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1

  近期拜讀了朱永新,高萬祥主編的《教師第一課》一書,在佩服、感慨之餘,也有許多收穫。

  這是一本兼具思想性、可讀性和經典價值的教師入門和提升專業素養的智慧讀本,書中第一章“書寫生命的傳奇”中提到了教師對待工作的三種境界:我深有感觸。這三種境界是: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把教師作為事業,把教師作為志業,三重境界層層遞進。讀後自己感到有些慚愧,因為自己還只停留在第一層境界中,最多也就處於第二層境界。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本書的第七章《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這一章節從教師語言表達的基本要求、課堂中起承轉合時時留意、課堂外情深意切處處動人這三方面闡述了為什麼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這一觀點。一個老師學問再高,但是表達不好或者表達不清,他的學問是要大打折扣的,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要練習自己的口才。一個教師,即使做不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最起碼要讓我們的語言生動有趣,學生才會喜歡我們的課。一個說話沒有標點、沒有抑揚頓挫、不懂激趣的老師,縱有再高深的知識,也很難讓學生喜歡聽你的課。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師,就要想法設法錘鍊自己的語言,力求生動幽默,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能夠達到樂此不疲的境地,就歸功於教師語言趣味性。

  在學習了眾多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後,我深切地感到,要想當好教師,首先要學會做人,教師本身就要好好的修煉自身,要不斷提升自己,這樣才無愧於自己及學生。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2

  寒假中,閱讀了《教師第一課》這本書,從多個視角解讀了作為教師應該具備的條件和素質。也深切地體會到,做教師不容易,做一個優秀的教師更不容易。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修煉。

  “閱讀教育大師”一章引領大家走進人類一流偉大教育家的心靈。周國平說:“閱讀是與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藉此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佔為己有。”《道德經》有云:“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意思是道德厚重的人,比得上嬰兒。也許,走進和閱讀一流教育大師的目的,不是讓我們更豐富更成熟,而是能讓我們如大師一樣,對教育、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永葆一顆赤子之心。

  在學習了眾多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後,我深切地感到,要想當好教師,首先要學會做人,教師本身就要好好的修煉自身,我們是不可能教給學生自己沒有的東西,教育就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就是言傳身教的結果,教育就是人與人之間不斷影響的結果。所以,教育者身上具備的一切都會影響到自己的學生的。孔子一生謙虛好學,他在教育自己的弟子的時候,也總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言行來教育和影響他的弟子的。陶行知主張的“生活教育”以及“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其核心都是在強調要在道德修養方面下功夫,認為道德理論和倫理觀念只有落實在行動上,才具有真正的價值。可見,如果教師沒有一個高尚的品行,沒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又怎會帶給學生健康的教育呢?教師不好學習,不思進取,又怎會教出博學上進的學生呢?所以,教師要先修煉自身,從道德修養到學識素養全方面的豐富自己,為自己能給學生樹立榜樣而努力。

  “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人際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則介紹了教師應該怎樣表達、溝通、交往。教育是創造人生幸福的事業,這種創造往往透過教師的大愛聖心以及由此生成的美麗生動的語言去實現,往往透過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去實現。一位禪師的話或許能與你產生共鳴:“當你像佛陀那樣慢步行禪時,你把自己的平穩、堅定、解脫與喜悅印在地面上。你有盡情享受這麼做的權力。你的腳就像一個印章,像皇帝的玉璽一樣。我們看見解脫的印記、幸福的印記,以及生命的印記。”

  這八個篇章是八首教師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優美樂章。八個篇章,八門課程,一所教師幸福人生中有緣相逢的別樣學校。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3

  暑假學校裡發了一本《教師第一課》,教師除了耕耘和忙碌,還應不時地仰望星空,讓星光照亮自己實踐的智慧。看到《教師第一課》這一書名,工作十多年的我產生了疑問:“在教師這崗位上我已度過多少春秋,我還得回到起點,從“教師第一課”開始?”帶著可笑與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教師第一課》這本書。

  對照這八首教師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優美篇章,回想著自己的教書歷程,可笑的是自己在懵懵懂懂中過了十幾年,離真正的教師卻是那麼的遙遠。現在的我除了每天都在做著重複的工作外,剩下的就是倦怠,毫無挑戰,又怎能往更高的境界走?我該如何擺脫這種倦怠,擁有夢想呢?

  還得像朱永新教授所說,在我們抱怨日子陳舊黯淡時,其實我們可以用閱讀去無限拓展心靈的領空,只要有一本書,我們就可以飛翔。當我們的精神擺脫束縛時,就是我們真正強壯的時刻;當教師的心靈開始飛翔時,就是教育翱翔長空的時刻!於是,我改變了最初可笑的想法,用心閱讀從這裡出發。讀了這本書,我想這本書向我們推薦的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專”模式能作為教師心靈飛翔的導航,引領教師一路前行。

  一、閱讀,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歷不知難。”反觀自己,生活中的交談,教學中的言語表達,教改中的觀點陳述,還是寫作時的表述,語言貧乏,缺少理論支撐。究其原因,應是少閱讀,即使偶爾讀讀,也是毫無目的,不曾深入。這本書對專業閱讀的敘述雖然深奧,細細讀來還是有所收穫。

  首先專業閱讀的根本任務是構造一個合宜的大腦,它需要在教育教學生活中,對心理學的經典思想,教育哲學基本觀點,人類最好的教育經驗,所教學科的知識精華,所教學科的成功案例,人類的基本價值,中國文化的精髓等等,有一個豐富的瞭解,再逐漸上升到透徹的理解。我想這應該是給我們讀什麼提供了一些思路。

  其次專業閱讀的關鍵,是必須回到對根本書籍的研讀中來。所謂根本書籍,也稱原典型書籍,是指奠定教師精神及學術根基,影響和形成其專業思維方式的經典書籍,那些多在童年至青年期出現過的、深刻地影響人的生命以及精神氣質的書籍。但不是所有的經典書籍都能成為某位教師的根本書籍。成為一個人的根本書籍意味著,你深刻地理解了這本書,而這本書也成為你思考教育教學問題以及閱讀其他書籍的原點。構成一個老師思考原點的根本書籍的高度,往往會影響到這個老師的高度。從這可看出我們應該有選擇的閱讀,選擇能成為你思考教育教學問題以及閱讀其他書籍的原點這本書。

  接著是知性閱讀。要進行咀嚼性質的研讀,也就是閱讀者透過對書籍的聆聽、梳理、批判、選擇,在反覆對話中,將書籍中有價值的東西吸納、內化到閱讀者的認知結構之中,從而使原有結構得到豐富、最佳化或者重建的過程。是的,專業閱讀是一種吸納,與其抱怨日子,不如用心閱讀,邁開閱讀的步子,站在大師的肩膀上前行。

  二、寫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書的第六章對寫作的意義說得很明白,“寫作,是平庸教師與卓越教師的分水嶺!一個不能寫一手好文章的商人,只能算是一臺賺錢的機器。而不能寫一手好文章的教師,只能是一個教書匠,一個從事教育的勞動力。”看來,若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教書匠,一個從事教育的勞動力,就必須學會和善於寫作。

  說到寫作,我除了職稱晉升迫不得已寫下兩篇論文,平時不曾用心,至於書中所介紹的幾種寫作方式,日常的記錄(教育日記、個案記錄、教學實錄)、教育隨筆(事理隨筆、教學札記、書信小簡)、文學作品(詩歌散文、書影評論、教育雜文),我雖有過教學中的思考,寫下些教後反思,卻是零零散散,沒有堅持記錄,也未曾認真梳理成文,更不用說進行專業寫作。然而,新教育認為,我們的教育生活是由無數的碎片組成的,這些碎片往往會形成破碎的未經省察的經驗,使教育教學在比較低的層面上不斷重複。而透過專業寫作,就能有效地對經驗進行反思,從碎片中提取有意義的東西並加以理解,形成我們的經驗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為我們專業反應的一部分,使我們的教育實踐更加富有洞察力。由此可看出,要養成自覺記錄教育、教學的生活習慣,堅持記下教育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讓這些碎片經過提取、理解再拼合成為美麗的圖景。

  新教育中還提到專業寫作具有五個特點,一是強調理解與反思;二是強調與實踐相關聯;三是強調客觀呈現,反對追求修辭;四是主張師生共寫隨筆;五是注重案例研究。從書中的個例看,對於普通的我而言,個案式的研究應該更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能性。最初的寫作應該記錄下具體的案例,不一定是為發表而寫,只要能把自己每天豐富的生活、奔騰的思緒記錄下來就好,相信,只要能堅持寫作,十幾年過後,這些寫給自己看的文字也許能成為教育教學科研最為寶貴的材料。

  三、發展共同體,站在集體的肩膀上飛翔。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書的第八章講到,在與人的交往中能增廣見聞,促進學習。是的,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高人、榜樣的引領和身邊人的陪伴。新教育實驗認為:打破教師之間的隔膜,形成對話的傳統,在專業閱讀、專業寫作的基礎上,藉助專業發展共同體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教師孤軍奮戰的時代應該終結,教師應該善於把自己融入一個共同的團體中,主動地和其他教師交流,交流的物件不侷限於同一學校的教師,還可與透過網路結識的教師廣泛探討。當學校內部沒有共同體的時候,我們就要尋找創造這個共同體。

  因為閱讀讓我們學會了尋找學習的榜樣,讓我們積極自覺參與,希望透過閱讀成長自己,讓自己翱翔成長。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4

  久聞《教師第一課》銷量驚人,好評如潮。當我手上拿著它時,發現它如此不同。灰色的封面,顯得樸素而沉穩,沒有花裡胡哨的喧鬧,在如今突出光與影的出版熱潮中,它顯得太低調了。極紅的顏色和大號的字型寫著“教師”二字,突出書的主題,明確而簡單。看著這兩個字,不由從心底生出一股職業的自豪感來。

  翻開扉頁,墨香撲面,閱讀《教師第一課》,內容更是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教師第一課》共8章,從教師的人生追求、閱讀、寫作、人際交往、教科研等8方面闡述了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一章從教師的人生追求和生命價值的實現這一宏觀層面作一總說。“閱讀教育大師”一章引領大家走進人類一流偉大教育家的心靈。“不可或缺的心理學知識”不是系統的理論介紹,而是注重實踐和應用。“在教改科研中收穫幸福和優秀”一章給教師鋪出一條登上高臺階的路。“寫作:卓越教師和平庸教師的分水嶺”大力倡導教師一定要學會和善於寫作。“口才是教師的第一能力”、“人際交往中的生活智慧”則介紹了教師應該怎樣表達、溝通、交往。

  眼中留著文字,腦海中回想起自己走上講臺的那一刻:在講臺上走過了近三十年光景,在這許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歡樂與辛酸同行,收穫與遺憾同在。但是自己卻沒有能夠認真的去詮釋教師的內涵,僅僅是在認真的教書而已。掩卷常思,我發現要想做好一名教師就必須:學習中提升,反思中成長。

  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提高。我還清楚的記得閱讀大家的作品對我教學生涯的影響:讀李鎮西的《最美的教育》一書使我的班主任工作從最初簡單的模仿,甚至該是“生搬硬套”的失敗到結合實際情況變通的憂喜參半,再到現在的具有個人特色的班主任工作方法。可見閱讀其實也是一種學習。關鍵是在工作實際中要能夠及時反思總結,這樣才能走出自己特色的路。著名教育家於漪老師說: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這不正是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嗎?

  在生活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還記得齊白石的故事:齊白石55歲時進京賣畫,雖然他自以為畫作深得古賢青藤、八大、原濟之神韻,卻不被世人賞識。後來被大畫家陳師點破:“很有味道!酷似八大、青藤、大滌子、猶如先賢在世┉┉如果稍加變通,定會錦上添花。”齊白石痛下“衰年變法”之決心,以晚年之軀進入了他的“變法”期。這時期,齊白石日夜勤勉,早晚揣摩。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終於從一個嫻熟的民間畫匠蛻變為一位大器的文人畫家。以為畫匠能成為大師,這和他的學習、反思是分不開的。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中指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人的通行證”。終身學習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我們就必須牢牢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保持開放的心態,將學校和社會視為自己學習的場所,透過工作與學習的結合,不斷地對自身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拓展自我的效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合格教師。

  如今閱讀《教師的第一課》一書,雖然感覺這書雖然也與不足,但是其提出的“在教改科研中收穫幸福和優秀”一章給教師提出了一個好的建議。其實“教改科研”即是學習研究活動也是反思變化的過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從古至今就告訴我們學習和思考的重要性。我想我們今天面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於新的教育教學技術的學習是很必要的,也許今天的學習就是明天我們由教書匠蛻變為教育大師(或至少是適應時代發展的人民教師)的一個轉折點!身為一位教師要樹立提高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職業追求的意識,這是是教師從平凡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的三個階段、三個臺階。融三者於一體的教改科研就是是一個教師能夠超越別人的核心競爭力。參與其中教師可以及學習心得教育教學方法、手段和理念同時又可反思自己的教學。

  我深有感受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擺在教師面前一個迫切而又現實的問題,教師正處在"不變則退,不進則敗"的處境。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知識,學習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不斷提高,不斷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教學的要求。教改科研其實就是對教師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反思的過程。做好這個過程其實對於一個教師的成長至關重要。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我們要靜下心來認真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而且,只有立足課堂走進教育真諦的教育科研,才能讓教師發展,才能讓學生獲益,才能為社會服務,才能讓自己獲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獲得自我價值實現的尊嚴。我們要珍惜每一次的集體備課,每一次的教研培訓,每一次交流都是智慧的碰撞,所以,我們要珍視每一個激發思想,激勵科研的機會,不斷提高執教能力。

  反思是極其重要的`,要有意識的把“反思”做成必備的工作。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為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大凡優秀的教師都是在實踐、反思、總結這條途徑中成長起來的。要問促進教師成長的最有效途徑是什麼?我的經驗是勤快地記錄與反思。我覺得把事件記錄下來,把反思寫下來,與我們在教學中單純地思考相比,有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教材解讀與設計,教法與學法的選擇,課堂細節的處理等方面去反思作為好的教學。只有透過有效的教學反思,教師重新審視自我,發現自我,使自己的有效經驗得以昇華,缺點和不足得到修正,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益才會不斷地提升。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夯實業務素質、積累教研素材、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專業化成長過程。反思的深度決定著教學所能達到的高度,活躍在教壇上的大師們,其實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這樣一步步成長,才成為今天的“能人”。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讓我們一起讓學習和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在學習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感謝《教師的第一課》,它讓我感觸頗多,收穫良多,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5

  一、初識這本書

  今年,全縣教師都掀起了閱讀《教師第一課》這本書的熱潮,咋一看這本書,灰色的封面樸素而沉穩。沒有花裡胡哨的喧鬧,用了極紅的顏色和大號的字型寫著“教師”二字。看到這兩個字,不由從心底生出一股職業的自豪感來。封面右上角用小字寫著:“只要有一本書,我們就可以飛翔??”看了就開始在心裡嘀咕:這未免也太抬高這本書了吧,說的好像天上有,地上無的。不知道是不是推銷的噱頭,現在不乏有沽名釣譽之徒打著教育的旗號,出些莫須有的書籍。這本《教師第一課》,究竟能使我們從中收穫什麼養分呢?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翻開了這本書??

  二、閱讀這本書

  翻開目錄,這本書一共有八個章節。第一章:書寫教師的生命傳奇。在第一章中,作者從人生追求和生命價值的層面去述說教師這個職業的美好和崇高。讀來彷彿給心靈打了一劑強心針。在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現代社會里,只有心靈的追求和實現自我價值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精神自由。

  第二章:閱讀教育大師。介紹了古今中外的九位教育家。從孔子到柏拉圖,從盧梭到陶行知。這九位偉大的教育家雖然所處年代不一樣,國籍膚色不一樣,教育方式也不一樣,但他們都有一顆對教育,對人生的赤子之心。讀到第二章,我已經稍稍改變了我最初的看法,看來作者是真正熱愛教育的人。書中不是生硬的教育理論,沒有華麗的語言辭藻,滿書都洋溢著對教育的一番熱忱。可是光有一番熱忱還不夠,書中的內容是否實用,是否能起到指導作用呢?

  第三章:不可或缺的心理學知識。在這一章裡沒有系統地介紹理論,而是注重實踐和應用。用了很多的教學的案例來詮釋心理學知識對教師的重要性。

  第四章:師德的核心是大愛。這一章節的內容有些老套,所講的內容和很多教育理論書籍大同小異,可讀性一般。

  第五章:在教改科研中收穫幸福和優秀。在此章中,提到了教師創造性的教科改實踐能力,尤其是在指導一線教師教改的方面專門分了一小節講述。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方法,並指導一線教師不要閉門造車,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對於我和我們學校的老師來說,很有指導性意義,實用性很強。

  第六章:主要講教師的寫作。提倡教師要記錄生活,記錄教育片段,常寫教育隨筆,常寫教育論文。一個常反思,常總結的教師才能從平凡中走向優秀,從優秀走向卓越。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第七章:講了教師要有意識的鍛鍊自己的口才,有一句話我很喜歡:“課堂中起承轉合時時留意,課堂外情深意切處處動人”。尤其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是要在班上營造詩意的學習環境,注意語言的表達,對學生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第八章:主講教師如何處理身邊的各種人際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親友關係、家長關係。

  三、欣賞這本書

  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讀後掩卷沉思,不禁為初看時的質疑臉紅了起來。這本書無論是對於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菜鳥”,還是“半瓢水哐當”的教書匠,又或者是幾十年教齡的老教師,都有著實際的指導作用。

  作者把自己對於教育的滿腔熱情,投入到細緻平凡的日常工作中。提倡教師練口才,常反思,常動筆記錄,勇於教改實踐。這些都是我們一線教師所應該具備的能力和素養。

  一本書,真的能使我們飛翔。這不僅是一本職業入門書,更是一本職業提升的修煉秘籍。一本好書能洗淨人的心靈,能使人感到動力,能使人收穫養分。《教師第一課》正是一本這樣通俗易懂但又飽含專業素養的書。

  教師第一課讀書心得體會6

  《教師第一課》一書,書寫生命的傳奇。其中我看到對待教師的態度,有三種境界:一是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二是把教師作為事業,三是把教師作為志業。我想自己還是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還沒有把它當作一種事業來做。所以有時候覺得當老師一點也沒有意思,漸漸地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了倦怠。

  還記得幾年前那天課間,我在教室中呆坐著,想想生活當中眾多的不如意,評職、考核、進修……越想自己越覺得當老師沒勁,肯定我當時的表情很痛苦,不知不覺地淚水也流了下來。

  一隻輕盈的小手滑過我的面頰,“老師,您怎麼哭了?”是我的一個學生。我一愣,慌忙擦去腮邊的淚。“我們玩得多快活啊!老師,您也加入我們的遊戲吧!您不是常說‘運動使人快樂’嗎?來吧,來吧!”沒辦法,我也參加了進去。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了起來,他們圍著我,跳啊,唱啊,非常快活,慢慢地我也被他們感染了。不知何時,微笑又回到了我的身邊,我感到一身輕鬆。

  上課了,目送著學生們進入教室,我的心情竟變得非常愉快……

  走進學生中間,感受學生的朝氣蓬勃、無憂無慮,與學生貼心交流,我們的心會變得非常年輕,我們也能很快地找準自己的位置,職業倦怠也會隨風而逝,因為,對教師來說,學生永遠是教師快樂的源泉。

  做教師久了,特別是教同一個年級、同一門學科久了,往往覺得每天都在做重複性的工作,由於對本門學科比較熟悉,所以覺得沒有挑戰性了,除了重複性的工作以外,就是倦怠了。看了《教師第一課》這本書,我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有句名言說“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其實,對任何一個學生的教育方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教同一課也會有許多不同的方法。倦怠,其實就是思想停滯的表現。一旦產生倦怠,必須及時警醒自己。這個時候我往往會靜下心來,認真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找出存在的問題,並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讀一本好書,不斷充實自己。讀好書,找出自己與名家的不足,改變自己幼稚的想法,提升自己的理念,不斷改善教育教學的方法。從而在讀書中尋找樂趣,尋找幸福,並依靠不斷給予我營養的書驅走瀰漫在我思想上的倦怠煙霧。

  書中也提到,教育要在真愛中一起行走,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的事業,是愛的藝術。師愛是教師對教育的濃厚情感,是教育的靈魂,是師德的核心。愛,需要把心掏出來,只有純粹的師愛,才能收穫教育過程中的幸福和成就。純粹的師愛,才能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同時愛也需要智慧,就像剛開始提到的格桑德吉老師,在勸學的過程中,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援才能使孩子們重返校園,她用智慧,用心,用愛贏得了這些。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和事實相結合,透過閱讀這本《教師第一課》,再看看為教育事業而獻身的先進教師,我不由得暗下決心,要在教書育人的這條路上走的更精彩,我要把我全部的愛給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