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白居易草堂我心早已嚮往經典散文

白居易草堂我心早已嚮往經典散文

白居易草堂我心早已嚮往經典散文

  一

  由於我平時喜歡寫些難成氣候的小文,因此特別嚮往古今文人墨客曾經登臨過或居住過的地方,比如廬山、太白樓、金陵鳳凰臺、岳陽樓、黃鶴樓、敬亭山、天門山、洞庭湖、白堤、蘇堤、滕王閣、潯陽樓、石鐘山、杜甫草堂、白居易草堂、魯迅故居、鳳凰古城等,但由於時間和精力的關係,我不可能每一處都親身遊歷,只好把景點的名稱,牢牢地刻在心裡。

  今天,又一次機會終於來了!

  繼2017年8月20日我攜家人成功登頂廬山漢陽峰之後,健康湖口平臺的管理者又策劃了一次廬山白居易草堂的休閒之行。看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全然不顧辦公室裡還有其他上班的同事,高興得不由自主地拍起了三聲絕響的巴掌,驚得對面的美女小李不解地向我張望。我內心正喜悅呢,哪裡管得了他人疑惑的目光?

  在唐代三位偉大的詩人中,李白豪放浪漫,馳騁想象;杜甫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白居易通俗寫實,生動自然。他們的詩,我都愛讀。可比較而言,從個人狹隘的情感出發,我似乎對白居易更親近些,理由當然是他曾經擔任過江州司馬。唐朝江州的州治就在今天我們江西省九江市,我是九江市湖口縣人。

  二

  白居易草堂,我心早已嚮往。

  可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沒能前去謁拜。

  白居易,我心目中的大詩人,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生於河南新鄭,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享年75歲。

  他出生時,李白已逝世10年,杜甫也去世2年。

  說他是神童轉世,一點也不過分。因出身書香門第,白居易自幼聰明絕頂,五六歲學寫詩,9歲能夠辨別聲韻。他16歲寫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名句。29歲進士及弟,32歲被授校書郎,算是正式步入了仕途。元和三年(808年),剛滿36歲的白居易官拜左拾遺。後因轉入牛李黨爭,被李德裕為首的李派所排擠,由此決定了他一生仕途的不順利。

  據史料記載,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鎮勢力派刺客在長安街頭刺死了宰相武元衡,當時,白居易堅決主張討賊,但因為他平素寫諷喻詩得罪了許多朝廷的權貴,於是有人為他羅織罪名,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皇上面前告他的黑狀。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當時四十五歲的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這一年,白居易上了廬山。

  三

  白居易草堂,承載著白居易嚮往田園生活、憂國憂民的夢想。

  如果,當年不是白居易的官場命運出現轉折,我們江西九江的這片錦秀無比的土地,或許就不能迎來大詩人的足跡。那麼,白居易草堂,難免就會坐落在古神州大地的另一地方。

  草堂,建於公元816年,同年秋,白居易的不朽之作《琵琶行》問世。

  我查證《草堂記》原文,開篇寫道“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可見,草堂原址,是介於廬山的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建築坐北朝南,木結構,草頂,風格為“五架三間新草堂,石階掛柱竹編牆”。我們今天參觀的地方,是景區依古草堂新建的紀念之地。

  據有關介紹,景區共有“洗耳飛泉”、“清泉繞舍”、“方塘幽趣”、“石澗長松”、“日曬紅紗”、“藥圃茶園”、“山僧清影”、“東巖吟詩”、“撥簾看雪”、“三然書堂”等十景。

  我在想,這些景點的命名,本身就充滿詩情畫意,應該都是出於詩人的詩句中。它們是如此完美地或是適合場景,或是合乎時令,讓遊人見了,不勝歡喜。作為一個文字愛好者,我向往白居易草堂的主要原因,是敬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浸染著濃濃的詩意氛圍。如果換上其他缺少文人氣息的景點,來個走馬觀花式的“到此一遊”,又有何種意義呢?

  四

  我來了,白居易草堂!

  遠遠的,面對您的雕像,我以九十度的尊敬,鞠了三個躬。

  非常對不起,一千多年過去了,您一直站在這裡,等我!

  今天,我總算來了!我幸虧來了!

  對於我的遲到,我說不出任何的理由。作為古人,無論我在文字探索的路上,犯下多大的罪過,您都能原諒我,對吧?

  動身之前,在廬山這片秀美的風景下,我曾痴心妄想:我應該怎樣才能做到,與您充滿智慧的思想,來一次正面的碰撞?

  我又要如何才能做到:見過您之後,我頭腦裡詩文的靈光,如廬山山澗裡細細的清泉,從此日日夜夜,汩汩流淌?

  下廬山以後,在我居室的門前,也要種上荷花、桃樹和杜鵑樹,但願它們已經從您身上吸取了仙緣和靈氣,從此葉兒長得翠綠,花兒開得嬌豔。

  當然,我不是詩人,不會寫詩。但這並不影響我從八歲開始,就愛讀《唐詩三百首》。記得先賢曾說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記得小學三年級,我讀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之後,就開始寫出了我人生旅途上的第一首打油詩。

  移步三然堂內,我並未感到驚訝,裡面陳列的當然全是您的作品!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您寫戰亂中家人分離,虛實結合的寫法一直為後人借鑑。

  “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您寫白浪,寫雁行,把天空地上秋末冬初的景色寫得明麗、開闊、清新、鮮明,給人以無窮的美感。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您告訴後人的哲理,可以千古流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如果沒有您,如今誰還能想起江南的美景,並在遊過一次之後,依舊如醉如痴?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您的後代,早已傳承了您的樂觀向上的精神。如果缺少這種鬥志,當做任何事情面臨困境時,只能半途而廢。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從當年的.折竹聲,我已聽出了您的心懷天下,憂國憂民。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您筆下的美人和愛情,成為千古絕唱,引起後人綿綿不絕的悵恨。

  “村南村北哭聲哀,兒別爺孃夫別妻。皆雲前後徵蠻者,千萬人行無一回。”您歷來反對不義的戰爭,希望各民族和睦相處。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您透過燒炭翁的外表形象,來描寫勞動人民的艱難與苦辛。

  “歲晏無口糧,田中采地黃。”面對饑荒,您的心裡總是裝著貧民,同情他們的疾苦。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您對女主人的同情,看似勸戒,實為深深的嘆息。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對於一個素不相識的女子,您能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喟嘆,可見,如果當時朝庭能重用您,您一定會克盡職守,屢陳時政,該是老百姓多大的福份!

  您的詩太多太多,恕我不一一列舉。在後人眼裡,您所有流傳下來的詩,尤其是您的《秦中吟》和《新樂府》,是中華文化的無價瑰寶!

  五

  白居易草堂,離開你的時候,我戀戀不捨,眼淚汪汪。

  我流淚,還有一個原因,我回去以後,如果不能寫出一篇文章,我不僅對不起您,更對不起同行的所有人!因為,自上次登漢陽峰之後,大家都知道我愛寫文章。牛皮早已吹破,只可惜我腹內空空皮襄,全是草莽。

  學生時代我讀古人遊記,如《遊褒禪山記》、《石鐘山記》、《岳陽樓記》、《滕王閣序》等,古聖先賢行文,無一不簡明扼要,寫景狀物,條理分明。讀罷,唇齒留香,心已嚮往。

  而我之前所寫遊記類的文章,完全是一篇篇流水賬,某時從某地出發,沿途有某某景狀。因此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所以,之前我從北京水關長城、桂林灕江、南京秦淮河、明孝陵、中山陵、總統府、焦作雲臺山、長沙嶽麓山、韶山毛主席故居等地旅遊回來,因為膽怯而不敢動筆。

  此次,同遊者30人,有小孩5人。上下山各花費一小時也。途中,遇絕妙風景,有吊床者及時拿出,系在兩棵美樹之間,稍作休息,快活似仙。當然,某天,難免有人會問,柳偉,你去過廬山白居易草堂,有何感想呢?

  白居易在《草堂記》中曾寫道,“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鬥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

  用白話直譯過來就是:

  更何況我又想:我從小到老,像白色的茅屋,像硃色的大門,凡是居住的,即使住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倒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築座假山,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我喜好山水,像這樣成了“病”和癖好。忽然有一天命運不順,我被貶來輔佐江州。郡守用寬厚的心來撫慰我,廬山以他靈秀的美景對待我,這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處所,我終於能得到自己所喜好的東西,又還有什麼好苛求呢?

  因此,我的感想是:處在唐朝的大詩人,能有如此親近自然、知足常樂的境界!可如今,社會上金錢至上、物慾橫流之風大有日益盛行之勢,少數人在寶車豪宅等個人享樂方面有著瘋狂的追求,想想古人,你們難道不感到面紅耳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