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描寫西域八月飛雪的壯麗景色,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表現離愁和鄉思,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送別”之美

  一提到唐代詩人岑參,人們就會想到他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尤其會對其中膾炙人口的詠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津津樂道。然而,我卻更喜歡詩中的依依別情,被它深深地打動。細讀全詩,你會發現,詩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在“送別”部分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這句描述的是為友人設宴餞別,席間演奏各種樂器以助酒興的情景。“胡琴”“琵琶”“羌笛”,這些西域樂器出現在這送行的酒宴上,讓就要回歸京城長安的友人心中平添了幾分留戀之情,也讓遠離親人、仍留在西域任職的岑參心中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這句寫宴飲後送行的情景。常人送行通常會讓離人早行,而詩人送別友人,為何要等到日暮時分?你可以想象,酒宴上氣氛熱烈,詩人和友人情誼濃濃,頻頻舉杯對飲卻意猶未盡,因而忘記了時間。可以想象,室內,以熱酒暖身,仍覺寒冷(由“狐裘不暖錦衾薄”“都護鐵衣冷難著”可知);室外,風狂雪驟,更讓人顫粟。詩人讓友人等待風停雪駐再上路,足見其關懷備至,情意綿綿。可這一等竟一直等到了日暮時分。此時,風雪依然狂猛,而同僚歸京之期不得延誤,只好在這傍晚飛雪時分忍痛送別。這“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帶給人們多少繽紛的想象啊!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由此句足見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詩人送別友人,送了一程又一程,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兩人邊走邊談,不忍言別,依戀之情何其深厚!“去時雪滿天山路”,更傳達出詩人對朋友即將遠行的`擔憂。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我們的眼前,好似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山迴路轉,友人漸行漸遠,馬背上的身影已經消失了,可詩人仍舊佇立在風雪之中,遠望友人離去的方向,只見雪地上留下了一串深深的馬蹄印。面對此情此景,岑參此時在想些什麼呢?可能是:朋友啊,輪臺距離長安路途遙遠,路上一定十分辛苦,你可要好好保重!這一分手我們不知要到何時才能再相見!今日我送君去,明日何人送我?……這樣的結尾餘音嫋嫋,言已盡而意無窮。

  綜觀全詩,並不見“情誼深厚”“依依不捨”等字眼,但那紛紛揚揚的雪花與難捨的情誼早已融化在一起,這正得益於這首詩融情於景、情景交融的獨特的表現力。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另版本: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釋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變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氣候。

  3、轅門:古代軍營前以兩車之轅相向交接,成一半圓形門,後遂稱營門為轅門。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 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 狐裘穿不暖錦被也賺太薄。

  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 都護的鐵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 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 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 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賞析

  這是詠邊地雪景,寄寓送別之情的詩作,全詩句句詠雪,勾出天山奇寒。

  開篇先寫野外雪景,把邊地冬景比作是南國春景,可謂妙手回春。再從帳外寫到 帳內,透過人的感受,寫天之奇寒。然後再移境帳外,勾畫壯麗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別的特定環境。最後寫送出軍門,正是黃昏大雪紛飛之時,大雪封山,山迴路轉, 不見蹤影,隱含離情別意。全詩連用四個“雪”字,寫出別前,餞別,臨別,別後四 個不同畫面的雪景,景緻多樣,色彩絢麗,十分動人。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意境清新誘人,讀之無不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