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關於小年的手抄報

小年的手抄報

關於小年的手抄報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手抄報吧,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手抄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小年的手抄報,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年手抄報

  祭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3]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掃塵土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剪窗花

  所有準備工作中,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 ,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

  貼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福祿神”;井神聯:“井能通四海,家可達三江”。面糧倉、畜圈等處的春聯,則都是表示熱烈的慶賀與希望。如“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米麵如山厚,油鹽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馬如北海龍”、“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單聯,如每個室內都貼“抬頭見喜”,門子對面貼“出門見喜”,旺火上貼“旺氣沖天”,院內貼“滿院生金”,樹上貼“根深葉茂”,石磨上貼“白虎大吉”等等。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內容豐富,妙語聯珠。

  洗浴

  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髮。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汙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婚嫁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直至年底,舉行結婚典禮的特別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關於小年的作文一

  一到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你知道嗎,過小年還有一些有趣的風俗呢!

  在農村,差不多家家都有“灶王爺”的神位。傳說它可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呢!他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被稱為“送灶”或“辭灶”。玉皇大帝就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到那灶王爺手中,所以,對這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要想讓灶王爺上天說好話,得在灶王爺的嘴上塗上糖,讓他說的話甜一點,就行了。民謠中有“二十三,糖瓜粘”的說法,就是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讓他不說壞話。每到要送灶王爺的時候,人們就會念叨:“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王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帝進好言。”

  雖然我不住在農村,沒能見到送灶的情景,但我知道,過小年的時候,街上賣麥芽糖的特別多!只要你把麥芽糖瓜放進嘴裡,它就會粘住你的牙,讓你吐不出來、張不開嘴,可好吃了!

  過小年可真有趣,不僅可以吃到香甜的麥芽糖,還能看到送灶的情景。

  關於小年的作文二

  不知怎的,那一天的情景始終都縈繞在我的腦海中。

  那天是臘月二十四,一大早起來,我們就趕回了老家甘垛,因為今天是傳統節日 送灶日,又叫小年夜,據說春節就是從這一天拉開序幕的。下車後,我立刻忘記了煩惱,只記得這幾個字 自由,輕鬆。我纏著爺爺奶奶給我準備了一大堆的乾草和蘆葦,只盼著天快點黑,好讓我早點點燃它們,盡情地玩個夠。

  盼呀盼呀,終於等到天黑了,我飛快地吃完飯,就迫不及待地點起了火,並不停地往火堆里加乾草,院子被火照得通明,爺爺先將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請出神龕,放到火上焚燒。嘴裡還大聲禱告著: 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爸爸、媽媽、二爺爺、二奶奶和姑媽、姑父一起圍著火堆說說笑笑。這時,我一拍腦門,飛也似的奔向家裡。把小狗來來抱了出來,因為我怕它凍著,我要讓它和我們一起烤烤火,暖暖身子。二爺爺看著我那調皮樣,笑嘻嘻地對我說; 曈曈,你能抱著小來從這火上跳過去嗎? 我轉頭用眼神詢問媽媽可不可以,媽媽含笑點了點頭,於是我抱起小來後退了幾步,起跑,騰空,啊!我抱著小來跳過來了!我們一家人笑得前俯後仰,這時候,爸爸笑著對我說: 跳火堆就代表著來年不管做什麼都會像這火堆一樣的旺! 我問媽媽是真的嗎?媽媽笑著點了點頭,並向全家發出了號召: 來,讓我們大家一起跳,讓我們全家來年紅紅火火!

  大火燒完後,我們意猶未盡地又放起了焰火 哧 只見許多顆火珠飛上了天,然後 啪 的一聲,綻開了無數的焰花,藍的、紅的、黃的 美麗無比。看得我眼花繚亂,不停地拍手叫好。

  我本以為可以在鄉下待上一晚,但我這個如意算盤打錯了,任我說盡了好話,還是被老媽一手拉回了高郵,不過我還是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節日!

  關於小年的作文三

  前幾天是臘月二十三 小年,家家都要放鞭炮慶小年。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當千家萬戶的鞭炮聲響起的時候,我也拿好鞭炮,把鞭炮掛在一個棍子上。要點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緊張呀。當火已經接近鞭炮的捻時,我的手已經哆嗦起來了,眼睛不住地盯著火苗。

  哧 已經點著了,我連忙把鞭炮扔下去, 噼裡啪啦 我家的鞭炮也加入了鞭炮們震耳欲聾的聲音中了。

  在夜色中,鞭炮的亮點顯得分外明顯。這亮點一直在往上溜,我把竿子伸得更長了。啪的一聲,鞭炮炸到了竿子和鞭炮連線的地方,鞭炮立即掉了下去。炸了一會兒後,鞭炮滅了。

  我摸摸額頭,啊,嚇出了一頭冷汗。

  過了一會兒,又有鞭炮噼裡啪啦地響起來;天空中,朵朵煙花綻開了,那麼美麗。你看那個,黃色的 花心 ,綠色和紅色交替的花瓣;東邊的那個,多像一串燈籠啊,悠悠地上了高空,最後消失了;瞧那個,像不像一條魚?

  嗬,小年可真有趣呀!

  關於小年的作文三

  臘月二十三,爸爸媽媽帶著我和很多朋友一起去山口問石山莊過小年,我興奮極了。

  鏡頭一:殺年豬

  “殺年豬了”、“殺年豬了”……我們剛到山莊門口就聽到叫喊聲,我跟隨著人流來到殺豬現場。只見四五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使出全身力氣,把一頭四五百斤重的豬抬起來按到案板上,那頭豬好像知道自己的命運似的拼命掙扎。就在這時,只見其中一個屠夫把一把明晃晃的尖刀狠狠地插進豬的喉嚨裡,鮮血如小瀑布般的直瀉而下……剛剛還死命掙扎得豬沒幾秒鐘就沒有力氣了,只剩幾口有出無進的粗氣。看著一條生命就這樣沒了,心中有些難受……

  鏡頭二:炸爆米花

  “轟”一聲巨響嚇了我一大跳,把我的心一下子從剛剛的走神中拉了回到。原來是在山莊門口開始炸爆米花了。我連忙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起跑過去。只見師傅熟練地把米裝進一個橢圓的鐵罐裡,並向裡面放些糖精,擰緊蓋子把鐵罐架在火爐上。師傅左手來回拉動風箱,右手轉動著鐵罐,左三圈右三圈,望著師傅熟練的動作,我想炸出的爆米花準又香又甜。不一會兒,師傅將鐵罐移入一個布袋裡,左腳踏在上面,右手往鐵罐用力一撬,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一股濃煙竄了出來,頓時把我包圍住,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讚歎道:“啊!真香。”

  鏡頭三:美味小吃

  走進問石山莊的大廳,只見大廳左邊擺著幾口油鍋,幾位師傅分別在炸油條、炸麵皮和炸豆腐。因為我喜歡吃泡豆腐,所以就擠進泡豆腐的人群留心觀察起來。剛開始,鍋裡的油還沒有沸騰,白白的豆腐塊都沉在鍋底。廚師不停的用大勺把豆腐喚醒。一會兒鍋裡的油終於沸騰了,小小的豆腐塊不停的在翻跟斗,一眨眼功夫就變成又大又黃的豆腐泡了。我小心翼翼的拿了一個,蘸了點醬油送進嘴裡,味道好極了。

  之後我又品嚐了油條、泡麵皮,還親手包山粉餃和用礦泉水瓶去換糖。品嚐美味小吃後,我們還猜字迷、看錶演、分壓歲錢……熱鬧極了。

  鏡頭四:吃年夜飯

  鞭炮響起,吃年夜飯開始了。我們趕緊坐到指定的包廂裡,只見第一道菜就是香氣撲鼻的`豬頭肉,一塊塊、紅紅的、不油不膩,加上紅色鮮美的湯汁,咬一口那味道真是美上加美。第二道是色香味俱全的紅燒田魚,深紅的頭盔、金紅的鱗甲披滿全身、淺紅的魚尾……還沒有開始吃就流口水了。接著又上了:毛血旺、小雞燉蘑菇、糖糕……看的眼花繚亂,吃的酒足飯飽、聊的暢快淋漓。

  天黑下來了,我又跑出去看煙花了……今年的小年活動太精彩了。

  關於小年的作文四

  照龍口的老規矩,春節在臘月二十三的小年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這天,在山東叫做“辭灶節”。為什麼叫“辭灶節”呢?因為這天,據說灶王爺要到天上去,要去到玉皇大帝那裡報告今年你們家做了什麼好事和壞事。為了讓灶王爺多說好聽的,所以所有的人家都做年糕,吃的時候要放很多甜滋滋的紅糖、大棗。年糕又粘又甜,據說灶王爺吃了後,如果講壞話,就會被粘住嘴巴呢!一旦講話,必定是甜言蜜語。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我奶奶家會做很多炸肉,香噴噴的,過年那幾天都可以吃。還有就是要貼對聯、貼福字。家裡早早地買好了對聯和福字,啪啪地貼在門口啊,門玻璃上啊,過年的喜慶氣氛一下子就出來了。

  除夕很快也到來了。除夕這天,更是忙碌——要包不少餃子,通常要包夠正月初一到初三的餃子。晚上,我和表哥心不在焉地看了看春節聯歡晚會,便歡天喜地地跟著老爸出去放鞭炮了。“竄天猴”、“滴滴雞兒”……都是我們喜歡放的。鞭炮點燃後,“噼裡啪啦噼裡啪啦”地響幾聲,迫不及待地直衝雲霄,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我們也在不遠處跟著歡呼。

  放完鞭炮,就該守歲了。我不知道哪兒來的精神,還是過年就是有一種魔力,都快12點了還能精神抖擻,蹦蹦跳跳地玩耍著,期待著新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早晨的餃子比較特別。裡面包了糖,硬幣,年糕,板栗等東西。如果吃到了糖,那就是生活甜蜜;如果吃到了板栗,那就是“栗子(利子)”,就是說,對孩子有好處;如果吃到了年糕,那就是生活步步高;吃到了硬幣,就會發財。大家都搶著吃餃子,誰都想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連並不是很能吃的我也搶著夾。

  正月初一還要拜年。一般是年輕人出去拜年,老人、小孩在家中接待客人。從初四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約親戚,朋友,同學聚會,大人們通常初七便開始上班了。

  十五這天,要吃元宵,甜甜的黑芝麻味元宵。元宵是圓滾滾的,也象徵著人們這一年團團圓圓。熱乎乎的元宵一端上來,小孩子們便開始鬨鬧著上去搶。我愛吃黑芝麻味道的,表哥也愛吃,所以,一場“元宵大戰”是不可避免的。我搶了一個,表哥搶了兩個;表哥搶了兩個,我又搶了三個……不管怎麼說,裝黑芝麻味元宵的盤子總是先一乾二淨。

  一直到十六,小孩子差不多要開學了,大家又開始忙碌起來。而我,又開始期盼下一次春節。

  關於小年的作文五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這在世界上也是最精彩,最豐富,最盛大的節日之一。

  從那大大小小的商場裡,都擠滿了瘋狂採購年貨的人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年在中國人的意識裡,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是其它任何節日所不能替代的。其中蘊染了濃濃的親情,厚厚的友情,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全家團圓的融融樂趣,朋友相聚的喜悅滿懷。所有情的意味也因年的到來而瀰漫起了溫暖厚重的氣息。

  坐車路過五岔路口的時候,司機對我說:“今天過小年,圖個喜慶,帶你鑽個龍門吧”。“行啊,那就從龍門下過吧”。我也笑笑對好心的司機說。雖然春節還未到,元宵燈節的龍門已經帶著年的喜氣亭亭玉立起來了,它在向人們驕傲的宣稱:古城的朋友們,我們又見面了。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從今天開始,年的氣氛真正的開始濃了起來。雖然過年的日子越來越近,可是過年的感覺卻越來越淡。

  雖然是小年,外面放鞭炮的還真不少,從早晨一直到現在,一直都能聽到時續時斷噼噼叭叭的鞭炮聲,有小鞭、也有很響的二踢腳,滿地的鞭炮皮,滿天的煙花飛;一定是心急如焚,盼望著過年的孩子們,已經在迫不及待的開始放鞭炮了。從空氣中飄來的火藥的味道里,告訴我們,年的氣氛已經濃濃的走來了。聽著窗外的爆竹聲,看著閃耀著飛散的煙花,節日的氣氛透過窗子,慢慢浸透著思維,心境不知不覺地也被感染著,也變得快樂起來。

  隨著年的到來,慶祝年的形式越來越五花八樣,而人們心裡的興奮與喜悅卻越來越少。隨著時代的變遷,傳統的過年方式好像正在慢慢地淡化,有些還正在呈遞減的趨勢,就像報紙上評論年年隆重的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卻讓人感覺越來越乏味。現在,除了興高彩烈地期盼著過年的孩子們,還有多少人真正的在盼望過年呢?其實真正盼望的卻是,在這幾天裡能好好的休息幾天,讓緊張了一年的神經好好的松馳幾天。然而忙忙碌碌的走親串友活動,也讓這幾天成了一年裡最忙最累的日子。

  誠然,不管你願意不願意,歲月的手,都將牽著我們,從一個年走向另一個年,日積月累,週而復始,雖然是每一個年裡的沿途所看風光有所不同,但是,我們的生命就在那一個接一個年的疊加里,一步一步走向歲月的終點。

  人生有的時候就象是一串長長的省略號,最後那個遠遠的園點就是生命的終點,遙遙地望過去,似乎有幾分無奈,幾分蒼涼。每每年到來時,想起孩提時對過年的盼望和喜悅,過年的溫暖和快樂,心中不免又對那時的過年多了幾分懷念,幾分溫暖。在時斷時續的鞭炮聲中想念著快樂的回憶,懷想著歲月裡的感受,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悲喜交加盡融其懷。只是又在心懷裡,為逝去了的歲月那幅畫上,又抹上了一筆濃重的色彩。

  小年過後就很快要到大年了,時間過的好快啊。這一年裡有很多的收穫,很多的失落,很多的感慨。流失的歲月,在心底裡記憶,新的一年,已經開始走近身邊,路就在腳下,在年的推動下,腳不知不覺地朝著來年的方向又邁開了步伐。

  春天就要來了,新的一年在玻璃上漸漸的被放大,開啟一扇窗戶,讓心中的一個夢,在冬天裡展開翅膀放飛出去。

  關於小年的作文六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農曆小年,有點下雨。傳說臘月二十三是祭拜灶王爺、灶王奶奶的日子,還要吃芝麻糖呢。

  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奶奶家吃團圓飯。到的時候,大姑、大姑夫、二姑、大姐、二姐都到了。

  我們一起先吃了灶王餅,在飯桌上有說有笑的,可高興了!我大姐給我爺爺照相,又給我和爸爸媽媽合影。我給奶奶拿了很多剪紙的樣子:有魚、小兔子,大公雞,還有十二生肖合集等,這些是爸爸列印好的、給奶奶用的,奶奶會根據這些樣子用紅紙剪出好多好看的剪紙,過年的時候貼在家裡,可好看了!

  家裡一陣陣的歡笑聲,外面又傳來了一陣又一陣的鞭炮聲,為這個小年增添了喜慶的感覺,一點沒有因為下雨而受到影響。

  小年到了,大年也快來了,想想就開心!

  關於小年的作文七

  小的時候,過年的快樂是吃吃喝喝,現在長大了,覺得過年除了吃吃喝喝,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品味。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我非常好奇,為什麼稱為小年呢?想來想去,終於找到答案,小年是與大年相對而言的,比如“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從來沒有叫過“小年三十”“小年初一”,我恍然大悟,進入小年,就意味著,年的大門已經向我們打開了。

  小年是祭拜灶神爺的日子。相傳,臘月二十三,灶神爺要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大家為了讓灶神爺在玉皇大帝面前說點好話,就用灶糖來祭拜它,掃塵土,剪窗花,貼對聯……小年就是為灶神爺餞行吧?讓灶神爺高高興興地上玉皇大帝面前彙報工作,來年讓百姓吃穿不愁。

  ——小年的文化,是不是充滿了詩意?

  小年這一天,走在小區裡,雖然寒氣襲人,但是我從來不感到寒冷,因為年的熱情讓我充滿了喜悅。小區的大門在這一天掛上了大紅燈籠;小區的樹雖然已是枯枝敗葉,沒有春天的生機,夏天的繁茂,秋天的色彩,但在這一天,由於披上了彩燈,它就有了不一樣的風采,比任何一個季節都美,誰都會把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小年的氛圍,是不是充滿了詩意?

  日落時分,家家戶戶的燈火都亮起來,大家都開始為包餃子做準備。我家也不例外,和麵的和麵,調陷的調陷,我也加入了幹活的行列。此時此刻,一家人,在一起,或說點什麼,或什麼也不說,不一會,餃子就包好了。媽媽把它們下入鍋裡,騰騰的熱氣,將廚房的玻璃上了一層霜,外面的世界開始變得迷離,而屋裡的生活依然清晰。很快,餃子好了,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濃濃的香氣讓我感覺年是多麼的親切。

  ——小年的溫馨,是不是充滿了詩意?

  吃完飯,我走進房間,開始準備寫春聯。雖然我的字不算好,但是每年我家的春聯,都是由我親自執筆,這與買來的春聯相比,有一種更真誠的感覺。一張張大紅的紙鋪開來,把房間映得紅火。“張燈結綵迎新春,歡天喜地慶佳節。”一幅不滿意,又連寫幾幅。從小年開始,我的房間就會天上地上擺滿春聯,直到選出一幅滿意的為止。

  ——對年的虔誠,是不是充滿了詩意?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每一個夜晚都將是明亮的。樹上的彩燈與家家戶戶窗裡的燈光交織在一起,遠處高樓聳立,天上明星閃爍,不時還有煙花升上天空——年,多麼耐人尋味。

  關於小年的作文八

  新年到、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濃濃的年味彌散在空氣中,融化在人們的心田裡,盪漾在每個人的笑臉上,我喜歡這濃濃的年的味道。

  每年的臘月初八,家在巴里坤的姥姥用蓮子、紅棗、糯米等八種珍寶熬出一大鍋粥,稱“臘八粥”,姥姥說,這是為了慶祝五穀豐登。晉朝的裴秀詩云:“歲事告成,八臘報勤。告成伊河,年豐物阜——。”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好年景,感謝百神保佑萬事成功的心境。濃濃的粥味四溢在院落的角角落落,吃上一口沁人心脾。超市從這一天開始就有了對聯、爆竹、年畫等,年從這一天就開始了。

  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撣塵掃房子。媽媽說,“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我也不由地拿起了掃把和抹布加入到大掃除的行列中。這一天也被稱為小年。到了晚上,姥姥家又炸起了油果,姥爺鄭重的往鍋裡倒油的同時,姥姥也捏出了一個小甜麵人放在鍋沿上,姥姥說今天是灶王爺昇天向玉帝彙報的日子,捏個甜麵人的意思就是粘住灶王爺的嘴,在玉帝面前替我們家說好話。一家人有說有笑的一會兒就做出了許多花樣繁多的油果,我也學媽媽的樣做了一個像四瓣花的油果,吃一口甜在嘴裡美在心裡,年味也在親人們的忙碌中濃了起來。

  大年二十九早上爸爸買來各種紙錢帶著我和媽媽去祭祖先,是啊,過節可不能忘了已故的親人。

  年三十早上爸爸和我貼起了大紅的對聯、門神,家家迎春接福,真正的年來到了。晚上吃年夜飯,閤家團聚,痛快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小孩子們又蹦又跳,這是多麼溫馨,多麼幸福呀!此時長輩們分壓歲錢,過年真開心!

  初一早上,爸爸早早起來放鞭炮要搶個開門紅。吃長壽麵、喝糖茶、吃年糕,象徵長命百歲,甜甜蜜蜜,一年高一年。中晚餐吃隔年飯,表示年年有餘。

  初二開始,親友們互相拜年,要互贈禮品,拜年禮品有蘋果、糕點、橘子等,意思是祝福親友們一年中平平安安,一年高一年,大吉大利。俗謂“正月不空手”。長輩對拜年的小孩要給“紅包”。這時年味已四溢開去,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家家戶戶歡聲笑語,祝福連連。

  年味真好,我喜歡過年的味道。一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喜氣洋洋的年味才慢慢地融化在人們的忙碌中,四散了開去。

  關於小年的作文九

  過小年時,我和弟弟吃完飯就去放炮。

  雖然俗話說:新年到,新年到,女孩要花,男孩要炮。可我卻不一樣,每到過年,我就和哥哥搶著放炮,這時媽媽就會說:“小女孩放什麼炮啊?”我說:“您不總是說我是假小子嗎,既然是小子,就一定要放炮啊。”

  我在箱子裡翻了翻,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炮,有金元寶、大地開花、降落傘、沖天炮霹靂啪啦炮……我看花了眼,不知該放哪一種。弟弟拿了一根霹靂啪啦炮,我給他點著了,可沒想到他卻扔了,我知道是他害怕了。這時爸爸讓我放鞭炮,我說:雖然我很膽大,可我畢竟是女孩,不敢放鞭炮,只會放一些花炮。“弟弟說:”你是膽小鬼。“我說:”你膽子不小,怎麼連花炮都不敢放呢?“弟弟不理我了,他又拿起大地開花,點了一個,這一次沒仍炮,卻把香給仍了。他又放了幾個,漸漸的就敢放了。

  大家過小年時,放炮了嗎?如果不敢放,就先試著放一個,慢慢地就敢放了,因為過年是一定要放炮的哦!

  關於小年的作文十

  前幾天是臘月二十三——小年,家家都要放鞭炮慶小年。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當千家萬戶的鞭炮聲響起的時候,我也拿好鞭炮,把鞭炮掛在一個棍子上。要點火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好緊張呀。當火已經接近鞭炮的捻時,我的手已經哆嗦起來了,眼睛不住地盯著火苗。

  “哧”已經點著了,我連忙把鞭炮扔下去,“噼裡啪啦”我家的鞭炮也加入了鞭炮們震耳欲聾的聲音中了。

  爸爸已經做好了一桌子讓人流口水的飯菜,我們開啟電視,觀望春節聯歡晚會,一家人其樂融融。

  我們的小煙花放完了,接下來大人們要放煙花了。“耶!放煙花咯!”我站在院子裡看著冒出來的煙花,“哇!好漂亮哦!”大地和天空頓時像炸開了鍋似的,沸騰不已。那各種各樣的喜慶連成一片,好似響徹雲霄的交響樂。真是動聽極了!

  小年,真是個不眠之夜,既幸福又開心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