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精選6篇)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精選6篇)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參觀校園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1

  家長開放日這天,我作為家長代表,和隨行的幾位家長以及學生代表,在學校主管食堂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食堂。總體感受學校對食堂很重視,食堂衛生很乾淨,對學生的飲食很照顧,作為家長可以很放心。

  1、學校重視,環境整潔。

  為了學生的飲食安全衛生,上學期開始,學校專門成立了自己的食堂,建立了比較好的食堂環境並配備了很好的裝置,並由專人負責學生們的飲食。在學校老師人手緊張的情況下,仍克服困難抽調了最優秀的剛帶完畢業班的語文老師擔任食堂的管理工作。沒有經驗,沒有專業知識,有的是來自校長的重壓,和嚴謹治學的態度,食堂管理老師開始了外出取經、嚴格管理的開設食堂之路,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在學校學習之餘,能獲得健康的身心和有保障的飲食。

  2、嚴格管理、制度保證。

  學校食堂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嚴格遵守餐飲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不僅是硬體環境好,在配套方面也是儘可能使用更好的裝置設施。以嚴格的管理,獲得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中很高的標準(去年是B級,今年的動態檢查中是開懷大笑的笑臉——最高等級),在學校餐飲食堂中位列前茅,多次獲得好評。

  每一位進入食堂的人員,都要在門口更換白大褂,帶口罩和頭套、鞋套,全副武裝之後才可能進入。而且在分餐間,工作人員也是需要二次更衣才能進入,其他人員一律不能進入。更進一步保證了食品的安全衛生。

  3、米麵油有保障,飯菜足量。

  米麵油調料等都是從超市發進貨,存貨量不超過一週。蔬菜牛奶和肉類都是當天從超市發配送,保證了蔬菜和肉類的新鮮。

  飯菜分量方面,一方面儘可能適量避免浪費,另一方面配備一定的備餐保證飯量大的同學能吃飽吃好。家長不用擔心孩子吃不飽的問題了。

  4、飲食注重營養,合理搭配。

  在飲食營養方面,學校每週都制定菜譜,儘可能保證學生各方面的營養攝入,並注意葷素搭配。同時也根據學生的意見,增加了主食,像包子、麵條之類。主管老師表示後面也會積極聽取學生和家長的建議,更多增加品類。學生代表還希望能有炒餅之類的主食。

  5、員工敬業,珍愛學生。

  朱校長和主管老師對食堂工作非常重視,對員工也是激勵,一方面肯定食堂員工的成績,雖然不像代課老師那樣站在講臺上,但都是幕後英雄;另一方面要求食堂員工,認真做事,把孩子裝在心裡,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為學生做出健康、衛生、營養的餐食。

  從食堂出來,我想我們家長的心可以放下了,因為我們學校不光有很好的食堂內部環境,嚴格的規章制度,更主要的是有一支熱愛孩子,為孩子身心健康著想的老師隊伍。家長想到的,老師們都做到了。家長沒想到的,老師們也都做到了。學校老師對孩子們的付出,那真的不是一般的敬業。作為一名家長,我真的很欣慰。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2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我們在田衛東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贛榆區,參觀學習沙河第二中心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環境佈置有特色

  走進校園後就像是走進一所景色優美的公園。綠樹蔥蘢、小草茵茵。噴泉、小石凳、草坪,名貴花木……小景點錯落有致,這使我感受到,雖是農村小學,但孩子在這優美的育人環境中該是多麼幸福。

  二、讓每面牆都會說話

  我們看到,校園內無論哪堵牆,哪怕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衛生間牆面、走廓天花板隔層間,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語、醒目溫馨的提示語、勵志故事。走進這樣的校園,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三、學生有特長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了鼓號隊奏出的激動人心的《出旗曲》,原來他們在認真排練入隊儀式,據沙河第二中心小學韋校長介紹,該校有100人組成的鼓號隊,還有1000人組織的腰鼓隊。學生的確人人有特長。

  透過這次短暫的學習,確實使我感到了學校發展和個人能力的不足與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豐富文化底蘊的校園文化特色,需要從細微處著手,長期的積澱、昇華。特別是嘗試教育教學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因為我感到了巨大的,當然壓力能產生動力,能促使我認真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弘揚中華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老師應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學校文化的建設者。文化立校,在營造濃濃的文化氛圍之時,老師本身的文化素養也要與時俱進。文化立校使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從文化角度駕馭課堂。“一群單純的教師,帶著一群單純的學生,在陽光下快樂前行。”這一句話說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師克服喧囂的社會生活帶來的浮躁之氣,變得單純、透明、快樂。引領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快樂成長,更好地走向未來,形成學習的樂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3

  12月13號在邊校長、高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參觀學習了xx功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和xx十中,17號參觀學習了xx28中。現將外出學習中自己的所見、所聞、體會及今後努力的方向總結如下:

  一、xx功力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潔淨的環境,精細化、人文化的管理、規範化的工作流程,嚴謹、細緻的工作態度,忙中有序、一絲不苟、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廠生產的是產品,學校培養的是學生。工廠要想生產出優質的產品要有一支有思想、技術過硬、作風優良、進取心強的高素質的員工隊伍。而學校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合格的學生需要打造一支品德高尚、團結、和諧、善於學習、有思想、有愛心、有奉獻精神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二、xx十中的辦學理念給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李校長圍繞打造“特色高中”、創辦“精品初中”談了學校的一些新的變化和措施,對我的啟發很大。特別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這一點對學生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xx28中濃厚的人文環境、高效的“和諧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的自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一早來到xx28中,首先參加了學校的升旗儀式,然後參觀了學生的作品展,學校的榮譽展室、檔案室,觀看了學校的發展史、教育教學成果的展板,德育工作展室等。然後觀看了專題片《靈動的課堂》,聽了孫校長的報告《和諧互助讓課堂充滿靈動》,讓我們瞭解了“和諧互助”建立高效課堂的原因;“和諧互助”建立高效課堂的過程;“和諧互助”建立高效課堂的展示;“和諧互助”教學策略的具體措施;“和諧互助”高效課堂建立的管理機制等等。最後我們走進課堂,我聽了二十八中一節數學課。

  透過聽課讓我進一步明確了高效的“和諧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課堂模式是以“五步十環節”模式為載體,同桌兩人為小組,師生互助為特徵,透過交流預習、互助探究、分層提高、總結歸納、鞏固提高五個環節,充分體現學生自覺探究、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和諧教學理念。和諧互助模式遵循一個原則,就是“學友”會的先讓“學友”講,“學友”不會的時候“小師傅”再給“學友”講,“學友”會了再講給“小師傅”聽。師徒都不會的時候,再由“小師傅”自主地向其他“小師傅”請教後再講給自己的“學友”聽。教師及時瞭解情況後,就重難點進行糾正點評。這樣,就特別關注了“學友”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的課堂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使師傅更好的掌握知識,激勵他們進行進一步的探索,學友在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習的興趣。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1、學生管理方面:

  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我們所走過的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學生有禮貌,校園裡到處乾淨整齊,這些都來源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將繼續嚴抓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

  2、教學方面:

  課堂上儘量做到:

  1、將時間權還給學生,讓學生之間的互助學習佔據整個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要高。

  2、將學習權還給了學生,課堂上出現學生兩兩成對在一起邊講邊練的場面,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

  3、將話語權還給學生,學生說出來的才是學生的,課堂上讓學生去表達;耐心的聽學生回答、細心的觀察學生交流、精心的指導學生互助。

  4、將探究權還給學生。老師要選準探究學習的切入點,儘量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老師不要害怕時間不夠用。

  5、將教學權送給學生。首先是學友講,如果“學友”遇到不會的問題,“師傅”就負責把“學友”教會,如果“師傅”也不會,先向其他“師傅”請教,再教會自己的“學友”,如果“師傅”們都不會,最後由老師講解。整堂課以學生自學互助為主,以學生教學生為主。努力打造適合我們學生的高效課堂。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4

  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我有幸到揚州宇花小學參觀和學習,在歷時四天的考察學習中,我們先後聽取了南京宇花小學校長、揚州師大附小校長關於特色辦學的工作報告,並實地參觀了這兩所小學特色辦學及文化氛圍,聽了兩節高質量的課。雖然這次考察學習活動已經結束了,但所參觀的學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辦學特色、師生風采無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觸頗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胸中似有千言萬語,卻無從下筆。疏理了自己的思緒之後,下面我就談談這次考察學習的一點感受和體會。

  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的主旋律,不再單純的以語數成績來衡量學校辦學的優劣了,學校要彰顯出自己的辦學特色來。我們所參觀考察的學校(宇花小學)是一所小班化教學的實驗學校,集中優勢教育資源,體現藝術特色,辦優質教育,並取得了顯著成效;著眼於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五育並舉,特別是藝術教育大力彰顯了辦學特色。大到學校的硬體設施,小到校園中的一草一木,無不展現著良好而又務實的育人氛圍,無不體現著素質教育旺盛的生命力。

  獨特的藝術展廳中由學生代表分版塊介紹他們的繪畫作品(特色粉畫)、書法作品、攝影、小製作、工藝品等,在細微之處體現著教育者為學生才能的展現和拓展所做的努力與良苦用心。這些做法對我們都是一種啟發和提醒,如果我們能有一間藝術展廳,並在這些方面進行一種常規教育的話,也是不難做到的。

  接下來我想就所聽的兩節課談一談自己感受:

  先來說說《美麗的盤子》一課,該課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盤子為基礎,向學生展示了古今各式各樣的陶盤、瓷盤等藝術品,使學生了解到盤子這一生活用品,透過裝扮、描繪變成美麗的藝術品。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了在盤子上的繪畫技巧,把大自然中的美麗景色和生活中觀察到的美透過自己的作品展現了出來。教師語言生動,有親和力,課的環節清晰完整,教師示範過程中能夠與學生共同思考,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解決了教學的難點,講解清晰透徹,在課堂上關注到了學生,給了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學生作評豐富多樣,不愧是一節值得學習的好課。

  總之,此次考察學習是一次難忘的學習經歷。對我來說是受了一次極好的教育,也是對我教育教學工作的鞭策!以上僅是我個人考察學習的一點體會,並不能展現此次參觀考察的全貌。透過學習,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調整自己,努力踐行新課程理念,努力實施素質教育才是根本,才能不虛此行!我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多學習先進經驗,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力爭使自己做的更好。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5

  10月24—25日,我們一行幾十人在王校長的帶領下一同參觀考察了靜寧縣阿陽中學及靜寧三中,對於這些教學成績突出的學校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和了解。為此我在這裡很感謝學校領導為我們組織的這次參觀學習的活動。可以說這次活動對我的觸動很大。因為他們優越的辦學條件、先進的教育設施、凸顯的文化氛圍、全面而富有特色的辦學理念、精簡高效的領導團隊等都值得我們去推敲、學習、借鑑。

  一、硬體設施建設給校園描上“面向現代化”的面紗,激起我們無限的嚮往。

  學校佔地面積雖然不是很大,但是教室、辦公室、功能室、運動場所設施一應俱全,活動區、教學區、休息區條塊分明,總體佈局一目瞭然、科學合理,從進入大門到各區、室走馬觀花的參觀和隨意提問中瞭解到,其教育教學裝置的時代性和教育投入的力度的確值得我們感嘆和欣賞。從這所學校的規化示意圖來看都是高起點、大手筆的傑作,我個人認為這所學校能收到良好的辦學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有力地證明了投入的必要性與產出可能性之間有著深層次的聯絡,使得該校在成就教育教學事業上贏在了起跑線上。學習這所學校,我們應該努力爭取更多的政府投入和社會投入,加大力度更新教育教學設施,多角度、全方位、有步驟、科學性地規劃好學校,建設好學校,為學校的長足發展打好基礎、理好思路。

  二、“德育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園凸顯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極大地觸動了我們學習的意念。

  對於阿陽中學我是早有耳聞,但並沒有去過。那天我步入校園,心情是無比的激動。處處可見的雕塑、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勵志教育、安全防範教育等宣傳欄彰顯了學校高度重視德育教育。參觀學生宿舍,宿舍佈置溫馨,就象一個個小家。學校從細微處著眼,使校園文化氛圍一氣呵成,浸透著濃濃的書香氣息和強者之音,其感染性、號召力無時不在向廣大師生潛移默化中薰染,這種“文化立校”的崇高立意使校園凸顯出的德育氛圍不能不令人折服。這一點上,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努力構建一個良好的文化育人環境,促成文化在教育上發揮潛移默化薰染的功能,持之以恆地抓好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堅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信念,儘管任重而道遠,但前途必將是繁花錦簇的光明。只要是學校,只要是育人的場所,都值得我們去試一試。

  參觀校園心得體會6

  20xx年3月11日我有幸在樺甸教育局的組織領導下到河南永威學校參觀學習,雖然時間短暫,但是感觸頗深。永威學校能夠在短短的幾年裡成為河南省內外遠近聞名的名校,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透過考察學習,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我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作為一線教師的我關注的還是它的教學模式,下面我就此談談自己的感受。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和“四清”打造了永威。“先學後教”的課堂不精彩但是實在。感覺“先學後教”教學法簡單易學,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這種課堂注重的是基礎知識的學習與鞏固,沒有過多的拓展與延伸,課堂氣氛也不是很活躍,可是這並不精彩的課堂使他們的考試平均分達高分,是全市第一。我的理解是:如果把我們的英語課堂分為精品課和常規課的話,這種“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對於我們的常規課教學更具有積極借鑑意義。我們實際的教學現狀是教師可以為準備一節精品公開課殫精竭慮、費時數日,卻往往對日常教學隨意對待,可真正決定最終教學質量的正是這一節節常規課。如何借鑑“先學後教”教學法上好常規課是我們現在要思考的問題——課不一定上的多麼精彩,但是課一定要上的實實在在,有效甚至高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的學情確定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先學後教”教學法教學目標非常具體、簡明扼要、通俗易懂,讓學生一目瞭然。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往往形同虛設,甚至目標與教學內容脫節。一節課講什麼、學到哪,教師心中有數,學生卻一片茫然。如果每節課目標明確而簡潔,讓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學有方向,學有動力,其結果不單單是讓學生知道學什麼,知道學會了沒有,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使學生越學越有信心。

  “先學後教”教學法在新授前的輔助環節要求匯入簡潔,直奔主題,強調開門見山直接開講,而我更傾向於精心設計匯入,吸引學生。特別是對於英語而言,匯入精彩,可以達到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方可更好的體現英教學之趣。

  先學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而這種先學,不是盲無目的的瞎學,不是教師放手不管,而是學生在教師自學指導下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設計恰當的自學指導,要求問題不能太多,太雜,太瑣碎,在備課時一定要充分分析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預設自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準備好相應的解決方案。我認為讓學生先學,關鍵是要保證學生參與學習。後教是在學生充分自學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學生在自學時,教師要巡視,準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在學生自學結束之後,教師要發動學生討論、質疑、交流,

  自行解決自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在“兵教兵”之後“師教兵”。而教師要少講精講,只作點撥性的引導。我的體會是,這樣的課堂,教師其實是在和時間“打仗”,爭分奪秒,需要教師對課堂有更高的駕馭能力。同時我覺得“兵教兵”這一模式就值得借鑑。“兵教兵”,是“後教”這個環節上透過長期實踐摸索出來的一種有效的“教法”:針對學生在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以及練習中的錯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教師只做評定、補充、更正。如以四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基本上是好中差搭配好的,避免了以前編座位,好學生與好學生同桌,差生與差生同桌這一現象,這一搭配形式給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提供了較好的學習交流平臺。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較差的學生可以減輕自卑心理,而變得更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當堂訓練”是在“先學”、“後教”之後進行的。我感覺對於英語科而言,當堂訓練可以更靈活。講詞彙課可以匯記憶,對話課可以提問。並要有意識的改變課堂結構,安排好講與練的時間。

  正所謂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對於“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法,我要結合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運用,從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學,以達到讓學生會學、學會、愛學、樂學的目的!

  在學習永威經驗及實施新課程中,我們必須不斷地反思,及時地總結,適時地改進,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自己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