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精選23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

  這段時間我透過學習《有效教學》,深有感觸。課堂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過程,應營造一個寬鬆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教與學必須有一個和諧課堂步驟,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步驟來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達到有效教學,創設情境,形成問題,使學生願學。情境的創設關鍵在於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濃的情匯入新課,形成問題。提出的問題要擊中思維的燃點,這樣不但能對全體學生的認知系統迅速喚醒,從而提高單位時間裡的學習效率。學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學習熱情激發起來,萌芽學習興趣,認知系統開始運轉。

  我覺得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切實作到有效兩個字應該至少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師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立足點。除了教學的重點,難點的把握,教師還應該考慮到教材的重組與延伸

  2、仔細推敲教學方法。隨著網路的的普及,教師可以利用的資源是越來越多了,教師交流教學方法的渠道也是越來越廣,我們可以發現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有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班級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3、有針對性的設計課堂練習。學生吸收知識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師在課堂上設計的聽說讀寫各式練習情況往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後練習的正確率。

  4、製造寬鬆融洽的課堂氛圍,良好的心態更加有利於學生投入的學習,提高學習的效率。

  具體還應從一下幾個方面開始抓:

  1、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學生是由於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比如遭到諷刺,挖苦;受到不應有的干涉,與家長、同學、教師發生矛盾,尤其是當和教師發生矛盾時,他就更不可能把精力專注與學習。

  2、對學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

  有的學生是因為教師、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太高,孩子因為沒有達到預期目標而產生了負罪感和內疚感,因此也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樣也就不能去聽教師所教的課程了。

  3、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有的學生是因為我們教師沒有適應人本教育,沒有改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和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同時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對學生的愛心不夠,不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

  4、教師要幽默

  有的課堂過於死板,氣氛過於沉悶,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他更不會去學了。學生很喜歡幽默的教師。

  5、教師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方法

  評價很重要,無論是課堂評價還是學生的自評、互評都要準確。課堂上要多鼓勵,及時鼓勵,肯定評價要多於否定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要把握好,不要使學生的自評、互評變成自我誇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評價要中肯,要切合實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專注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6、教師做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

  所以為了做一個好教師,一個能被學生認同的好教師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佈置在教學環境中,這樣學生才能進入專心的學習狀態;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為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我們既要承認激勵賞識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認它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這才是科學的發展觀。當然懲戒要以尊重學生的人格為前提,批評時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語氣,講究“度”。我們教師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被學生認可、接受,那麼就不會再有教不好的學生了。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2

  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應立足訓練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養成熱愛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培育學生愛美的情趣,健康的個性,良好的意志品格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筆者從事小學語文教學28年,在不斷的摸索中尋求好的教學方法,得出的結論是“以讀為主精講多讀”。

  朗讀課文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低年級主要是識字;中年級是詞語、句子;高年級是段、篇、章。大量的識字,詞語、句子的教學,段、篇、章的講解都要在閱讀中進行,故小學語文課又稱之為閱讀課。朗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一要務就是引導學生朗讀好課文,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學會說話,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指導小學生朗讀課文,老師範讀課文很重要。要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讀得響亮,讀出感情來,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老師的朗讀要讓學生有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地感覺,真正起到示範的作用。在範讀的同時教學生字、新詞,讓學生在老師的範讀中學認會生字、在老師的範讀中理解新詞。

  指導小學生朗讀課文,老師點撥迷津很關鍵。要點在關鍵處,撥在疑難處。朗讀技巧的訓練是指導朗讀的重點,老師要結合文章內容具體說明語言的表現形式,如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應當怎麼讀,不應當怎樣讀等。讓學生既有情感的認識,又有情理的指導,理解地朗讀課文。要讓學生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知道根據文章的內容或說話的意圖、感情作適當的強調的停頓。還語音、語氣聲調、速度、節奏都要根據課文內涵、感情色彩有和語言結構作恰當的明確的指點。學生容易讀錯、讀偏的字、詞、句老師要撥教到位。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讀正確的、理解的、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才能把學生引入文之中,體會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才能幫助學生學會在日常生活中正確運用課文中的字、詞、句,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情感。

  指導小學生朗讀課文,形式要靈活多樣。小學語文教學多安排時間讀書,這是個好辦法,但一定要注重讀的方式和方法,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課堂上除了老師的範讀和引讀外,應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實際,恰當運用學生默讀、齊聲朗讀、個人朗讀、分組朗讀、提問朗讀、扮角色朗讀等形式多樣的朗讀方法。還要把朗讀和複述結合起來,讓學生學會用課文的字、詞、句說自己的話,講自己的事,這樣可以誘發學生朗讀的熱情,啟用學生思維的火花。小學三年級語文課本上冊第8課《我不能失信》是篇閱讀課文。筆者教學時先提出“《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講述了宋慶齡小時候怎樣的一個故事?”“宋慶齡小時候的這個故事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兩個問題,範讀了一遍課文,然後作了些朗讀技術指導,並提醒學生閱讀時注意體會“忘記”和“失信”有什麼區別。

  讀後,將這三個問題提問學生,幾乎全班的學生都舉手了。有的說:“這篇課文記述了宋慶齡小時候誠實守信的故事。”有的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孩子。”有的說:“‘忘記’是說了的話記不起來了,‘失信’是答應別人的事不去做。”學生在閱讀中,該掌握的詞句理解了,該懂得的道理明白了,還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可以文章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講讀課文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我國語文教育史上有一句千古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說書讀熟了,文章的意義自然就理解了。小學語文課本詞語雖不深奧,卻用得很到位。老師的講解只能點到為止,講多了學生接受不了,講深了學生理解不了,甚至只能是老師越講越糊塗,學生越聽越朦朧。最好的辦法是透過反覆的朗讀,達到意會,引導進行言語的感知,使他們懂得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作者情感的豐富。

  講讀課文,要以讀為主,精讀多讀。可以這樣說,課文的思想性,教育意義,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包含在課文中的。老師在講讀課文時要精講多讀,讀講結合。讀中有講,講中有讀。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讀中悟語。

  南宋教學家朱熹在《朱子家訓》中有言: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之豈不到乎?因此,在要求學生朗讀時應該集中注意力,用心思考,把朗讀跟理解相結合起來。教學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灰雀》一課時,筆者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指導學生讀。先告訴學生,《灰雀》一課寫的是列寧、灰雀和小男孩之間發生的事情。提出列寧、灰雀和小男孩之間發生了怎樣的事情呢?讓學生帶著思考,細聽老師朗讀課文。接著教學生字、新詞,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如何把握好有關的字、詞、句,指點哪些地方要用怎樣的語氣,用什麼樣的感情讀。佈置學生像老師範讀課文那樣朗讀全文。再就提出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寧對小男孩的尊重和愛護?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誠實和天真?這樣三個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因這課書對話比較多,為培養學生的口頭髮表能力,就組織分人物進行對話朗讀。透過這些形式的朗讀,學生掌握了字詞、學會了對話,還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老師提出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感想時,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愛護大自然,珍惜生命。”有的說:“誠實做人,知錯就改。”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熟讀課文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小學從三年級起開始習作,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唐代詩人杜甫自有感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後人又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的說法。小學生“讀書破萬”、“熟讀唐詩三百首”,實在沒有必要和可能。但熟讀課文,積累一些妙詞佳句,學會謀篇佈局,為寫作打下基礎是非常必要的。小學語文課本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自名家之作,是引導學生入門習作的最好範文,讓學生先“吃透一本”,再“觸類旁通”,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就能就能觸景生情,就能把文章寫好。

  所謂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指導小學生作文要從培養學生說話開始,要把讀與說,說與寫有機結合起來。閱讀重在吸收,說話重在傾吐,寫作重在運用。讀是寫的基礎,讀是寫的前提,讀是寫的培訓。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我們要創造性地使用課文這個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小學三年級語言上冊有課《秋天的雨》,作者用詩的語言,詩的感情,描述了秋天的特點,帶給人們秋天美的感受。教學時老師要重點指導學生帶著課文描寫了秋天哪些特點,是怎樣描寫這些特點的兩個問題讀好課文,熟讀課文。學生掌握了課文詞彙和寫作方法,儲存在腦子,到時候寫類似文章就能運用自如。筆者教學這篇課文後,組織學生到貴港天平山國家森林公園搞了一日春遊,回校後佈置學生以這次春遊為內容,自由命題寫篇作文。有個學生以《春風》為題,模擬《秋天的雨》寫了一篇文章,寫出了春風把溫暖帶到人間,把溫暖送給大自然,把溫暖灑向田野所發生的種種變化,描述了春風吹拂,萬物生機,百花爭豔,欣欣向榮的景象,展示了春天的美。這雖然是模仿,卻也走出了原文,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是了不起的成績。

  綜合上所述,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精講多讀,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才能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進入小學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3

  透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對新時期的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認真領會區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會事半功倍。我們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行動上才能跟上步伐。

  我透過查閱教育教學文獻資料,瞭解到有效的教學系指教師透過一系列的變數促進學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學。有效的教學總是著眼於教學目標的取得。也有學者認為,有效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智力學習的教學;有效的教學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進學生積極地掌握知識以及團隊工作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建立終身學習態度的教學與學習。還有學者認為,有效的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功地達成了預定學習目標的教學。從本質上講,有兩個因素制約著有效教學:其一是教師必須明確促進什麼樣的學習;其二是教師必須安排和提供給學生獲得這種學習的學習經驗。不難看出,著眼於目標的定義,重點強調的是預期的教學目標的達成。

  教學之效,結果表現為質量。質量來自哪裡?來自日積月累的功效。這日積月累,涉及面甚廣。單就課堂教學而言,來自於每一節課,以及相關的課前深入研讀教材以至有效備課、課後根據學情差異有效佈置和批改作業、培優補差輔導、科學訓練考試、深入教學反思和習慣總結提升……

  認真推敲起來,從一定義以上說,實現教學有效、高效,就是抓好抓實教學常規。說到教學常規,大家都有話可說。但是,說起來常常不外乎這樣一些話語:備課,三次備課兩次飛躍;上課,方式轉變師生互動;作業,減輕負擔;輔導,有的放矢;訓練,講究科學;反思,教後筆記;總結,撰寫論文……這些,都沒錯。

  但是細加研究,又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備課,飛躍不易;上課,互動艱難;作業,負擔難減;輔導,亂矢穿空;訓練,機械重複;反思,鮮花朵朵而已;總結,論文拼湊罷了。要真的做到有效,照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教學的每一個常規環節做到精細。

  最佳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教師苦苦追求的目標。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那就會導致活動流於形式,這樣不但學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而且教學任務也難以完成。我下面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一、尊重教學條件與教學內容的實際

  開展課堂教學,應該以尊重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的實際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課堂上,我們在選用各種教學媒體時,應遵循“簡單、實際、經濟、易操作”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適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為基本出發點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課堂迴歸自然。

  二、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

  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我們還應充分重視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時並未達到教師的期望,學過的東西學生並沒有掌握好,有時又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課堂上,我們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們寧可不講,讓學生先放鬆一下,活動一下。學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一般也不能往下講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說,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活動形式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而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作支撐。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透過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才能使學生對新知識和技能的感知鮮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課堂活動太過頻繁,密度過大,學生忙於配合老師應付這些活動,忽略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課並不是一堆或有趣或無趣的活動的無序集合,而應該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絡的活動序列,這些活動相互強化和鞏固,從而使學習朝著教師努力的方向發展。無論教師採用何種教學形式,都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每個活動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有助於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學習與活動實現有機結合,使教學任務在活動中得以完成。

  總而言之,“課堂活動是實際的、千變萬化的;課堂是質樸的、創新的、激昂的;課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是情不自禁地從靈魂深處流露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的發源地。”讓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從“表裡不一”走向“表裡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共同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

  有效,是教育工作者永無止境的追求。

  有效的方法多樣,途徑多條,關鍵是——施教者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要有永無止境的追求精神。

  管理者要有科學的評價方法,要有寬容的態度激勵的機制。

  引領者要有深入獨到的研究,平等的態度,發揮有效促進作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積極吸收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努力縮小與其他教師的差距,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4

  今年我擔任初三的數學教學工作,面臨中考,面對學生現狀,我深感責任重大,壓力很大。在教學期間認真備課、上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下面我就這一學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教學質量,認真上好每一節課

  1、課前精心備課。認真鑽研教材,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瞭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瞭解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

  2、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所有的練習都進行了重新組合才讓學生去做,減輕學生的負擔。

  二、認真做好總複習工作

  1、重視基礎

  在整個複習過程中,我一直非常關注對基礎的夯實。因為只有基礎搞紮實了,才能談得上提高。哪怕是在中考前一天,我仍告誡學生:答題時,一定要先把會做的都做好,而且要確保正確率,在此基礎之上,再去鑽研哪些自己一時做不上來的問題。

  2、注重學生解題中的錯誤分析

  在總複習中,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針對出現的錯誤,幫助學生進行系統分析,強化學生的薄弱點,同時,透過錯誤來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從而採取措施進行補救。錯誤從一個特定角度揭示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在學習中對所學知識不斷嘗試的結果,教師認真總結,可以成為學生知識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領略解決問題中的探索、除錯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會產生有益影響。

  首先,要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其次,在複習過程中,提問是重要複習手段,對於學生錯誤的回答,要分析其錯誤的原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課後的講評要抓住典型加以評述。

  3、關心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予以關心,反覆採取措施,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指導他們改進學習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的困難,使他們經過努力,能夠達到大綱中規定的基本要求,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畢業生。首先,找他們促膝談心,把教師的愛傾注給學生,透過熱心、體貼、耐心的幫助,使學生體會到師生之間真摯情感,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其次,在課堂教學中,特別在題目的選擇上要有梯度,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逐步使他們學習質量有所提高。同時,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課外輔導工作,並在班內開展學習中的互相幫助活動。

  三、存在問題

  雖然採取了各種措施,各種方法,也盡力去做了,但工作中仍有不少失誤和不足之處。比如說:在對待學生時,耐心不足,尤其是到後期,對於一些學困生,更是缺少耐心和細心;還由於初三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很難照顧到全體學生,只能儘量的去做到面向全體。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5

  從事一年級教學工作已有多年。眾所周知,一年級是幼小過渡的關鍵點,也是後期學習打基礎的重要年段。而一年級上冊最重要的教學內容就是拼音的學習。拼音是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鑰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我既忐忑又興奮。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關於拼音教學的一些心得。

  一、認識學生,瞭解學情

  一年級學生剛剛升入小學,對小學生活感到很新鮮。主要特點是好奇,好動,喜歡模仿,但難以專心聽講。針對這個特點,我把課堂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大概15分鐘,主要用來教授新知識。第二部分也是15分鐘,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運用各種操練方式,強化知識的鞏固。第三部分,利用最後的10分鐘進行總結和課堂小測驗,確保學生在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參與其中。

  二、新穎方法,調動興趣

  拼音學習是學生進入一年級的一大難點。尤其是我所處鄉村小學,留守兒童幾乎佔了80%,家中的爺爺奶奶很多都不識字,更不用說輔導作業了。這就給拼音教學又增加了一個難度。學校的時間畢竟有限,而放學後學生得不到充分的練習,那怎麼辦?我把重點都放在了課堂上,向40分鐘要質量!藉助實物、投影、錄影、多媒體課件等多種手段,把所學內容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使單調、枯燥的教學生動起來、使孩子們樂起來,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如,學習聲母“q”時,準備幾個五顏六色的氣球作為教具,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藉助氣球的形狀和“氣”的發音,學生很快就記住了“q”的音和形。再如,學習聲母“d”時,首先放錄影:一匹馬在公路上“得得得”地奔跑,路上留下一個個腳印。藉助音像,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很快掌握了“d”的音和形。

  三、多樣練習,強化鞏固

  如果機械地讓學生去讀、去寫、去記、去練漢語拼音,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厭倦情緒,也會挫傷剛入學兒童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要根據兒童好動、好奇的特點,採用形式多樣的練習,將大量的練習寓於遊戲之中,鞏固所學知識。在拼音練習中,我主要採取的方式有“找朋友”、“摘果子”、“紙牌遊戲”、“開火車”、小組PK、兒歌、充當小老師等,寓教於樂,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堅實基礎。利用兒歌讓學生記憶怎樣給音節加聲調:“小小聲調給誰戴:有a在,給a戴,a不在,o、e戴,i和u在一起,誰在後面給誰戴”。使他們感到學拼音是一種遊戲,從而達到樂學,願學,主動學。

  四、及時評價,增強自信

  學生不論好壞都渴望被肯定,尤其低年級的學生。根據這一特點,我在平時的上課、批改作業的過程中會有意識的去表揚表現好的同學。比如最有禮貌的、字寫得最規範的、最遵守紀律的、上課聽講最認真的等等。誇獎學生的時候一定不要老是說“這位同學表現很好”。因為這樣說,並不能給學生起到一個很好的榜樣作用,減弱了表揚的價值。學生不知道他哪裡表現好,也就無從學起了。我們誇獎學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誇點不誇面。同時著重表揚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明確是因為我努力這樣做了,才得到老師的表揚。進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靈的成長。心理健康如此重要,但這卻也是我在實習期間一直忽視的問題。在最近進行的一次心理健康問卷的調查中,有近半數的學生學習壓力過大,甚至有極個別學生學習壓力極大,心理素質脆弱,這讓我不得不開始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學習壓力過大是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學生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心理問題,這次問卷調查也暴露出學生在處理學習壓力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我決定採取的對策是在課下與學生進行多溝通。古人云“言為心聲”,透過與學生溝通,在對話中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傾向,及時進行調整。但是在課下的溝通中,需要注意溝通的技巧,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策略:對內向的學生多加鼓勵,給予勇氣和支援;對於外向的學生透過語言進行引導,將學習壓力控制在適度的範圍。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也是一種特殊的職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成長,這種成長既包括身體上,更包括心理上,這次問卷調查告訴我在今後的實習生活中,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尤其是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身體上的成長,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心靈成長。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6

  人人都說教學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說法。[]確實,做一個老師挺苦挺累的,做一個好教師就更苦更累了,但這是 我們選擇的職業,所以我們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自成為一名教師以來,己走過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這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有苦也有甜,有累也有樂,有困也有豁。這些年的工作經驗告訴我,教師真摯的愛是啟迪學生心靈的鑰匙。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熱愛,才能奉獻。我的教學宗旨是:愛而不溺,嚴而有格,耐心細緻,一視同仁。對“好學生”不“一俊遮百醜”;對後進生關心備至,增加感情投入,想法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加之因勢利導,使之逐步完善自我。

  對學生的要求嚴格:一是嚴而有格,就是說對學生的要求有標準,教育方法不出格;二是嚴中有愛,和學生相處從不借口嚴格要求,而對學生擺出一副冷麵孔,一派咄咄逼人的氣派。要知道,一份嚴格之水,要滲上九份感情之蜜,才能釀成教育的甘露!

  “後進生”也有閃光點,關鍵在於是否發現。學生的一個進步,一次好事,一次較好的作業······都是星星之火,教師及時的肯定、表揚、鼓勵,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對他們樹立自信心是有極大作用的。在課堂上,我總是多給他們表現的機會,如果對了,我會高興地說:“你聰明”。即使回答不上,我也會給他一個激勵的目光。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7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他便學會鍾愛別人;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忙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完美的世界。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用心、樂觀、進取、勤奮、堅強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

  教師不僅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潛力是教學的關鍵。

  新教學觀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潛力,在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會學。這種參與不僅僅僅是簡單的課堂提問!新教學觀首先要求教師要吃透學情,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在什麼狀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把微笑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傳遞給每位學生,把和諧的微笑送給每位學生。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8

  開學幾個星期以來,我感受最深的是學困生的教育問題。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中,有幾個還能夠教好的學困生,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懶惰、畏難,就讓我多花點心機幫忙他們,督促他們,讓他們在小學最後一年有所學、有所得,其實能看到他們的點滴進步是十分開心的一件事,此刻我對他們的進步有一點信心,就讓我們共同努力,爭取進步,不敢奢望他們的進步有多大,起碼讓他們不能厭惡數學,如果能有點進步,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

  策略一:在課堂上要不時關注學困生,如果發現他們分散精神,就立刻提問他,他不會回答,那我就不動聲色,提問另一個成績跟他差不多的學生,當然我心中有數,這個學生必需當時是有聽課,並有把握他會回答出我所提的問題,並對這個學生給予極高的評價。那不會回答我問題的那個學生就能明白老師對他的批評了,會自覺地認真聽。

  如果這策略沒有成效,說明那個學生臉皮夠厚,還需要更進一步嚴厲的批評,就要出策略二:再一次不動聲色提問他,如果還不會,我就對他說:“可能你坐著聽不能集中精神,那你就站著聽課,如果你能回答出老師的一個問題你就能夠坐下聽。”這時絕大部分的學困生都會用心聽課,爭取能回答出一個問題。

  策略三:課後輔導。利用下課的十分鐘,我主動走到那個學生前,輔導課堂的學習要點,並根據學生的性情作適當的批評。比如:如果那個學生是比較頑皮的,就嚴厲批評,如果那個學生是因為聽不明白而分散精神的,我就不作批評,只是輔導他之後說些鼓勵的話,讓他明白自己並不是個笨學生,只要能控制好自己,認真聽課就能聽得明白,就會越學越好的。

  策略四:時時表現出老師是關心他們的。在課餘時間,絕對不能對學困生冷淡,適當時候甚至要比其它學生熱情,跟他們拉家常,跟他們拉近關係,記住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上星期我班一個頑皮的學困生跌傷髮腳,缺課幾天,當他第一天回校上課,我就跟他聊天,問問他怎樣跌傷的,還痛不痛,還表揚他腳還沒好就回校上課,並利用午練、第二課堂時間給他補課。我想這樣一來,無論那個學生在老師心目中是如何的頑皮,他也會對我有好感,跟我親近了,我對他的教育效果就明顯了。

  策略五:嚴愛有度,激勵為主。學困生的通病是懶惰、畏難。懶惰就需要嚴厲來管促,畏難就要老師的愛心來樹立他們的信心與意志,克服畏難情緒,老師的不斷激勵是學生進步的動力。

  以上策略要不時使用,持之以恆,效果就必定明顯,我真的好期望我的學困生能有所進步,不僅僅僅是學習成績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完善人格,做個懂得真善美的好人!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9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人類禮貌的傳承者,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人們給了教師無數頂桂冠,每一頂都那麼誘人,這也許是我最初愛上這個職業的原因吧。

  今年,幸運的我如願以償成為某某中心小學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第一次以小學教師的身份走進課堂,感覺一切都是那樣完美,然而,醉酒方知為師難阿!才幾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覺一掃而空,應對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們,我才真正意識到教師職業是何等的艱辛和瑣碎。三尺講臺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難阿!這難道就是我將要為之奮鬥一生、奉獻一生的事業嗎?我有點茫然。這時候李校長看破了我的心事,對我說:“教師工作是細緻的,繁瑣的,有時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務必記住教師乾的是良心的活。”聽了這些話後,我很慚愧,也豁然開朗。“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寫照阿!

  此後,在校長的推薦下,沒課時我就旁聽老教師的課,學習老教師的上課經驗。我也有了一個執著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業,努力工作不斷進取,盡我所能,讓每一個學生能成人,讓每一個家長都放心,”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課程理念,已成為我從教的最高準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情。

  還記得開學第二週,我們班有個叫少博的小男孩,能說會道很可愛,但是在學習方面,他給人的感覺就沒那麼好了,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做作業動作很慢,不肯動腦筋,書面作業相當潦草,發現問題後,我找他談話,期望他遵守校園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能改,爭取進步,但是剛說完後,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課竟然變本加例,當時真的心

  都冷了,想想還是算了,要不放棄吧,但又覺得十分不幹心,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必須要轉化他!

  為了轉化他,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我先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做為學生就應尊重老師團結同學,樹立做個好孩子的思想。

  2、在批改作業時我用了足夠多的激勵語言,儘可能的激發他的進步。例如:這次作業很棒,有進步;老師其實很喜歡你,如果你把字寫的再好一點就更完美了等等。

  3、在課堂上,反覆地提問他問題,在回答正確時,我毫不吝舍地給予肯定,表楊,回答錯誤時,我會稍微引導他,讓他再想想。

  4、課後,我會詢問他身旁的同學,看一下他的表現狀況,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狀況。

  一週以後,我發現他的狀況有所好轉,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了,作業安時完成,回答問題也用心了,於是,我開始反思這種狀況,我發現,我把這種方法用在了另外一個不愛說話其他狀況與少博同學差不多的學生身上,效果是一樣的,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從這件事中,我深刻認識到,要做好一個老師務必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每位學生的實際狀況是不同的,教師務必深入瞭解,弄清學生的行為習慣及落後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正確引導。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0

  我班的水彩筆是集中放置的,每次作業前發放很費時間。為此,我想了一個辦法:在放水彩筆的櫥上用幼兒自己組喜歡的圖片卡標好組次。作業前,每組請一個小朋友找自己組喜歡的圖片卡去取水彩筆發給本組的同伴,作業結束後要求每個小朋友將水彩筆放回原處。採用這種方法,既節省了時間,又培養了幼兒收拾整理學具的能力。

  這招真靈

  每天午餐前孩子們圍在錄音機旁聽他們喜歡的故事。聽著聽著,幾位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又耐不住了,他們拉拉這個,碰碰那個。以前我總是用語言制止他們,但效果不持久。這次我換了一個辦法。我偷偷的按了一下暫停鍵,故作神秘的說:‘‘咦!怎麼停下來不講了,一定是講故事的阿姨看到我們有的小朋友不專心,她生氣了,不願意再講了。’’那幾個孩子‘‘唰’’的一下靜了下來,小眼睛盯住錄音機,還不時看著我。我又偷偷的按了一下暫停鍵,由於害怕講故事的阿姨再生氣,那幾個調皮的孩子也聽的特別認真。

  菜餚品嚐員

  幼兒飲食總是有偏食的,甚至不吃所做好的菜,無論怎樣介紹其菜餚的名稱、營養等,這些幼兒還是無動於衷。為此在午飯前我改變了策略: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勇敢,先品嚐一下今中午的菜做的好不好吃?於是這些偏食的幼兒成了“勇敢者”,再讓他們告訴大家今天的菜怎麼樣,好吃不好吃,由此來引起孩子的食慾。漸漸地這些偏食的幼兒,也就不再偏食了。這樣做效果特別好,每次幼兒都爭著當品嚐員,用餐時吃的也格外津津有味。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1

  還記得剛從師範畢業時接了一個三年級的班,印象最深的是第二課《三過家門而不入》。上完課回辦公室就聽同級組老師說一節課四十分鐘時間根本來不及上,而我為何感覺時間還有餘呢?一個單元上完,測驗的平均分比其他班差了一大截。於是,我知道我的課堂教學一定有問題。我向同級組老師求教,有機會就去聽她們的課。最後,找到了問題的癥結——上課時,我的眼中只有教案而沒有學生。我只知道教學時算準了時間,一個環節一個環節說下去,而沒有關注大部分學生的實際反應,學生只是表面聽過而已,課堂內容根本沒有學紮實,毫無課堂效率可言。我在改進自己教學的同時,嚮往著能接一個一年級的班級,從頭開始。沒曾想,自己就真的與一年級結了緣,竟在一二年級裡跌打滾爬到至今。這幾年也摸索出點滴心得,供老師們參考。

  一、注重過程 培養能力

  一年級字詞教學看似下“小菜一碟”,其實大有文章可做。過去在字詞教學時,我常常越趄代庖,千叮嚀萬囑咐“這個字不能多一點,那個字不能少一撇”。學生總是被動的接受。一堂課下來學生打不起勁來,思想開始不集中,老師也感到口乾舌燥、筋疲力盡。在認真鑽研教材後,我發現學習生字的規律是有規律可尋的,學生只要掌握了方法,完全能夠自己學習。關鍵是我們要教會學生運用這些方法。例如:星期五在教授《看天鵝》這首兒歌時,我重點教學“鵝”字。我問學生:“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這個字?”學生們有的說:“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認識這個字,‘我’加‘鳥’就是‘鵝’。”有的說:“我用換一換的方法記住這個字,‘雞’去掉‘又’換上‘我’就是‘鵝’。”有的說:“我用編順口溜的方法記住這個字,‘我加鳥,鵝、鵝、鵝’。”甚至有的小朋友能用猜字謎的方法創編認字,如:“我和鳥在一起,打一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用眼睛看,用腦子分析,用小嘴說,不但記住了字形,更重要的是鍛鍊了他們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一堂成功的課,精彩之處在於學生。學生說得好,一個接著一個回答,一個比一個說得響亮完整,就會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確實,兒童必須經常運用其業已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投入到活動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此時他們的能力與潛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別開生面 提高實效

  二期課改,一堂課三十五分鐘,要求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實效。要提高實效,必須充分重視和尊重兒童的自身興趣和精神需要,給予他們一定自由發展的時間和機會。一旦學生活動是出自第一需要的話,他們就能自發地控制自己、全神貫注、一心一意地投入,表現出純真的自控能力,無所顧忌,目標鮮明;不因失敗而停滯,不因成功而自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憑藉靈活的教學策略使課堂“高潮迭起”。在平時的字詞教學中,我經常交替運用“對號入座”、“送信”、“生字寶寶不見了”、“猜字”、“放鞭炮”、“過山洞”等形式,使學生思維沉浸在新鮮的情境之中。同時,這些形式方法也具有及時檢查、反饋的效果,提高了學習的密度。

  三、良好開端 源於習慣

  習慣是由於重複或練習、鞏固下來而變成需要的行為方式,它是在教育過程中形成和培養起來的。在語文教學中,寫字、說話、朗讀、背誦等諸多習慣的培養,只有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才能使之形成,而課堂是學生學習最活躍的場所。

  剛入學的孩子在寫字時,常常會忘墊墊板,寫字姿勢也不夠正確。於是,我

  編了一首簡易的兒歌,在我讓學生寫字時,我只要說:“準備寫字!”他們就馬上接著說:“一壓一墊,一尺一拳。”並邊說邊做。老師不但可以省下苦口婆心勸告的時間,而且還能使學生口到、手到,效果出奇的好。

  當我要求學生齊讀時,我會說:“準備讀書。”他們就對著說:“左手按書,右手指書。”孩子們說到做到,動作神速。當比賽朗讀時,我會讓孩子們自由選擇願意和誰比,可以和個人比、也可以和小組比、全班比;還可以和所有男生或所有女生比;甚至與老師比。每到這個環節,孩子們積極性很高,取長補短,讀得琅琅有聲。

  由於時間匆匆,上述很多想法還欠成熟,做法還欠完整,懇請老師們指正、幫助。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2

  閒暇時,和孩子們嘮嘮家常,聽聽他們的小秘密,既可以分享著孩子們的快樂,又可以培養和鍛鍊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午飯後,和孩子們在走廊上沐浴著冬日裡的暖陽。這段時光,是最愜意的,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有的拿著心愛的玩具一起分享、有的結伴做做安靜遊戲,而這時,也總會有幾個孩子圍在我的身邊,和我“沒大沒小”地閒聊。

  一次,“小大人”似的婷婷則一邊摸摸我的手,一邊“甜言蜜語”地說:“老師,你像牛奶白!我很喜歡你。”聽著這廣告詞般的誇獎,我頓時忍俊不禁地對她說:“你也挺白的啊!”“哪裡呀,我一點也不白。我爸爸也很黑,媽媽說他黑得像墨水(他爸爸是自己做小生意的,經常在外地跑),所以我也不白了。我媽媽還說我要能再白一點就好了!”婷婷有些憤懣卻又充滿期待地說。原來,小姑娘的心願是能像童話裡的公主那麼皮膚白皙啊!瞧,這孩子的話,說的多好。我想,這真是個可愛而美好的秘密,我也由衷地和她一起期待這個秘密能慢慢成真。……這些小話題經常會出現在和孩子們的談話、交流中,卻令我印象深刻。

  集體活動中、區域遊戲時,老師都不可能與孩子閒談這些家常瑣事。而利用這些閒暇時光和孩子們好好聊聊,你會看到很多平日裡看不到的畫面、聽到平日裡聽不到的話語、發現平日裡不容易被發現的“秘密”——有孩子們的憂慮、有孩子們的心願、有孩子們的喜好、有孩子們最內心深處的想法。和孩子們聊聊,聽聽他們的“小秘密”,分享他們的快樂、分擔他們的憂愁,會使我們越來越瞭解和理解孩子,使我們的心離得更近,也能使孩子們越來越能說會道。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3

  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好孩子是表揚出來的”。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有一點進步,我們要及時的表揚他。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我剛帶寶寶園的時候,我發現紫薇,每次說話都低著頭,害羞,還有點膽小。在一次上課的時候,我故意的讓她回答問題,增強自信心。在他回答完了之後,我就及時的表揚她,鼓勵她、親親她的臉。在這些鼓勵表揚之後,他漸漸的大方起來,不害羞了。見到老師之後也和快和老師打招呼,簡簡單單的鼓勵和表揚而改變的。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誇獎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一粒胚珠的動土而出,需要充足的氧氣,雨露的滋潤,陽光的照耀,不然,它將會慢慢枯萎,永遠埋藏於地下。幼兒就象胚珠,老師的愛和關注就是他們健壯成長的動力。

  課堂上,面對孩子的嬉鬧和喧嚷我有點束身無策,情急之下,我扯破喉嚨喊了一聲:"都坐好了!"那氣勢,肯定是出言如山,不可違抗。看到我凶神惡煞的樣子,孩子們害怕了,趕緊坐好。可是沒過幾分鐘,又亂作一團,我轉念一想:我不能在孩子們心中充當機械的權威者,我應利用我們之間相互融合的情感來解決問題呀。想到這搭,我故作神秘地告訴大家:"我發明了一個奧秘,我喜歡的孩子秋水裡還有老師呢!"孩子們馬上好奇起來,紛紛問我:"老師,你喜歡我嗎?""老師,我的秋水裡有無你?"我像放哨似的,從每個孩子身邊走過,孩子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我,恐怕錯過我的秋水。檢查完後,我說:"喜歡和我學習的小朋友,老師喜歡你,你的秋水裡就會有老師!"接著我列舉了幾個小榜樣,這一招真奏效,孩子們都但願本身的秋水裡有老師,聽得特別當真,回覆問題也很積極,整個教育活動生動有趣。

  "老師,你的秋水裡有無我?"很快成了我的一句口頭禪,孩子們也總長短常當真地注視著我,但願從我的秋水裡找到他本身的影子。秋水很快成了我們相互通報資訊的通道和表達愛的視窗。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滲透著我和孩子們之間無盡的愛。我真的但願我播種的這些胚珠,能夠勇敢的面對風雨,健壯成長。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4

  體會之一:認真對待

  我很熱愛教學工作,更喜歡和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把教書看成是我的事業,教學工作體會。在教學工作中,我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但我並不覺得累,更不覺得苦,相反,我深刻體會到了“從事你所喜歡的工作就是一種幸福或享受”的說法。平時,我認真對待學校的每一項工作,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對待學校或班級組織的每一個活動,不搪塞推脫,不馬虎了事。我一直堅持秉承“真心做事,誠心做人”的風格。無論多麼煩瑣艱難的事情,只要你去認真對待了,我想總能做好的。

  體會之二:精講精練

  假如我們有機會可以自己選擇教幾年級的話,我想大部分的老師們肯定不會選擇教六年級。因為你一旦成為六年級的老師,就會受到更多來自各方的壓力。這種壓力是無形的,這種壓力會使你無端的變得焦慮,這種壓力會迫使你放棄很多休息時間,去想盡一切可能使用的辦法來施教於學生,可謂“苦教”。同樣,進入到六年級的學生,也毫無倖免地受到家長、老師施於的壓力,他們也不得不放棄很多休息時間,無奈地做著大量的習題,無奈地應付著語文、數學、科學、英語、品社、美術、音樂老師的輪番“轟炸”。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就得從教師自身做起,提高課堂效率,做到精講精練。

  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機會,內容要“全”,練的習題要“精”,練的時間要“足”,訓練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簡到繁。有很多老師反應學生家庭作業做不完或做的不好,究其原因是回家時間不夠沒有人輔導。其實所謂家庭作業只不過是教師想讓學生鞏固今天所學內容而佈置得學習任務,那麼教師是否可以改變觀念,把家庭作業放在課上完成呢?課上有老師的督促,那麼時間從何而來呢,那就要求教師主意上課效率,從課堂上擠!

  體會之三:以本為本

  現在的試題,具有新、全、活等特點,知識點多,覆蓋面廣,問題設計的角度新,對能力的要求高。根據這些特點,教學時既要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又要會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既要全面掌握,又要突出重點。

  體會之四:調動積極性

  前面已經提到了,由於學生課業負擔的加重,以及各方面的壓力,學生被動學習,特別到了畢業總複習階段,整理知識的枯燥乏味,更讓學生感動疲憊,隨之而來的是教學效果差。這時,教師就要設法去啟用學生學習的內驅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開學初,我透過上半年的期末考試和平時細心觀察,在全班31人中挑選十五人分別為正負組長,組長按序挑選組員,組成二人學習小組有時需要是四人小組,而後開展小組間的比賽,目的是讓學生互幫互學,在小組內激發學生學習的鬥志,形成奮發向上的班級學習氛圍。除此之外,每個同學在班級中選定一個成績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學作為自己的學習競爭夥伴,也就是優秀的找優秀的,合格的找合格的,讓他們在同一層次的同學中找到自我,確立努力方向,在考試中實現自己的目標,在享受成功的喜悅的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新動力。

  總之,我們可以採取多種方式、方法,在枯燥乏味的畢業複習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用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複習效果。

  體會之五:給學生留足夠的課餘活動時間

  六年級學生課業負擔重,學習壓力大,學生需要有充裕的時間釋放這些壓力,所以該玩時還得讓學生玩!有的老師佔用課餘時間輔導學生,狠抓時間不放,我覺得沒有必要,不但起不到好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產生膩煩感,輕則厭惡學習你所帶的這一門,重則厭惡學習,產生輟學的念頭!處在青春期的學生逆反心裡增加,但是感情也變得很細微!老師一句表揚一個關心的動作,都會使學生心裡產生微妙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他今後的學習,所以六年級的老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更要多瞭解學生的心理,學生喜歡玩,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要讓學生盡情的玩!

  說句真話,要帶好一個班不容易,要帶好一個畢業班更不容易,這需要教師們付出多少心血!我想:只要我們能團結一致,和孩子們一起努力,一定會有自己的一片天空!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5

  在本次社會領域教育教學培訓中,真的是受益匪淺。有時在和寶貝們上社會活動中,一不小心就會走到語言活動中去,活動結束後自己才知道反思,怎麼會這樣引導孩子呢?透過這次周老師的培訓讓我領悟到很多。謝謝!

  幼兒與成人、同伴之間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遊戲等,是其社會學習的重要途徑。社會領域的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幼兒社會態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尤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之中,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支援的良好環境,避免單一呆板的言語說教,應為幼兒提供人際間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動的機會和條件,並加以指導。

  一、正面教育

  正面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則,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對幼兒提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對幼兒的行為作出補充和修正,在維護幼兒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滲透課程的要求。首先是以積極的方式對幼兒提出要求。當我希望幼兒用某種方式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就直接告訴幼兒具體如何去做和做什麼,而不是告訴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麼。其次是積極的環境。一個良好的、積極的環境意味著一個能夠誘發、維持、鞏固和強化積極的社會行為的環境。

  (1)在物質上是豐富和多樣的。

  (2)在氣氛上是寬容和接納的。

  (3)在制度上是明確和必要的。

  (4)在設計上是具有某種傾向性和暗示性的。

  再次是縱向比較而不是橫向比較。當週老師在說到這一點時,我都在想自己有沒有出現這樣的教育方式一一對應著。最後行動和言語相互強化。當我們在告訴孩子答應別人的事要做到,做個誠信的人時,首先我們也應該是這樣做的。答應孩子的事情不能忘,自己首先就要做一個好的榜樣,這樣孩子也會跟我守誠信。

  二、生活教育

  社會性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藉助於日常生活,並且為了日常生活而進行的。從寶貝們入園開始,社會領域的教育就一直存在著,並不是只在課程中存在的,以及各個節日時時刻刻都涉及到了社會領域的教育。在活動中,幼兒學會與人交往,同伴之間要學互助、合作和分享,要有同情心,培養幼兒愛父母、愛長輩、愛老師、愛動物、愛生活的社會情感。引導幼兒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恰當的評價,培養幼兒的自我意識和初步的價值觀,

  三、社會領域課程的組織

  幼兒的全面發展是指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因此,社會性發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社會教育必然地成為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6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將生活和教育聯絡起來,生活教育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生活”不再是普通的日常生活,而是具有無限教育內涵的概念。

  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生活即教育”也時刻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園日常生活內容豐富,涉及的面非常廣,隨時隨地都可捕捉到環境教育的契機,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滲透相關的教育更是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平時不浪費糧食。每天吃飯,吃點心時,堅持督促小朋友做到將自己的飯菜吃乾淨,吃完後每個小朋友要自己檢查桌面、地面和碗中,是否有飯粒掉下,桌面、地面、碗裡都要保持乾淨,地上有,要撿起來扔垃圾桶裡,並且下次做到吃飯小嘴湊在碗裡,儘量不要掉出來;懂得節約用水。每次洗手總有個別小朋友要玩水,無形中浪費了許多水。為了讓孩子理性地感知水的浪費,我們除了在水龍頭上畫開小水的點子外,每次洗手我們還將下水口堵住,每天觀察用水量,水位超過紅線,就表示今天有小朋友沒有節約用水,孩子每天會觀察水位,想想自己洗手時有沒有浪費水。久而久之,孩子們形成了互相監督,自覺節約用水的習慣。

  我們將保教貫穿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在日程生活中進行隨機教育,使孩子們在輕鬆、愉快、自然的氣氛中獲得知識和滿足。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7

  在我們的教學生涯中,有兩種學生常常會引起老師們的注意。一類是學霸,另一類是通常惹事生非的學生。還有一些學習成績不好,但也不違反紀律的學生,總是被我們老師遺忘,也許是因為我們教學的匆忙沒有過多時間去關注她們,今年我來到寺河支教,因為班裡的同學不多,我默默關注著班裡每一個同學。

  我們班裡有一對要好的女同學小婷和小孟,成績不太好,每天她倆一起默默的來,又默默的走,在班裡幾乎不和同學說話,總是默默無聞,臉上也從來沒有笑容,每次有機會我總是試圖嘗試和她們溝通,孩子總是以默默無語而收場,大半學期了我和她們幾乎沒有說過話,但孩子臉上的憂鬱表情很令我心疼,我很想告訴孩子,雖然成績目前不太好,但成績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學習方面盡力就行,我們都要每天過的開心快樂。

  終於在一次她們倆請假出去要給小孟看病,整整一下午沒有到校,去校門外找了一圈,也沒有見人,下午放學時終於等到了她們倆,在我的耐心詢問下才知道她們因為錢問題鬧了矛盾,在校外糾纏不休,才遲遲不進校園。我沒有過多責問她們倆,而是說出了我對她們倆安全的擔心,她們漸漸對我有了信任,然後第一次坦露心聲說出了她們因為錢產生矛盾,我花了三四個小時仔細詢問,耐心的幫助她們倆調解解決。另外我告訴她倆每天都要開開心心地,學習方面盡力就行,不要有太大的壓力,每天都要微笑面對生活,尤其要做到每天看見我都要笑一笑。漸漸地她們倆每天見我都免為其難的靦腆一笑,總是在下課時偷偷塞給我一個糖果,去我宿舍給我送個蘋果,本打算拒絕的,轉念一想,這也許是孩子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每次我接受時孩子都會很會心一笑,撒著歡跑走了。

  一次週五下午第一節課下課,小孟找到我說她不想回家。我問其原因,她告訴我因小婷借她的錢沒有還,怕爸爸打他,她爸爸以前經常打她,而且打的很重。我知道後跟他爸爸電話溝通快一個小時,說出孩子心裡的感受,並一再告訴他,孩子大了不能再打了,有事好好溝通,否則會出現無法挽回的後果,並讓家長給我做了保證。事後告訴了小孟,她爸爸的保證,讓她安心回家,回家後有什麼情況跟我溝通。我把我的電話寫在她的手心裡。週日下午上學,小孟找到我高興地說這周爸爸沒有打他,並對我說:謝謝老師!孩子露出了笑容,夕陽的餘暉照在她的臉上,我第一次發現她原來也很美!

  快要期末考試了,一次晚上就寢時小孟肚子疼得直打滾,學生告知後我飛快跑到宿舍,她已經起不了床,我趕快喊來了一位男老師,幾個學生把她扶起來,男老師揹著她,我們去了鄉里醫院,寒風凜冽,我因為著急只在睡衣外面加了一個大棉襖,褲子還是單睡衣,寒風故意只往褲腿裡灌,渾身好像被風颳透了,凍的我瑟瑟發抖,還是堅持陪著她檢查,幫她拿藥,凌晨2:00看完病,扶回校園看著她吃完藥送回寢室,以後這樣的情況發生好幾回,去了醫院也沒有檢查出什麼大問題,但她犯病時那種痛苦的表情,甚至暈倒過去,作為老師看著特別心疼。但我一直思考著小孟問題,明明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但犯病時的痛苦神情依然揪著我的心,孩子的一輩子還長,學習都是小事情,這麼活著好痛苦。

  期末前夕職高開始招生了,小孟每天都緊鎖眉頭悶悶不樂,瞭解後得知小孟要報職專而父親堅決不同意,職專老師應孩子之邀去家裡做爸爸工作,被小孟的爸爸罵了出來,小孟哀求的眼神看著我,讓我幫幫忙,我說:我只能試試吧,我首先和家長溝通,問家長對孩子報職專學校的看法和顧慮,然後推心置腹幫其分析利弊,又說了孩子當前在學校的情況,從長遠的打算來看,孩子的開心快樂最為重要。在我的多次建議下,終於一次週日上學來,小孟告訴我爸爸同意了,她說一直以來,她學習成績不好壓力很大,也很自卑。上職專壓力不大,她會好好做自己,盡力去學一門技術,為將來美好生活去努力奮鬥。那一刻她笑得好燦爛!

  那天小孟要去職高報到了,來學校看我,我拉住孩子的手告訴她:每天都要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堅持微笑著,有一天你定會活出你自己的萬丈光芒!

  孩子帶著燦爛的笑容,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了,看著孩子充滿自信的背影,我相信未來小孟定會用燦爛的笑容面對生活的每一天,我也相信這抹微笑的種子會在她的心裡生根發芽,她的未來也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每每想起大山裡的那一抹微笑,我也欣慰地笑了!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8

  抽屜、床鋪亂作一團,學習上得過且過,體育鍛煉能偷懶就偷懶,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推卸責任、尋死覓活……有這些毛病的孩子真的挺不少,或許因為成績還不錯,就一白遮百醜的被忽略了,或許因為有的家長秉著一種我的孩子我只要他快樂就行了的教育理念而視若罔聞。

  一個連自己生活起居都不能合理規劃的孩子,一個對自己的學業未來都不在乎的孩子,一個對自己身體健康都不重視的孩子,一個連自己生命都不珍重的孩子……以後面對人生路上的種種誘惑、困惑、挫折又如何平穩度過?何談快樂?畢竟他不能一直成長在我們的庇護之下,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他終究要去面對社會、面對生活。那麼作為家長、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們到底要培養怎樣的孩子?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指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是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其中責任擔當這一素養對今後人生的走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更是家庭教育重中之重,畢竟在學業上走到金字塔尖的人是少數,但每一個人都要承擔起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認識到了責任擔當的重要性,我們就要好好考慮一下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擔當。

  責任——始於承擔家務。如果說責任感是“知”,有擔當是“行”,那麼有責任擔當就是知行合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們都聽說過“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這句話,它指的是更重視基礎教育,更多關注孩子。有些家長誤解了苦與樂的概念,以為孩子要嬌生慣養,不能受委屈,所以儘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有些父母或者長輩包攬一切家務,不捨得讓孩子分擔,甚至直接說“做飯、洗衣、打掃衛生都不是你的事,你的任務就是學習”。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作為家庭一員應該承擔責任的意識,慢慢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感受的思維方式。一個只考慮索取而不考慮義務和責任的人,長大後如何能夠獲得需要的資源?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這個跟蹤研究的結果有點驚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看到這個資料,我們該明白不讓孩子做家務到底是不是為孩子好了?

  讓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不要覺得他還小,在父母眼裡,孩子多大都還是個孩子。有分擔才有分享,今天若有過多的不忍,明天就有太多的無奈。在家庭中就知道主動分擔責任的孩子,才會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責任擔當——走向健康人生的基石。無論我們對孩子的未來有何種願景,一定都會期待他們擁有健康和快樂。那麼,一個人健康的標準是什麼?僅僅是沒病嗎?健康不止是身體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去評估心理健康情況:悅納自我、悅納他人,這是人際關係層面;樂於工作、接受改變,這是人與環境層面;主動協調情緒、擁有健康人格,這是人的內部層面;智力正常、行為符合年齡特徵,這是外顯層面。責任擔當就體現在從內在人格到生活表現、人際關係處理與人生目標定位上,可以說是身體健康的動力源,也是心理健康的奠基石。

  《我是演說家》這檔節目中,馬丁有一段關於責任的演講:我也問過自己,責任是什麼?責任是家長在孩子陷入迷途時的無私守護;責任是你的家庭和你的愛人面臨困難時的勇敢擔當;責任還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面臨危難時的挺身而出。責任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我一直堅信,如果一個人,不願意對小家負責,他也就無法對大家負責,根本不可能對國家負責。

  作為父母老師要培養孩子的責任與擔當意識,不僅要讓他們著眼於當下做好小事,還要學會著眼於未來有追求,去謀劃,付出心力,為自己的美好未來負責。首先,積極歸因,多賞識孩子。比如在學習心理指導中,將個人考試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等不穩定的、可控的因素,就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強調知行合一。比如面對晚上熬夜、早上賴床、愛玩手機等問題時,我們可以採用“協商、行動、評估”三步走,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從而形成擔當意識。最後,要培養孩子直面現實,進行抗挫修煉。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痛苦就沒有成長,孩子也應當勇敢面對成長中的各種歷練,學會化解各種危機,這樣才能更好的走向美好的人生。

  “老師,你跟他說,他現在根本不聽我說,說得多了還甩臉色,他就聽老師的。”希望以後這樣的電話可以變成“老師,你說我們該想個什麼辦法一起來解決這個事情呢?”家校合力才是對孩子最智慧的教育,培養一個有責任擔當的孩子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責任。但孩子的健康成長卻關係著千家萬戶的幸福,更關係著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讓我們期待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共築孩子們擁有美好的未來!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19

  當今中學生是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會獨立自強,有自己的目標,會去用自己的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堅強的一代人。同時,現今的中學生也正處青春期,面對激烈的競爭,他們不僅要學習各科知識,而且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當下的形勢和環境。這一階段的學生也最容易心理出問題。作為老師我們不僅應該教學生如何學習,還應該瞭解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和健全的人格。

  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甚至個別學生還發生了自殘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和學習。如果學校,家庭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很容易使其性格偏激,產生不良的後果。是什麼原因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不健康的因素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下是應試教育,學生學業繁忙,競爭激烈,這是學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們都望子成龍,這種迫切的願望使學生心理負擔加重。各種考試,使學生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每天超負荷的學習強度使學生精神緊張,心情壓抑。

  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見增加,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喜歡獨立思考。有些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惟我獨尊,對於老師家長善意的批評、幫助不願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經常用反抗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能力和價值。長此以往,就會養成偏激固執的不良心態。加之社會經驗不足,認識上容易產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鑽牛角尖,固執己見,容易走向極端。

  三、脆弱、孤獨的'封閉心理。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而他們的父母因忙於事業,大多無暇顧及他們,有些孩子就會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不願與老師同學談心裡話,把自己的心理封閉起來。這些孩子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從未吃過苦、受過挫折,在日常的學業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順心的事,心中的苦悶沒辦法得到排解,就會處於焦慮、抑鬱狀態。這種脆弱封閉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會驚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潰。

  四、今年我校新生很多都是農村學生,一部分家長文化層次低、觀念陳舊,只單純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成績之外的東西,更不明確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無法準確地為子女的成才設計出切合實際的奮鬥目標。而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虛榮心很強,但卻不能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把教育者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損傷。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對立面上,出現了在口頭上加以回駁,在行動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他們的教育,比起其它階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義。在這個時期,正確而及時地對他們進行教育,教他們學習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中學時期是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要做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主動獲得新知識,並在認識發展中得到輕鬆、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學生的社會化成長。我們要樹立現代教育觀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範疇,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由傳統的支配者、控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由重智育培養轉變為德、智、體、美、勞並重的綜合素質培養。

  二、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既要充當知識的傳授者也要當好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我們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論知識與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長的心理特徵,既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要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有經驗的老師,經常透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談話可以最親切、最直接地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一些重要資訊。心理學研究表明,談話過程實際上是交談雙方之間的一種交往與認識過程。談話雙方的心理特徵、態度、期望、動機、知覺、情緒和行為等對談話的效果有一定的影響。

  四、是用無限的愛心感化學生,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熱愛學生是形成教育藝術的基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對愛撫情感的渴求是每一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需要。老師只有把愛的情感投射到學生的心田,師生間才能產生心心相印的體驗,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藝術之樹只有植根在愛的土壤裡,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

  五、學校應設法為家長創造條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今年我校新生很多都是農村學生,農村一部分家長文化層次低、觀念陳舊,只單純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不關心成績之外的東西,更不明確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實際狀況,無法準確地為子女的成才設計出切合實際的奮鬥目標。對此,學校應設法為家長創造條件,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在條件容許時邀請教育專業教師和心理學教師為這些家長進行指導和培訓,還可以舉行家長會、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討論會,引導和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環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而家長要學會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和諧的氣氛去影響子女,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

  總之,重視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學生的全面發展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同心協作、互相支援和共同進步。我們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學校育人環境,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主體,才能實現青少年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20

  今天看的章節和“資料”有關,關於資料,我們並不陌生,尤其在網際網路+的當下,大資料以及和大資料相關的活動都備受矚目,我們透過資料分析瞭解未來經濟的走向,透過資料的統計考察當前的民意,透過大資料的調查折射社會文化形態的發展趨勢。資料,已成為我們工作、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既然資料如此之重要,我們有和資料好好相處嗎?就我目前所接觸的一些工作而言,坦白地說,我們蒐集了資料,但不夠全面;我們分析了資料,但不夠客觀;我們使用了資料,但不夠充分;我們利用了資料,但不夠科學。想要改變這一尷尬局面,想要讓資料真正地為我們服務,為我們所用。我覺得至少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資料來源客觀真實

  所謂客觀真實,通俗點說就是實事求是,真實的資料就好比高樓的地基,大樹的根,如果一開始就摻雜或大或小的錯誤,那麼後期的分析、診斷等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所以在蒐集資料之初,產生資料的物件和蒐集整理資料的人員都要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為後期的工作做好鋪墊。如本學期我區個別學校參與的國考,雖然我只擔任巡考一職,但私下了解,為了蒐集到有效的資料,區教委、各個學校召開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會議,大到考場分工,小到時間提示,縝密的思考,細化的分工,使得本次國考進行得順利而圓滿。所以,這個環節態度很重要。

  資料分析科學嚴謹

  有了原始資料,接下來就是對資料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通多不同維度的比對,發現隱藏在資料背後的事實真相。但現實情況並不容樂觀。以我們期末的試卷分析為例,教了八年的學,寫了十六次質量分析,可此刻回想一下自己撰寫的期末質量分析報告,除了簡單的計算還算過得去外,關於各個板塊的錯誤分析,因為沒有科學的工具而顯得過於主觀和籠統。有時還會出現分析報告期期寫,教學問題年年有的局面。關於方法,我想說的是,如果老師自己夠用心,她可以透過班級橫向比較和個人縱向比對來綜合地考察某個學生在班級所處的位置,以及他個人的成長點是什麼?這期間發生了什麼?老師在其中發揮了怎麼的作用,學生有何提高?教師有何疏漏?如果學校夠先進,完全可以藉助專業的軟體,幫助學生出一份科學的學習、成長體檢報告單,讓師生對教和學都有一個科學的認識。因此,這個環節方法很重要。

  資料診斷對症下藥

  如果資料存在的價值是一百的話,前兩部加起來最多也只能佔百分之五十。按照“資料為教學服務”的理念,所有的統計和分析都是為了解決當下的問題。如同中醫“望聞問切”後的對症下藥一樣,我們要透過資料發現、分析、解決存在與教學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但在實際的工作中,我們似乎又很害怕變革、很擔心因改變帶來的各種不適和不安,因為這種擔心,我們經常將辛苦得來的資料束之高閣,將已經是錯誤的錯誤繼續延續。資料最終只能以報告的形式放在那裡。這個環節,執行力很重要。

  理論可以學習,方法可以總結,能力可以培養,但意識必須要提前覺醒,唯有本著實事求是、科學嚴謹、學以致用的治學態度,資料才能真正發揮它巨大的作用,教育才能因資料的輔佐而更加精彩和圓滿!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21

  每天早上來到幼兒園,都會聽到孩子們問“老師早上好”,可自從我來到這個班,坤坤從沒叫過老師好,更別說老師早上好了。今天我問坤坤“為什麼不叫老師好?”他不語。不管我怎麼反覆問,他就是不說話。旁邊有小朋友說“他從小班就不問老師好”。我問他為什麼不說話,他也不說話,最後我讓圓圓問他為什麼,圓圓說:“他害羞……”是啊,這麼長時間裡,坤坤上課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除非我硬把他叫起來。說是因為害羞也很正常。針對坤坤的這種問題,我開始了我的計劃,首先,是讓他覺得老師是平易近人的,遊戲時間我主動加入他們這一組,開始坤坤還有些拘謹,不過看著大家玩的這麼歡樂,他也就放開了。其次,上課我鼓勵所有的小朋友舉手回答問題,特別是坤坤。每次看到坤坤,我都會鼓勵他,我相信不久,他就會主動問老師好的。對待孩子有什麼不能硬來,要把握好分寸,找到事情發生的原因,循序漸進,這樣才能獲得好的效果。

  這個學期,班裡多了一面評比牆,名字叫做“誰遊的快”,班裡孩子的名字都被貼在了這面牆上,這面牆的作用是每天凡是表現好的孩子都會被貼上一朵小星星花,一個星期的星星花累計下來,誰的最多,就會被評為下個星期的小組長。雖然這種方法比較老套,但是還是很管用的。孩子畢竟還小,對錶揚這種事情表現的都很積極。每天,只要一提到星星花這三個字,吵鬧的孩子就會立刻安靜下來,吃飯的時候桌子上乾淨多了,平時睡覺困難的孩子也很容易就入睡了,上課的時候也都很積極的發言。為了自己的小花能節節攀升,孩子們都很努力地在“奮鬥”。看著被貼小紅花的孩子高興的樣子,我的心裡在暗暗發笑,他們畢竟是孩子,那麼地天真、單純,簡單的小星星花就能讓他們這麼開心,原來,教育孩子也是很簡單的嘛。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22

  前一段時間,我讀了《小學教育教學理論》一書,受益頗深,我對其中有關教學媒體的一節,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學媒體能使教學物件生動形象,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也變得生動起來,運用教學媒體,多感官、多渠道參與資訊的加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媒體不僅給教學過程增添了色彩,更為學習效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我從中懂得了教學媒體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更好的駕馭。

  現代的素質教育觀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課堂教學中也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一個學生的學生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數學教學媒體的選擇也應遵循這一點,不同的學生應該擁有屬於他們的最適合的媒體。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覺得自己特別有發言權,記得中師的時候上立體幾何,每每講到一個概念、定理,數學老師總會提到木匠師傅……,從某些同學困惑的表情中,更從他們課後的埋怨中我能體會到,無論老師說得如何生動,總不如把現實的工具拿進課堂來得具體。那時我就在想,要是以後我做了一名數學教師,我會把木匠工具搬進課堂,讓空間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在實物的演示下,靜與動的實踐過程中豁然開朗。今天當我踏上數學教師崗位的時候,在課堂上對曾經我們視之為神話的木匠卻隻字不提,更不用說搬工具了,這就是選擇教學媒體的可能性和針對性。透過製作各種模型和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便成了我的目標。

  板書和投影也是教學媒體中很重要的一環,透過板書和投影,把教學內容一一呈現給學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瞭解與體會。老師講授的東西,剛開始最容易忘,而好的板書可以讓教學內容留下痕跡,有些邏輯性很強的數學原理是需要時間細細品味的,尤其是對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特別需要板書來幫助他們思考,在課後慢慢消化。這就對老師的板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師要事先設計好板書,不但簡明扼要,更要想好需要保留和無須保留的部分,做到合理利用。且不說老師的板書需要藝術的美感,但至少要清晰自然,給學生們好的視覺享受。老師在板書的時候也可以適當修飾,增添色彩,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板書的形式可以多樣,提綱式使內容簡明扼要,表格中的分類和比較使教學物件嚴謹而細密,圖式的特點是清晰、直觀形象,線索式往往特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流程式使學生的思路更好的展開,簡圖式有鍛鍊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生動活潑。而老師只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不同的板書形式,定會取得不錯的效果。

  教育教學方法心得體會 篇23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發展智力,還要體現新課改的理念,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數學的學科特點,深挖小學數學教材中所蘊含的生命教育因素,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的和諧統一,使數學知識教學與珍愛生命意識教育有機結合,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

  一、藉助教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滲透生命教育。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落實生命教育一直是我們不斷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進行了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如在教學“數字編碼”這節課時,在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目標就定為讓學生感受社會的在有序性。在課餘,讓他們去感受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秩序,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文明、安全的社會環境。此外,在進行互相編碼的遊戲中,我抓住契機,適時加入了“遠親不如近鄰”,“要與同桌和睦相處”等結語,有意識的培養學生良好的交往習慣。在進行加法、減法、除法的筆算教學時,不是教他們簡單的模仿,在讓學生理解算理的同時,學會有序的計算每一步,並教育他們要養成檢驗的好習慣,以此來培養他們踏實、認真負責任的態度,不僅對自己所做的題目負責,做人方面也一樣,對自己的言行要負責任,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二、用心營造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體現在每一節課堂中,所以教師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鞏固新知識的起點,這就需要教師用心地備課,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使得每節課都有新意,讓學生饒有趣味地主動獲取知識。

  如在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練習課中,我就以改編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上課一開始,我熱情地向大家介紹這節課有一位小客人也要和我們一起學習數學知識,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小羊的圖片,此時學生異常興奮,我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一下子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勁頭。我緊接著把那故事繼續發揮:“正當小羊聚精會神地學習時,一隻狼出現了…”最後順理成章地提出了營救小羊的任務,而且規定:如果小羊做錯一題,狼就可以向前進一步,去吃小羊;如果小羊做對了一題,狼就得向後退一步,遠離小羊。規則講清後,一場以“營救小羊”為主題的練習課開始了。學生做練習題時,因一心要救小羊,做得特別地認真,小心翼翼地做,一絲不苟地檢查,生怕自己的一時疏忽而要了小羊的命。

  這節課中,我透過營造“救小羊”這樣一個充滿童趣的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們學起來輕鬆愉快,意猶未盡。讓每一名學生都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願意參與其中,教學效果不得而知。

  三、聯絡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

  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識規律來看,單給他們講大道理的收效是不大的,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聯絡生活實際,利用數學應用廣泛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實際意義,這樣的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進行計算題教學時,創設小小商店情境進行引入,或在遊戲中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出錯誤所鬧出的笑話,此時請學生想一想如果在將來的工作中出錯會帶來怎樣的損失。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選用的素材也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如綠化環境種樹,節約用水,用電,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積極鍛鍊身體等事例。這樣就有機的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實際聯絡了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興趣,從而萌發了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出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熱情。

  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的科學性和嚴密性要求學生學習數學要一絲不苟,在教學訓練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對於小學生來說,培養良好習慣主要是透過不間斷地反覆訓練來實現。透過嚴格訓練使學生形成對待任何工作都認真負責的態度,獨立思考、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敢於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優良品德。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優良品德的訓練要有嚴格的要求,正確、積極地引導,從一點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漸進,又貫穿始終,如在進行計算能力訓練時,我先要求學生認真審題,邊審邊思考:“題目有沒有抄錯?先算什麼?再計算什麼?能否簡便計算?”在計算時要求學生一步一回頭,自覺進行檢查,做錯時及時糾正,自覺分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同時要求學生對題目中的數字、運算子號、小數點必須寫工整、規範。做完作業後要養成自覺檢查的習慣,端正認真學習、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培養獨立思考和克服困難的精神。

  總之,在數學一個重要的學科,而生命教育與孩子們的人生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是每個教師都應該研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