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大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

大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

大學生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

  引言:在人的生活當中,衣食住行,樣樣缺不得。特別是食品,它是與我們每個人緊密相連的,是我們每天的必需品。我們為大家收集的食品安全手抄報圖片,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喝牛奶的禁忌

  喝牛奶有什麼禁忌呢?有以下四注意的地方:

  經常適量喝牛奶有利於骨骼生長髮育,對提高身體素質有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正確飲用,會對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因此,飲用牛奶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喝牛奶。“乳糖不耐者、牛奶過敏者、膽囊炎和胰腺炎患者均不宜喝牛奶”。按含脂量的不同,牛奶分為全脂、半脫脂、脫脂三類,其中全脂牛奶含有牛奶的所有成分,適合少年兒童飲用。

  2.牛奶不能當水喝。牛奶中含有大量水分,但由於是高滲性飲料,飲入過多或在出汗、失水過多時飲用,容易導致脫水。

  3.飲用牛奶要適量。“正常飲用牛奶不會導致蛋白質過量”。兒童、青春發育期的小孩飲用500毫升。4.牛奶應溫飲,不宜煮沸。煮沸後,牛奶蛋白質受高溫作用會由溶膠狀態轉變成凝膠狀態,鈣出現沉澱,並且原本富含的維生素C和其他維生素被破壞,營養價值降低。

  最後,把握好飲用牛奶“時機”。“不要空腹喝牛奶,不要與茶一起飲用牛奶”,早上飲用牛奶,應同時吃一些富含澱粉的穀類食物。

  哪些原因可導致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發生?

  (1)冷藏方法不正確,如將煮熟的食品長時間存放於室溫下冷卻,把大塊食物貯存於冰櫃中,或冷藏溫度不夠。

  (2)從烹調到食用的間隔時間太長,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3)烹調或加熱方法不正確,加熱不徹底,食物中心溫度低於70℃。

  (4)由病原攜帶者或感染者加工食品。

  (5)使用受汙染的生食品或原輔料。

  (6)生熟食品交叉汙染。

  (7)在室溫條件下解凍食物。

  (8)廚房裝置、餐具清洗、消毒方法不正確。

  (9)使用了來源不安全的食物。

  (10)加工製備後的食物受汙染。

  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項建議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汙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餘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7、不飲用不潔淨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淨的水徹底清洗並儘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後應將雙手洗淨;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八種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如下:

  1 、好熱鬧喜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大多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熱鬧又便於交流感情。這樣做不利於健康,不符合飲食衛生,特別是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最好實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對別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負責和尊重。

  2 、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乾乾淨淨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汙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並且白酒畢竟不同於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裡使用一週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 、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並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汙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乾淨,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汙染機會。

  6 、用毛巾擦乾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乾。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乾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淨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乾毛巾擦拭。

  7 、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後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 、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透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還是扔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