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慶祝元旦手抄報內容
現在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采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下面是慶祝元旦手抄報內容,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元旦的由來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中國最早稱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
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曆,亦即農曆或陰曆,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公曆)1月1日為“新年”,但並不叫“元旦”。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並將公曆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
現在的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曆。
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為了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了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歡度元旦作文
去年,我們班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元旦聯歡會。那次聯歡會,至今還常常浮現在我眼前。
那天上午十時許,我們的聯歡會在煥然一新的教室裡拉開了帷幕。主持人吳昊錦邁著歡快的步子走上講臺,用洪亮的聲音宣佈:“元旦聯歡會現在開始!首先我們有請曾玥的長笛演奏!”
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曾玥蹦蹦跳跳地出場了。只見她手裡拿著一根長笛,看著譜子,緩緩地吹了起來。不一會兒,悠揚的笛聲便傳入我們每一個人的耳朵裡,我們被曾玥那美妙的笛聲所陶醉了。一曲終了,觀眾席上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久久迴盪在我們的教室裡。
接著,吳昊錦又宣佈:“下一個是楊峰的電子琴演奏——《浪漫曲》。”
此刻,楊峰邁著輕盈的步伐走向了電子琴。她坐下來,用長長的手指在琴鍵上彈起來,就像一隻小鳥在琴鍵上飛舞。如果說曾玥的笛聲如高山流水,連綿不絕,那麼楊峰的琴聲就可稱得上是小橋流水,清脆悅耳。
輪到劉帥琪上場了。只見他雙手插在口袋裡,小聲說:“我為大家唱一首歌——《賺錢了》”說罷,他便開始用陝西話唱了:“賺錢了,賺錢了,
我賺錢啦賺錢啦,我都不知道怎麼去花……”那豐富的表情、搞笑的動作、滑稽的腔調逗得我們把肚子都笑疼了。
後來同學們還表演了許多節目:唱歌、跳舞、講笑話……對了,還有一個最精彩的小品,我們看了這個節目後都忍不住放聲大笑,笑得前俯後仰。
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元旦聯歡會圓滿結束了。我們都久久沉浸在歡樂之中,覺得自己的生活無比幸福。這次別開生面的聯歡會,會令我終生難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