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預防近視的手抄報簡單

預防近視的手抄報簡單

預防近視的手抄報簡單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都經常接觸到手抄報吧,手抄報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究竟什麼樣的手抄報才是好的手抄報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預防近視的手抄報簡單,歡迎閱讀與收藏。


  

  預防兒童近視的簡單食療方

  1、枸杞子10克、陳皮3克、紅棗8枚、蜂蜜2匙。

  製法:枸杞子、陳皮與紅棗三味放在鍋內,加水適量,用文火煮沸20分鐘,取頭汁,再加水煮,取二汁。

  吃法:頭、二汁分兩次服用,相隔3~4小時,服時加蜂蜜1匙。

  2、雞蛋1只、牛奶1杯、蜂蜜1匙。

  製法:雞蛋充分攪散,衝入加熱的牛奶內,用小火煮沸,雞蛋熟後待溫,再加蜂蜜。

  吃法:早餐後吃,或當早點,同時配合麵包、饅頭等。

  3、枸杞子10克、陳皮3克、桂圓肉10個、蜂蜜1匙。

  製法:將枸杞子與陳皮放在用兩層紗布做的袋內,然後與桂圓肉一起放在鍋中,加水適量,用火煮沸半小時後,取桂圓肉及湯,並加蜂蜜。

  吃法:下午當點心。

  4、核桃仁泥1匙、黑芝麻粉1匙、牛奶或豆漿1杯、蜂蜜1匙。

  製法:核桃1500克去殼及衣,放在鐵鍋內,用文火炒,待炒成微黃後取出,冷卻,用搗自搗爛成泥。黑芝麻500克,去除泥沙,放在淘米籮內,用水漂洗後取出,放在鐵鍋內,用文火炒,炒幹後取出並研細末。

  吃法:核桃泥與黑芝麻粉各1匙,衝入煮沸過的牛奶或豆漿內,再加蜂蜜1匙,調勻後。

  服用,每日1次,可當早點。

  預防近視的方法

  1端正看書寫字的姿勢。

  孩子看書寫字的姿勢不端正,歪著身子或者趴著都會導致眼睛疲勞,時間一長容易壓迫某一邊的眼睛,引發假性近視,家長要督促好孩子,時刻提醒他們坐正了寫字。

  2調整好學習時的光線。

  在孩子學習時,光線很重要,一定要給孩子買個燈光柔和不刺眼的檯燈,能很好的保護孩子眼睛,即使是成年人,在學習時也要保證室內的光線充足,昏暗的學習環境對眼睛傷害很大。

  3控制好學習讀書的時間。

  當長時間的學習讀書,眼睛非常疲勞,如果不及時得到休息,慢慢的就會發展成假性近視的。所以當學習40~50分鐘後,應休息10~15分鐘,最好閉目養神或向遠處眺望數分鐘。

  4及時糾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很多孩子都有不良的學習習慣,包括大人,比如躺在床上看書,吃飯、上廁所時、在開動的車上及走路時看書等,這些不良習慣都會使眼睛過度疲勞,降低視力的敏銳度,想預防近視應該儘早戒除這些不良習慣。

  5不要長時間玩電腦、看電視。

  學習之餘,孩子們包括大人都會泡在電視、電腦前面,現在這些電器是導致近視的主要元兇了。特別是一些玩遊戲的孩子,盯著電腦眼睛眨都不眨,非常損害視力。所以想預防近視要控制好玩電腦的時間,而且儘量多眨眼,讓眼睛溼潤溼潤比較好。

  6堅持做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是能好的保護眼睛,儘量每天都堅持做一會兒,對緩解眼睛疲勞很有幫助。儘量讓小孩從小就養成做眼保健操的習慣,只要持之以恆,對保護視力大有裨益。

  7經常戶外鍛鍊,多進行遠眺。

  很多孩子都喜歡呆在家裡玩遊戲、看電影,不喜歡出門了,這恰恰容易導致孩子近視。所以家長平常應該多帶孩子去郊外玩玩,鍛鍊鍛鍊身體,能放鬆孩子的身心,保護視力。

  8多補充維生素B、礦物質等。

  維生素B、礦物質都是眼睛發育和功能進展所必需的,平常應該多吃菠菜、動物肝臟、小白菜、油菜等,對眼睛特別好,會讓眼睛看起來很明亮。

  9多吃含鈣、鋅、硒等豐富的食物。

  鈣是眼部組織的“保護器”,富含鈣的食物有蝦、海帶、大豆、蔬菜、牛奶、花生等;視網膜、脈絡膜中含鋅量最高,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牛肉、牛肝、豬肉、蛋類等。

  預防近視的方法

  三種預防近視的方法:

  預防近視的方法1.文字法

  頭部僵硬,或肩膀僵硬會使血液迴圈惡化,間接地導致眼睛的`機能衰退。用頭頸,屬於頭部運動與視點移動的綜合運動,能自然地恢復上述的健康機能。

  訓練要領:在心情輕快的狀態下,張開兩腳與肩膀同寬,讓肩膀放鬆;注視遠方,搖動頭部寫字。可以描寫任何自己喜歡的文章;眼睛要配合臉的活動,移動視點,做20分鐘;一定要配合韻律活動,可放點音樂,自然能在輕鬆的氣氛下進行。

  預防近視的方法2.長跑法

  鍛鍊腳力也能強化眼睛。俗語說,疲勞起自腳與眼睛,同樣的,老化與疲勞也都從腳和眼睛開始。疲倦的症狀容易出現在眼睛和腳這兩個部位。只要腳覺得疲倦,眼睛也會疲倦。反之亦然。這樣的互相關係使我們將長跑法也納入到了整個訓練體系中。

  預防近視的方法3.冷熱法

  這是用冷熱毛巾交替敷眼的方法,對於消除眼睛疲勞、促進血液迴圈、刺激眼肌和疏緩僵化眼外肌有很好的幫助,能夠達到提神醒目、活絡眼球細胞和增進代謝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