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關於梅花古詩

梅花古詩

關於梅花古詩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梅花古詩,歡迎閱讀與收藏。

  梅花古詩1

  1、《雪梅》

  宋·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2、《梅花絕句》

  宋·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3、《卜算子·詠梅》

  現代·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6、《墨梅》

  宋·居簡

  莫恨丹青廢畫工,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故託緇塵異漢宮。

  7、《早梅》

  唐·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8、《墨梅》

  明·張臬

  山邊幽谷水邊村,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更吹煙雨暗黃昏。

  9、《早梅》

  宋·李公明

  東風才有又西風,群木山中葉葉空。

  只有梅花吹不盡,依然新白抱新紅。

  10、《墨梅》

  金·趙秉文

  畫師不作粉脂面,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夏馥從來琢玉人。

  11、《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12、《早梅》

  唐·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13、《梅》

  宋·王琪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14、《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

  宋·王安石

  華髮尋春喜見梅,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15、《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16、《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古詩2

  李白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訊息。

  昨夜東風入武陽,陌頭楊柳黃金色。

  碧水浩浩雲茫茫,美人不來空斷腸。

  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詩人在江夏時所作。詩中表現思念友人的一片真情厚意。《李詩辨疑》謂此詩是王漢陽寄李白詩,是答李白《望漢陽柳色等王宰》詩。可參考。

  譯文:

  聽說春天已經回還我還未識其面,前去依傍寒梅訪尋訊息。

  昨夜東風吹入江夏,路邊陌上的楊柳冒出嫩芽一片金黃。

  碧水浩浩雲霧茫茫,王漢陽您啊不來令我空白斷腸。

  我已預先拂淨青山上一片石擺下酒宴,要與您連日連夜醉在壺觴之中。

  註釋:

  王漢陽:其人姓王,官職漢陽縣令。生平不詳。

  走傍:走近。

  武陽:此指江夏。

  陌(mò):田間東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間小路。陌頭:街頭。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漢陽。

  預拂:預先拂拭。

  壺觴(shāng):酒器。壺:盛液體的容器。觴:古代酒器;歡飲,進酒。晉陶潛《歸去來辭》:“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唐白居易《將至東都先寄令狐留守》詩:“詩境忽來還自得,醉鄉潛去與誰期?東都添箇狂賓客,先報壺觴風月知。”金馬定國《送圖南》詩:“壺觴送客柳亭東,回首三齊落照中。”清顧炎武《陶彭澤歸裡》詩:“甕盎連朝濁,壺觴永日酣。”清阮葵生《茶餘客話》卷四:“先生辨舟中幾人,服某某色;杯斝壺觴之屬,歷歷可數。”

  鑑賞:

  詩的內容很簡單,不過是邀請友人前來探春暢飲而已,但寫得活潑自然,不落俗套。細細吟味,作者那一顆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詩心,能給人以強烈的感染。

  詩的前四句主要是圍繞著“春還”二字細膩生動地描寫了早春的氣息,寫春天是怎樣悄然迴歸的,表達了詩人終於迎來了春天的那種喜悅之情。“聞道春還未相識”,是說只聽到春天回來了,還沒有見到她。一開始就流露出急於看到春還的心情。其實當寒凝大地的時候,春天的氣息才剛剛萌動,哪裡能親眼見到她呢!所以“聞到”二字表明春歸的訊息最先是從人們交談中聽到的。如此生活細節,一經詩人捕入詩句便增加了詩的韻味。既然是聞春未見春,就自然要去尋春、問春,於是引起了下面的'詩句。

  “走傍寒梅訪訊息”,梅是無生命的,怎麼能夠拜訪、叩問呢?這是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走”“訪”二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樹下去探究春天歸否的一片詩情。“昨夜東風入武昌”一句是寫春歸。人們常說:一夜暖風就染綠了柳梢頭。這裡“東風”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歸的春風,一夜之間就迅速而又靜悄悄地來了。然而這還僅僅是表現時節驟然暗換的特點,並沒有寫出春歸的氣勢來,所以“東風”之後再綴一“入”字,表明春風的到來是排撻而入的。這樣就把春歸的特點表現得維妙維肖了。可見詩人煉字煉句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陌頭楊柳黃金色”一句是寫早春的動人景象。

  全詩至此幾經婉轉方才暗暗點明詩人終於看到了“春還”這一層意思。“黃金色”是一種嫩嫩的鴨黃之色。春上柳梢,最初並不是綠色,那是因為細嫩的柳尖剛剛鑽出,還沒有飽受春光的沐浴,因而顯得很幼稚,從遠處看去便是一種朦朧的悅目的燦然金色。

  近人劉永濟說:“景物之接於人無私也,而慧眼詞人獨能得其靈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當其由目入心之際,殆已加以揀擇而遺其粗跡;及乎由心出手之時,不過自寫吾心之照耳。”(《詞論》)可見詩人寫早春之色,不用“嫩綠”“新綠”等字,完全是出於細心觀察又融進了自己喜悅之情所得。總觀如上四句,詩人先寫“聞道”,再寫“走”“訪”,直至東風蕩入之後,方才寫所見到的煥然春景,這全是緊扣“春還”二字娓娓寫來,細如抽絲地再現了早春姍姍來遲的腳步兒聲。

  詩的後四句是邀請友人前來醉飲賞春。五六兩句是全詩的承轉機杼之句。“碧水浩浩雲茫茫”是比興用法,沒有更多的意思,不過是用景語虛引而已。從而自然貫通到“美人不來空斷腸”一句上來。既然春已迴歸,而美人未至,豈不辜負了一片融融春光!為此詩人才說他有“斷腸”之恨。稱友人為“美人”,亦不過是言思念之切,用這樣戲謔俏皮的詩句寄給友人更見友情的親密。“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是說自己已經預先將青山中一片石拂拭乾淨,只等友人來此痛飲一番。這兩句寫得尤為精采。詩人不直言說透“邀請”二字,而是透過豐富的想象,運用了一個動人的細節,便把邀請的殷切之情表達出來了,同時還含有共賞春光之意,這樣便與前四句所婉轉寫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溝通了。古人作詩,結句大體不出景結、情結兩法。本詩當屬予情結。全詩結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賞春激情全從“連日醉壺觴”數字一湧而出,足以蕩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詩要有“性靈”,他在《隨園詩話》中曾說:“牡丹芍藥,花之至富麗者也,剪綵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鮮,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後可與論詩。”本詩之妙,即在於寫陽春之氣不落俗套。比如詩中“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訊息”,就完全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話雖然說得通俗,但是新鮮活潑,全似從心裡流出,饒有情致。又比如“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也一是出於一片真情。這就證明:只有情真,才有詩人自己的個性。

  李白的《宮中行樂詞八首·其七》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宮鶯嬌欲醉,簷燕語還飛。

  遲日明歌席,新花豔舞衣。

  晚來移彩仗,行樂泥光輝。

  賞析

  這首詩是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中的第七首,寫宮中行樂。“行樂泥光輝”為全詩中心句。

  詩分兩段。前四句寫景,為主體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寫冬盡春來,梅落柳黃,為花木之景。“盡”“歸”是詩眼。“盡”是說梅花整個落完;“歸”使柳人格化。歸在這裡是使動用法,即春風使柳歸來。三四句寫鶯歌燕棲。為鳥雀之景。“嬌欲醉”、“語不飛”俱用擬人,極其生動。後四句寫歌舞行樂。是全詩主體部分。五六句寫日照歌席,花映舞衣,不勝光輝豔麗。第七句寫時至夜晚,彩仗逶迤,宛若游龍,氣勢恢宏。第八句,“行樂”點明主體,“好光輝”盛讚行樂輝煌榮耀。

  這一首是整個八首之首,點明瞭詩題。

  梅花古詩3

  1、《雜詠》

  王維(唐)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2、《雜詩》

  王維(唐)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3、《憶梅》

  李商隱(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4、《紅梅》

  王十朋(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猶餘雪霜態,未肯十分紅。

  5、《江梅》

  杜甫(唐)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鬱嵯峨。

  6、《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李商隱(唐)

  匝路亭亭豔,非時嫋嫋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7、《梅花絕句·之三》

  陸游(南宋)

  雪虐風號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梅花古詩4

  壽陽空理愁鸞。——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春風無定落梅輕。——吳文英《醉桃源·元日》

  全欺芳蕙晚,似妒寒梅疾。——司空曙《新柳》

  多謝梅花,伴我微吟。——韓疁《高陽臺·除夜》

  葉開隨足影,花多助重條。——陰鏗《雪裡梅花詩》

  冷冷水向橋東去。——劉鎮《玉樓春·東山探梅》

  漠漠雲歸溪上住。——劉鎮《玉樓春·東山探梅》

  從風還共落,照日不俱銷。——陰鏗《雪裡梅花詩》

  初發黃梅插稻時。——蔡伸《長相思·村姑兒》

  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羅裙。——孔夷《南浦·旅懷》

  楊柳岸,泥香半和梅雨。——吳文英《雙雙燕·小桃謝後》

  倩誰摘取,寄贈情人桃葉。——周邦彥《三部樂·商調梅雪》

  問江路梅花開也未。——程垓《酷相思·月掛霜林寒欲墜》

  洗妝真態,不作鉛花御。——曹組《驀山溪·梅》

  謝卻蘭橈信杖藜,千峰盤磴入花畦。——德元《玄墓看梅》

  角聲吹徹小梅花。——趙長卿《阮郎歸·客中見梅》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陳亮《點絳唇·詠梅月》

  雲臥穩,藍衣正、護春憔悴。——王沂孫《花犯·苔梅》

  念嘶騎、今到何處。——袁去華《東坡引·隴頭梅半吐》

  記得舊時,探梅時節。——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微雲淡月,對江天、分付他誰。——李邴《漢宮春·梅》

  細雨歸鴻,孤山無限春寒。——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夢繞夷門舊家山,恨驚回難績。——孫道絢《滴滴金·梅》

  旋小築、吳宮閒地。——吳文英《金縷歌·陪履齋先生滄浪看梅》

  莫問調羹心事,且論笛裡平生。——朱曦顏《一萼紅·盆梅》

  閒階莎徑碧,遠夢猶堪惜。——和凝《菩薩蠻·越梅半拆輕寒裡》

  無限新愁,難對風前語。——吳文英《點絳唇·越山見梅》

  江頭月底,新詩舊夢,孤恨清香。——陸游《朝中措·梅》

  祆知染紅著手,膠梳黏發。——周邦彥《三部樂·商調梅雪》

  故人溪上,掛愁無奈,煙梢月樹。——史達祖《留春令·詠梅花》

  疏風淡月有來時,流水行雲無覓處。——劉鎮《玉樓春·東山探梅》

  再折柳穿魚,賞梅催雪。——詹玉《齊天樂·送童甕天兵後歸杭》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王守仁《元夕二首》

  瘦一枝梅影,回首江南路遠。——呂渭老《選冠子·雨溼花房》

  家山何在,雪後園林,水邊樓閣。——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卷峭寒萬里,平沙飛雪。——吳文英《暗香疏影·夾鍾宮賦墨梅》

  南樓不恨吹橫笛,恨曉風、千里關山。——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冷雲荒翠,幽棲久、無語暗申春怨。——吳文英《解語花·梅花》

  梅花古詩5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蘇軾《西江月·梅花》

  高情已逐曉雲空。——蘇軾《西江月·梅花》

  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蘇軾《少年遊·詠紅梅》

  笑時猶帶嶺梅香。——蘇軾《少年遊·南海歸贈王定國侍...》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蘇軾《西江月·梅花》

  爭抱寒柯看玉蕤。——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一點微酸已著枝。——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好睡慵開莫厭遲。——蘇軾《少年遊·詠紅梅》

  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蘇軾《少年遊·詠紅梅》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蘇軾《洞仙歌·詠柳》

  海仙時遣探芳叢。——蘇軾《西江月·梅花》

  去年今日關山路,細雨梅花正斷魂。——蘇軾《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

  坐客無氈醉不知。——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蘇軾《少年遊·詠紅梅》

  忽見客來花下坐,驚飛。——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蘇軾《減字木蘭花·春月》

  花盡酒闌春到也,離離。——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蹋散芳英落酒卮。——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自憐冰臉不時宜。——蘇軾《少年遊·詠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