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滄海> 觀滄海讀後感作文大全

觀滄海讀後感作文

觀滄海讀後感作文大全

  導讀: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後人加的,原文是《步出夏門行》中的第一章。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得勝回師途中,行軍到海邊,途經碣石山,登山觀海,一時興起所作。為您整理編輯觀滄海讀後感,歡迎閱讀。

  觀滄海讀後感(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樣的詩,給予人的是說不出來的恢宏、博大之感,是決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說的。只有能夠一個人大呼大喊的場合,才可以誦讀這樣的詩。這是一個講究”靚“ ”酷“ ”斃“的時代,這個時代藝術的口號是”生產快樂“,而我卻覺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區分的時代,應該提倡讀一下這樣的詩要自強,中國青年應該有一種大海的氣魄,不反對“愛” “玩” “搞笑”,但是也應該有那麼一點點時間讀讀曹操的《觀滄海》,長長陽剛之氣。 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首純粹的寫景詩,也是中國最有氣勢的一首寫景詩。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海與山,樹與草,風與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連日與月的行走,也是在詩人的腳下,這真是雄大得讓宇宙也得降服的氣魄。

  充盈詩中的是蒼涼與憂患,但是又絕無哀愁與無奈,在這蒼涼和憂患與海、山、樹、風、日、月的對話之中,讓我們感覺到的是躍躍欲試的征服慾望,這是對著強大者宣戰時高聲的呼喊,面對困難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這樣的歲月,讓人激情燃燒。曹操是北征少數民族烏桓時寫下這首詩的,這個時候,雖然幾個強大的對手已經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群雄並立,統一大業困難如山壓海迫,但是從這詩中,看出來的是曹操無所畏懼的雄心,敢寸:征戰的氣魄。

  毛澤東十分喜歡曹操這首詩,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寫了“魏武揮鞭”,曹操的詩中並沒有寫到“揮鞭”,可是毛澤東卻能說出他在揮鞭。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再加上“揮鞭”,這是個什麼樣的形象? 袍上是土,劍上是血,馬身上是汗,一個征戰未定的詩人,以鞭指海,並吟著詩。鞭之所指,便是征服的決定,便是麾旗所向千軍萬馬的衝殺。“揮鞭”是一位偉大的人另一個偉大的人的充分理解,別人是寫不出“揮鞭”的其賣,在魏武曹操之前,已經有一個人君臨碣石以觀滄海了,這個人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征服六國後,就急急地奔向大海,他在這裡刻石樹碑,向大海宣揚自己的功績。然而贏政實在是疏於文采了,他沒有留下詩文,他的一生也沒有留下詩文。橫槊賦詩,以武略文功詮釋大海的蒼涼,曹操為第一人。

  觀滄海讀後感(二)

  《觀滄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的雄偉壯麗,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的名作之一。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於揮師北伐之際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濤洶湧,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麼遼闊,多麼壯觀的景象!詩人不禁嘆道:“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詩人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逢的滄茫大海和海中矗立的島嶼,想到北方統一即將實現,心情是何等激奮!這是詩人眼前的島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掠過,海面上湧起滾滾的波濤。儘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英雄本色;波濤洶湧,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於是詩人嘆道:“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觀滄海讀後感(三)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信步登上了高聳的碣石山,來觀賞浩瀚無邊的大海。

  腳下湛藍湛藍的大海,就好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閃著光,和藍天連成一片、相互映襯。一陣風吹來,海水捲起朵朵浪花,海面起伏盪漾。碣石山巍峨挺拔,上面遍佈蒼翠的花草樹木,秋風吹來,樹葉簌簌作響,彷彿在演奏一曲美妙動聽的樂曲。頓時,一種清爽的感覺充滿了我的全身。大海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自然的“合唱”,洶湧澎湃的波濤不斷轟擊著礁石,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

  欣賞著美景,我彷彿看到了太陽、月亮從大海中升起,又落回到大海。太陽和月亮的輪迴都在大海的吞吐之中,由大海主宰。銀河群星輝煌燦爛,也像是由大海的水滴凝結而成,包含在大海寬廣博大的胸懷中。我完全陶醉於大海的美妙景色,沉迷於關於大海的故事,直到天色漸晚,才盡興而歸。

  我感嘆大海的美麗與廣闊。山島是靜,波浪是動,動靜結合,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水畫卷。大海還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包容一切,無私奉獻,我們做人也是這樣。心中感慨萬千,放聲高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