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精選13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小學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秘”。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著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透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裡,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透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蘊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

  5月23日,風和日麗,我們學院高黨15組學員第一次組織一起參觀參觀了上海博物館,我們都異常興奮,歷時一個上午,勉強看完,但現在依然意猶未盡。

  上海博物館,坐落在市中心——人民廣場南側,建築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整幢建築外觀蠻扎眼的,圓鼎狀框架結構,寓意傳統中國的“天圓地方”。館藏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尤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繪畫為特色。藏品之豐富、質量之精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一走進博物館,彷彿與熙熙攘攘的喧囂市井隔絕,置身一個寂靜文化藝術世界。觀眾非常多,並且很多是外國遊客。

  博物館就像一部豐富的歷史文化書,它記載著中國的歷史是光榮,偉大,生生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和品質。在整個博物館,到處能夠看到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佳績,所到之處無不感受到他們精湛的工藝技巧和精深的藝術涵養帶給我們的震撼力。每一件文物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在所有的展品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這幅長132釐米寬50釐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製而成的。

  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後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彷彿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隻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

  上海博物館見證了我們華夏民族是具有無比堅韌的生存和繁衍能力的,反映了我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但我們千萬不要拿祖先給我們留給我們的“輝煌”沾沾自喜,我們現在更應該做是現在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奮鬥。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3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臺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體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臥、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階”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控”,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裡的不文明現象,既說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群,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峰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峰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4

  旭日的陽光對映大地,參與黨校學習的同學將一同前往溫州市博物館參觀。非常開心能和大家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就這樣,我們坐上了前往惠民路的38路公交車。窗戶開啟迎著一抹和暖日光,吞下一口清新空氣。一切都這麼適合出去。熱熱鬧鬧的到點趕到,大家都基本到齊了。博物館一進門,一副裁剪藝術的大海報吸引著我,歷史的魅影旋渦把我們一下拉進了展廳。在仔細熟悉了一下博物館的平面圖之後,瞭解到博物館共有6個大館再加上一個臨時展覽館。

  歷史館裡瀰漫著一種古香,展品的靜止無聲帶來了心的沉凝。古代的酒樓,旗袍,火炮,它們彷彿演著當時的場景,猶如身臨其境的感覺。時空的滄桑鉅變,留下的最閃光的,是鑽石般的精髓。能感受到古老溫州,江南漁鄉特有的風土情調,詩意又溫柔如水。其中當然也不乏如火的活力吧。溫州的經濟發展見證了溫州人的汗水和智慧,一連串的數字更是最能體現溫州經濟的快速發展。四海之大,能大到哪?到處已是溫州人的足跡。出口那雙巨大奧康皮鞋,太象徵了。溫州人在歷史的重壓下一步步踩出了美好的生活。腳印上,立起了高樓櫛比,立起了商街繁華,立起了全民族全世界的尊敬。以後建設新溫州的任務,無疑落在我們的肩上了。

  工藝館,陶瓷管,書畫館。溫州的明間,工藝和文化紛紜呈現。能人的手,藝人的口,看不厭的甌繡墨寶,聽不倦的越劇南戲。不值得我們驕傲嗎?而現在世人對文化的輕蔑態度,是不應該的。

  自然館給我印象很深。和自然的小約會,最怡情。霸王龍,樑龍和翼龍模型,侏羅紀的血性呈現盡致。大白鯊,雙頭鯊,大海龜,輻噴,深藍的另一世界。險些迷茫在叢林中,忘卻時間。

  時間轉瞬,遊覽結束。溫州,我們的故地,有很多懷念和情愫,在心中又化為了永久。

  讓我們用一句話來總結溫州人,那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5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著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說:“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裡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裡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裡卻是激動不已,心裡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6

  今天,風和日麗。媽媽帶著我和妹妹乘坐公交車去參觀永安博物館,一路上我欣喜不已,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大紅色的門,門上有很多的鉚釘,在往上有一個牌匾上面寫著“文廟”二字。左邊貼著歷屆高考金榜題名名單,光榮榜單上的名字分別來自永安市前十名文科理科的考生學子,看著光榮榜單上的名字,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他們的成功告訴我,作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我必須時刻記住自己的學習任務,努力刻苦學習,從小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做一名有志的少先隊員。

  緊接著,跨入門內,一眼望去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特別有古代韻味。一座小石橋,橋下有一片小池塘,小魚兒在池塘裡愉快的遊著。我想他們和我一樣,為在能夠在這充滿著文化氣息的地方而喜悅。放眼望去,便看到走廊展廳和大成殿。展列著永安歷史文物以及抗日戰爭時期的文物。透過玻璃制的展臺上,我們看到了放著抗戰時期的武器、錢幣、生活用品、瓷器書籍等等。在殿中,還放著一臺水輪發電機和手搖踏板印刷機,雖然這些物品有了一定了年代了,沒有了昔日模樣,但卻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的價值。

  但最令我覺得最有魅力的是那些戰爭時期留下來的武器,看著那些武器,我似乎看到了那些抗戰英雄們拿著這些武器保家衛國,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國家才得以解放,因為有了他們,我們的人民才有了現在的辛福生活,因為有了他們,我們才可以在學校裡安心地學著知識。謝謝抗戰的英雄們,因為有了他們,才有了現在的我們。

  今日的永安博物館之旅,我們帶著永安的歷史,滿載而歸。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7

  非常感激這次有機會去到xx博物館參觀,回來之後我感慨萬千,這次的參觀讓我見識到了我們過去的歷史,大開眼界,我很多時候都會去想我過去為什麼不早點來參觀,自從這次去到了博物館之後我感覺我就深深的愛上了博物館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就是這麼過來的,我們在參觀的過程當中會有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這種有趣不是嬉戲,我是真的感覺一件件過去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東西,擺在我面前的時候那種感覺是非常奇妙有趣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現在我是真的能夠感受到這一點,我希望能夠在今後生活當中讓自己去學習,多多去接觸,見識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時候我就會感覺非常的奇妙,一些過去的上百上千年的東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這種感覺是在是太好了,現在我一直都在懷念這種感覺,有的時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當中去吸收學習,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抱著學習的心態,這就是現在我對自己的一個態度,這次就去到xx博物館我也有一些心得。

  這種感覺讓我意識到了我們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參觀博物館一行真的也讓我感觸良多,我是一個喜歡文化的人,接觸這些之後這種感覺越來越濃厚,這絕對不是偶然,我認為我們的過去的就應該主動的去了解,我們只有瞭解的過去的才能更好的去面對未來,博物館就能夠讓我們明白這個到底,參觀博物館看到我們歷史的興衰,看到的我們的文化的結晶的時候,我便感覺自己未來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因為我們的現在經歷的或者我們即將要經歷的,我們的先人們都經歷過了,這種感覺是非常奇妙,那一件件漂亮至極的文物,讓我流連忘返,我當時站在展廳裡面似乎感覺永遠都欣賞不夠,有些構造複雜,外觀精美的文物讓我咂舌,感嘆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同時也讓我意識到了我們現在怎麼就看不到這些東西了,不禁就惋惜了起來,這是我們先人的智慧,只有見識過了才能知道那種手藝之高超。

  我認為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見證了我們的過去,在歷史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見證了興衰,然後存留至今,這次參觀博物館讓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雖然我與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緣,但是這一面之緣卻讓在我腦海中深深的紮下了根。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8

  星期四下午,老師帶領我們到博物館去參觀。我們在路上行走了二十分鐘,便到達了地。

  站在博物館前,發現博物館的樣子像一頂帽子,又似一個糧倉。隨著隊伍我走進了博物館,我先看到地底下有許多小人、船、房子……它們個個栩栩如生,讓我跨越時間的長河,回到了古代聽解員的一番講解我才知到太倉原本是皇家的糧倉,在古代打仗是來儲存食。

  令我印象最深的在其它幾樓,第一樓我們是站在一條船上參觀了全景,裡面講了在當時我們太倉的糧食要運到北京,為了當時的海運竟然選了兩名海盜來管理。我想肯定是因為在當時沒有什麼海路的人才,而他們對海路又很熟悉只好選他們來管。之後我們又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到了第三層。突然,解說員要選四名學生,我看了旁邊才知道原來是選他們去按三D影片的按鈕,雖然我剛才也舉了,但還是沒被選中。看完這個影片後,我知道了在那個時候人們沒有打穀機,都用一個木盒子在一個面是空沒有的,用手抓了一把稻穀用力的在那個盒子上甩,穀子就掉在木盒子裡了,之後還要經過曬麥等好多工程,才能為糧食可想而知,一粒糧食得來是多麼地不容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接著我們看了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線圖,才明白他們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困難,而他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透過今天的參觀,我對太倉的歷史又有了很多的瞭解,同時也增強了自豪感,我要為太倉明天的美麗而學習。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9

  上週五,我們去了博物館參觀。

  在博物館裡面我們看到了許多關於古代的一些文字和圖片,比如:我們淄川天然形成的蛤蟆石,雄偉的x……在一樓看到了一些陶器和一些關於未來的圖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機器人和人合成的“人”,那個圖上面畫了一個人:一半是機器,一半是人的身體,上面還寫了一些關於這張圖片的介紹。

  來到二樓,我知道了我的家鄉也有許多名勝古蹟,比如像:峨莊的昭陽洞,洪山的蒲松齡故居……二樓還有許多古代時用的一些兵器和一些x幣,古錢……其中我最喜歡古代時用的兵器,比如:刀、槍、劍、戟……

  三樓是最好玩的地方。那裡有許多電腦,還有一些:魯班木球、猜生肖、測發電力、磁力乒乓球、滾珠子、節能燈、融合鏡……可好玩了,其中我最愛玩的是魯班木球,雖然很難拼,但我也拼起來了一個。

  這個博物館真有趣呀!參觀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科學道理,比如,像電腦裡的一些遊戲給了我一些啟示:不能亂殺野生動物,不要亂砍樹木,不能隨地吐痰……在玩節能燈的時候,我知道了:我們要少用電。在玩測電力的時候我知道了:手心的汗越多,放電的可能性就越大。

  參觀完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專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願望。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0

  20XX年7月份,我參加了旅協赴許昌博物館社會實踐隊,在這15天的社會實踐生活中,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我們到達博物館後就開始進行工作的分工。經過簡單的分組,我負責的講解的展廳是夏都之源,之前我自己也來過博物館,但再次走進我負責的展廳時,自己用一種更加認真的態度來欣賞和了解這些文物,我們的工作內容也包括寫講解詞。所以對博物館的文物有了大概瞭解之後,我就開始著手寫我的講解詞,透過查閱資料所以來到博物館之後,我們就進入了自己的展廳,對自己的文物進行進一步的熟悉,拿著手裡的講解詞,感覺自己的責任很大,因為很擔心自己講解不到位或是因為自己準備不足而不能準確的解答遊客的疑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背稿子的空閒時間,都會進行模擬的講解,透過彼此間提問各種問題,來使自己的講解詞更加完善和具體。我覺的這是我們在準備期間必須要做好的功課,俗話說,臺下十年功,臺上一分鐘,正是因為我們在平常的不斷努力與練習,所以我們在講解時才能給遊客一個更加深刻的一個感受,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參觀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說,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次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很失敗,我們希望我們的志願者講解員的價值就是在於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觀感受,我們是一個媒介,透過我們讓一些不瞭解許昌歷史的人們知道,原來許昌是有這麼悠久的一個歷史,這些感受都只有是參觀後才能感受到的,當在給人們講解的時候,聽到他們說的那一句謝謝,我覺的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

  準備講解詞,修改講解詞,背稿子,熟悉展廳,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因為在博物館實踐的時間很短,所以我們更加註重對時間的把握。經過前幾天的準備與訓練,我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再是簡單的要求自己能夠把博物館的文物講出來,而是更加註意以怎樣的語言和表達形式讓遊客來更好的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講解的最終目的就是讓遊客來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文物的內涵和它的歷史意義,我覺得這就是講解的真正價值所在。在這幾天的社會實踐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在進步,雖然進步很小,或許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當我們靜下來回想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從一開始對文物的一無所知到有所瞭解到逐漸掌握。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進步,當我們真正努力做一件事情時,很小的進步都會使我們歡呼雀躍很久。我們在付出的過程中,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受。

  當你真正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究竟是有多大,所以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各種困難,但是因為你想把它做好,所以你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好它,或許你從來都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因為你想做,所以你就會克服你所認為的困難,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的過程。所以在這段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很開心,因為自己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收穫了友情與歡樂,我覺得這就是參加活動的價值意義所在。

  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參觀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說,透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次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很失敗,我們希望我們的志願講解的價值就是在於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觀感受,我們是一個媒介,透過我們讓一些不瞭解許昌歷史的人們知道,原來許昌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些感受都只有是參觀後才能感受到的,當在給人們講解的時候,聽到他們說的那一句謝謝,我覺的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所以我也會繼續努力,希望能講的更好。不過看著自己呆了十幾天的展廳,還是感覺有一點不捨,不過生活就是這樣,有得也會有舍,希望下次有機會還能來到這裡,和大家一起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歡樂和友情,也付出了汗水和努力,這些都都是對等的,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回報,可能有時候是一種情感上的回報,但我們還會感到十分的開心與快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1

  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竟然有同學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喊著茄子拍照留念,難道那些同學就沒有感到不協調嗎?在象徵國恥的歷史博物館前留下那麼燦爛的笑容當作紀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說:同學,20歲了就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吧,期望這樣的鬧劇不好再重演了

  我是個比較感性的人,剛進入博物館內,我就被館內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看著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溼潤了,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9月18日晚上10時許,日軍自己炸燬了瀋陽郊區柳條附近的一段鐵路,誣指是中國人破壞的,於是日本軍隊開始炮轟東北軍駐地大營以及兵工廠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也向各處進攻,由於中國軍隊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輕易地佔領了瀋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蔣介石於9月23日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演講中還繼續說:此刻務必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抗強權,以和平對野蠻………。由於不抵抗政策,僅僅3個多月,美麗富饒的東北之省就全部淪陷了,東北人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亡國奴生活。

  累累白骨鑑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後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頭髮梳得乾淨整潔,戴著眼鏡,看上去年輕精幹的中國檢察官倪徵傲,用高亢的英語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徵四郎發問:你可承認爆發九一八事變之前曾持有作戰計劃……應對超多的事實材料,最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對坂徵坦徵四郎處以絞刑,對於他欠下的滔天血債,這隻但是算上是償還了一滴而已。

  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這天,日本首相竟然公開參拜巾幗神社,難道他不認為這個參拜太恥辱,甚至破壞了中日友好關聯嗎?我認為他務必向中國13億人們道歉………

  我認為落後就要捱打也是導致這場杯具的重要原因,我堅信日益強大的中國能夠和這樣的杯具說再見了,我也會祈禱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2

  從xx年來北京上大學,到此刻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一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透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那裡的2000萬人民百姓。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忙,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完美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此刻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四為美。名勝古蹟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麵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定,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禮貌之美。

  只有真正瞭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麼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視窗,就應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象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群眾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3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楚文化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湖北省博物館是這種歷史文化的記錄者,記錄著歷史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個痕跡。閒步其堂,與歷史氣息拂面,品位屢屢文化清香。

  20xx年9月25日,在考古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同學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裡,第一次來的時候我還是大一,帶著新奇,像觀看奇物珍玩一樣在裡面走了一圈,根本沒心思來追溯這些古物的歷史根源,兩年後,現在我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我又回到了這裡,經過兩年的歷史學習和歷史薰陶,我對歷史的興趣更濃了,帶著沉澱過的心情,我認認真真地參觀了省博,收穫很多,感受也很深。這一天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雨,我們到的時候博物館還沒開門,於是我們站在門口等了一小會兒,雖然站在外面有點冷,但是看著過往行行色色的行人、車輛和周圍的高樓大廈,感受著現代大都市的生活,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年。

  想著想著思緒飄過了時間隧道,在那道門後面卻是另外的世界,古物古人,它們在地下沉睡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上萬年才又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它們的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多少我們不可知的事,在它們沉睡的漫長歲月裡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一定想不到在多少年後還會重現在世人面前,所有的所有都是那麼神奇,腦中突然出現了穿越劇的情景,嘿嘿,如果我也能穿越就好了,哈哈。不一會兒,九點整開館了,我們排好隊進去了。館內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群及16節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影象衣箱;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屬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展覽廳內還原了墓葬的原始形狀。整個曾侯乙墓很有特色。整個墓葬分作東、中、北、西四室。東室置曾侯乙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外有的類似窗戶的圖案,那是因為當時的人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會在墓中生活,故他們也要通風。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衛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殉葬者為13~26歲的女性。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重7.5噸,由銅與木巧妙組合而成,內棺重2.5噸,總共十噸,光從棺槨的規模來看就可以窺探整個墓葬的恢弘。據說在挖掘的過程中,,因為太重,繩子斷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內外棺分開,而古時沒有先進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完全想象不出來。

  墓中大小、顏色各異的陪棺無不體現出封建禮教,與等級的嚴格。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為耀眼的國寶級文物。它共64件,(計鈕鍾19件,甬鍾45件),分三層懸掛在滿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鐘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釐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釐米。它們的總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鍾架通長11.83米;高達2.73米。氣魄宏大,場面相當壯觀。曾侯乙編鐘出土後,還有過三次演奏,足見曾侯乙編鐘儲存之完好,可惜我無幸聽到。一同出土的還有青銅尊盤,尊是盛酒器,盤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為一器,尊內盛摻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時酌以獻屍,賓禮時酌以飲客。整套器物紋飾繁縟,窮極富麗,其精巧達到先秦青銅器的極點。尤其是器上鏤空裝飾,透視有若干層次,系用失蠟法鑄造,即先用蠟做模,模外做範,加熱烘烤使蠟模融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一個空殼,再將青銅溶液澆灌至空殼內,就可鑄成所需的器物。這一發現,證實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尊和盤均鑄有“曾候乙作持用終”銘文。

  我們看到的是作品,領略到的是歷史,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此行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歷史如一條長河,涓涓的從古流到今,永遠沒有止盡。歷史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去傳承與發展。