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初中讀後感作文
《觀滄海》是我國詩歌寶庫中不可多得的非凡之作、大家手筆。它最大的成功是透過對雄奇壯麗的自然景觀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發展程序的深刻思考和樂觀進取、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這是此詩永恆的魅力所在。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世宦之家,年輕時也想做一名能臣報效朝廷,但現實卻令他倍感失望,先是黃巾起義,閹黨之爭,繼而董卓之亂,漢王朝危若覆卵。為維護漢王朝的統治,曹操曾挺身而出,清剿黃巾,刺殺董卓,不可謂不忠、不勇。但他更清醒地看到,漢王朝的毀滅已是不可挽回。於是他獨樹旗幟,挾天子以令諸侯,希望完成統一大業。這首詩就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北征烏桓得勝回師所寫。面對經過浴血奮戰取得的.勝利,他不會忘乎所以,更不會失意消沉,在他看來,困難與奮發都是人生歷程中所必不可少的,動盪與安定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路,關鍵是要有一個正視困難、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詩言志,字裡行間,我們不是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作者的這種思想和態度嗎?
《觀滄海》是一首宣揚個人進取精神並且蘊含豐富哲理的詩作。作者用雄健的詩筆寫出了他的自然觀、歷史觀和人生觀:在自然界、人類社會以及人的生命中,唯有不停地運動、不斷地充實,自強不息,才能創造出雄偉奇麗的自然景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和張揚個性、富有巨大魅力的偉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