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親手抄報內容
享受母愛,享受人生;失去母愛,失去溫馨;缺少母愛,缺少歡心;不忘母愛,不忘根本;珍惜母愛,珍惜親情;回報母愛,回報良心。母親節快樂!
感恩母親手抄報內容篇一:
母親節習俗
埃及:每年三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是埃及的母親節。這一天,全國各地的青少年都要給母親贈送鮮花和禮物,為母親舉辦音樂會和文娛演出,並評選出全國最理想的母親。
印度:每年四月五日是印度的媽媽節。這一天,凡是生了孩子的媽媽都要穿上五彩繽紛的紗麗,戴上精美的首飾,來到公共場所盡情娛樂,以顯示做母親的女性風采。
中非:每年五月二十九日,中非共和國就要隆重慶祝傳統的媽媽節。這天,媽媽們身著盛裝,懷抱孩子在首都班吉市舉行盛遊行。國家領導和政府官員也要參加她們節日的活動,使節日更加隆重熱烈。
法國:每年五月二十九日是法國的母親節,節日這天,全球各地的媽媽都懷著喜悅的心情接受孩子們“節日愉快”的美好祝願。法國首次慶祝母親節是一九二八年,當時的法國總統為此頒佈了一項法令:母親節是國家的正式節日。法國人的母親節則更像是一個為全家人舉行的生日會。子女會為母親送上精心挑選的禮物,包括珠寶和富有意義的禮物。法國母親節定在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晚餐,餐畢端出一個為母親而做的蛋糕。
泰國:每年的八月十二日是泰國的母親節。節日期間,全國最有意義的活動是“評選優秀母親”,然後,成千上萬的女兒手持潔白的茉莉花作為“母親之花”敬獻給母親,以表達感激之情。
日本: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日本母親節。在日本,這個節日充滿思念的氣氛。為表示對母親的尊敬,一般以贈送康乃馨為主。
加拿大: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在這天,家庭成員除向母親送禮物外,並要做各種讓母親歡喜事情,以表示敬愛之情。
瑞士:每年的一月一日至四日為“婦女掌權日”。在這四天裡,家庭一切大權由婦女掌管,男人甘願聽從擺佈,以示對婦女的尊重。
希臘:每年的一月八日是英諾克萊西亞鎮的“婦女接管日”。這一天,婦女接管鎮上的領導權,而男人們則代替他們呆在家裡幹家務活。在希臘,每年逢除夕的第二天,為“主婦休息日”,婦女們丟下家務,盡情吃喝玩樂。
感恩母親手抄報內容篇二:
母親節在中國的發展情況
母親節是在中國港澳臺地區流行起來之後才進入大陸的,名貴的珠寶,象徵母愛的康乃馨,特製的愛心甜點,精緻的手工賀卡等,成為人們向母親敬獻愛意的禮物.20世紀80年代,母親節逐漸被中國內地的民眾所接受.從1988年開始,中國南方的廣州等一些城市開始舉辦母親節的慶祝活動,並把評選"好母親"作為內容之一. 20世紀末,隨著中國與國際的日益接軌,母親節這一節日在中國大陸各地日益推廣開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母親節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中國人和全世界其他國家的人們一道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達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感謝. 當然,中國人的母親節更有中國味道.中國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達濃濃的親情.在母親節這一天,人們會送給母親鮮花,蛋糕,親手烹製的飯菜等等禮物.從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國兒童會嘗試著為母親做飯,洗臉,化妝,演奏音樂,繪製圖畫,讓母親們快樂地過節.人們在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親之外,還會以慈善募捐,志願服務的方式向更多的.母親回報親情.
在母親節這天,中國的母親們會舉行廚藝比賽,時裝秀等活動來慶祝自己的節日.各地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組織母親們旅遊,評選優秀母親等.
敬重母親,弘揚母愛的母親節,在中國已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節日,到了現在,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的母親節已經成為一個公眾必過的節日。隨著母親節成為公眾的節日,國人也終於可以在這一天裡,大大方方地表示對母親的深厚感情。
感恩母親手抄報內容篇三:
母親愛我之心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幾個特別讓父母頭疼的時期,一是換奶瓶,二是什麼時候斷奶,三是什麼時候訓練如廁,不穿紙尿褲。媽媽教導我——關鍵時期一定要當機立斷。
她說要看天時、看地利還要看兒子的狀態所謂人和。在我產假結束準備上班的前十五天,母親就告訴我要訓練兒子認奶瓶,先喝水,再喝奶粉,逐步過渡,到我上班兒子已經順利接受奶粉,解決了我的後顧之憂,孩子也少了哭泣之苦。斷奶在春天兒子13個月,說斷就斷了。回奶的過程很辛苦,母親告訴我注意飲食,少吃油膩少喝湯,結果很順利就度過了痛苦時期。而在如廁訓練上更是如此,13個月的時候春暖花開,開始撤掉白天的紙尿褲,然後是一個月後撤去晚上的紙尿褲,在這個過程中,白天訓練他自己坐便盆,之後十九個月的時候趁天氣轉冷之前不再穿開襠褲,每一步都是有計劃、有準備並且循序漸進,這使孩子養成了很好的習慣,大人也輕鬆不少。
而在所有的關鍵時期,媽媽都教導我不要心軟,更不能反覆。比如斷奶,因為孩子哭鬧而心疼不忍斷結果前功盡棄,大人受苦不說,更苦的是孩子;還有因為大人怕麻煩嫌累而錯過孩子學習如廁的時機,都會造成日後的煩惱,母親告訴我有些事情是要順其自然,有些事情則需要有計劃地引導,不能一刀切,真是精闢辨證的育兒真經。
關於幼兒的教育:不要把父母的期望施加在孩子身上
德昀逐漸長大,開始接觸書籍與文字,媽媽教導我一不要拔苗助長,二一定要觀察孩子的發展瞭解孩子的需求,尤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施加在孩子身上。
這讓我想起我七歲時看見母親的一個小本,上面寫滿了詩詞。那時候的母親,一邊幹農活,一邊看紅樓,在孩子睡熟之後還要做衣服以及寫一點育兒的記錄。她從來不曾對我們說過她的夢想,可是認識她的人都告訴我你的母親在讀書的時候是個才女,能書會寫。她從未曾要求我們每次考試都考一百分,也從未要求過我們一定考上大學,只說努力就足夠了。她教匯出了四個大學生,一個博士,兩個碩士,如果單以孩子的成績論,那麼她應該是個優秀的母親。但是,更重要的是她的教育思想,她只讓我們成為我們自己,而不是父母的期望實現的工具,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實現我們自己的理想,還有,為了報答父母為我們付出的辛苦以及養育之恩。
在我做了母親之後,更加理解了母親愛我之心,不是嬌縱,不是溺愛,而是大愛深似海,母親的遠見卓識,值得我一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