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顧城> 顧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讀後感

顧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讀後感

顧城《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讀後感

  顧城在《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中宣佈自己是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這一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執地編制自己的夢,這是顧城的執著,也是他的魅力。在紛繁、骯髒的成人世界裡,顧城情願“閉上眼,世界就與我無關了”。他甘願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雲英和蟈蟈的隊伍,向著沒有汙染的遠方出發”。顧城認為“詩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天國的門”,去表現“純淨的美”。

  這種詩觀,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現實世界的不可彌合的分裂,不和諧的痛苦將在詩觀中得到解決,以實現人的心靈的“絕對自由”。這追求在未經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經人類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來。《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採用兒童視角,在兒童的理想裡改造著成人世界。顧城此詩裡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風,敲擊著成人世界的汙塵。

  他在用稚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悲涼又崇高,非常聖潔。這很有力量,一語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駁。而用孩子般的夢想,訴說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吶喊更振耳發聵。北島吶喊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時,顧城卻在執著的畫著“笨拙的自由”,他讓小河快樂,讓“長滿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愛”,讓“每一陣靜靜的春天的激動/都成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沒有詛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進詩中,就像一場暴風雨後,一切都非常平靜,世間甚至沒有一星塵埃飄動,受了洗禮般,世界變得乾淨,心也不染風塵。在一群汙七八糟的人寰世界裡,會出現一個非常無辜的小孩子。德國作家托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小天使,他幫助陷入絕望的音樂家萊維屈恩創作出輝煌的音樂。這個小天使是希望,是一個亮點來平衡這個世界當中所有人的'罪。顧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靈感受著成人世界,構建著自己的童話家園。在國外接受採訪時,他曾專門對“童話”作過解釋,他特別強調這個“童”是李贄“童心說”的“童”,指未被汙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兒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詩中住著“不會流淚的眼睛”,“天空和屬於天空的羽毛和樹葉”,“淡綠的夜晚和蘋果”,它們擁有“像彩色蠟筆那樣美麗”的時刻。

  顧城的詩,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正如這首《一代人》,短短的兩行詩句,卻清晰地勾畫了一群探索者的堅定形象。我暗歎詩人獨特的想象,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僅僅是十幾個字,字裡行間卻還有著看似簡單實為複雜的意象。在顧城的詩作中,人們總能找到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在決定寫這篇文章前,有意在網上查閱過顧城詩的表達特點概括地說顧城詩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現手法:首先是象徵隱喻法;第二是抽象變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疊合法;第五是物人轉換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躍法。

  說實話,這麼多複雜的表現手法,我並不瞭解許多,但顧城的詩歌確實是看了不少,就簡單總結一下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