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通用12篇)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通用12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通用1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了張桂梅的優秀事蹟,心裡有頗多感觸,讓我激盪不已。

  張桂梅是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師思想、行動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師德:愛崗如命,愛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樹,紮根在教育最基礎的崗位上,一去就是幾十年。二十多個榮譽,足以證明她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揮灑的汗水和心血,為社會培養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設者和高技能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張桂梅還是一名優秀的中共黨員,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一個普通人對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斷超越。正因為有無數個張桂梅的奮鬥,才有力地撐起了國家的脊樑,不斷超越,在國際事務中居於舉足重輕的地位。

  在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的今天,作為彝良縣職業高中的黨員教師,我要以張桂梅為榜樣,學習她為了教育事業發展而捨去小我;學習她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奇蹟,抒寫人生優美的華章;學習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踐行一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2

  大學期間也曾到偏遠的山區頂崗實習,所以對這一次的學習有著更多、更深的感觸。張桂梅老師不受外界影響,愛崗盡業,無私奉獻,全身心的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始終堅持在工作崗位上;她熱愛工作,潛心鑽研,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她熱愛學生,對待學生有一顆慈母般的心,在生活和學習上常常接濟困難的學生,把母親般的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

  沒有什麼比人的健康、生命更加重要,但是張桂梅老師在疾病面前懷著“只要治好病就可以回到學生身邊”這樣的信念,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手術,卻不注意調理和修養,心裡始終放不下學生,術後沒幾天就下地,剛被允許出院就立刻返回到學生身邊,她是真正地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懷著這樣的感情,什麼樣的學生教育不好。這就是張桂梅老師,在逆境中沒有退縮,而是用自己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在走、在支撐。作為曾經與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環境中的人,有這樣堅韌的性格,更應該值得我們去學習。在當今社會,在教師這個群體裡像她一樣不計名利,以奉獻為樂的人簡直可以稱得上是聖人了。

  張桂梅名如其人,可貴的就是她那種“凌寒獨自開”的精神。看了有關她事蹟的影像資料,親眼所見她的樸實與堅強,更使我驚歎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和毅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學習張桂梅老師我還有一個體會,就是怎麼去領悟張老師那種崇高的心境。張老師的所作所為,我們都難以做到,正如張老師的經歷苦難我們多數人沒有經歷過一樣。我們向她學習,首先要拋棄“本鄉人眼裡無告知”的觀念,不能只停留在張老師是身患絕症的人,她不能享受常人的快樂了,她才這麼做。而應該認識到張老師是在經歷苦難之後,對生命的意義進行了思考,從而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了昇華,才有了這樣的作為。必須承認她認知水平,比我們高了一層。當初她調離條件相對較好的大理市,不斷地將自己的所得資助給當地的孩子等等這些事蹟,就是好的例證。我們只有從張老師葆有的崇高生命價值角度入手,思索並昇華自身的生命價值,才能體會這一事件的深刻內涵,為社會、這我們和事業、為後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全世界人民所學習,因為她有利於在社會主義經濟大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教師。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3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戶,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著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著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透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4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張桂梅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張桂梅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繫群眾、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張桂梅同志,始終衝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紮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裡—更需要我們!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5

  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她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在張桂梅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張桂梅同志對黨和人民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誠,充分體現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的為民情懷和堅定信仰。其事蹟陶冶了我們的情操,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深化了我們的情感,真可謂感人肺腑、振人心魄、令人肅然起敬。

  黨總支王從愛書記要求,全校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向張桂梅同志學習。學習她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心繫群眾的高尚品德;學習她注重學習、求真務實、真抓實幹的工作態度;學習她厲行節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淡泊名利、牢記宗旨、忠誠於黨的優秀品質;學習她敢闖敢幹、敢為人先、敢於擔當的開拓精神;學習她堅定信念、執著堅定、無怨無悔的人生追求。在當前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要把向張桂梅同志學習作為重要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廣泛深入學、聯絡實際學、結合工作學。要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自我剖析,真正心繫於民。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6

  8月的華坪縣連續高溫,熱得像一個大蒸籠。

  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和老師們聊著今年孩子們的高考成績:“159人參加高考,600分以上有17人,一本線以上有70人。理科最高成績651分,文科最高成績619分……”她滿臉透著喜悅之情。

  她叫張桂梅,是x省x市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40多年來,她始終堅守雲嶺深處的貧困地區,拖著病體全身心投入教育扶貧主戰場,用大愛築起師德豐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先後榮獲“x省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雲嶺楷模”等40餘項榮譽。

  “讓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於x省x市,1972年她跟隨姐姐來到x參與“三線建設”。1995年,丈夫患上胃癌,她花光所有積蓄也未能留住丈夫的生命。第二年,張桂梅帶著喪夫之痛,從x市調到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那幾年,張桂梅經常看到一些因家庭變故成為孤兒的孩子,這讓她感到一陣陣心痛。她心想:怎麼能幫幫他們?讓這些不幸的孩子都有媽媽。

  1998年7月,張桂梅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旗下宣誓後,她更堅定了要幫助這些不幸孩子的信念。2001年,有關部門派人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義務擔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張桂梅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成了54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許多不幸的故事,每個孩子心裡都揣著一塊冰。”提起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張桂梅一臉難過。她說:“我要加倍呵護這些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希望。”

  “張老師雖然不是這些孩子的親媽,但卻比親媽還要親。”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趙建英說,多年來,張老師全身上下患有近20種疾病,她卻一點兒不在乎,只要不暈倒絕不去醫院。但若是孩子生病了,她便馬上送去醫院治療。

  去年12月,福利院的孩子王龍朗出水痘住院,張桂梅拖著病體每天去醫院探望。王龍朗康復出院後,她又忙著製作錦旗送到醫院。她說:“要讓孩子從小心存感恩之心。”

  截至目前,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先後收養了136個孩子,其中50多人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今年25歲的張惠華,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收養的孩子,現在華坪縣石龍壩鎮工作。他告訴記者,是張桂梅媽媽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要像張媽媽一樣去幫助更多的人。

  “讓大山裡的女孩都有書讀”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著一個小女孩,身旁放著一把鐮刀和籮筐,望著遠方發呆……這畫面到現在我都無法忘記。”張桂梅哽咽著說,當我下車詢問小女孩怎麼了?她哭著告訴我,想讀書,可家裡窮,要讓她嫁人。

  小女孩的話和渴望讀書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張桂梅的心,她覺得應該給山裡的窮孩子一個讀書的機會,便萌發了創辦一所女子高階中學的想法,讓山裡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迴圈中。

  張桂梅開始四處募捐。大家都說她異想天開,可她仍舊咬牙堅持。2007年,作為黨代表在出席黨的十七大期間,有位記者問張桂梅:“你的夢想是什麼?”她深情地說:“我的夢想是創辦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山裡的女孩子都有書讀。”當時有人問她:“貧困山區那麼多女孩子讀不上書,你一所高中又能幫助多少人呢?”張桂梅堅定地說:“能幫一個是一個!”

  在張桂梅的呼籲下,各級黨委、政府大力關心支援,社會各界紛紛慷慨解囊。

  2008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開學了。第一年招收了100名貧困家庭的女學生。12年來,先後有1700餘名女學生從華坪女子高階中學走進大學校門,連續10年高考綜合上線率保持100%,連續8年高考升學率居x市第一名。

  “只要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萬事開頭難。辦學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建校初期,學校只有一棟教學樓,沒有食堂、廁所,學生和女教師只能擠在教室裡睡覺,男教師則睡在樓梯間。沒多久,17名教師有9名辭職離去,6名學生提出轉學,教學工作近乎癱瘓。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時,張桂梅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額頭、後腦、手臂上鼓起很多小包,長骨瘤,肺上有結節,呼吸困難。每天,她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一邊想辦法把學校辦下去。整理檔案時,她無意中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張桂梅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當天,她便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經典文章,大家鄭重承諾: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後來,學校成立了黨支部,張桂梅任黨支部書記。經過深入思考,她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學理念,依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等學科改進課堂教學,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環節。為發揮好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她還開創了“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等“五個一”活動。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並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學習,而是對我們進行革命傳統教育。”華坪女子高中畢業生鄧婕說,經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薰陶,使我變得更加堅強獨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作為一名大學生,我要學習共產黨員吃苦耐勞、衝鋒在前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7

  1995年以後,張桂梅離開大理喜洲,隻身來到麗江華坪。初來乍到,她便放棄了進入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的機會,而是選擇了中心中學,承擔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教學工作,畢業班的女生工作,此外還協助學校搞文藝工作。在工作中,她盡職盡責,奉獻了所有精力。

  1997年8月,民中分設成立正在住院做手術的張老師得知民中學生最窮,生源素質最差,經費最緊張,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裝置最差時,她又主動要求調到民中工作,抓學生學習、管學生日常都親歷親為,一步步推動著教育工作的發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斷湧現。

  1999年2月,華坪縣教育局黨委和中共華坪縣委分別發出通知;號召全縣教職工和全縣人民向她學習,縣委還授予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並獎給她1000元,但張桂梅把1000元獎金當場就捐給了縣慈善機構。

  說到慈善,張桂梅這一生幾乎都與慈善事業掛鉤。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張桂梅意識到,提高山區女孩的素質,至少可以改變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籌建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想法,從2002年起她便開始為這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四處奔波。

  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張桂梅和她籌建免費女高的想法逐漸被更多人知道。麗江市和華坪縣各拿出100萬元,幫助張桂梅辦校。2008年8月,華坪女子高階中學建成。

  張桂梅表示,學校能辦起來並走到今天,離不開黨和政府作堅強後盾。華坪女高的教師工資和辦學經費均由縣財政保障,學校建設由教育局負責。教學樓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關心和幫助,她都記在心裡。

  為了留住學生,家訪成了很重要的工作。辦校10多年來,張桂梅走了11萬公里家訪路,走進1300多名學生家中。山區偏遠、山路艱辛,很多學生的家只能靠步行達到,連爬山過去都得好幾個小時。

  在她的帶動下,10多年來,華坪女高以自身獨有的特色和堅定的理想信念,不斷髮展成長。張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視角,不斷摸索出貧困山區學生教育的規律;把育人當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標,走到學生心裡;她透過家訪瞭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變教育背後的貧困。“山裡的學生太窮太苦了,又那麼善良懂事,我想幫幫她們。”正是秉承著一顆仁愛之心,張桂梅“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裡拿著鐮刀,身邊放著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著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裡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著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援下,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高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8

  柔弱女子三尺講臺樹立偉岸身軀,“燃燈”校長邊陲境地書寫不朽人生。

  張桂梅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張桂梅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人民的教師”。正因為如此,張桂梅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願為邊遠地區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張桂梅踐行了人民教師的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她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張桂梅,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她心繫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她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教師的驕傲、偶像和榜樣。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在土壤裡。張桂梅對教育和孩子充滿愛,與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託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沒有張桂梅那樣艱苦的條件,但一定要像她那樣,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用心工作,恪盡職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做出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9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華坪女高成立以來,張桂梅每天都會拿著小喇叭催促學生上課、吃飯、自習、做操。學生們跑步去晨讀、跑步去吃飯、跑步去睡覺……每一件事情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們開玩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現實很嚴峻。學生來自大山,學習基礎差,理解能力也不強,教學難度很大。剛開始的幾屆學生,有些連中考錄取分數線都沒有過。

  在張桂梅和同事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下,華坪縣女子高階中學的硬體條件不斷改善,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建校12年畢業10屆學生,上線率和升學率都是百分之百,綜合排名始終保持全市第一,社會認同度不斷提高。1800多名貧困女孩在這裡放飛了夢想、走進了大學,成就了大山裡的“教育奇蹟”。

  人們都說,這所學校“低進高出”的背後,離不開學生的苦讀、教師的'苦教,更離不開張桂梅不顧生死的奮鬥。

  這些年來,張桂梅將自己的工資、各級政府發給她的獎金,甚至是大家籌集給她看病的錢全部捐給了華坪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社會事業,累計有上百萬元。她個人沒有任何財產,現在還住在女子高中的學生宿舍。但她卻說:“我什麼都有,我心裡有學校、有千千萬萬個孩子。”

  張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幫助大山女孩改變人生的希望之光,一束托起無數家庭和學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夢想之光。她無私的大愛,也感染了身邊的同事和一屆屆學生。

  韋堂芸老師,左腳骨折拄著雙柺堅持為學生上課;勾學華老師,婚禮當天上午還在學校忙碌;楊曉春老師,長期資助學生卻從不說起……

  周雲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學生,大學畢業後考取一所中學的教師,聽說母校緊缺數學教師就放棄正式編制,回女子高中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打拼的黃付豔,在華坪遭遇水災時,把自己積攢的錢首先捐給學校……學習“張桂梅精神”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10

  前段時間,一則關於華坪女子高階中學的新聞讓人們認識了大山裡的女校長張桂梅,認識了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在學校最風雨飄搖無以為繼的時候,6名黨員教師的堅守點亮了至暗時刻,張桂梅帶領在連黨旗都買不起的困難中建立起來的黨支部,硬是把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帶出了令人咋舌的本科上線率。

  同樣的聲音能產生共鳴,同樣的氣味會相互融合,志趣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建強基層黨組織,硬體基礎和資源是保障,組織凝聚力是動力源泉,將黨員幹部擰成一股繩,“同聲同氣”,才能形成黨組織的強大戰鬥力。

  唱響指引方向的“最強聲”。放下優秀人民教師的尊嚴街頭籌款建女子高中,百病纏身仍堅守教學一線,打造“速度與激情”,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華坪女子高中黨支部書記的張桂梅始終身先士卒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領導黨支部把華坪女子高中帶上正軌,逐年超越。為此,他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黨組織書記作為“領頭雁”“引路人”,肩負著帶領隊伍和黨員群眾衝鋒陷陣攻堅克難的重任,尤其是目前逐步實行村黨組織書記、村委會主任和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三個一肩挑”,對村黨組織書記自身素質和能力是一個重大的考驗。將班子成員團結在一起,讓黨員群眾理解和支援,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黨組織書記不僅要有打得了勝仗的過硬“真本領”,還要有聚得了人心的厚實“寬肩膀”,用紮實的領導能力為黨員群眾增強信心,用高尚的品格德行為黨員群眾樹立標杆,用無畏的擔當作為為黨員群眾注入動力,唱出最響亮的“聲音”才能牽引黨員群眾共同奮鬥奔赴美好生活。

  彈奏初心使命的“和絃聲”。“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每個黨員都經歷過入黨宣誓時的激情燃燒,經歷過入黨時的躊躇滿志,但並不是每個都能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華坪女子高中在辦學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一半教職員工辭職離開,而作為黨員的6名教師選擇了堅守。在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前,黨員教師懷揣用教書育人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信念,踐行“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誓言,最終成就了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讀上大學的夢想。堅強的黨組織需要黨員幹部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時刻衝鋒在前,在歷經挫折失敗時仍能堅定信念,不改為民初心,牢記黨員使命,這樣才能匯聚起最強大的戰鬥力,向著同一個目標,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協奏出最氣吞山河的交響樂。

  掀起黨員教育的“課堂聲”。華坪女子高中十多年來每週開展“五個一”的紅色教育,黨員佩戴黨徽上班,重溫一次入黨誓詞,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合唱一次革命歌曲,觀看一部紅色影片,堅持不懈的黨員教育讓教師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託著女高的“本科上線率”常年走在前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用黨章黨規規範黨員、幹部言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引導全體黨員做合格黨員。”要保持黨員的先進性,黨組織需把黨員教育工作真真切切開展起來,不打折扣,不搞形式主義,及時宣傳黨的政策,學習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加強黨性教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黨組織常響起黨員教育的“課堂聲”,黨員能跟上黨組織的步伐,走在正確的方向,堅定理想信念,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黨組織自會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戰鬥堡壘。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11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一個重病的人,為什麼有渾身病卻不死,比一個正常人還苦得起?因為我有追求和信念,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那就是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仰。”張桂梅校長的話格外有情感有分量。

  1996年8月,張桂梅從雲南省大理市喜洲鎮調入偏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任教。當時,她的愛人剛因病去世不久,為了給丈夫治病,她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嚐盡了世態炎涼。

  可剛到華坪一年,張桂梅又查出患有子宮肌瘤,需要立即住院治療,為了不影響初三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張桂梅帶病上課,直到中考結束,才把患病的事告訴學校。張桂梅沒想到,得知她生病後,學生和家長都送來了關心,華坪縣婦聯更發動全縣為她捐款。

  “這些真誠的關愛和無私的幫助,讓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給我生命注入了一股股巨大的暖流,使我的熱血奔騰了起來,點燃了我活下去的願望和信心。”張桂梅對自己說,“活著吧,好好活下去。這片熱土上的父老鄉親,是你們救了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決心用這第二次生命來報答這片熱土,來報答父老鄉親們”。

  1998年4月,張桂梅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

  華坪女高辦學之初,條件極其艱苦。不到半年,第一批進校的17名教職工走了9個,學校教學工作幾近癱瘓。這所學校還能辦下去嗎?張桂梅卻在翻看著教師資料時突然眼前一亮:留下的8名教師中6名是黨員!

  “只要黨組織在,只要黨員帶頭幹,學校就不會垮!”

  張桂梅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組織起來,建立黨支部,重溫入黨誓詞,大家眼裡泛著淚,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裡的女孩送入大學!

  什麼力量可以讓人不斷突破自我,實現超越?

  張桂梅提出以“黨建統領教學”,開創“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並一直堅持下來: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週唱一支革命歌曲、每週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並寫觀後感交流、每週組織一次理論學習,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有效凝聚和壯大了教師隊伍力量。

  黨員教師韋堂芸左腳骨折,不顧醫生要求靜養的建議,拄著雙柺給學生上課。黨員教師勾學華,婚禮當天即趕回學校。資助學生、義務補課,這樣的事在女高屢見不鮮,有教師這些年來的義務加班時間累計達5760多個小時。

  張桂梅一邊嚷著“缺老師”,一邊堅定地說:“女子高中的底子已經打好了,將來接班人只要是黨員,只要有這種忘我、無私的精神,那肯定比我幹得好,共產黨員肯定一代更比一代強”。

  對學生,華坪女高也花大力氣開展黨性教育。張桂梅提出了“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學校還緊緊依託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共黨史等改進課堂教學,將紅色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各個環節,廣泛開展讀原著、聽專題報告、談心得體會、看影像資料等活動;學唱革命歌曲,聽江姐、劉胡蘭、趙一曼的英雄故事,定期舉辦“重溫入黨誓詞,緬懷偉人功績”等主題教育活動,使紅色文化教育內化為一種文化自覺。如今,一走進女高操場,遠遠地就會被“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巨幅紅字鎖住目光,校園裡隨處可見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革命傳統宣傳組畫。

  時代在變,這樣的教育會不會過時了?

  “唱國歌是什麼狀態,唱《英雄讚歌》是什麼狀態,它是提精神的,那是魂啊,學校要把這種‘魂’立起來。”

  “對學生進行紅色教育很有必要,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不能丟,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在學生心中埋下紅色教育的種子很重要。我就是要為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信仰要堅定,必須信仰共產主義,要記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忠誠於黨。我希望女子高中的孩子出去就變成星星之火,長成燎原之勢。”

  華坪女高畢業生多選擇了醫生、教師、警察等相關專業和職業,在求學、工作過程中積極參與公益、扶貧專案,主動投身偏遠、貧困甚至危險地區的建設和發展。看到學生作出這樣的人生選擇,張桂梅感到欣慰,心裡想的是:“共產黨後繼有人了,而且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張桂梅意志篇心得體會 篇12

  張桂梅同志紮根於教育事業,與時俱進,勇敢克服生活帶來的困難,沒有被病魔嚇退,又出任孤兒院院長,愛學生如自己子女,將自己的一生都無怨無悔的奉獻給了黨和教育事業。張桂梅同志對黨忠誠,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絕大部分工資用於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路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人民教師的優秀模範。她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對黨的無限忠誠。

  作為一名黨員,更應學習張桂梅同志的捨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工作總結範文更應在教學中學習她的優點,並將優點發揚光大,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工作中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思想,爭取做一個優秀的黨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