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2021中秋節心得體會(精選11篇)

中秋節心得體會

2021中秋節心得體會(精選11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1中秋節心得體會(精選11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心得體會1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格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墮入了深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祖先總結出來的氣候閱歷,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浪費145天左右的時刻,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著春節後第一個嚴重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區域性地域是這樣的氣候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著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明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明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明天的月亮以前照過古人,並從明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發明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絢爛都是明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以前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以前的輝煌,我們自鳴自得,引以為民族的自豪……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分,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先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先人為我們去自豪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中秋節心得體會2

  中秋聚會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餚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慨嘆,提筆留記載。願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似乎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就應幸福的渡過、快樂的享用,如今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聚會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繁華鬧。

  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預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任務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儘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佔據著,做的飯也不論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末尾忙碌預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等候著兒女突然就出如今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候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用,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期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預備時就似乎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櫃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刻,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等候這樣的聚會,這似乎也在通知我們自己有多長時刻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定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等候,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最後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快樂地吃著,邊開心腸聊著,氣氛十分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依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裡咽,由於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樂,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需我們快樂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貢獻。

  酒足飯飽之後,孩子們湊在一同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幹完了。別把衣服弄髒了,不用你們。”這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外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勞,一天的勞累,精心預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後還是一桌,由於生活好了,大家肚裡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蹋”了。我們吃過新穎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捨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製造的“費事”。雖然如此父母還是期望我們常回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

  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慨嘆。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踐舉動呢?有,我們是在發奮做,可還遠遠不夠。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報答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想想確實是這樣,我們看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迴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主角停止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討取父母的愛,他們如今就應享用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需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憂,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真實,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報答才讓我們心安。願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煩,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掩蓋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腸笑,快樂地活。

  中秋節心得體會3

  兒時,中秋節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中秋之時,全家一起在院子裡賞月,那時住的都是平房,旁邊有個小菜地,菜地邊上種了很多桂花樹,空氣中瀰漫著桂花和青草的氣味。記得母親談的最多的就是那個古老的故事,月亮上有棵桂花樹……

  然後工科出生的父親就來糾正母親的觀點,教育我到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所以兒時的記憶永遠是最美好的,每次中秋心中總有一份快樂和希望,希望明年的中秋早早到來!

  長大以後,感覺過節的氣氛越來越少,還曾記得自己第一個不在家過的中秋節,就是剛讀高中之時,那時候家離學校相當遠,中秋又不在週末,所以當老師說了句回家團圓去吧,我只好獨自和住校的朋友一起去了食堂,其實那個時候的心情還是蠻難過的。然後對中秋的記憶也越來越模糊,完全可以忽視了,唯一的記憶就是大三那年我逃了兩天課提前回家過中秋的那個場景。只是感覺月餅越來越好吃,包裝越來越精美,過節的傳統卻在一天天淡化。

  在國外每當中秋來臨的時候!“親情”二字對於異鄉的遊子來說,在這中秋之夜,理解得就更為深刻了,思念家鄉,思念父母的那種感情真的無法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同時也讓我體驗到了祖國的溫暖,孔子學院和駐宋卡總領館總是把我們聚在一起聯歡一起吃飯!每年致辭中,孔院馬院長總要發表下一些感嘆,大致意思是國家對你們真好,這些月餅都是空運過來的,一定要學成回國!飯畢,就開始品嚐從北京運來的月餅(還是蠻高檔的),可以拼命吃管夠(其實每個人最多1塊),吃不完還能拿回去分給泰國朋友!有時候孔院也會邀請華人華僑,他們總是帶很多榴蓮,紅毛丹,山竹等水果這些都是多得吃不完的……現在回憶起來還是特別的溫馨和感動!

  如今的我已經回國,只是還在工作的道路上比較迷茫,去年中秋是回國後第一次和家人一起過的,母親特別高興做了一桌子好菜,過節的氣氛彷彿又重新找回來了一樣!

  中秋節心得體會4

  不知有多少在此刻都是遊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止境。

  隻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獨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著多與家人聚會,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上去,與家人相聚的時刻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任務後,成家後,那不是更力所能及。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預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以為見面時機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分,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遺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辰,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忙碌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計劃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麼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法。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自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曆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團體的志願而發作改動;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但是是營建一個非凡的氣氛,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普通罷了。在這樣的日子裡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同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聚會。月半中秋,團聚會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隻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如今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分離……

  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自身就非同普通,這自身就能夠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要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能夠吃粽子,中秋事先異樣能夠吃月餅,由於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愛光陰似箭,每一天如過年普通渡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他人聚會,自己難免有些孤獨、思念……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分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裡,而卻又無法擺脫孤獨這一形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期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但是,餘輝之下,只要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願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遊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5

  又是一箇中秋節,令人盼望的中秋節。在這一天,人們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裡人一同吃聚會飯。如今,人們餐桌上擺放的食物真是多種多樣,似乎和中秋節以前搭不上邊了,但我們只需細心點,就會發現一些傳統的中秋美食還是會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還是會舉家在窗前賞月——至少人們還沒有遺忘中秋節和它的習俗。

  那麼中秋節的來歷呢?有沒有人確切地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也許大家會零系統碎地說出一些,也只是大約,似乎只要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一輩知道了,我們還真不必須完全瞭解,這,是變。還有就是中秋的氣氛,雖然人們都吃月餅、賞月,好不繁華,但總覺得這繁華中似乎少了點什麼,一時刻又說不下去。

  中秋節最重要的莫過於吃月餅了,這點大家都知道。那月餅都中秋節感想鈥斺敱漵氬槐有些什麼餡呢?豆沙,椰蓉,你必須會笑著說:“過時了!”如今我們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鮑魚、海參的也屢見不鮮。走進商場的月餅區,我們會發現這些口味的月餅獨佔最顯眼的中央,而那些最為傳統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點也不顯眼,假設不細心找,甚至還發現不了它呢!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這月餅的包裝就更為樸素了!外盒就象鍍了層金一樣閃閃發亮,拆到外面,一個小月餅用一個小鐵盒裝著,底下還有“紅袍”襯著——有必要這樣“大費包裝”嗎?我估量一個包裝都比一盒月餅要貴!這難道和以前繁複的包裝比起來,不是一個大的變化嗎?如今,大少數買月餅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給親戚冤家的,如此送來送去,家裡的月餅不但吃不完,還有能夠堆積如山,這和以前又是一個變吧!

  中秋節,有些變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們能夠跟家裡人聚會,共享天倫之樂。但有些變化能否真的好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中秋節心得體會6

  今天是中秋節,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蛋黃、伍仁今天,我早早的起來,與媽媽一起上街上買月餅,大街小巷一賣滿了月餅、豆沙、棗蓉、紫薯……我的口水已流到嘴邊。咬上一口,各種口味的月餅五顏六色,真是形狀各異。禮盒中的月餅不僅可口,長得也很可愛。花紋壓得如鳳凰,翩翩起舞,自由飛翔。

  家裡忙忙碌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地坐在陽臺上,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

  一輪金黃的圓月已經高高地掛在天空中,向地上灑下皎潔的月光,像輕紗似的一般溫柔。天空中雲很淡,風很輕,月光很美,這構成了一幅漂亮的畫。在深藍色的夜空裡,月亮顯得更圓、更亮,更美了。

  啊,這皎潔的月亮引起了我的遐想,我忽然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又彷彿看到了嫦娥正懷抱一隻全身雪白的玉兔,在明月裡向我們招手……突然,我的耳邊迴盪起一首歌——《水調歌頭》,歌聲悠揚婉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留在這中秋節,浸在這中秋香。贈予詩一首:

  秋夜已深,秋風襲人,家家戶戶,氣氛和諧,湊在桌旁,

  賞景賞月,品嚐月餅,飲茶吃飯,笑臉相迎,美美過節。

  中秋節心得體會7

  月影兒透過雲層灑下嬌姐的光芒,月餅的香味流入雲際。今天是八月十五,全家團圓的好時節。

  傍晚時分,家裡就忙起來了,有的忙著做團圓飯,有的打掃衛生有的跑來跑去的端菜。

  我來包月餅,那金黃的面還是真像月餅的顏色,為了讓月餅不失形,我下定決心包好。

  一開始,我就記得要包,餡多了也不管,稀裡糊塗的就包起來了。月餅被撐的像月球表面——坑坑窪窪,特別是頂上那塊,一道裂縫漏出了餡兒,像火山岩漿一般,後面的餡和麵,我進過仔細比較,包的月餅也越來越好,我興奮的拿給大家看,都讚不絕口,我一鼓作氣,又完成了花型,也非常精緻。

  看看月亮,又大又圓,全家團團圓圓,可那些為了國家不能與家人團圓年的戰士只能想想家人的樣子,正式這樣才有平安,也讓我們彼此珍惜這份團圓。

  祝大家團團圓圓,闔家歡樂。

  中秋節心得體會8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猶記得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詞時,有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寫出了所有離家遊子的心聲。老師是這樣解釋這句詞的: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長久,不管相隔千山萬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潔美好的樣子。

  我們從小到大聽過許多關於中秋節的神話傳說,最廣為流傳的便是嫦娥和后羿的愛情>故事了。月餅的由來更是眾說紛紜,相傳,唐高祖年間,李靖大將軍在八月十五月圓之日,帶著千軍鐵騎征討匈奴,大敗匈奴後凱旋而歸。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高祖獻餅祝賀這一喜事。高祖李淵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從此以後,圓餅的製作越來越精良,味道也越來越多樣。在中秋佳節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蘇軾就這樣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吃月餅,賞明月是我國人民的一大節日情趣。古來也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古人在這個節日,往往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交通的不便,距離的遙遠等等因素,都會導致他們無法與家人團圓,一起邀明月,一起共嬋娟。而今的我們生活在通訊、交通都及其發達的年代,我們可以不用在團圓之日承受相思之苦。然而,我們對於中秋節的情節卻越來越淡了,很少再有人對酒當歌,明月為友了;很少再有人有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情懷了。大部分的人都奔走在親戚朋友之間,喝酒、吃飯、送禮,或者藉著假期去旅行。我們中的許多人藉著這個節日去維繫自己的各種關係,往往忽略了最疼愛自己的父母,也許他們已做好一桌你最愛吃的菜,買了你最愛吃的月餅,等你回家。我們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外工作,父母的白髮不斷的增多,他們是身軀也越來越彎,我們陪伴他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少。中秋佳節就要到了,遠方的遊子們都歸家吧,去看看年邁的父母,他們最缺少的就是你們的陪伴。

  在這樣一個美好、團圓的日子裡,也有許多人無法歸家,還要繼續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比如各個專案上的是施工人員,廠區的生產人員……我們要將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們,即便沒有回家團聚,但是依然可以與家人人長久,共嬋娟。

  中秋節心得體會9

  中秋節的夜晚,我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來到姥姥姥爺家,我們在陽臺放了一個小桌子,上面擺了一些水果和兩盤月餅。大家都在靜靜地賞月。天慢慢黑了,一輪圓月升了起來,像一盞明燈,高懸在天幕上,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樹木、房屋、街道都像鍍了一層水銀似的。我們賞了一會兒月,吃了幾塊月餅,我漸漸地有點發困。

  這是,媽媽說:“要不然我們玩一個遊戲吧,給大家提提神,遊戲的名字叫‘吸管運輸’。”

  遊戲規則是:在一分鐘內分出若干人一組,每個人嘴裡叼一支吸管,第一個人在吸管上,放一個有一定重量的鑰匙環之類的東西,當比賽開始時,大家不能用手接觸出吸管和鑰匙環,而是用嘴叼吸管的姿勢把鑰匙環傳給下一個人,直到傳到最後一個人嘴叼的吸管上。

  媽媽、奶奶、姥姥一組是女生隊,爸爸、爺爺、姥爺一組是男生隊,我就是裁判,遊戲開始了,本來男生隊挺快的,都怪爸爸摔了一跤,男生隊才慢了下來,女生隊的媽媽,快速地把鑰匙環傳給了奶奶,奶奶又小心翼翼的傳給了姥姥。我看著男生隊的可憐樣,真是讓人同情,爸爸慢吞吞地把鑰匙環傳給了爺爺,爺爺有弓著個背傳給了姥爺。玩了幾盤就分出勝負了,女生隊在一分鐘裡運送了六個鑰匙環,男生隊在一分鐘裡運送了四個鑰匙環,女生隊輕而易舉得的了勝利了!

  今天的夜晚使我難以忘懷,我們的笑聲灑滿了整間房子。

  中秋節心得體會10

  月亮,8月15日最大,8月16日最圓。我們一家三口在中秋節出去賞月。

  中秋節的月亮又圓又大,像一個銀盤掛在天上。去了,它就去了;如果你停下來,它就會停下來。真的是“月去,我也去”。

  城隍廟的中秋節特別溫暖。小吃城的朋友親戚情侶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吃喝玩樂,一起度過團聚的日子。

  中秋節在天一廣場特別活躍。廣場上的音樂噴泉隨著音樂變成各種圖案。有的像龍出海,有的像雙龍打珠,有的像大鵬展翅,有的像鐵塔堆砌,變化萬千。在噴泉上方,月亮似乎快樂地跳舞,把它的光照耀在地球上。

  新疆大橋中秋很安靜。沒有汽車的橋很安靜,河水在橋下洶湧,船隻來來去去,月光灑在水面上,灑下一片銀輝。對面繁華的大街上,傳來越劇的聲音。月亮太亮了,五顏六色的霓虹燈都黯然失色。

  中秋節在社群裡非常明亮。安靜的社群讓月亮露出本來面目。天空中散落著幾顆星星,微弱的光線忽明忽暗,只適合做月亮下的普通人。月亮好像在說“哼,想跟我比,天是我的專屬!”皎潔的月光灑在樹上,樹上覆蓋著銀色的薄紗,輕盈飄逸。

  中秋節的月亮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意境,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代表團圓!

  中秋節心得體會11

  陣陣寒風帶去秋天的落葉,片片雪花送來冬天的味道。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20xx年xx月xx日晚19時,由我班委和我班團委組織,舉行了以《我的團日我做主》為主的中秋班會。由我班班主任和我班全體同學出席本次晚會。整場晚會精彩紛呈、高潮迭起,我班班主任的深情的歌曲《塞北的雪》、極富趣味的舞蹈表演“華爾茲”等節目讓大家在欣賞精彩節目的同時,加深了對團的精神的理解。在表演完節目我班還播放了關於團方面的電影《建國大業》,同學們觀看認真,聚精會神。

  此次團日活動活躍了基層團組織,提升了團支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我的團日我做主”主題是我院團委所舉行系列活動。藉助我係學生的一些業餘時間,寓教於樂,在歡聲笑語中,透過極富趣味性的活動圓滿的完成了意義非凡的主題團日活動。

  “我的團日我做主”系列團日共建活動以獨特的創意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普及了團知識,提高了同學們的團員意識,喚醒了同學的集體責任感,加強了團組織建設,同時為班級建設打下基礎。

  總體來說這次班會是很成功的,每位同學都玩的很開心,雖有不足之處,但是相信在下一次,同學們一定能將班會設計的更好,組織的更加完善,表演的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