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唐白居易的古詩秋天的

唐白居易的古詩秋天的

唐白居易的古詩秋天的

  秋天象徵著收穫,關於讚美秋天的古詩也不少,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唐白居易的古詩秋天的,歡迎閱讀參考!

  晚秋夜

  白居易

  碧空溶溶月華靜,月裡愁人吊孤影。

  花開殘菊傍疏籬,葉下衰桐落寒井。

  塞鴻飛急覺秋盡,鄰雞鳴遲知夜永。

  凝情不語空所思,風吹白露衣裳冷!

  譯文:

  寬廣的碧空中,高懸著一輪明月,皎潔華美,靜寂無聲,把讀者帶入一個浩渺無垠、明媚清朗、寧靜深邃的境界中。月下凝思,遙視太空,悠然神往,不禁寂從中來,憂思縈懷,然而對月無言,惟有形影相弔而已。

  菊花開放,論常理,秋菊獨傲霜雪,孤芳孑立;但此時卻是殘菊花開,還依傍著稀疏的籬笆,可見凋謝之期已不遠了。然而,尚可支撐些時日,至於衰老的梧桐,卻已抵擋不住寒氣的侵襲,葉子已紛紛凋零,飄落在寒井之上了。

  塞外飛鴻,為了躲避寒冷的侵襲,疾速地飛過長空,由北向南,感到晚秋已盡;由於晝短夜長,鄰居的雞啼也推遲了。

  就在他思緒萬千之際,蕭瑟的秋風,陣陣吹來,拂在白露上,冷氣襲人,衣不勝寒。

  鑑賞:

  月光如水,殘菊傍疏籬,落葉飄零,塞鴻急飛,秋深夜靜,寒氣襲人,惟見詩人凝神遐思。此詩氛圍清冷寂靜,色彩皎潔幽麗,韻味清新雋永,通俗淺顯,平易近人。

  歷代詩家慣將白居易、元稹看成一個詩派,而以通俗歸結。其實,元、白雖以通俗而馳譽詩壇,但他倆的氣質、性格、興趣、愛好、習慣、出身、經歷不同,其詩風亦迥然有別。蘇軾曾說:“元輕白俗。”(《祭柳子玉文》)所謂輕,並非輕薄、輕佻,而是輕淺、輕豔。它雖也尚俗,但色澤鮮麗,色彩斑斕,兼纖穠、繁縟之美;而白居易則崇尚一個淡字。因此元稹為豔俗,白居易為淡俗。元長於塗色,白擅於白描。清代詩評家田雯在《古歡堂集》中評:“樂天詩極清淺可愛,往往以眼前事為見得語,皆他人所未發。”所以,白詩的通俗是淺、淡、清,這與元詩的輕、濃、豔大不相同。白居易也直言不諱地稱他自己“詩成淡無味,多被眾人嗤”(《自吟拙什因有所懷》)。淡,正是白詩的一大特點。它淡而有味,極有韻致。不僅如此,白居易不但宣稱他的詩風崇尚一個淡字,同時,又公開地排斥一個豔字。但這種豔,並非綺麗、纖穠,而是一種x靡之風,因此他在給元稹的詩序中聲稱他的詩“淫文豔韻,無一字焉”(《和答詩十首序》)。在寫給皇帝的'《策林》中,他也強調“刪淫辭,削麗藻”。在白居易的詩中,雖偶見綺麗,但並不占主導地位。《晚秋夜》就是一首融通俗、綺麗於一體的佳篇。它的特點可用淺、淡、清、麗來概括。

  秋懷

  白居易

  月出照北堂,光華滿階墀。

  涼風從西至,草木日夜衰。

  桐柳減綠陰,蕙蘭消碧滋。

  感物私自念,我心亦如之。

  安得長少壯,盛衰迫天時。

  人生如石火,為樂常苦遲。

  秋懷翻譯:

  這節令風物有哪一點使人不稱心?可不知怎的,我面對這滿眼秋色,卻禁不住黯然神傷。西風獵獵,市上的酒旗迎風招展;細雨濛濛,到處有金色的菊花怒放。想到國事家事,愁得我雙鬢灰白;白白地耗費朝廷俸祿,我心中感到羞恥難當。什麼時候能滿足我的願望——挽著鹿車,回到潁東,耕田植桑。

  秋懷字詞解釋:

  ⑴秋懷:秋日的思緒情懷。

  ⑵節物:節令風物。

  ⑶酒旗:酒店懸掛於路邊用與招攬生意的錦旗。

  ⑷包羞:對所做事感到恥辱不安。

  ⑸鹿車:用人力推輓的小車。《風俗通義》說因其窄小,僅載得下一鹿,故名。

  ⑹潁東:指潁州(今安徽阜陽)。歐陽修在皇佑元年(1049)知潁州,樂西湖之勝,將卜居,不久內遷。翌年,約梅聖俞買田於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