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古詩> 小學古詩詞中兒童形象的分析

小學古詩詞中兒童形象的分析

小學古詩詞中兒童形象的分析

  中國古代詩歌,綿歷數千年,作者之多、作品之富、題材之廣、技巧之高,在世界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一、奇思妙想型

  《古朗月行》一詩中兒童把月亮想象成“白玉盤”“瑤臺鏡”,想象月中的仙人長什麼樣,月中的桂樹為什麼長得圓圓的,白兔搗成的仙藥是給誰吃的,蟾蜍把圓月啃食得殘缺不全,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

  二、勤勞淳樸型

  《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童孫”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閒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加上兒童擅長模仿的天性,於是就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底下學種瓜。一個“學”字,透出兒童的天真活潑,極富生活情趣。辛棄疾《清貧樂 村居》裡的大兒子在溪東豆地裡鋤草,二兒子在家裡編織雞籠,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

  三、熱情樂助型

  對不認識的人完全可以不管的,可兒童的好奇和樂助心促使他想知道眼前的人何處來,何處去,幹什麼。《回鄉偶書》就描述了這樣一群孩子。一個“笑”把兒童的好奇的內心、不禮貌的狡黠給很好地遮掩了起來。賈島《尋隱者不遇》裡面的童子很認真、禮貌地告訴尋者師父採藥去了。到哪裡採藥呢?就在這座山上。具體哪個地方就不得而知了。童子不僅很好地回答了來訪者的'提問,而且很有禪意,言簡意賅,令人回味無窮。再如杜牧《清明》中的牧童對當地情況很熟悉,急他人之所急,迅速為“斷魂人”指明瞭方向,讓人眼前一亮,心情為之好轉。

  四、淘氣可愛型

  白居易的《池上》中,一個小孩子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去採白蓮,他自以為行動機密,不會被人發覺,誰知道小船駛來時,衝得水面的浮萍兩邊散開,水面波動,出現了一道長長的痕跡,自然完全暴露了他的行蹤!一個“偷”(瞞著別人、悄悄地)字,將兒童的天真、頑皮、活潑、可愛表現得一覽無餘。這裡的不解是作者眼中的不解,在孩子心裡,他以為自己是懂得藏蹤跡的,並且自得其樂。

  五、機智聰慧型

  《所見》中的放牛娃的歌聲還在樹林裡迴盪,可是他忽然停下了腳步,緊閉了嘴,兩眼緊盯著樹上。原來,他看到樹上一隻正在鳴叫的知了,想去捉,怕歌聲把它嚇跑了。全詩緊緊抓住牧童在一瞬間的神態變化,仔細地刻畫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孩子在放牛途中發生的有趣的事,寫得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小兒垂釣》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專心釣魚的農村孩子的形象。”蓬頭”小孩子坐在那兒學大人釣魚,可愛的樣子一下子就躍然紙上。詩人用了“側、映”來寫小孩子的心機,小心翼翼地選了塊少有人到,已長青苔的地方,側身坐著,還用草擋住身體,怕魚兒看見自己給嚇跑了,可偏巧有過路人不認識路,遠遠地又是招手又是嚷嚷地問路。詩人用了“怕”“不應人”來寫小孩子又急又惱的樣子,寥寥數語,將小傢伙皺眉鼓嘴、連連擺手、不讓人說話、煞有介事的神態描寫得栩栩如生。

  六、快樂自由型

  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一放學回來就奔跑著放飛風箏――《村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俗畫,使讀者的心情也隨之輕快,彷彿也感受到了浩蕩的春風,恬靜而自然。《村晚》中描述的孩子騎馬不規矩,而是故意隨意橫坐在牛背上。牛吃著草,自己吹著笛,吹笛也不正二八經地吹,則是“無腔信口”地想怎麼吹就怎麼吹,表現了牧童的無拘無束,淳樸無邪。

  上述描寫兒童的詩詞內容貼近孩子們的生活,並且淺白如話,易被孩子們記住,讓他們更直觀地感知,很久很久以前的孩子們是如何度過他們的童年的。我們的文學家為什麼不試圖效仿一下我們的古人呢?多創造出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人物形象,而不要一味塑造假、大、空的形象。在草長鶯飛的二月,散學歸來就“忙趁東風放紙鳶”的自由自在一定令今天的孩子生出很多羨慕。我們的小學教育工作者為什麼不能真正多給孩子們留下更多的業餘時間,放飛他們的身心和夢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