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4篇)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4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1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學中採用了下列方法。

  一、我注重發揮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我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裡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我注重在數學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三、聯絡實際,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聯絡班內學生的思想實際,透過有意義的活動進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抓住一切機會,用經典教育孩子,如《孔融讓梨》等,使孩子受到教育。再次,遇到學生出錯,努力提供機會讓他改錯,增強學生自我約束的信心。最後,以綜合課為主陣地,強化學生的愛校、愛班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後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於表揚之中。這樣有利於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2

  我是一名小學一年級教師,成天與這些流著鼻涕的孩子打交道,有一種很枯燥的感覺。但我發現這些孩子好動、天真無邪,他們的心靈就像是一張潔白無瑕的白紙一樣,等待著我們教師怎樣幫助他們在白紙上書寫自己的人生,我發現這些孩子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就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偶像,他們往往喜歡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這些足以可見老師在他們的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孩子,家長的話可以不聽,但老師的話就是聖旨,就是真理。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堅守高尚的情操,知榮知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各方面起表率、垂範作用,做學生的榜樣,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

  一年級的孩子不可能辨別是非、曲直,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可行,什麼是不可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遇到生活中的具體事情應該怎樣做,怎樣處置。這時,我們教師應抓好同學們的思想教育,灌輸正確的思想,進行正面的誘導,讓孩子們明理。孩子們的天地是空白的,看我們教師怎樣幫助這些孩子在這片淨土上種上紅花綠樹,在此,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搞好班會活動。

  班會必須主題鮮明,活潑多彩。讓同學在樂中明理。

  二、在教學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其實,一年級的課文中有很多課文是向同學們灌輸正確的思想的,如《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裡的陽光》告訴同學們一家人應互相關愛,從小應尊敬長輩;《美麗的小路》、《松鼠和松果》告訴孩子們應該保護大自然,熱愛自然。在進行教學的同時,應告訴同學們應具體怎樣做,因為一年的同學抽象思維不發達,教師說要愛護環境,學生不知這是怎麼一回事,教師應說具體一點。如:植樹、不亂扔垃圾等。

  注重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位哲人說過: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人生。的確如此,可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的人生的重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應讓孩子們以點滴做起,從自我做起,如:說話態度和藹、樂於助人、有愛心、講衛生、守紀律等。應從小事抓起,我們可以採取鼓勵機制,對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同學,除了進行口頭表揚之外,還可以進行獎勵。另外,應對學生進行個體的調查研究,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對學生的個體進行引導、校正,讓那些不好的思想苗頭及早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不能千篇一律,在每個學生的身上都可以找到閃光點,我們教師也要有一雙智慧眼睛,善於發現這些閃光點。比如:有的同學不守紀律,但他樂於助人,熱愛勞動。

  利用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如:春遊、植樹造林;對學生進行愛護環境;講衛生的教育;訪貧問苦,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學唱革命歌曲,觀看紅色影視片,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等等。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3

  在改期開放的新時期,班主任不但要用常規的教育方法處理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和各種矛盾和各種複雜的關係,還要針對現代學生的特點和遇到的新問題,採用講究的藝術性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達到育人效果。

  (一)要學會巧妙的使用表揚和批評,或者說賞識教育。

  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提倡對學生多表揚少批評,但並不是說不批評,而是說要會批評,才能使學生更快的成長進步。班主任在使用批評時,要多一點含蓄,比直截了當效果會更好。有人說“當孩子意識到你是在教育他的時候,你所有的教育是徒勞的。”正像學習案例中所說的既需要雨露的滋潤,也需要暴雨的洗禮;既需要澆水施肥,也需要剪枝打杈,既要科學地表揚,也要藝術地批評。而對照自己平時的工作,表揚真的是太吝嗇,我也要養成表揚學生的習慣,多用大拇指,不用小指,注意選準表揚物件、找準表揚內容、選擇恰當的表揚方法。在批評中要把握批評的基本原則:教師批評學生不是為了出氣,而是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最怕的不是批評,而是不公正的批評;批評的目的不是讓學生認錯,而是讓學生改錯;教育目的不是把學生制服,而是讓學生成長。批評中也要選擇適合的批評方法,還要選擇批評的時機和場合,努力讓表揚與批評的藝術性更講究。

  (二)嚴慈相濟,愛是法寶。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作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學習、行為上規範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愛心和真情的關心,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嚴與慈結合起來。在學習過程中,我看到案例中成功的經驗中無不滲透著為師的愛,真可謂是嚴字當頭,愛在其中,使我不禁想到自己在工作中更多的是嚴而缺少的是愛啊,這也就難怪我的學生為什麼表面上對教師是恭敬的,而實際卻沒能達到自己所做工作的預想效果的原因所以,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嘗試去做到嚴之有理,愛之有情;嚴而有方,愛而有法。

  總之,這次班主任培訓讓我學到了太多太多,讓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讓我找到了更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猶如一場春雨灑向了老師們的心田,讓我們學得那樣的解渴,同時也真心希望這樣的活動能時時有,讓我們這些農村的老師有更多更好的學習充電的機會,從而更好的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做貢獻。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4

  一、創良好環境,培養良好的班風

  首先,我充分利用班級環境的教育功能,有意裝貼名言警句,設定星級評比專欄,把板報當成輿論宣傳的陣地。其次,培養組建良好的班委和團委,讓品學兼優、責任心強的學生來擔任,另外,建立激勵機制,賞罰分明,引導和鼓勵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整個班級形成良好的班風。

  二、讓學生明白義務與權力是對等的

  在工作中針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存在只顧索取,不管付出的現象,我一接手班級就告訴學生權利與義務是對等的,並且日常學習中透過多種形式,如班會、勞動及國家發放住宿補助,貧困補助的機會,讓學生思考我們應做什麼回報國家。讓學生明白為什麼上課要認真聽講,為什麼要完成作業等,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使命感,收到良好效果。

  三、樹立榜樣,師生關係和諧

  當今社會現象,家庭狀況與學校教育存在一定矛盾的情況下,光靠苦口婆心地說教是很蒼白的,所以我給學生介紹一些學生榜樣。在平時工作中,我也做學生的榜樣,從言談舉止到與人相處都做學生的榜樣。勞動時親自動手,並非只動嘴皮子,所以我和學生關係融洽,學生非常信賴我,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我們在一起每天都很開心,都有收穫。

  四、思想開導,掃清障礙

  中學生思想尚不成熟,有時會對學校的制度管制存在牴觸情緒,有時會因為學習或者同學的矛盾產生負面情緒,自己不會合理解決,而出現不滿或語言的發洩不正當行為等,還有父母遠在外地打工,學生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有心裡失衡的現象,學生會故意犯錯來引起老師的注意等。面對多種思想的問題,班主任要逐個進行思想疏導,疏導得好了,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笑容又重回學生的臉龐,他們才會正常地學習和生活。

  五、個別輔導,增強信心

  學生由於學習基礎、家庭環境、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學習成績會差別很大。班主任除了要鼓勵後進生樹立信心外,在學習方面給予個別指導也是必要的,教他學習方法及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等,後進生成績進步了,信心滿滿了。老師不斷鼓勵會有更多的驚喜等待著你,學生的潛力無窮。這時教師是何等幸福!總之,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講究科學與藝術,合理疏導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5

  在局領導的組織下,有幸聆聽了xx大學附屬小學李xx老師的講座。我們都知道對於教育而言,德育是首位的。教師常常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作為教育者覺得自己的工作力不從心,其實認真思考一下,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德育工作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次培訓給自己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明確了方法。對自己感觸較深的有幾點:

  一、德育教育不能急於求成。

  李老師告訴我們世界最好的教育在北歐——芬蘭,芬蘭的教育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慢。就像北歐的傢俱好,因為那裡的木材好,它長的慢質地好,做出的傢俱也好。教育應該是農業,農業要經歷播種——孕育——收穫的過程,而我們的教育卻是工業,眾所周知我國的工業發展迅速。我們還知道播種和收穫不在同一個季節,而我們的教育,尤其是德育就想今天說了,孩子們馬上就能懂了,而且照著去做,並且成為一個老師們認為的“好學生”,這樣的馬上收穫是不可能的。人是大自然的產物,我們就應順應自然。比如說我們今天上了一節課讓孩子們明白了:我們要保護環境,不隨手扔垃圾。可是我班仍有孩子把廢紙隨地丟,難道這樣就否定了我們的教育,孩子什麼也不明白嗎?不是的。孩子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透過我們的教育讓孩子們慢慢去改變。

  二、知和行要統一。

  "知"就是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的禮儀、禮貌,明白的道理,這就得進行教育,也就是說教。然而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這一層面上是起不到很好作用的。還要和“行”緊密聯絡起來,就要進行有效地教育引導。透過學習明白了,對孩子的引導要透過哪些實效性的活動,親身經歷與參與的才能給人以真正的觸動。

  李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幾中活動如:有質量的系列活動、符合學生成長需要活動、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主題鮮明的活動、時事性質的活動。不論哪種活動學生參與其中對他就會有觸動,比空洞的說教更有說服力。

  本次活動的收穫還有很多,總之,這次學習給自己今後的德育工作指明瞭有效地途徑和方法,讓自己更有信心把班級德育工作做好。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7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德育工作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很多優秀的班主任展示了他們是如何有效積極的開展班主任工作的。這次別開生面的研討會收穫是豐厚的,意義是重大的!聽完以後,我對自己今後德育工作的開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談談我參加本次培訓的收穫和體會: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很多人認為,“德育工作可有可無,只要學習好,成績好,高考考的好就好”等等。其實不然,德育工作是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教育的核心。只有培養出有良好品德的學生,我們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所以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教育,我們應該走出誤區,既要重視智育,更要重視德育。德育工作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德育工作的艱鉅性

  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課一樣教什麼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顯而易見的。簡單來說是因為德育是對人的心靈的教育和塑造,是對學生思想行為的指導,是對學生心理的輔導等,換而言之,我們班主任既是對學生教育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成才的導師,也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況且,在當今這種社會環境下:網路不斷侵蝕著孩子們的生活,不良社會風氣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滯後不前,等等,特別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班主任們就是擔當著這麼個多種角色的人。

  三、如何開展好德育工作

  研討會上每位老師都有他獨到的一面。沈群美老師的“以學生為本,嚴愛相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如慈母般的班主任。楊麗萍老師在她的“民主型班級管理模式的的構建”中提到的兩套班幹部的構建模式讓在場的每個人印象深刻,感悟頗多。鍾燕兒老師的“關注細節培養自主”就正好體現了德育工作為主體的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條件---細節。還有凌學芳老師,黃貴生老師等等,他們的報告讓我們受益匪淺。

  透過學習,讓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讓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艱鉅;也透過學習,讓我得到了各位優秀班主任的指導和幫助,也增強了自己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的信心。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7

  近年來,中小學德育工作者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從思想觀念到實際工作,都積極創新,謀求改革,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嘗試,在加強行為規範的養成,思想品德課程的教研,思想品德評價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進步。然而,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生活發生著急速的多層面的變遷,舊有的、傳統的文化道德觀念和德育正規化已無法適應時代的新要求,經驗的、落後的德育舉措和方法步驟已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心理需求,文化和價值多元化猛烈地衝擊著學校德育。青少年學生接受新事物迅捷,對新的價值觀念敏感的特點,使得其常常在外界誘惑或內部不正當的需要的推動下,產生不少與德育工作者教育初衷相違背的行為,如自覺性差,自制力弱,行為失範,心理缺失,道德倫喪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不僅給目前中小學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還能暴露出德育工作者在實施德育過程中,缺少方法上的調整和適應,缺少情感上的激勵與引導,缺少活力與魅力。也難怪德育很難真正打動與感染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德育厭倦,主觀能動性喪失,師生關係失調,這樣以來,德育低效或實效性不佳就成為一種必然。

  德育實效性差,不僅意味著投入的德育資源無法產生應有的效益,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更主要的是影響了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的質量。必須清楚看到,不講求實效,是德育形式主義的表現,這樣的德育不會有生命力,而且會使人對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產生懷疑。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中小學德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要的任務。

  一、影響德育實效性的因素

  目前,中小學德育主要是透過學科德育課程,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來實施的,筆者作為一名一線的德育工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操作過程中,認為導致德育實效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值得反思的現象。

  一是中小學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傾向。筆者曾在本校及周邊一些兄弟學校進行調研,也發現了不少德育的所謂亮點。

  如一所初中制訂了詳實具體的德育制度,《學生在校一日規範》、《班級量化考核實施辦法》、《德育學科滲透實施方案》等一應俱全,涉及德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說是細枝末節,實令人汗顏,但與校長的交談中才得知,學校規模不大,不可能安排幾名專職人員進行常規性檢查考核,德育主任又堅持代課,故而檢查考核只能落空,象徵性地填上這樣或那樣的符號,再加之德育工作不可能全部被量化,如對學生的瞭解與研究,對學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養等,這種考核也就失去了很強的可操作性,不可能給出班級及至班主任的準確評價,導致班主任工作上、人格上的尷尬,究其制訂制度的目的而言,校長只苦笑一句:“上邊(領導機構)檢查時,有‘制度是否健全’一項”,也就是說,這些方案的確定,目標是應付上邊的,只考慮到上面下達的德育任務,而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品德基礎和品德需要。

  無獨有偶,本學校也曾經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法制文藝表演活動,當羈押的少年犯動情地向母親懺悔,向師生謝罪之時,大部分同學爆之以熱烈的掌聲。

  聽著這刺耳的掌聲,筆者深刻地意識到,我校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對學生及其品德形成與發展並沒有充分考慮,不切合學生實際,只求有色有聲,轟轟烈烈,而忽視了學生有可能將其作為文藝作品而稱讚的可能性,道德內化的功能已全然喪失了,還不能不說是德育實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德育定位不準或者偏移。長期以來,受形而上學和認知主義思維的影響,我國德育理論和實踐中一直存在著誤區,把學校德育從完整的教育中割裂和抽離出來,使之成為學校中一個單獨的實體,試圖單靠單獨的德育課程,單獨的德育機構來實施德育,僅僅在專門的時間裡,由專人去搞德育,而沒有形成全部門、全員和全時空抓德育的意識,這又怎樣保證德育的實效,表面上看來是對德育的重視和強調,實際上已演變成一種地位和價值的偏移和變相缺失。同時,因為德育被抽離而作為一個單獨的實體,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實,就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甚至干擾。目前,不少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和升學教育的模式,德育“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十分嚴重。

  三是德育脫離生活實際。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當前的學校德育在內容上存在著過於強調道德的知識體系化和邏輯化的傾向,而只是依靠學校教師,在封閉的“思想無菌室”裡傳輸理想化的道德資訊,提出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與現實道德實際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表現出空疏的特徵。對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遇到具體道德情境的道德判斷和選擇幫助不大,學生很難形成道德體驗,因而表現出對德育的厭倦,很難產生興趣。不單如此,道德來源於生活中的各種關係,並體現在生活世界之中,它如果離開了生活實踐,就必然喪失生命力。而筆者所接觸到的現實情況是,學校裡校長或德育處開會講德育,做幾次報告,開幾次主題團會,或者搞幾次德育活動,就認為可以使學生思想道德實現質的飛越,真是天方夜譚。不注意把德育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不注意把德育同社會分析評價結合起來,不注意把德育同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不注意把德育同師生交流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綜合做功,形成和諧的社會關係,養成至善的學生人格,因而便不可能取得德育實效。

  四是德育方法過於簡單。

  長期以來,我們在德育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簡單的基本定式,其主要表現有:注重單向灌輸,弱化主體作用。

  在德育中較多地關注學生的認知或知識層面,在資訊傳達上帶有明顯的強制性認同特徵,用既定的道德規範約束學生的行為,防範學生的行為,其動力系統是外在的,學生不會產生獨立的情感體驗,從某種程度上講,影響了青少年學生道德自覺性的發展和道德自主判斷與選擇能力的培養,不會產生內在需求,實踐證明,對學生過多的控制、懲罰,會導致學生的恐懼和逆反心態,形成表裡不一的言行方式和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的“精神遊離現象”,更有甚者,教育者將遭受質問和反判,權威被挑戰和懷疑,由此,教育者主宰的約束防範式德育會步入低效的迷谷。

  久而久之,學生對生活中的道德關係的敏感性,就會被教育者所封殺,只知道背誦道德條文,把口頭的道德言說與自己的生活行為相分離,喪失獨立個性的創新精神。

  二、提高德育實效性的管理對策

  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構建有魅力的德育,就必須切實提高德育的針對性,真正做到理念上的更新,從實際出發。

  一是要加強德育的科研工作。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德育工作者務必結合自己的工作開展德育課題研究,並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德育實際中去,以德育科研推動德育工作的改進,增進德育工作實效性。

  首先,德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的德育規律,充分考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初期的社會生活實際,看到社會轉型期出現的文化,道德和價值多元化的現狀,把引導和澄清學生頭腦中存在的文化、道德和價值混亂作為總體目標,面對全球生態化、網路化和多元文化碰撞與交流的大趨勢,引導學生慎重思考主體生命對外部世界和自身的能動作用,創造價值,從而在紛紜繁雜的價值領域選擇牢固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盡到責任與義務的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生命質量意識,並且用寬容的精神,將自己從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從沉重的應試壓力下解脫來出,擺正德育的功能取向和目標取向,勇於反思,敢於質疑,大膽實踐。

  還要在德育內容的選擇上做出相應調整,遵循學生品德發現規律和年齡特徵,使其深度和廣度上與學生品德發展的“最近發展區”相耦合,讓學生易於接受,樂於接受。

  在當代獨生子女日益普遍,學生中個人主義日益抬頭的狀況下,引導學生學會交往應該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其次,德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實際,積極調研學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學要素,作為一名中小學德育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學生品德發展的年齡特徵,並將此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採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要適時啟用學生的道德動機,提供良好的榜樣,創設道德情境,讓學生在有意識模仿的心理準備下,形成道德信念,豐富道德情感,自覺抵制誘惑,培養毅力,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是強化德育實踐。

  學校德育從根本上說是透過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經驗而產生作用的,因為德性表現在日常行動中,它本質上是實踐的,是人的具體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體生活的。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展也必須依賴於生活實踐,否則,將無任何效果可言,因此,有魅力的德育是內在於生活的,是必然地與生活的意義聯絡在一起的。

  筆者以為,在這裡提出的德育實踐的強化,必須同時滿足三個層面的特徵,一方面,關注學生的道德主體性的自我發展,它是從學生的道德體驗起始的,相信人的德性發展的資源在人的道德體驗,唯有把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自主發展的權利放在第一位,才意味著以人為本,才意味著德育是以關懷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價值取向的,才是以尊重、關心、寬容、理解、愛心、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髮展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才是克服了定位不準的錯位和克服了方法論上的固執的,此時的德育才能有效促發學生的道德體驗,使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學會道德判斷,學會選擇,學會行動,自覺發展其自我道德約束力,產生應有的教育效益。

  另一方面,強化師生雙向互動,現在的青少年生長在一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極大發展的時代,他們樂於接受新生事物,主體意識和平等意識明顯增強,在價值觀選擇上已不再受以往傳統的、封閉的一元價值觀的左右,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時常在自己的行為中實現一種新的價值追求,他們的一些道德觀念本身就包含著新的社會生產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價值觀的萌芽,誠如孫雲曉說的:資訊化社會決定了兩代人的雙向社會化。這實質就是互動的過程,也只有在互動中,才可能促進情感意識和尊重意識的增長,促進想互的理解與價值觀的認同與包容,而雙向互動的要旨,就是不斷創造豐富多彩的,能夠真正調動學生主體性活動。

  在活動中,讓師生雙方都動起來,真正有了感動,有了理解,有了體悟。學校德育工作者要組織活動,卻不能過分追求形式的熱烈與場面的火爆,不能過分強調我校做了哪些活動,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開展活動,必須是讓學生和德育工作者一起,在雙向互動中踐履道德,感受道德,體驗道德,學生自主選擇,發展品德,內化道德內涵,這才是有效的德育活動。

  還有一方面,是德育的實踐不能以紀律為形式,強制的訓誡、評價和獎懲,體現為一種道德的管制,如果學校僅僅利用各種手段獎懲,約束學生的生活行為,那就成了一種監督,道德主體就必然生活在處罰的恐懼和焦慮中,那麼它不但不能培養學生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斷力,反而把學生訓練成唯唯諾諾的服從者,而這種重負,對學生來說,不亞於目前的學業負擔,總想尋找機會來釋放,一旦走出學校,那些清規戒律便不再發揮作用了,不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反而表現得更加頑劣和難以控制。所以筆者說,德育是持久的複雜的教育工程,缺乏了生活的實踐性,便會失去應有的實效。

  三是努力完善德育網路。要克服學校教育中德育不到位,遊移不定和偏移現象,就要從根本上變革思維方式,克服分割性思維的慣性影響,用複雜性思維重新作系統思考。

  其實,德育是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與靈魂。首先就是要形成人人齊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在學校內建立必要的德育機構,形成完善的組織系統,制訂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式,國家有檔案規定,校長尤其是德育主任要全面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保證德育工作計劃、時間、人員、經費的落實,健全德育工作指導小組,理順德育處、班級、班主任和團隊組織在德育工作中的相互關係,確保德育合力的形成。校長和德育主任必須通盤考慮各種因素,進行系統的設計和組織實施,注意各部門、人員活動之間的銜接與聯絡,發揮整體效應。

  其次,要認清德育必須依託智育、體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諸育為載體,滲透德育的理論,要在學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德育機構是主力軍,但其他科任教師、職工、甚至其他各處,各教研組都是德育的生力軍,要充分利用課程特點,想方設法完成好德育滲透任務。

  再次,近些年來,許多私立學校,甚至公立學校都大張旗鼓搞所謂封閉式教學,準軍事化管理,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對應試教育體制下質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反過來想,這又是一種陳舊的思想觀念,他把學生品德形成與發展的重任完全交給學校,是不符合社會規律的,是在風起雲湧的社會改革浪潮中,建立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孤島,它斷卻了與外界的聯絡,喪失了讓學生認識社會,與時俱進的精力和銳氣,是一種最大意義的犯罪,因為學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與補充。

  筆者認為,要在堅持學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前提出,注意發揮學生家長和社會各屆的作用。目前的現狀是家長參與德育方式過分單一,只是一種形式上參與,諸如開個家長會,家校聯絡卡,學生作業展覽時有部分家長參與等,這種參與方式僅限於個別學生的教育問題處理,德育工作者也與家長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聯絡性質單向,家長始終處於被動狀態,不懂得也不敢和工作者提出個人需要。

  我們應積極倡導心理層面的人際參與和制度層面的管理參與,讓家長與德育工作者在較為親切融洽的氣氛中交流意見建議,甚至可讓家長參與校務委員會,直接參與德育管理和教學管理,形成完善的行政機制,形成相互信任的協作機制。社會各屆的參與則更是鳳毛麟角了。

  其實,學生來源於社會,置身於社會大背景中,他同樣面臨著複雜的人際關係,來自家庭的、親屬的、非新屬的,沾親帶故的,素昧平生的,都出現在學校周圍,都會與學生產生這樣那樣的聯絡,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作為一名出色的德育工作者,特別是領導者,就應將學生的成長空間有效把握,合理利用。

  實踐也證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學生將耳目一新,並可激發出更大創造熱情,在此方面,筆者建議,可先採用以下幾種方式挖掘社會資源,請師入門,直接利用社群人力資源,如請老幹部、司法人員入校,攜手共建,利用社群環境資源,開設文化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提供社會性勞動實踐場所等,利用大眾媒體,豐富德育內容等。

  四是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對於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透過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值得予以充分肯定,一般來說,我們主張透過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來建一所學校理想的校園文化。而在這三個方面,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倡師生共建共維護,這樣學生才會珍惜學校的綠美化淨化成果,激發榮譽感和責任感。

  制度文化建設主要彰顯的是規範和約束作用,告誡師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不便贅述。

  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則是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園文化實際上就是校長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有效推動文化建設,校長必須根據學校發展規律,綜合社會各方面對教育的要求,對學校作出長遠的、全域性的考慮,然後利用自己和領導班子的榜樣作用,發揮模範作用,推動目標實現,還必須激勵全校師生,朝著所預定的形象發展,形成獨特文化,成為一種象徵,當然,離開了師生的活動,校園的精神文化產品不僅失去創造性、繼承性,而且原來的精神文化傳統也不再存在生命與活力,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充分發揮師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師生的創造潛能,變被動的接受傳播知識為主動的運用知識,發現知識和創造知識,而一旦這種人人努力為校園作奉獻的氛圍形成,學生的德育目標就業已實現了,學生的情操、品德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起來。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8

  從教幾年來一直擔任小學班主任工作。我深知自己面臨的工作的繁雜,但我更清楚肩負的責任。就因為心中有對他們如對自己孩子一樣的愛,再累,我總能看到希望,所以工作中我感覺到了從未有過的愉快。也是在對孩子們的付出中,我第一次對工作著並快樂著有了深深的體會。

  一、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自控力差,紀律渙散。我從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入手,利用早讀課,思品課甚至專門抽出時間繼續鞏固。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在日常學習中,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逐漸養成認真聽課,認真作業.下課好好休息,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二、 加強與家長的聯絡

  教育不僅僅是教師的事情,它本身就是由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來完成的。社會機制尚未啟動,作為老師,我們能啟動的也只有家長了。只有喚起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讓他們與我們同步,我們的工作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經常與家長聯絡,尤其是一些表現不太好的同學,我更是注意.我常和他們談心,鼓勵他們.一旦發現他們在學習上,身體上,思想上有什麼特殊情況,我總是及時、主動地和家長聯絡,向他們瞭解情況。

  三、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我透過教材,生活中的瑣事、閱讀、班會等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教育他們在感受到家人、老師、同學對自己愛得同時學會去愛別人。讓他們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個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這種教育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被學生髮揮得淋漓盡致:小組值日時總有同學主動來幫忙;優等生主動與學困生結對子;優異成績的取得是同學們平時互幫互助的結果,也足以說明愛的教育已經在班裡開花結果了。 以上幾點我認為是我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說出來與大家切磋切磋。當然我的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處,相信在學習了大家寶貴的經驗後一定會有所改善。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再接再厲,爭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9

  育人要從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21世紀國家的棟樑,擔負著振興中華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他們好比幼苗,必須培養得宜,才能發育滋長,使他們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成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勇於獻身的一代新人。他們能否健康成長,這關鍵是靠人的培養。一年來,我根據學校德育處和大隊部的教育工作計劃,針對低年級學生特點,積極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範和三自能力為突破口的系列教育活動,收到顯著成效。

  一、為人師表,率先垂範。

  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最基層的組織單位,而班主任則是這個單位的領導者、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學校裡,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因此,規範學生的行為,首先要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素質,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範。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在幾年工作實踐中,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帶頭做到;要求學生講文明禮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人格,從不挖苦諷刺他們;教育他們熱愛勞動,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學後和學生一塊打掃環境衛生和教室清潔衛生;教育學生搞好團結,我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師、年級同志搞好團結;和學生交知心朋友;在學習上,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工整,我在板書時首先做到書寫規範認真。這樣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經成了一種無聲的教育,同時也贏得了學生的愛戴。教師是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更應提高自身素質,樹立職業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風範去影響學生,當好學生健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強化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加強三自能力的培養。

  小學教育主要是養成教育,一個人能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思想品德,關鍵在於小學階段的教育,特別是低段的教育。學生良好的思想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透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才能形成。近年來,為建設良好的校風、班風,我著重抓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我以課堂生活為主體,以常規訓練為主線,加強了對學生課堂紀律、常規、禮貌、衛生和勞動等九方面基本行為準則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責任感和自學、自理、自控的能力,使課堂教學中師生和諧統一地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1、重視在課堂內的常規訓練,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

  對於每學年入學的新生,我首先要對他們進行常規教育和訓練,嚴格要求,一抓到底。一年來,我針對班上學生實際,利用一切有利時間加強了學習習慣的培養。首先訓練學生正確讀書和寫字的姿勢,結合《三字歌》的貫徹落實,每天提醒他們注意三個一,讀書時要求全班同學都拿起書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業,就不停地提醒糾正不良姿勢。當學生起來發言時,則要求他們站端正,兩眼平視前方,態度自然大方,並且說話時聲音要響亮,吐詞要清楚。在聽的能力方面,則要求他們注意聽別人說話,聽清楚說話的內容,記在心中,要說得出來,如每週上校會,我要求學生注意聽講了幾件事?是什麼事?回到教室後抽學生起來說出要點,如答不出,就說明沒有專心聽講。這些辦法對學生聽的習慣養成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現在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說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課堂秩序有明顯好轉。

  2、建立全班學生輪流值日製度,培養自育能力。

  值日問題,過去的一貫作法都是隻讓幾個幹部輪流,經過實驗觀察,我發現這樣下去只能是好的學生好,差的仍然趕不上,因為這會使部分兒童長期處於被動狀態,失去了上進心和積極性。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育能力和競爭意識,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得到全面發展,讓每個兒童都有鍛鍊的機會。採取了全班學生輪流值日後,學生表現出十分積極興奮的狀態,總是盼著自己當值的那天。在當值日時,值日生要報告當天的學習內容、清潔、紀律、出勤以及戴紅領巾情況等,這樣每個學生都有獨立工作機會,在值日中學會管理,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別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則,才有說服力。實踐證明:過去在我眼中看來十分不起眼的學生,在值日中不僅自己嚴格地遵守紀律,而且表現出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感。透過值日,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是班級的主體,學生是班級的主人,每個學生都有組織和管理好自己班集體的責任和義務,也有參與管理班級的權力,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班集體。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確定。

  3、建立學生一日常規,培養學生自理能力。

  為了規範小學生行為,我根據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手冊上的在家、在校的要求具體化,制定了班上一日常規。我首先召開家長會,對家長講解評價手冊家評部分的要求和評法,請家長配合督促學生,我還將學校的常規、學習、勞動等教育向家庭延伸,要求學生每天按時起床睡覺,文明禮貌,養成在家認真複習功課和參加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自理能力,並針對低年級兒童特點主要學會自己洗臉、洗腳、洗小件衣服,會幫助父母掃地、倒垃圾。

  總之讓孩子透過勞動來理解勞動的意義,體會勞動的艱辛,體貼父母的辛勞,體現尊老敬老的美德。在三八婦女節時,我班開展了獻上一份禮貌和媽媽說一句心裡話,當媽媽的小助手等活動,受到家長們的熱烈歡迎,在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執行的同時,針對兒童上進心強的特點,以表揚為主,堅持正面教育。教室後牆上設立了學規範、見行動,人人爭戴六色花的評比,透過評比,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了很好作用。

  透過三自教育活動,使學生成為生活的小主人,學習的小主人,班級的小主人,培養出一批有工作能力的小幹部,也湧現出一大批好人好事。班上學生生病,同學互相關心;同學有困難,互相幫助,同學吐了,不怕髒臭主動打掃,有學生拉肚弄髒褲子,學生爭著找褲子給同學換上。大隊部號召捐款、捐書、捐物支援災區兒童或殘疾人服務等活動,該班學生表現十分積極,充分體現了學生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正在逐漸形成,本學期班級被評為巴蜀好集體。

  三、重視與家長的聯絡,雙向管好孩子。

  孩子的進步,集體的成長,離不開教師,也離不開家長。為了更好地全面瞭解學生情況,我透過多種形式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絡,進行友好交往,不僅溝通訊息還增進了情感的交流。孩子進步了,家長也來向我致謝。我對孩子的一片愛心不僅贏得了孩子對我的愛,也贏得了家長的信任、鼓勵和支援。只要班上搞什麼活動,家長總是全力支援。雙向管理學生主要採取定期召開家長會,主要內容是根據本學期教育教學計劃,對家長提出必要的要求,瞭解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意義,並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經驗,推薦一些教育方面的書籍,如怎樣教育獨生子女、怎樣使你的孩子更聰明、父母必讀等,同時對家長提出要求:為孩子在家裡創造必要的學習環境,為孩子做好榜樣。在xx屆教研會上,我還請了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長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感受的經驗。

  透過這些工作,使很多家長重視了子女的教育,改進了對子女的教育方法,增強了做家長的責任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長期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感:人才培養,必須從小抓起,養其習於童蒙。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充分強調了習慣對於兒童成長及其教育的重要性。小學是基礎教育,基礎工程事關重大,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愛國情操,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心理品質,強烈的競爭意識。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10

  同學們常把自由看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把獲得自由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德育可以給人自由。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德育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道德是樂園,它指出哪些地方可以光顧,哪些事情值得去做且更具有價值。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德育的自主性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提高學生德育效果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係。教師尊重學生,師生才有真誠的溝通。這是營造良好氛圍最不可忽視的一點。

  在這種寬鬆和諧的氣氛中學生思維和觸角便能多角度地伸展,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在小學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應該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而且這種道德行為是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耐心細緻,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資訊,並利用《素質報告單》和家長及時聯絡,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境。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教師要學會參與。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瞭解學生所思所想的同時,還必須積極融入到學生中去,直接參與學生的活動。這是師生溝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這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教師愛學生,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的一切手段和技巧,離開了這一其礎,都將變得蒼白無力。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並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並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二、精心設計活動,激發學生德育的主體性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激勵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內化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透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在德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感受教學過程,領悟道德觀念,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約翰·洛克講:自由並不是每個人的為所欲為。人的自由是在一定規則內的自由,人們只有在掌握這些規則之後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在德育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內講有趣的故事,學生積極參與。有的學生講妹妹用口紅擦臉,塗成了大花貓;有的學生講包餃子時,包成各式各樣的小動物,妹妹專挑這些特殊的餃子吃……學生講的都是真實的故事,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辨析哪些行為是好,哪些行為不好時,設計如下幾組情境讓學生來演一演:

  ①媽媽生病時,小明只顧自己玩,不幫媽媽拿藥還說沒看見;

  ②小紅在家認真做作業。媽媽下班回家說太累了,小紅主動幫媽媽揉揉肩;

  ③電視廣告:小男孩看到媽媽幫奶奶洗腳,自己也端來水幫媽媽洗腳。

  學生在對比中得出要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結合自身實際,學生說出應如何對待長輩,自己還存有哪些不足,以後應該怎麼做。學生了解知識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中去。

  寬容、理解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基礎。“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十分豐富和複雜的世界。在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就會發出一種獨特的音響。

  三、發揮圖片因素,激發學生德育的創造性

  在德育活動中,老師給學生提供多組圖片讓學生觀察,觸景生情,圖片具有特殊的意義和感染性。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這些情感的激發點,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出示三幅圖片:

  圖片一:出示兩個無家可回的孩子,手中拿著空碗;

  圖片二:一次洪水後小朋友無家可回,失去了家園;

  圖片三:地震後場景,一片淒涼,房屋倒了兒童都無法上學。

  觀看圖片後,學生髮自內心對那些孩子表示同情,為他們的遭遇難過。自己與圖片中的孩子相比較,現在的生活真是多幸福。在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圖片因素優勢過程中,道德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德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利,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聯絡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德育的能動性

  道德修養是指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鍊、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達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的道德,關鍵是個體自身的道德修養。德育老師要深入瞭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老師讓學生說說長輩是怎麼關心自己的。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想說的真多。有的說下雨了,忘了帶傘,媽媽給我送傘,回到家時,發現媽媽衣服都溼透了,我卻沒有被雨淋著;有的說在生活中,奶奶不吃瘦肉,把瘦肉給我吃,她卻吃肥肉;有的說家離學校很遠,有一天烈日炎炎,爺爺送自己上學,當到學校時,爺爺大汗淋漓,衣服溼了。學生講的是身邊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從中可看出長輩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很多。自然引入到家庭中,小學生可以做些什麼。可以幫媽媽洗衣服;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學會騎腳踏車,不要父母接送。此時老師勿需多語,學生就明白了道理。德育老師要努力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善心、每個學生都有潛能、每個學生都有改變、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道德情感是人們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主體性發展起著激發動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個體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並決心要去實現的.信條。它不單是某種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一;它是道德動機的高階形式,是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真正內在動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結構中處於中心環節。自然它應成為學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標。

  總之,在德育工作中,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生理需要,確定德育內容,營造民主、和諧、寬鬆的師生關係,同時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德育教師要將關注班級裡的留守兒童,要將不同型別的監護人分期辦班,在辦班過程中,同家長交流孩子學習、生活、思想的狀況,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德育之花在孩子心裡綻放。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11

  沒做班主任之前,總聽到老班主任訴苦:班主任工作,每天從早跟到晚,總有忙不完的事,有時還提心吊膽,擔心學生出問題,還擔心會被政教處扣分影響到班級評比。作為一名班主任,怎樣利用德育內容得天獨厚的審美價值和情感優勢來發展師生關係,讓學生親近和感動呢?

  一、亮出自己的微笑

  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我愛微笑。在任何我難過或者快樂的時候,我只剩下微笑。”可以說,微笑是我們面對問題時最好的解決方式。我們人民教師的服務物件不是機器,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如果學生害怕教師,則必然會影響教育教學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課內外如果放下師道尊嚴,多一些微笑,對學生多幾句鼓勵的話語,多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那麼,課堂上必然會出現積極舉手、各抒己見的場面;學生課外也會主動與教師打交道,出現笑臉相迎的場面。於是,“亮出自己的微笑”便成了我的座右銘:我面帶微笑地上每一節課,儘量用啟發、討論、商量的口吻上課,不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不用過多的時間處理不良問題,表揚激勵的語言常掛在嘴上。另外,學生犯錯時不能一味指責,更不能用諷刺、嘲笑的口吻批評,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在校內校外,見了學生,我也會熱情主動地與他們打招呼,瞭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這些做法使師生關係大大融洽了。學生在作文裡給了我這樣的評價:語文老師總是微笑著走進教室,微笑著面對同學,我們上您的課沒有壓力,說實在的,您的溫柔、善良都讓我們想進一步與您接觸,成為知心朋友……這使我非常感動。確實,我希望學生從我這裡得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應該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善良、寬容、友情……

  二、理解、尊重可以縮短距離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話:“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缺點。”凡事都應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我的理解就是先尊重後瞭解,理解加體諒,甚至適當地寬容。任何時候,作為教育者,對待學生,我們都應該優先考慮孩子的自尊,並積極培養孩子的自尊心。上個月在我班發生的一件事,更讓我堅信尊重學生的重要性。那天,學生楊某突然來跟我說,“他的一百元錢放在衣服的口袋裡被偷了,並且他還懷疑是陳某偷的,因為陳某睡在他下鋪,經常坐在他床頭邊換鞋,而那件裝有錢的衣服就放在xx床上”。“xx,又是他”,我不禁眉頭一皺,“他可是我們班操行分最低的,什麼壞事都跟他有關,這回我得整理整理材料,處理處理他才行”,於是,我像公安破案一樣,把最後離開宿舍的那幾個學生一一排查,但其他學生都說沒有人發現誰在作案,並且也不是xx最後離開的。沒有證據怎麼能亂下斷言呢?並且他和xx可是同一個村的,從小一起玩大的,這事被傳出去,雙方家長怎麼看待呢?這件事可不能草率處理。當晚正好是兩節語文自習課,我就佈置了一篇作文題———《學會轉身》,順便做了學生的思想教育,當時我注意觀察,發現xx的臉總是紅紅的,坐得很不自在。晚自習下課後,陳某主動來找我,交代了事情的經過,他說他會把錢偷偷放回xx的口袋,並且希望我不在班上公開點名,我第一次看見他哭著承認錯誤,他還說他很怕失去xx這個朋友。我答應他可以不在班上點名批評,但他最好能跟xx主動承認錯誤。過了幾天,我發現他倆又走在一起了,而且這一月以來,xx沒有被扣過一次操行分,可能是我當時的理解和寬容,給足了他面子,挽回了他的自尊吧。學生犯錯時不要一味指責,試試不懲罰,不對立,換個心態、換個角度、換個方式,可能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耐心地傾聽

  “善於換位思考”是教育理論中出現比較頻繁的詞語,如果我們有耐心經常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那麼很多事情就會順利解決,不然欲速則不達。記得兩個星期前的一天,我去檢查午休時,看見校警匆匆地迎面向我走來,火冒三丈地說“你班男生不服從管理,剛才跟我幹起來,把我鞋子全弄溼了。”我當時一怔“這還了得,打架也不應該找校警啊”,我火速地隨校警衝進宿舍,把打架的學生從床上一個一個地拉出來,並且叫他們全趴下,向校警認錯,沒想到更讓我生氣的是,無論我怎麼下令,他們都紋絲不動。其中,我班最高大的xx就理直氣壯地說:“老師,我覺得我們沒有錯,你最好了解清楚再發話。”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做法,耐心地聽事情的緣由,原來他們這幾個高大的男生特別愛打籃球,午飯後他們結伴打球,午休鈴響才收球回去,然後想洗個手就休息的,結果校警因為他們遲到這兩三分鐘,不允許他們洗手發生了爭執,並且校警還先動手打xx,其他同學看不過去,才跟校警論理的。於是我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長談,在聊天中,我告訴他們在學校要服從管理的重要性,在與長輩發生爭執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態度。我承認剛才自己不分青紅皂白就叫他們趴下認錯是很無理的,結果xx也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由此可見,只有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思想感情,努力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常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去思考、體會,不斷調整自己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這樣學生才會信賴你,向你敞開心扉,教師也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四、有付出就有回報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聲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學生也是人,既有自己的權利和尊嚴,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們需要教師的尊重、愛護和幫助。記得有一次我患了重感冒,上課時都要停下來咳幾分鐘,才能繼續講課,我所教班的學生xx偷偷遞給我一張字條,說“老師,這是我家治咳嗽的祖傳秘方,你不妨試一試”,說完靦腆地低下了頭,我看了看紙條,上面寫著“一點紅”。他又補充說,“我每次咳嗽,都是吃這個好的,如果你不認識這種草藥,放學後我可以幫你找。”拿著這張字條,我竟覺得眼睛有些發熱,不管這藥能不能管用,我都要試試,因為我不能辜負學生對教師的一顆關愛之心。看著xx略為羞澀的臉龐,我不禁想起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在一個晨讀時間,我找他談話,讓他認真學習,爭取提高學習成績。沒想到我這不經意的一舉,竟讓這小傢伙如此上心!他用另一種方式讓我感動得不得了。說實在的,教師關愛學生,乃分內之事,我從不奢求得到回報,但望著手中的處方,我知道我確確實實得到了回報!可見,教師尊重學生,無私地關愛、幫助學生,無形中也會對學生起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人師表,又有什麼能比培養出有愛心的一代更值得欣慰呢?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們必須把給學生一個感動的理由作為德育追求的目標。“一分嚴格之水,摻上九分感情之蜜”,這樣,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才可能是一個人格健全、感情豐富的人,同時,德育工作的內涵也才會越來越生動,越來越受學生的歡迎。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12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學教師,每天都在和學生打交道,對於學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我深有體會。因此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學生地位、現狀有較深刻的認識和分析,並對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學生與德育

  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中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強的特點,他們在面對錯綜複雜的社會時能否全面認識理性分析問題不僅是部分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眾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範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二、中學生現狀令人堪憂

  1.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我記得最清楚的20xx年第一學期,我剛接上化學課,那天,學校的多數老師赴西峰齊家樓學校學習,只剩下少數老師在校維持學生秩序,中午還沒有正式上課之前,九年級的兩個班的幾名學生因私怨在男生廁所打群架,其中三名男生持刀砍傷一名學生,致使這名學生受重傷。

  2.厭學隊伍日漸擴大。據對部分學生抽查,近3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他們整日無精打采或上課睡覺,晚上和週末整日泡在網咖,對老師佈置的作業置之不理,甚至有學生逃課曠課長達數週的現象。

  3.日常行為極不規範。在學校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麼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雲流水脫口而出,髒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也不排除女生。長髮、染髮、穿耳者為數不少,以至常聽到社會人員議論“如今的學生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學生”。

  4.造成上述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視音像製品及網路文化的影響等。

  總之,中學生表現出的種種現象令人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的各個環節。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

  .加強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中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職業道德教育,具體表現在堅持“五愛”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範”,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中學生的德育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參與其中,共同關注和解決這個問題。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13

  職業學校的生源和素質不言而渝,儘管國家大力提倡發展職業教育,但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資金的不到位,職業教育舉步維艱,被看作教育體系的支流,是正規教育的補充,是低層教育,從而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具有自卑心理,相繼引發出"在職校讀書無用"的思想,造成大面積學生不思進取,得過且過;同時,招生工作套路的不健全和義務教育的快慢班體系必然造成職校生素質差。因此,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轉化學困生和行為偏差生,使學生低進同出,高進優出,成為職業學校辦學的戰略方針和生存之本。

  20XX年我從教務轉到政教處,就把上述問題作為課題對待,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努力創新德育方法。

  一、抓好兩支隊伍建設。

  這兩支隊伍一是班主任隊伍,二是學生會隊伍。

  班主任工作決定著德育工作的質量,提高班主任德育素質和德育管理能力是我抓好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重點。

  (1)組織班主任學習現代德育理論,破除管學生的舊德育觀,樹立理學生的新德育觀。

  (2)完善班主任職責、培訓、考核和獎勵制度,實行自薦、競聘上崗,學校擇優錄用制度。對新班主任採取見習班主任制度,進行以老帶新。

  (3)堅持周例會、月學習、專題研討會和班主任培訓制度,增長班級管理知識,開拓視野,提高抓不良傾向和處理偶發事件的能力。

  (4)建立班主任工作激勵機制。學年兩次定期對班主任工作進行全面檢查,把班主任工作的質量分層次記分,公開獎勵和表揚優者。

  (5)積極發動、組織班主任參加德育科研活動,每學期對優秀德育方案、優秀德育論文給予表揚並向各報刊推薦。

  另一支隊伍學生會,是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要力量,是建設良好校風、學風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隊伍,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有力幫手。

  接手政教工作初我就萌生了建立學生會的念頭。在我走訪了很多學校,學習了他們學生組織建設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決定擬訂學生會章程、學生會幹部工作制度,採取學生自願申請、政教處面試、學生評議、班主任推薦的綜合考評模式組建學生會幹部隊伍;採用職責明確,分層培養、專項培訓,個別指導、以老帶新,共同進步的培訓套路;同時對幹部隊伍的培養滲透於各種管理之中,滲透於學生各類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中,讓學生會幹部在實踐中探索並透過直接經驗的獲取,產生態度情感體驗,實現自我教育。

  在實際工作中,突出學生主體,讓他們自己想自己做,走在學校管理的前臺,使他們逐步建立自信、學會溝通、善於理解、勇於創新,學生會現已經成為我校學生管理的一支生力軍,實現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標。

  二、建章立制,進行序列教育。

  我校自98年建校以來,有關學生管理的成文內容比較少,對於學生行為和做人準則界定模糊,學生考核無據可依。針對於此,相繼出臺了《學生常規管理細則》、學生宿舍管理規定、胸卡管理規定、考勤規定、教室守則、一日常規等規章制度彙編成冊。新生入學帶給家長,徵求意見透過此途徑,將校規校紀面向社會,增加透明度。幾年來,各種規章在規範學生的行為、整頓校園秩序,提高我校辦學聲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光有嚴厲的規章制度,沒有知、情、意、行的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是失敗的。憑几年的工作閱歷,我嘗試著進行序列教育。

  高一年級重在規範的養成,邁好職校生轉軌教育。

  新生入學,學習意志消失,紀律渙散。在班主任周例會上要求班主任從情感入手,幫助學生矯治失落\自卑心理,培養自信心重塑自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儘快的適應向職校生的轉變。如進行一系列的《中小學生禮儀常規》、《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等的學習規範了新生的紀律性、著裝的形象性、行為的文明性;以新生軍訓為切入點,要求班主任開展“讓我們彼此認識”、評選“優勝方隊”等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重建做人、學習的自信心,重塑自我。在高一級部開展年度內的“一當”(當優秀班集體的促進派)、“二愛”(愛老師、愛同學)、“三比”(比誰行為文明、比誰學習好、比誰進步快)、“四過關”(衛生過關、兩操過關、考勤過關、紀律過關)活動,有效的建立了激勵機制,使學生的目標轉化為行為,培養了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和通力合作的職業認識。

  高二年級重在健全人格,進行三觀教育。

  高二是關鍵的一年,是品格定型,明確人生目標的一年,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所學專業已有所瞭解,多數同學已將自己所學專業跟自己的未來生活密切聯絡起來,但動搖性較大。部分同學職業情感意志未形成,懶散未收斂,無所事事。為幫助他們定位自己的“座標”,幫助他們適應社會諸方面的要求,在高二級部開展“五個一”系列教育活動,即落實一個目標、學習一種精神、克服一個缺點、記住一句格言、樹立一個信心。幫助學生把自己的人生要求落實在日常生活學習上,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融入學生生活點滴中。

  高三年級重在創業、踏上社會的轉型教育

  高三學生直接面臨選擇職業和繼續升學的問題,一般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專業技能的提高更為重視,學習比較勤奮。但少數部分學生認為前途已定,產生鬆懈請素,加上就業前的心理不安,有可能產生各種思想問題,造成紀律渙散,品德修養放鬆的現象。我要求班主任一方面進行嚴格的常規管理,另一方面採取社會實踐+主題活動模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產生成材緊迫感,喚起學生對自己一生負責的責任心,增強學習文化知識、苦練專業技能和加強思想品德修養的積極性、自覺性,落實成材計劃。

  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1)淨化校園環境

  我校自98年建校以前荒廢了兩年,雜草叢生,以及後來搞建設留下的建築垃圾,都增加了環境清掃的難度。我首先在全校範圍內推行了“一日三清掃”制度,開展“衛生先進班級”評比,奪取月“衛生流動紅旗”制度,一學期兩次臨時四周環境衛生大型檢查活動,並且把清潔衛生工作納入“先進班級”評比條件中。這一系列措施大大改善了我校環境,到我校參加培訓的老師說到職專的院子裡很難找到一張紙,從側面反映了這些措施確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建設文明健康的文化環境

  為實現校園無小處,處處是教育,我利用有限的資金在教室牆壁懸掛名人警句;在綠化帶、甬路旁豎起木製牌匾,這些無聲的語言時刻提醒學生、鞭策學生、激勵學生健康成長;由政教處、團委、藝體組通力開展的校園廣播站、藝體活動、宣傳櫥窗,全方位地營造文明、健康、高雅的育人氛圍,陶冶了學生情操,讓學校的每一個地方都是德育的陣地。

  (3)讓學生建立融洽的人際環境

  幾年來,這一系列的德育工作方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優勢逐步體現出來。

  學校德育工作的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班剛來了一位新轉學的孩子,這一天,我和來送他的媽媽聊了起來,當問起孩子轉學的原因時,家長說:“孩子以前在的那個幼兒園,他們班的老師是個很年輕的小姑娘,很愛美,去接孩子的時候,經常看到老師不是在照鏡子就是在化妝,要不呢就是玩手機,很少在孩子身邊。我們不放心,就轉園了。

  聽到這些,我想了很多,作為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的讓家長放心呢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我的女兒到醫院去看病,接待我們的是一位長得很普通的中年女醫生,但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手是那樣的輕柔,動作也很麻利,話語是那樣親切,就像母親一樣。短短几個小時的治療,我的孩子一直都是靜靜的注視著她,沒有一點害怕的心理。我突然覺得她是那樣的美麗,他的手是那樣的白皙,服飾那樣的整潔,容貌是那樣的親切可愛。

  這位普通的女醫生用她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患者的尊敬和愛戴,那麼,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面對幼兒和家長,什麼才是我們真正的美麗呢?清晨,當新幼兒入園涕淚交流哭鬧不休時,老師耐心的撫慰和溫柔的摟抱是最美麗的,室外,老師和孩子共同忘我的遊戲時,老師身上沾滿的草屑和手上臉上的灰塵是最美麗的。生病幼兒的床前,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是最美麗的,晚上,家長晚接時,老師理解的話語和微笑是最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