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朝花夕拾的學生手抄報

朝花夕拾的學生手抄報

朝花夕拾的學生手抄報

  導語:《朝花夕拾》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讀的文集。雖然《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趣盎然,這本書是魯迅回憶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中不同生活經歷和體驗的文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朝花夕拾的學生手抄報,歡迎借鑑!

  《朝花夕拾》內容簡介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於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初版,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作者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時代在紹興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後三篇敘述他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學,然後回國教書的經歷;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種種醜惡的不合理現象,同時反映了有抱負的青年知識分子在舊中國茫茫黑夜中,不畏艱險,尋找光明的困難歷程,以及抒發了作者對往日親友、師長的懷念之情。

  文集以記事為主,飽含著濃烈的抒情氣息,往往又夾以議論,做到了抒情、敘事和議論融為一體,優美和諧,樸實感人。作品富有詩情畫意,又不時穿插著幽默和諷喻;形象生動,格調明朗,有強烈的感染力。

  主要內容

  《朝花夕拾》裡作者魯迅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以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經歷為線索,真實生動地敘寫了自己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的一組生活經歷,抒發了對往昔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舊勢力、舊文化進行了嘲諷和抨擊。

  分篇簡介

  (1)《狗·貓·鼠》描寫了作者仇貓的原因,取了“貓”這樣一個型別,諷刺了生活中與貓相似的人。

  (2)《阿長與山海經》記述作者兒時與阿長相處的情景,表達了對她的懷念感激之情。

  (3)《二十四孝圖》重點描寫了在閱讀“老萊娛親”和“郭巨埋兒”兩個故事時所引起的強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揭示了舊中國兒童的可憐的悲慘處境。

  (4)《五猖會》以趕會為背景,描寫了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

  (5)《無常》透過描寫無常救人反遭毒打事件,表達了舊時代中國人民絕望於黑暗的`社會,憤慨於人世的不平。

  (6)《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嚴格但不乏樂趣的生活,揭示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銳矛盾。

  (7)《父親的病》重點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8)《瑣記》回憶了隔壁家表面對孩子好,其實是暗中使壞的衍太太,描寫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婦人。

  (9)《藤野先生》記錄作者在日本留學時期的學習生活及他決定棄醫從文的原因,表達了對藤野先生深切的懷念。

  (10)《範愛農》描述了範愛農在革命前不滿舊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讀後感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寒假裡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滿是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農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在渺視。有比如“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寫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特別手法。他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豪不掩飾地寫出來。因此,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內容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討厭她,特別是她的切切察察,而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有趣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敬佩。然後,在我極度渴望者〈山海經〉時,阿長為我買來了。我又一次對她敬佩。最後,她辭了人世,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一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著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它們,把祖國建設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