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滄海> 《觀滄海》的解析鑑賞

《觀滄海》的解析鑑賞

《觀滄海》的解析鑑賞

  《觀滄海》解鑑賞

  原文:

  東臨石,以觀滄海。

  水何,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者介紹】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東漢沛國(qio)(今安省毫(bó)縣)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後被封為魏王。死後其子曹丕稱帝,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是漢末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重要作家。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詩和散文。他的詩繼承漢代樂府民歌反映現實的優良傳統,有的寫時事,有的寫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遠大抱負,風格悲涼慷慨。散文寫得質樸簡約,從內容到形式都不受傳統的束縛,豪邁雄健,體現了“建安風骨”的基本特徵。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學上也各有成就,文學史家習慣稱他們為“曹氏父子”或“三曹”。他們周圍團結了一批文學家,形成所謂的鄴下文學集團。而曹氏父子則以其倡導和創作,對建安文學的發展和建安風骨的形成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曹操原有集三十卷,已散佚。現存樂府詩二十餘首,散文四十餘篇,有中華書局輯校的《曹操集》。

  【注評】

  東臨(jié)石,以觀滄海。東臨石:東上石山。東:方位名詞,這裡作臨的狀語,表示向東、朝東。臨:到,這裡是登上的意思。石:古代山名,原在河北省樂亭縣西南,河入海口的東面,今已沉入渤海中。以:連詞,連線“東臨石”和“觀滄海”兩個短語,所連線的後一部分表示前面動作行為的目的。觀:看,這裡是遠、望的意思。滄海:東海,這裡是泛稱。以敘事發端,起調平穩。

  水何(dàn),山島竦(sǒng)峙(zhì)。水:指海水。何:副詞,用在形容詞謂語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譯為“怎麼這樣”“多麼”“那麼”等。:水波動盪的樣子。竦:同“聳”,高起,高聳。峙:直立。接著描繪登山觀海所見壯麗景色。這兩句寫大海雄渾開闊的氣象,是遠景,全景。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樹木:指山島(即作者所登的石山)上的樹木。叢生:(草木)聚集在一處生長。這裡是說林密。豐:茂密,茂盛。○這兩句寫山島,突出其林密草豐的特點,是近景,是區域性。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蕭瑟:秋風聲。洪波:巨大的波濤。洪:大的意思。湧:形容大波掀動的樣子。這兩句寫大海波濤洶湧的動態。以上六句描寫,有靜有動,有遠有近,有主有從,都是實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太陽和月亮。之:結構助詞,可不譯。行:執行。若:像,好像。出其中:從大海中出來。其:代詞,代大海。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星漢:即天河,銀河。燦爛:光彩耀眼。裡:義同“中”,裡面。這四句是說日月星辰都好像在大海的胸中執行,顯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懷。是虛擬之景,想象之詞。沈德潛評論說這四句有“吞吐宇宙氣象”。其實正是詩人氣和襟懷的寫照。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幸甚至哉:慶幸得很,好極了。幸:慶幸。至:極點。哉:助詞,表示感嘆語氣。歌:動詞,歌唱。以:連詞,同“而”,連線“歌”和“詠志”兩個動詞。詠:用詩歌來抒發。志:心願,胸懷。兩句本來是配樂時用的套語,一般與正文意義無關。但在這首詩裡卻天然渾成,融為一體。

  【簡】

  漢獻帝建安十年(205),曹操平定冀州,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投奔烏桓(東胡族的一支),次年烏桓人攻破幽州,俘虜漢民十餘萬。為消除邊患,進而統一北方,曹操於建安十二年五月率師北伐。在八月的決戰中,曹操以少勝多,大敗敵軍。凱旋途中,他躍馬揮鞭,登上了秦皇、漢武曾登臨的石山,心情激盪,浮想聯翩。《觀滄海》便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抒發。

  《觀滄海》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寫景詩,也是一首抒情詩,它透過寫觀滄海所見的壯麗景色,抒發自己意氣昂揚的豪邁感情。

  詩的起筆交代登臨之地石山,點明登山的目的是觀滄海,平穩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對觀海所見景物的描繪。

  描繪大海景物,詩人先從大處落筆,著力渲染大海蒼茫、山島聳立的雄渾氣勢,展現出海的金景,這完全符合人們登臨覽勝的習慣。接著由全貌寫到區域性,把視線由遠處拉到近處,俯察腳下,雖然時屆初秋,石山依然樹木叢生,百草茂,色彩、剛柔、動靜和大海形成映襯。“秋風蕭瑟,洪波湧起”也是眼前實景,但比前面所寫“水何”更進了一步,是詩人在審視之後的所見所感,當他第一眼看到大海時,完全被它的雄渾壯闊所吸引,只感到海水是那樣的浩渺無際。等到佇立一久,才似乎回過神來,原來風在吹著,海浪在激盪洶湧著,感到它蘊藏著搖撼宇宙的'偉力。這樣寫就在平直中現出層次變化來。從結構上看,既把對海水的正面實寫推向高潮,又自然的過渡到下面的虛寫。

  後四句,詩人馳騁想象,描繪了另一幅海景:繞天執行的太陽和月亮,好像是從大海的胸懷中升起的;夜空中橫亙蒼穹的銀河也好像從大海發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萬物,真是宏偉無比,博大無比。詩人這裡採用浪漫主義的表現方法,描繪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讀者透過這虛擬的壯麗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偉,同時也感受到作為一個偉大政治家的詩人胸懷的博大和奇偉。所以,這樣的寫景實際是在抒情,是以景語作情語。

  劉熙載在《藝·詩》中說:“曹公氣雄力堅,足以籠罩一切,建安諸子未有其匹也。”曹操在政治上是叱吒風雲的英雄,他的詩都是直接或間接抒發他的政治懷抱的。《觀滄海》看似寫景,實則述志。志在容納,以海自比。他在《龜雖壽》中寫道“老伏,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短歌行》中寫道“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天下歸心”,都反映了他統一國家的大志,這種英雄本色是一般詩人學不到的。這也正是曹操的詩既有藝術的魅力,能給人以藝術享受;又有深刻含意,能鼓舞人積極進取,增強勝利信心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