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潮> 高二《觀潮》教案設計

高二《觀潮》教案設計

高二《觀潮》教案設計

  引言:《觀潮》是人教版第七冊語文第一篇課文,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在教學《觀潮》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與文字融為一體,感受大自然的壯麗奇特的景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觀潮》教案,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理解“籠罩、薄霧、若隱若現”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4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透過朗讀與想象,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只有明確目標,才能學有方向、學有動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並達到整體感知的目的。 明確學習目標,有的放矢。可以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知識的“再創造”,同時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朗讀與想象。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學難點:理解潮來時的描寫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式,培養留心事物的習慣。

  【設計意圖】:準確地體現出教學目標的要求,同時契合學生的心理接受情況,能夠更好地完成教學環節以及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激發求知慾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湧的時候,還有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那今天呢,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領略“潮”的魅力,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入《觀潮》。

  【設計意圖】:“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該匯入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充滿興趣地學習,學生的閱讀興趣盅然,這樣開課,培植了學生的閱讀興趣,等於打下了學習語文的根基。

  2、新授——初讀

  1.自主探究:默讀、輕讀

  (1)字詞:讀正確、通順,弄清詞義

  (2)內容: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情感:畫出喜歡的句子,記錄你的感受。

  方式:圈畫、批註、藉助工具書、互讀、交流

  2、檢查反饋

  (1)字詞

  (1)引導思考:多義字:“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自主發言,字典驗證。

  (2)鼓勵發現:易錯字音、字形,總結記憶方法。

  (3)找出四字詞語:結合圖片理解——人山人海、人聲鼎沸、風平浪靜。

  (4)同桌互讀,朗讀競賽

  引導觀察:快速瀏覽或默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總結交流:總(天下奇觀)——分(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2)內容脈絡

  3.初步交流

  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麼,體會到了什麼。

  【目的】初步感受錢塘江大潮,瞭解學生的感受能力與興趣所在。

  【設計意圖】:透過檢查預習引導學生從字詞入手一步熟悉文字,夯實語文學習的基礎,同時感知文字,理清文章脈絡,實現長文短教,為品讀文字作好鋪墊。

  3、新授——析讀

  潮來前

  (一)默讀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二)發表感受:你覺得平靜的江面怎麼樣?怎麼感受到的?

  理解關鍵詞 圖片:橫臥

  聯絡實際:若隱若現

  (三)除了漲潮前的江面,還有什麼景象?

  潮來時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討論“潮來時”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1)“隆隆的響聲”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轟隆隆... ...)

  (2)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寫的?(悶雷滾動)

  (3)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麼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4)想象: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備)

  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