(或者1927年10月―1917年冬天=10年)。

  正因為如此,所以經《背影》透視出來的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真實情況原本理當是這麼樣的――

  在這裡,時間是條中軸線,其上部為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背影”,其下部為朱自清先生人生歷程的“實情”。“影”“實”相映,機趣盎然,使一切既顯得空靈剔透、透明澄澈,又顯得嚴絲合縫、若合符節。由此可見,迄今為止的傳統之見,認為朱自清先生出生於1898年,這是不甚可信不甚屬“實”的;認為《背影》問世於1925年10月,這也是不甚可信不甚屬“實”的。倘使若此,那《背影》又還能有什麼“只是寫實”的價值和意義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