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明節的小報內容
清明節是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清明節的小報內容,一起來看一下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按照本地的風俗,我們要給祖先掃墓。我們吃了中午飯,帶上祭品,來到了墓園。
墓園裡面樹木蔥蘢,墓碑整齊劃一,來的人很多,熱鬧非凡,香菸繚繞,燻得眼淚嘩嘩地流。我們來到祖先的墓前,大家就忙開了。爺爺把酒、飯、水果和筷子擺在托盤上;大伯和二伯把一隻燒的紅彤彤的、香噴噴的、讓人看著垂涎欲滴的大燒豬擺得端端正正的;爸爸把疊得像元寶一樣的金銀紙倒進化寶爐裡;嬸嬸拿著一疊紙錢對我們幾個小孩子說:“你們快去給祖先壓錢,祖先會保佑你們快高長大、聰明伶俐、學業進步的。”我們幾個小鬼麻利地把紙錢用小石子壓在寶塔上面,免得給風吹走了。這時,四歲的小堂弟天真的問爺爺:“怎麼祖先用的錢和我們用的錢不一樣呀?”爺爺又好氣又好笑地說:“去去去,小孩子,別亂說話!”大人們都在捂著嘴巴偷笑,小堂弟看看這個,看看那個,滿臉疑惑,好像在問:“我說錯了嗎?”
媽媽把點燃的蠟燭插進香爐裡,叔叔正在化寶。小堂弟又不解地問:“爸爸,你幹嗎要燒紙錢呀?”叔叔不耐煩地說:“走開走開,沒法跟你小屁孩解釋!”小堂弟滿臉委屈地走開了,像做錯事一樣。寶化完了,我們就輪著給祖先上香,每人手裡拿著三根點燃的香,把心裡的願望告訴祖先,然後虔誠的拜三拜。小堂弟這時又發問了:“祖先在哪呀,我怎麼看不見呀?”我哭笑不得地說:“祖先是活在我們心中的,你是看不見的!”小堂弟兩隻黑亮黑亮的眼睛瞪著我,好像對我說的話不相信一樣。
祭拜儀式結束了,我們幾個小孩的眼睛盯著大燒豬問爺爺:“爺爺,我們現在可以吃燒豬了嗎?”爺爺說:“等一會,讓祖先先吃。”我突然發現,小堂弟的兩隻眼睛死死地盯著大燒豬。我奇怪地問:“你幹啥呢?”小堂弟認真地說:“這隻大燒豬一點都沒少,那祖先是吃了還是沒吃呀?”大人們捧腹大笑,邊笑邊說:“你真是個問題小孩呀,這些事等你長大了,你就會明白了。”
今天,我覺得過得又開心又有意義,可是在小堂弟的心裡,卻留下幾個無法解開的謎團。可已長大些的我呢,隱約已經懂得,清明節是一個人們透過各種方式,來悼念先人的節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每到清明節都會讓人情不自禁想起杜牧這首詩來,可惜天不作美,讓人斷魂的清明節竟沒有讓人斷魂的雨。
而今天計劃是要畫畫的,但一起床便被濃郁的祭祖氛圍給包圍了。既不能回家上墳,那就在這裡靜靜坐一會吧。
很多時候得感謝古人們創造的文化,詩意中歡樂和憂傷相互交織。端午節因為屈原沉江,於是人們以吃的方式記念他,包棕子,煮棕子,世俗生活的談笑中紀念了這位偉大的詩人。中秋節,因為民族性格的`陰柔特性,也因為驅逐韃擄,人們相約月圓之夜吃月餅。明月出關山蒼茫雲海間,我門懷人、品茗、看月呆坐。‘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一支筆千百年來寬慰了多少離愁別恨的心。
清明節和寒食節時間相近,是以移植了寒食節很多習俗,固千年後兩節已融為一體。蘇東坡曾寫一帖<寒食帖>這帖雖非為清明節所寫,但跟清明節能粘上一點關係我就喜歡上了,‘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就連病也要病得有詩意,於苦雨中臥聞海棠花。可惜現在這屋大小雖如漁舟卻不漏雨,不免遺憾了點。清明節裡也應吃泡菜寒菜才對,但家裡還是魚肉滿桌。
東方傳統節日情與景交融不可分割,只有有了空庖煮寒菜的心方能體味那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似有似無的細雨裡,上墳就不會因時間久遠而追思不起來,天空抑鬱,縱使天性樂觀的人也會低頭前行,默默燒香。但初春新綠,沒有冬的蕭殺,山川浸透著清新迷濛之美,上墳的人亦不會傷感甚深淚如泉下。此時的傷感是唯美的。情與景俱在春寒裡。
清明時節,桃花開了又落,杏花謝了匆匆,霏霏細雨將斑竹梨樹凝固在青灰色的空氣裡,蓑衣拌雨剪影於阡陌桑田中。
墳在潭邊,祭祖是內容,掛青是形式。燒了紙,放完鞭炮,找一根合適竹杆將青掛上,該回家了,當女人小孩快快樂樂回去的時候,那年我掉在後面,猛然回頭,一座孤墳靜臥當地,墳前雜草莊稼一片狼藉,片刻的熱鬧愈加襯出亙古的淒涼。
墳墓上的青尤為耀目,才掛上便如風撕碎一般‘嗶譁’作響,讓它好好掛著吧,靜寂的山林孤獨的墳塋塵世的我們需要這樣的儀式,需要它永不休止永不怠倦的舞蹈召回逝去的靈魂,逝去的靈魂你回來了麼,看到了麼!我遲疑一會終於掉頭而去,留下如精靈一樣獨自舞蹈的青和逼近的黃昏。
有時我想,如果人類的繁衍亦如海龜,從蛋裡孵出自個爬向大海,從小不知情為何物,就沒了歡樂苦愁、生離死別,那真是人類的不幸中之萬幸。
學校在每個年級挑選兩位同學參加掃墓活動,我很榮幸地被選上了!我可高興了,一整天樂呵呵地。
大清早,我就穿上新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來到學校,上完了兩節課,就在大隊輔導員劉老師的帶領下,乘車去永昌縣烈士陵園。轉眼間,我們來到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矗立在蒼松翠柏間的烈士英雄紀念碑,碑上鐫刻著徐向前元帥親筆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烈士紀念碑”幾個大字,碑前的臺階下還有兩排烈士事蹟陳列館。整個烈士陵園裡顯得莊嚴而肅穆。
掃墓儀式開始了,我們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默哀3分鐘。接著,我們觀摩了永昌縣城關二校在烈士陵園進行的以“繼承先烈遺志,奉獻青春智慧,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的隊會。他們給我們講述了一段難忘的故事,我才知道:原紅四方面軍的一部分部隊,在會寧會師後,又奉命西渡黃河,組成紅軍西路軍,挺進河西走廊,計劃打通由新疆到蘇聯的國際通道以便取得國際上的支援,為我國抗日戰爭建立鞏固的西北後方。誰知部隊出師不久,進入河西走廊的西路軍部隊,由於歷經艱苦長征未及休整,加之人生地不熟、補給困難,在人數多於紅軍的強悍敵軍的圍追堵截之下,雖然奮勇抗擊,浴血苦戰,終因彈盡糧絕,傷亡慘重。各部隊相繼戰敗,除少數人突圍去了新疆,其餘大都犧牲、傷病、失散或被俘了。這成了紅軍長征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在永昌縣的這個烈士陵園中,就長眠著犧牲在永昌境內的部分紅軍將士。
下午4點多,掃墓活動結束了。在乘車回校的途中,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些紅軍將士,為了建立新中國,為了我們安定祥和幸福的今天,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表現了革命戰士勇敢戰鬥和頑強不屈的精神。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們新一代少年兒童學習;他們的品格,激勵著我們永遠前進。我一定要繼承他們的革命遺志,認真學習,奮勇拼搏,早日學好本領,努力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樑之材,回報國家,為構建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社會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清明節掃墓,祭拜先人,讓先人的事蹟鼓舞我們奮發圖強,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