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板報大全> 有關漢字的手抄報內容五年級

漢字的手抄報內容五年級

有關漢字的手抄報內容五年級

  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具有相當強的可塑性和自由性。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它就相當於縮小的黑板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漢字的手抄報五年級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我讚美你,中國的漢字。漢字大約產生於四千多年前,它歷經了漫長的演變過程,這其中仍有許多未解之謎。

  漢字可不是方方正正、生硬呆板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韻味的精靈。你看吧,當你看到“溫暖”這兩個字,彷彿立刻就能在冬天裡感觸到暖和的氣息;“冰冷” 則好像能散發出一種逼人的寒氣。看到“晴空”,你猶如看見萬里無雲、澄澈明淨的碧空;望見“月亮”兩個字,眼前即刻會出現群星環繞,似銀白色輕紗圍繞著一輪明月的景象。“飛”字使人有飄浮感;“落”字則一望而沉墜。“清澈”使你彷彿看見了潺潺溪流從眼底淙淙流過;。當你寫下“國”這個字的時候,不禁肅然起敬,併為祖先的創造讚歎不已。

  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古往今來,我國湧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書法作品是藝術中的珍品。有王羲之的《蘭亭序》,有柳公權的《玄秘塔碑》,還有顏真卿的《勤禮碑》……漢字這些小精靈們在書法家的筆下更能生髮出無窮無盡的變化:楷書端正,一絲不苟;草書奔放,筆走龍蛇;行書流暢,行雲流水。在書法家筆下,有的字亭亭玉立,有的字清秀挺拔,有的字剛勁有力,有的字外柔內剛。真是各具特色變化多端呀。

  每個字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每個字都有一段神奇的故事。比如“人”這個字,一撇一捺互相支撐,站立在天地之間。“國”字的來歷也意味深長:繁體的國,內部呈“或”,部首為“戈”字旁,“戈”代表武器,它的本意就是要拿起武器保衛國土邊疆。

  漢字是多麼神奇,多麼富有魅力呀。它給使用它的人帶來了寫作的靈性,這些有色彩、有聲音、有氣味的文字有著千百種組合,它誘發著你調動這些文字的情緒。

  像徜徉在夏夜的星空下,這些生動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能給予你多少回味呀!在作家的筆下,它們能描繪出多少語句優美的文章,多少首抒發情感的詩歌呀!

  我堅信,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漢字將越來越被世人所珍愛。我讚美你,中國漢字。

  漢字有著悠久的歷史,又美麗而獨特,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有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隸書,到楷書、草書又到行書,這是多麼美妙的演變啊!汪竹柏說得好: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狂草奔放,鳳舞龍翔。

  每個漢字都有橫豎撇捺這些簡簡單單的筆畫組成,卻有著自己的情感。望見“朝陽”兩個字,你能感受到一絲明媚的陽光照耀著你,而望見“幽深”,你似乎進入森林或寧靜的院落;看見“冷霜”這個詞,好像散發出一種寒氣,“哀”字一望皺眉……

  當你用筆寫出一個個生動的漢字時,一定會感嘆漢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術精湛的魔術師,時而輕如鴻毛,時而重如泰山,時而飄若遊絲,時而嬌若驚鴻。每一個字都是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是一個跳躍歡快的樂章。

  漢字,它們像一個個充滿靈氣的小精靈,在紙上跳著歡快的舞蹈,姿態是那麼的優美,那麼的迷人,我每次都會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之中。被砍每個字都是那麼平凡,那麼普通,其實它們都深藏不露,遇難者豐富的文化思想。每個漢字都有它的來歷、字義……若是碰上什麼煩惱,坐下來聽一段優美的散文,腦海裡似乎跳動著一個個漢字精靈,不停地上下飛舞,在四周縈繞,等他們徹底煩惱頓釋,如釋重負。

  當我聽到“漢字”這個詞時,不禁肅然起敬。漢字!我真想對你說:“我愛你!”

  提起筆,筆尖下流瀉出一個個方塊字。你們像一群小魚,在紙上游來游去,像一隻只小鳥,在紙上嘰嘰喳喳吵鬧。這時,我真不忍心將你們框在枯燥無味的格子裡,多麼想讓你們跳出那枯燥的方格去自由嬉戲,字,你作為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不像英文,那麼花裡胡哨,也不想日文,那樣呆板無力。你方方正正,筆畫工整,讓人看起來就覺得大大方方,富有凝聚力。

  儘管你們方方正正,工整整潔,但你們可不是簡簡單單的符號,而是一個個獨具特色的小傢伙,你瞧,“熊”字一看就讓人感到熊的龐大;“一”字頓筆有序,讓人感到簡練;“燃”字更是栩栩如生。每當此時,我往往從心底湧上一份敬佩,讚歎不已。這些由橫豎撇捺構成的奇怪組合,不但有種視覺的衝擊,還富有創造力,而且還是一門藝術。

  漢字,你作為書法還是一門獨特的藝術。古往今來,我國湧現出了不少著名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被視為藝術中的珍品,你不僅是一門藝術,還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當我們沉醉在小說的幻想世界中時,忽略了你,如果不是你把這些情節展現在紙上,或許,那隻能在作者們的腦海中展現,日久天長,便會灰飛煙滅去享受屬於自己的世界。漢字,我想對你說,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被世人遺忘時,你不曾抱怨,如果不是你的存在,那麼我們今天的一切又將從何而來?

  漢字起源傳說的故事

  結繩說:

  《北史·魏本紀》說:北朝魏的先世“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記錄了一些原始社會部落,在文字出現之前,以結繩記事的方法,把戰爭、獵獲、會盟、選舉、慶典、聯姻、生育、疾病和災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記錄下來。

  過去亦有學者據《周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的論說,推斷“文字起源於結繩”。

  八卦說:孔安國《尚書》序(屬偽作,但年代甚古)裡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河圖說:

  《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狩,發陽虛之山,臨於元扈洛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揭開此說的神秘面紗,不難發現,它真實的核心就是算數,能對照“九宮”演算法。所謂“九宮”,在讖緯家來說,是八卦加中央,合為九(“五”位於中央,還可以和五行聯絡起來);在術數家眼中,則其數橫、豎、斜偏、相加得數恆為15。

  倉頡造字: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倉頡造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許慎《說文解字·敘》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

  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圖畫說:

  現代學者認為:漢字真正起源於原始圖畫。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劃的圖形,很可能與文字有淵源關係。

  鄭州大學博士生導師王蘊智認為:中國最早的刻劃符號出現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 對這些原始材料做一番全面的整理,從而爬梳排比出商代文字之前漢字發生、發展的一些頭緒。 然而情況並不那麼簡單,除了已有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該遺址先後發現10餘例商代早期朱書陶文)的小宗材料可以直接和殷墟文字相比序之外,其它商以前的符號則零星分散,彼此缺環較多,大多數符號且與商代文字構形不合。還有一些符號地域色彩較重、背景複雜。

  王蘊智認為,漢字體系的正式形成應該是在中原地區。漢字是獨立起源的一種文字體系,不依存於任何一種外族文字而存在,但它的起源不是單一的,經過了多元的、長期的磨合,大概在進入夏紀年之際,先民們在廣泛吸收、運用早期符號的經驗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用來記錄語言的文字元號系統,在那個時代,漢字體系較快地成熟起來。

  據悉,從考古發掘的出土文字資料來看,中國至少在虞夏時期已經有了正式的文字,如考古工作者曾經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所出的一件扁陶壺上,發現有毛筆朱書的“文”字。這些符號都屬於早期文字系統中的基本構形,可惜這樣的出土文字資訊迄今仍然稀少。

  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

  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渚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