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白居易> 《琵琶行》中的月

《琵琶行》中的月

《琵琶行》中的月

  《琵琶行》作為一首優美動人的敘事詩,詩人把對現實的感觸傾注於景色、環境、音樂之中。

  《琵琶行》除對音樂進行了成功的描寫,還抓住月亮這一富有特徵的意象把送別的場景、演奏的效果、人物的感情恰當地糅合在一起,創造了完整豐富的人物形象。

  一、用月敘寫詩人秋江送別的哀婉悽慘

  在一個楓葉紅、荻花黃、秋風瑟瑟的夜晚,詩人在潯陽江頭送別朋友。離別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沒有個歌女侍應,當然就更加寂寞難耐,索然寡味了。“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一輪孤月映在秋風中瑟縮的茫茫江水裡,給人一種空曠、蕭瑟、落寞、悵惘的感覺。慘白的月光與詩人被降職流放的悲哀、主客離別的傷感融合一體,形成一種強烈的壓抑感。梁啟超論及詩詞意境時說:“同一月夜也,瓊筵羽觴,清歌妙舞,繡簾半開,素手相攜,則有餘樂;勞人思婦,對景獨坐,促織鳴壁,楓葉繞船,則有餘悲。”此時,月作為一種語言形象,與貶謫抑鬱、秋夜離別的情感相聯絡,把楓葉荻花的環境點綴成了蒼茫憂傷的獨特風景。

  二、用月表現琵琶女技藝之卓絕,感情之真切

  經過一番周折,琵琶女終於帶著江湖漂泊、天涯淪落的滿腔隱痛彈起了琵琶。鏗鏘悅耳的樂曲時而迅疾、時而緩慢、時而雄壯、時而細弱,有落玉盤的大珠小珠,有流囀花間的間關鶯語,有水流冰下的冷澀凝絕,有突然而起的銀瓶乍裂、鐵馬金戈。它讓聽者時而悲悽、時而舒緩、時而心曠神怡、時而又驚心動魄。“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大家聽得入迷了,演奏已經結束,而聽者尚沉浸在音樂的境界裡,周圍鴉雀無聲,只有水中倒映著一輪明月,靜寂中上人回味逝去的琵琶之聲,猜想琵琶女那漂泊憔悴的經歷,揣摩琵琶女複雜苦悶的內心世界。此時的琵琶聲,已經不是普通的樂曲,而是心靈的鳴聲,靜穆而絢爛,煽情而悲傷,是琵琶女在苦難世界的掙扎,是琵琶女對罪惡社會的怒罵。

  三、用月渲染琵琶女身世沉淪之悲涼辛酸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時間中展開,因而月光還是生命的.、時間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往事如夢,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愴的回憶。琵琶女曲折命運的悲劇,盡情地展現在“春花秋月”的時間之流中。原為京城“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早年曾走紅運,盛極一時。她年紀幼小,而技藝高超,她被老輩藝人所贊服,而被同輩藝人所妒忌。“五陵年少爭纏頭”、“血色羅裙翻酒汙”,王孫公子迷戀她的色藝,為了請她演奏,而不惜花費重金;她自己也放縱奢華,從來不懂什麼叫吝惜。就這樣年復一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可是,好時光像流水一樣很快地流走了,她的青春與浮華在春風秋月的流逝中被淹沒,被虛拋浪擲了。隨著琵琶女的年長色衰,貴族子弟們都已經不再上門了,僅有的幾個親屬也相繼離散而去,她像一款過時的服裝,再也沒人看,沒人要了,無可奈何只好嫁給了一個商人。商人關心的是如何賺錢,從來不關心藝術也不懂風花雪月,他經常為生意獨自外出,而拋下這個可憐的女子留守空船。“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月光皓照下的浩茫天穹成了琵琶女空虛落寞的絕好註解,“波心蕩,冷月無聲”,而更寒冷的是一顆曾經浪漫舒展的多情的心。人是有記憶的,面對今天的孤獨冷落,回想昔門的錦繡年華,對比之下,怎不讓人傷痛欲絕呢!“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其實,即使不做夢,也是一天不知要想多少遍的。昔日的年華越是奢華燦爛,越是反襯出今日飄零淪落的悽慘。好夢已去,往事如煙,空留絲絲縷縷的繁華舊蹤嫋嫋飄開在失意的天際。琵琶女由月想到少年事,由少年事折射現實處境,把時隔數十載的人事勾連起來,使曾經與現在,眼前的人事與心中的情事,在時空上渾然―體。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自言”,透露了讓人欷不已的半生軌跡。月光引起的情思縈繞著愛的惆悵和迷惘,愛情在悽迷的月色、催人腸斷的琴聲烘托下,只好徒作“此恨綿綿無絕期”的黯然神傷。此時時刻,月光撫慰的天際中,所飄蕩的只是悲愴千古的愛情輓歌了。

  四、用月反襯詩人被讒遭貶的孤寂悲憤

  琵琶女的琴聲和身世引起了詩人的共鳴,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詩人為琵琶女的身世而落淚,也為自己的不幸而傷懷。那一個瞬間,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聲響在詩人的心裡,撥絃的人輕攏慢捻,弦上的人沉醉嘆息。白居易被貶潯陽,所在地勢荒僻,環境惡劣,臥病悲切,舉目傷懷,一點開心解悶的東西都沒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詩人說他被貶潯陽,每天都很快樂,閒適獨酌,快意自在,只有今天聽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其實,詩人並不是詩意地棲居在潯陽,並不是流露遠離喧囂的恬靜與愜意,而是一種無奈,一種哀怨。政治上被讒遭貶的打擊讓詩人悲哀苦悶,“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面對著春江花月、良辰美景,詩人借酒消愁,希望用酒把斷腸裂腑的傷痛全壓到心底去。烈酒燒灼著他的胸膛,他的胸中,有難酬的壯志;烈酒朦朧了他的雙眼,他的眼裡,有模糊的背影;烈酒顫動了他的雙手,他的手裡,有沉重的酒杯。一個不得志的被壓抑的正直知識分子的辛酸和悲憤表露無遺。

  月,作為鮮明豐富的語言形象,在《琵琶行》中豐富深化了某些特定的意蘊。它或直接或間接、或實或虛地烘托了環境氣氛,展現了人物的性格、心理。“自然界供給的比人工創造的更美”(丹納《藝術哲學》),月在《琵琶行》中構成的富有美感的獨特景象與形成的表達效果,是人工創造的景象所無法比擬的。秋月春風所營造的氛圍,茫茫江月所透露的悽楚、感傷、悵惘意緒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