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背影> 初中《背影》讀書筆記1000字

初中《背影》讀書筆記

初中《背影》讀書筆記1000字

  《背影》是現代作家朱自清於1925年所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這篇散文敘述的是作者離開南京到北京大學,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初中《背影》讀書筆記,歡迎借鑑!

  《背影》讀書筆記1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在上個世紀20年代寫的作品。雖然時代離我們很久遠,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父子間那濃濃的感情。

  最使我感動的是父親對兒子那質樸無私的愛。“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的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的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抱著硃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讀到這裡,我都會被父親那深深的愛給感動,情不自禁籟籟地流下了眼淚。兒子雖然已經20歲了,但父親總是為他做這做那,在父親眼裡,兒子始終是最重要的。

  由這我聯想到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的父母對我何嘗不是這樣,從咿呀學語,蹣跚邁步,到走進校門……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和每一點進步中,不都蘊涵著父母的哺育之恩嗎?每天,當我還在睡夢當中,媽媽早已起床給我做好了早餐,為了讓我多睡一會,總是在最後一刻才叫醒我。下午,媽媽接我回家,帶著一天的工作疲憊準備好晚餐,吃完飯後,陪著我做作業,瞭解我的學習情況,無時無刻的關愛著我。

  記得在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我感冒發燒,媽媽先弄藥給我喝,但是終究不放心,陪著我到深夜,一直等到我的燒退了,媽媽才閤眼睡著。第二天早上,我燒退了,媽媽叫醒我,陪我吃完早飯,媽媽怕耽誤我的功課,堅持送我去學校。但是她卻不放心,中午冒著大雨來學校送藥給我吃,當時她的衣服都溼透了,卻顧不上自己對我問這問那。看著媽媽那溼漉漉的頭髮,我都分不清她臉上是雨水還是汗水。我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上翻滾,我忍住沒讓它流下來。當媽媽匆匆離去的時候,我卻忘了問媽媽有沒有吃飯,那一瞬間,我看著她的背影,在心裡默默說:“媽媽,我愛你!”

  讀了《背影》一文後,我對父親、母親、父愛、母愛有了更深的體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詩,真真切切正的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啊!不管我長得多大,離家多遠,都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父母的愛是神聖的,偉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在她的懷抱中幸福的生活、快樂的學習!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知識,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後,回報父母,報效祖國!

  《背影》讀書筆記2

  從小就讀過來自朱自清的《背影》,文章中那個身體微胖且笨拙的父親讓我印象深刻;後來又讀了朋友寫得《背影》,文章中那個坐在摩托車前座為孩子擋風的父親讓我記憶猶新。今天我讀了三毛的《背影》,突然讀懂了最愛我們的人就在眼前,而我們卻一遍遍的傷害他們的心。

  又一個秋來了,初到這個校園時,滿園的翠綠,鬱鬱蔥蔥,而如今這裡是我沒有見過的另一番美景。梧桐樹的葉子片片凋零,在空中翻飛起舞,地上也鋪了一層層厚重的秋的贈禮。秋日,是個悲傷的季節,而我則選擇在這時捧起三毛的作品,細細研讀、揣摩。若是之前的我只知曉她是個隨性灑脫的女子,那麼今日的我又明白她還是個細緻柔弱的女子。

  以前總是羨慕三毛與荷西的愛情平淡中有著傳奇,沒有轟轟烈烈但也算是可歌可泣,可如今才知道什麼是愛得越深傷得越痛。像三毛那樣重感情的'女子又如何能放得下丈夫而獨活。儘管最終她的死因讓眾人百般猜忌,但最終也沒能吵出個結果來。在《背影》這篇文章中三毛在懷念丈夫的同時自責於自己沉浸於悲傷而忽略了深愛著自己的父母,母親的那個背影已深深的刻在三毛的心上。

  文章中寫道:花被母親緊緊的握在手裡,父親彎著身好似又在掏手帕揩汗,耀眼的陽光下,哀傷,那麼明顯壓垮了他們的兩肩,那麼沉重的拖住了他們的步伐。雖然這只是一對普通中國父母的背影,可你仔細回想,多少次你的父母在你悲傷時也留給你這樣的背影。在你高考的那段日子裡,他們無數次的將奔波在學校與家之間的背影留給你;在你踏進考場的那幾個小時裡,他們一次次的將焦躁踱步頂著驕陽的背影留給你;在你步入大學的那幾年裡,他們來來去去的將留戀不捨擔心的背影留給你。而我們又何時注意過那逐漸衰老,微駝的背影。

  文章中三毛寫道母親在臺灣時不認路,而到了西班牙在不懂他國語言的情況下,她還出門問路買東西。“母親腋下緊緊夾著她的皮包,雙手重沉沉的各提著兩個很大的超級市場的口袋,那些東西是那麼重,使得母親快蹲下去了般的彎著小腿在慢慢一步又一步的拖著”。這讓我想起了我的母親,即使天塌下來,她也會撐起殘破的身軀,打起精神來照顧一家人的飲食起居。大家都說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而我卻覺得女人更似那支撐全家人的“脊柱”,要是一個家裡沒有了母親,那將會是如何一副景象,我想象不來,也不敢想象。“她的頭髮在大風裡翻飛著,有時候吹上來蓋住了她的眼睛,可是她的手上有那麼多的東西,幾乎沒有一點法子拂去她臉上的亂髮。”我最喜歡文章中的這段描述,那一位母親的形象似乎一點點浮現在我的眼前,然後與我的母親漸漸重合,再漸漸與天下所有母親的影子融合。

  說到這裡,讓我想起了我的初戀,記得那是那個大男孩做過最讓我感動的事是當一陣風吹來時將我護在身後,為我擋風的舉動。自那以後,與母親上街若有風吹來,我總會快走兩步上前,將她擋在身後,給她微不足道的溫暖。

  《背影》讀書筆記3

  《背影》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1925年所作,回憶發生在八年前父親送兒子北上讀書在火車上告別的感人一幕。在那特定的場合下,在那悲涼的氣氛中,透過父親吃力的爬到對面月臺為兒子買橘子的細微動作刻畫,展現作為父親對兒子的舐犢情深,使兒子極受感動,這印象銘刻心中,永生難忘。八年之後,作者已在清華任教,但想起那背影,父親的形象便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足見作者當時感受之深了。

  該文寫作技巧是如何的出神入化,是如何的膾炙人口,早已有公論,在此不再贅述。讓我讀後心中久久難以平靜的是那種血濃於水的父子親情。

  很多事情,也許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有更深的體驗及感觸。作者與父親這種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於我猶如感同身受!

  記得我自讀初中一年級起,便離家到鎮重點中學就讀,學校離家大約十里路,由於當時鄉下與城鎮之間未開通公交,上學總是由父親騎腳踏車送我去,每次將要出門時,我總不敢直面母親,“媽,我上學了……”話沒講完,瞥見母親眼裡已經滿含了淚水,我就哽咽得再也說不出話來。好不容易到了學校,跟父親說再見時,雖然他努力表現得很輕鬆的樣子,鼓勵我用心學習,但我還是極力避開他那慈愛的目光,生怕不爭氣的眼淚忍不住再次淌下來。

  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源自少年的我對父母的愛是那樣的難以割捨!而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愛是如此偉大而又無私,則是我已為人父之時。此時,才真切的感受到什麼是:潤了兒身,瘦了孃親,長了兒身,老了雙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可惜父親已經離我遠去了,留下的只有永遠難以磨滅的既熟識又陌生的背影!

  小時家貧,母親體弱多病,父親作為一家之主,象一頭老牛拉破車一樣,吃力的拉扯著我們一家六口人艱難度日。多少個漫長的黑夜,在忽明忽滅昏暗的煤油燈下,父親獨坐床沿,手裡握著那管一尺多長早已摸得溜光的水煙筒,若有所思的吧嗒吧嗒的抽著水煙,我有時被煙燻醒,也不敢吱聲,生怕驚擾了沉思的父親,而父親沉重的背影,卻象鉛塊一樣壓在我幼小的心裡讓人喘不過氣來。

  逝者如斯,屈指算來,父親離世已有十六個年頭,經過時光沙漏日久經年的無情打磨,父親生前親切的音容笑貌漸漸在記憶中淡去,而那沉重的背影,卻變得越來越清晰,從父親身上發出淡淡的汗香和著那水煙的特有味道,常常在我腦中縈繞不去。

  《背影》一文中作者透過對父親背影的多次刻畫,躍然紙上的是父子情深的自然流露,在現代人尤其是00後年輕一代的眼裡,這種父子舐犢之情或許已經變得越來越抽象而又陌生了。

  尤其在時下鼓吹溝通無處不在的時代,我們擁有電腦、手機,更有讓人可以零距離溝通的QQ、微信等社交工具。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否就真的如此順暢了呢?父子之間是否就真的更加親密無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