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譯文〗
四月裡別處的春花都凋謝了,
大林寺的桃花卻剛剛開放。
人們常說春天走了再也沒地方尋找,
卻沒料到春天卻悄悄地轉移到這裡來。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人間四月芳菲盡,
○○●●○○●
山寺桃花始盛開。
○●○○●●△
長恨春歸無覓處,
○●○○○●●
不知轉入此中來。
●○●●●○△
【註釋】:
1。 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
2。 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
3。 山寺: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所建,為我國佛教勝地之一。
4。 不知:豈料、想不到。
5。 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裡。
【賞】: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始盛的桃花。我們從緊跟後面的“常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
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了“人間”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常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他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前兩句講四月春末在山寺見到桃花,後兩句再表達詩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悅心情。透露了詩人對寧靜、和諧、清新的大自然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