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朱自清的《背影》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啟示

朱自清的《背影》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啟示

朱自清的《背影》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啟示

  吳晗說過:《背影》雖然只有一千五百字,卻歷久傳誦,有感人至深的力量,這篇短文被選為中學國文教材,在中學生心目中,‘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了。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朱自清的《背影》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啟示。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朱自清的《背影》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啟示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詞嚴謹、結構佈局縝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寫佳品。本文對《背影》進行簡析,並論述《背影》對中學生寫作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背影》 寫作特色;寫作教學

  《背影》自1925年10月問世以來,經歷了將近九十個春秋,以其樸素自然的語言和字裡行間流露的父子親情,一直備受讀者喜愛,以致“朱自清”三個字已經和《背影》成為不可分的一體。

  關於創作散文的用意,朱自清先生在散文集《歐遊雜記》的序言裡說:“是在寫給中學生看的”。這點有點像我們今天語文教師的“下水作文”,這樣的寫作是有明確的目的的,是一種“示範性”的寫作。因此,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一種可以被學生拿來當模板的例文。自然,《背影》也一樣。

  一、《背影》的寫作特色

  (一)不放鬆文字

  朱自清先生一再強調:“我做到的每一件事,就是不放鬆文字。”[1]“不放鬆文字”,這是極其簡練、準確的概括,這五個字集中體現了朱先生的散文寫作觀,是他對寫作的深刻認識。我們以《背影》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不放鬆文字”的。

  文章給人印象最深的要數父親買橘子時的情形,之所以打動讀者,是和作者一連串恰當的動詞分不開的。文章中這樣寫道:“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 他胖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這短短一句話,一連用了“攀”、“縮”“微傾”三個動詞,父親努力的樣子就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文字樸素自然,但用詞卻恰到好處。寥寥幾筆,做到了“形”“神”兼備,讀者也在樸素的語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濃濃的父愛,感人至深。

  (二) 縝密的結構

  關於《背影》的寫作,朱自清先生在《寫作雜談》裡有這樣的敘述:“似乎只有《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但也不盡然”,儘管並不費力經營,但因為有“平日的訓練”,也就自然有章法,仍然是對文字的“控制”。雖然說文章是感情的自然流露,但是出於作者控制文字的'能力,本文的結構仍是非常縝密的。

  文章中的“徐州見父、回家奔喪”的經歷。從表面上看,這段文字沒有什麼特色,只是簡簡單單地敘述,但是如果和下文聯絡起來,會發現文章結構之“縝密”。關於第二段的敘述,至少有三點是對下文的承接。第一,家裡現在的情境,暗示了父親最近幾年的艱辛;第二,當時的作者正在北京大學讀書,養家的重擔自然落到父親一人身上。所以當時他打算讓茶房陪兒子到車站,自然是急於謀事,但是最後還是親自送兒子,可見兒子在他心中的分量。第三,段末一句:“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唸書,我們便同行。”這樣就自然過渡到了下一段。可見作者每寫一句話,都是有用意的;每寫一段字,都是注意到文章結構的。如此“縝密”的結構,自然能引人入勝。一弦扣著一弦,行文嚴謹,敘述清晰,上下文一脈相承,讓讀者回味無窮。

  (三)感情的自然流露

  《背影》的寫作,朱自清先生這樣說過:“《背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在感情噴發時,‘不曾怎麼費力寫出的’”。

  關於“感情的自然流露”,《背影》裡的文字是最好的詮釋。文章不論是寫自己,亦或是寫父親,毫無矯揉造作之感。文字質樸,敘述簡約,娓娓道來,字裡行間卻是飽含深情。

  二、 《背影》對學生寫作練習的啟示

  透過對《背影》的遣詞造句、結構佈局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意識到寫出一篇好的文章至少要從這三個方面下工夫。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注意以下三點:

  1. 寫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良好的寫作習慣,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對學生不斷地重複,只有經過長期的訓練才會逐漸培養學生的一些好的行文方式。以《背影》為例,就要強調朱自清先生的“不放鬆文字”和“縝密的結構”就是他在長期寫作過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寫作習慣。

  同時,教師也要強調良好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期的艱辛努力,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只有經過日積月累,寫文章才會有所進步。就像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鍛鍊語言文字習慣要有恆心,隨時隨地當一件事做。正像矯正坐立的姿勢一樣,要隨時隨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養成坐得正、立得正的習慣。”“決不能到了要坐要立的時候再來想坐立的姿勢應該怎樣。必須養成坐得正、立得正的習慣,連生理學什麼的也絕不想起,這才可以終身受用。”[2]可見,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對中學生的寫作是多麼重要。

  2. 寫作訓練上,培養學生仿寫文章的能力

  語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這些作品不僅思想感情充沛、寫作語言規範、表達方式更是多種多樣,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都是中學生仿寫作文的好材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從“讀”到“寫”,以“讀”促“寫”。

  仿寫是教師藉助範文,透過對範文的寫作方法、寫作思路、寫作內容等等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之後,使學生慢慢吸收,逐漸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經過訓練的文章,雖然會有些模仿的痕跡,但是已經不再是“機械地模仿”、簡單的套作,而是有自己的見解。葉聖陶先生也很重視閱讀對寫的作用,認為仿寫要“學別人的文章說自己的話”,切記機械模仿,生搬硬套,這也是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仿寫作文時應該極其強調的重點。

  3. 寫作修養上,培養學生“求誠”的寫作態度

  《背影》之所以成為經典名篇,與文章裡作者的“求誠”態度有很大的關係。作者字字句句飽含深情,他把自己生活中的真實經歷,作為文章的素材,作者自己也說《背影》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可見,一篇好的文章,必須要有誠懇的、嚴肅的態度,從真實的原料,寫出真誠的、深厚的文字,摒棄那些不可徵取、浮游無著的話語。這是《背影》這篇課文觸動讀者內心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學生寫作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寫作態度。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做到“求誠”呢?從學生方面來說,必須要加強文德修養,做到作文和做人的統一。作為語文教師,在教授作文時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是教他們蒐集空話、套話,來拼湊作文。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加強培養學生“求誠”的寫作態度。

  ――――――

  註釋:

  [1]朱自清《寫作雜談》,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